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學

大連大學

大連大學(Dalian University)簡稱連大(DLU),為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入選高校。

歷史可以追溯到始建於1949年4月成立的大連大學,1948年3月成立的關東文法專門學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衛生學校。1987年10月,大連大學、大連師範專科學校大連市衛生學校三校合一,組建新的大連大學。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占地面積124.6萬平方米;設有25個學院,2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64個本科專業,21個一級學術碩士學位授予點;有教職工6455人(含2所附屬醫院),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含研究生1000餘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 主管部門:遼寧省
  • 學校官網http://www.dlu.edu.cn
  • 中文名:大連大學
  • 外文名:Dalian University
  • 簡稱:連大(DLU)
  • 創辦時間:1987年10月6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卓越教師培養計畫(2014)
  • 現任領導:校長:潘成勝
  • 本科專業:64個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院系設定:醫學院,人文學部,體育學院,英語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等25個學院
  • 校訓:文明  自強  求是  創新
  • 校歌:《大連大學我心中的摯愛》
  • 地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學府大街10號(116622)
  • 院校代碼:11258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訓,校徽,校歌,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大連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始建於1949年4月成立的大連大學。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1978年10月成立大連工學院旅大分校,1979年7月改後為大連工學院旅大分院,1981年11月改為大連工學院大連分院,1983年11月大連工學院大連分院獨立辦學更名為大連大學;
1949年10月成立旅大師範學校,1978年12月改為旅大師範專科學校,1981年3月改為大連師範專科學校。
大連大學大連大學
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衛生學校,1951年3月改為旅大市醫士學校,1954年12月改為遼寧省旅大市醫士學校,1956年3月改為遼寧省旅大市衛生學校,1963年12月改為旅大市衛生學校,1981年3月改為大連市衛生學校。
1987年10月,大連大學、大連師範專科學校、大連市衛生學校三校合一,組建新的大連大學,大連大學設工學院、師範學院、醫學專科學校。時任大連市副市長趙亞平出任新的大連大學校長、黨組書記。
2008年12月,大連鐵路衛生學校併入大連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設有25個學院,64個本科專業,2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共有教職工6455人(含2所附屬醫院)。校本部教職工1600餘人,正高職196人,博士生導師3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92人,專任教師1048人。有遼寧省後備院士培養工程人選1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特聘教授10人,省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23人,遼寧省優秀教師3人,遼寧省優秀專家5人,遼寧省領軍人才1人,8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9名教師入選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宋振騏(雙聘教授)
遼寧省省級教學團隊(5個):護理學教學團隊、現代科學技術概論課程教學團隊國小教育專業教學團隊細胞生物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建有21個一級學術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二級學術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共有7個省重點(培育)學科,8個學科入選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個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特色學科,1個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學科。
一級碩士學位授予點(20個):
序號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名稱
1
法學03
馬克思主義理論
2
教育學04
體育學
3
文學05
中國語言文學
4
外國語言文學
5
歷史學06
中國史
6
理學07
化學
7
生物學
8
工學08
機械工程
9
控制科學與工程
1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1
土木工程
12
環境科學與工程
13
軟體工程
14
醫學10
臨床醫學
15
護理學
16
管理學12
管理科學與工程
17
工商管理
18
藝術學13
音樂與舞蹈學
19
美術學
20
設計學
遼寧省高校重點學科(4個):專門史、有機化學、計算機套用技術、外科學
遼寧省高校重點培育學科(3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結構工程、企業管理
遼寧省高水平重點學科(3個):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外科學(骨外)
遼寧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5個):專門史、計算機套用技術、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結構工程、企業管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及卓越計畫項目6個、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2部、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1個;建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單位)及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2個、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7個、省級示範性專業、特色專業、品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重點支持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國際化試點專業22個,省級精品類課程27門,省級“十二五”規劃教材7部,是省微電子通信與IT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國家級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護理學(二批)、國小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六批)
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個):大連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第二批)
國家級大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基礎物理實驗示範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7個):大連大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等
遼寧省示範性專業(7個):日語、醫學檢驗、國小教育、護理學、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遼寧省特色專業(1個):醫學檢驗專業
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土木工程
遼寧省精品課程(20門):護理學基礎、化工原理、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大學英語、生物化學、液壓傳動、工程力學、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等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擁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6個遼寧省創新團隊,建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以及3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
級別
名稱
負責人
時間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先進設計與智慧型計算重點實驗室
魏小鵬
2008.10
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
智慧型信息處理與網路技術重點實驗室
張強
2012.11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魏小鵬
2005.3
生物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高大彬
2006.10
通信網路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潘成勝
2008.12
複雜結構系統災害預測防治重點實驗室
麻鳳海
2009.11
骨關節病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
趙德偉
2010.8
糖脂代謝研究重點實驗室
劉慶平
2012.7
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信息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魏小鵬
2004.3
生物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高大彬
2004.3
複雜結構系統災害預測與防治重點實驗室
趙德深
2007.8
生物物理學重點實驗室
周士勝
2007.8
通信與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
潘成勝
2009.5
特種加工與功能材料製備重點實驗室
吳蒙華
2010.8
遼寧省工程實驗室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實驗室
魏小鵬
2010.12
遼寧省工程研究中心
光學式三維數據獲取及處理工程研究中心
張強
2012.11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洋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遲乃玉
2009.6
岩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趙德深
2010.8
制冷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王珍
2011.8
化工環保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徐繼潤
2011.8
遼寧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岩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趙德深
2004.12
遼寧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葛志毅
2005.4

科研成果

據2018年3月學校官網資料顯示,近五年學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225項,年全口徑科研經費超億元;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技術發明二等獎各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2016年獲得遼寧省技術發明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位居遼寧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第2名;發表SCI、SSCI、EI、CSSCI檢索論文1000餘篇次;授權發明專利335項。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1項國防科研成果參加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14項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成果參加“遼寧省第一屆軍民融合成果展”。這標誌著我校科技創新能力步入全國地方高校的前列。在2017年中國大學教育部科技獎勵排行榜中,學校位居第93名,遼寧省第4名;在教育部科技司發布的《2016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中,我校年度科研經費居全國第150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底,大連大學圖書館擁有圖書148.5萬冊,期刊為763種,報紙114種;電子圖書34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3萬餘種,中文資料庫21種和外文資料庫15種;古籍資源、校本資源達2萬餘冊。
學術期刊
大連大學學報》其前身是1980年創辦的《大連師專學報》,1991年1月更為現名。1998年9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大連大學學報》轉為高等學校正式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其屬性為高校教育類綜合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中國標準刊號為ISSN 1008-2395 CN 21-1390/G4,國外代號為DK21008。1999年1月開始正式出版發行。期刊為全國首屆《CAJ-CD》評優獲獎期刊;《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上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全文收錄期刊。

文化傳統

校訓

文明 自強 求是 創
文明 是時代對人才的呼喚,也是我們學校應該追求的特色。未來的世界充滿激烈的競爭。什麼是最強的競爭力?文明是最強