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大連海洋大學套用技術學院(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city)坐落於大連瓦房店市,是一所全日制套用型本科大學,為大連海洋大學的二級學院。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遼陽工學院,1986年更名為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2000年併入大連水產學院(現大連海洋大學),成立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套用技術學院。學院是國家勞動部職業資格證書免試試點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數控技術套用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試點院校,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農業職業院校能力體系建設試點院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海洋大學套用技術學院
  • 英文名: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city
  • 簡稱:大連海大,大海大(DLOU)
  • 創辦時間:1958年9月10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專升本 中職本
  • 屬性:套用型本科
  • 所屬地區:遼寧大連
  • 校訓:學貫江海 德潤方厚
  • 校歌:海洋驕子 藍色理想
  • 主要院系:機械工程系、電氣與信息工程系、建築工程系、經濟管理系等
  • 院長:張宏友
學校概況,專業介紹,師資力量,辦學模式,歷史沿革,

學校概況

學院始建於1958年,校名為遼陽工學院;1986年更名為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國家級重點中專);2000年8月,遼寧省政府決定學校與大連水產學院合併,成立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6月29日,學校由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機械、電氣、電子、計算機、土建、汽車等工科為主,兼有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多學科分布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為適應我校辦學層次調整,提升套用技術人才培養水平,校黨委經研究決定,將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套用技術學院

專業介紹

學院現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械電子技術方向)、機械設計與製造、機械設計與製造(軸承加工方向)、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船舶電氣專門化)、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套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供用電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
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城鎮建設、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房地產經營與估價、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體技術(日語)、圖形圖像製作會計電算化市場開發與行銷、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水產養殖等29個高職專業及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會計學等5個本科(專科起點)專業,形成以機、電、建築、計算機等工科為主,兼有經濟、管理等多學科分布的高職院校,在 校生達3500人。  學院是國家勞動部職業資格證書免試試點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數控技術套用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試點院校,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農業職業院校能力體系建設試點院校。學院還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繪圖員遠程職業資格培訓和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考點,設有職業技能鑑定所,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被評為遼寧省首批品牌專業,城鎮建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等四個專業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示範性”專業。學院有6門遼寧省精品課程;有1門遼寧省精品教材;有2門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精品教材;有3個項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獎;有6個項目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有遼寧省“十一·五”規劃課題14項;有6項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被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立項。
主教學樓主教學樓
學院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設有工業微機控制、數控工具機、模擬變電所、網路技術等40餘個實驗室。校內有金工、電氣、鑄造、汽車維修等4個實習工廠和一個汽車駕駛員培訓中心。基礎課、專業課實驗開出率100%,實 習、實訓水平居省內同類學校上游。學院注重加強校企間的聯繫協作,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先後與近20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定,使每個專業都建立了與教學相適應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通過深層次的產、學結合,極大地調動了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高職人才的辦學機制,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乃至社會的“多贏”。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15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有55人。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高,各專業學科人才分布合理。在專業教師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較大,為培養高質量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學院堅持引進和在職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培養、穩定、引進人才的新途徑,使人才引進與培養同專業建設緊密結合。根據高職辦學的特殊需要,學院加大“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選派部分教師深入企業參加專業實訓鍛鍊,頂崗實習,提高實踐技能。同時從企業引進工程技術人員來校任教,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到2013年7月,學院有31名教師取得碩士學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9%。有3名教師被遴選為2006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有1名教師被評為遼寧省教學名師;有1名教師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帶頭人;機械自動化教研室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實驗樓實驗樓

辦學模式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和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組織就業諮詢,開展就業洽談活動,廣泛與社會用人單位建立聯繫,拓寬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0%以上,部分專業一直保持著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可喜局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動手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學院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開展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大連理工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分別在學院設立函授站,開辦本科、專科函授教育。函授在校生達600人。
學生宿舍與北教學生宿舍與北教
在近50年的辦學實踐中,學院積澱了雄厚的辦學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學院
用特色和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北教學樓北教學樓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全院師生將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努力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實力,全面創建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為大連海洋大學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中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9月10日創建的遼陽工學院,隸屬於遼陽市委和遼陽地委共同領導,以地委領導為主。當時上級確定學校的基本任務是:為國家和本地區大量培養具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有高度文化科學知識,身體健康,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又紅又專的工業勞動者。並擬定使學校儘快地成長為一個綜合性的工學院或工業大學。根據遼陽地區工業現狀與發展規劃需要,學院設有機器製造工藝及設備,發電廠及水力發電、無機物工學(以上為四年制本科)和採礦、鋼鐵冶金(為三年制專科)五個專業,共有學生437人,其中本科生264人,專科生173人。教職工64人,其中教師23人,幹部24人,工勤人員17人。
1959年春,遼陽地委撤銷,學院改由遼寧省農機廳和遼陽市委共同領導。無機物工學專業隸屬遼陽市,由遼陽市委領導。其他專業改為農機設計與製造專業,歸省屬,由省農機廳領導。1960年5月31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遼(60)編調字第504號檔案,將遼陽工學院的省屬部分改為遼寧農業機械學院,並由農業機械部陳正人部長給題寫校名,專業設定有農機設計與製造(二、三年制專科,四年制本科均有)、汽車拖拉機與製造、內燃機設計與製造、電力(均為四年制本科)。1960年是遼寧省教育事業大發展的一年,學校招生任務翻了一番多,原來校舍只能容納500人,當時要招700人(大專400人,中專300人),矛盾突出,遼陽市讓遼寧農機學院擇地另建。為此省計委遼(60)計基字105號,省基委(60)建字171號聯合通知,將遼寧農機學院遷往旅大市瓦房店建校。1960年10月完成遷校任務。遷校之後,恰值國家處於困難時期,基建不能馬上動工,在復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借到一些房舍,供師生學習和生活之用。當時分散在瓦房店鎮內七處,相距十餘華里,教學、生活條件極為艱苦。遷校當時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幹部30人,教師65人,工勤人員22人。學生636人,其中大專生488人,中專生130人,調乾生18人。為了解決辦學急需,1961年至1962年先後修建瓦房1659平方米。學校根據“八字方針”和《高教60條》規定精神,總結了幾年來的辦學經驗教訓,重新制定了上些規章制度,穩定了教學秩序,同時上級先後又增派一批領導幹部,充實學校的領導力量,使學校工作又有所前進。
1962年暑期,根據中央“八字方針”精神,省委文教會議決定撤銷遼寧農機學院,成立遼寧農機工業學校。農機學院的農機、汽拖、內燃機、電力四個專業的188名學生,併到錦州工學院學習。錦州工學院中專部300名學生併到遼寧農機工業學校學習。
遼寧農機工業學校成立後,郭沫若同志給題寫校名。1963年開始招生,設機器製造、農機製造、鑄造(1964年撤銷)儀表(1964年新建)等專業,學制四年。農機工業學校成立不久,學校的隸屬關係發生了變化,由原來歸省農機廳領導改為由省機械廳領導。調整後學校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1964年省投資建教學樓4680平方米,1965年又修建學生宿舍1900平方米,同時修建了金工車間、鑄造廠和實驗室、學生食堂。購置了部分教學儀器和機器設備,使教學和生活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到1965年末在校生達501人,教職工132人,其中教師55人,幹部39人,工勤人員38人。
1965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1968年9月成立校“革命委員會”,學校遭受嚴重破壞。
1970年遼寧省革委會決定:將瀋陽農學院農機系和鐵嶺農業機械化學校與該校合併,成立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合併後學校有教職工313人。1971年舉辦三期短訓班,培訓學員570人。1972年開始招中專班,農機製造(學制三年)、農機使用修理(學制二年)兩個專業,共招生243人。
1973年5月遼革發[1973]94號檔案決定將瀋陽農學院改為遼寧農學院,該校改為遼寧農機化分院,當年開始招大專生220人,設農機使用修理、農機設計與製造、拖拉機設計與製造三個專業。同年還舉辦一期農機管理幹部短訓班,培訓學員100人。1974年招收大專生220人,農機師資短訓班59人。
1975年6月遼革發[1975]61號檔案決定撤銷遼寧農學院和各分院。由遼寧農機分院、旅大農學院旅大市農學院農機系合併成立旅大農學院,該校又入為旅大農學院農機系,並增設農業電氣化專業。1975年和1976年總共招收社來社去大學生480人,農機技工班104人,農機函授生500人。
粉碎“四人幫”後,遼革發[1977]79號檔案決定撤銷旅大農學院,遼革發[1978]4號檔案又決定恢復瀋陽農學院,隨後遼革農發[1978]30號檔案通知恢復瀋陽農學院農機系,瓦房店辦省農業機械化學校,隸屬省農機局領導,黨的組織關係由大連市委領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有較大發展。為加快培養農業現代化建設人才,1978年和1979年學校又以瀋陽農學院瓦房店大學班的名義,招收農機製造專業大學生本科生四個班共151人。1980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專,從1980年至1987年共招生1343人。為提高農機幹部管理水平,省農機局1980年又在該校創建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幹部學校,先後舉辦10期幹部培訓班和師資培訓班,培訓學員393名,為大連大學和當地廠礦代培學員560名。
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校由單一的農機化學校逐步向農業工程學校轉變。為打破行業界限,擴大服務範圍,1986年4月29日,根據“遼高教通字[1986]76號”檔案精神,學校更名為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更名後隸屬關係不變,黨的組織關係仍歸中共大連市委領導,行政仍歸省農機局領導。學院規模不斷擴大,1986年學校招生人數為270人,1987年招生280人,當年畢業200人,年末在校生782人。到2000年在校生1600人,含高職生240人。在專業設定上:1986年設機械製造、企業電氣化、農業電氣化、企業管理、村鎮建設等五個專業,從1987年開始先後新設財務會計、用電、對外貿易業務、市場行銷、工業與民用建築、工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及套用、工具機數控技術套用、文秘與檔案、企業供電、汽車運用與修理、城鎮規劃、機械電子技術、城鎮建設等十四個專業。
1999年經遼寧省教委和遼寧省計委批准,學校掛靠熊岳農業高等專科學校開辦農業電氣化技術、汽車與工程機械運用維修、城鎮建設三個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2000年又增設了計算機信息管理、機械電子技術兩個專業,高職在校生也由最初的92人增加到240人。截止2000年末,學校占地面積1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6萬平方米,開設17箇中等教育專業,5個高職專業,在校生1600人。有教職工273人,其中專兼職教師113人,高級講師39人,講師62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01萬元。《城鎮建設》專業為省五十個教學改革試點專業之一。
1987~1990年學校為長春光機學院辦過函授班一期,培養學員20多名。從1994年起,大連理工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在該校設立函授站,開辦專科教育。2001年學校取得了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函授招生資格。學校現有函授在校生600餘人。
學校從1991年~1999年先後兩次參加全國辦學水平評估和選優評估,首次評估該校居全國107所農機中專第二位,僅次於黑龍江省農機校0.02分,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機校首次辦學水平評估A等一級學校。該校列全省150幾所中專中第九位,1994年8月國家教委批准該校為國家級重點中專。1999年國家教育部再次對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評估,該校列全省中專校第七位,2000年5月國家教育部批准該校為國家級重點中專。
2000年8月18日,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計委等十家單位聯合下發了《關於部分高中等學校布局調整的通知》(遼教發[2000]7號),決定將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併入大連水產學院,同年12月28日,學校正式掛牌,成立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大連水產學院的二級學院,接受大連水產學院的統一領導,並實行相對獨立管理,這是學校辦學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和里程碑,它適應了遼寧省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省教育布局的調整和國家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形勢,有助於學院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層次的提高。
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大連水產學院獲準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2014年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套用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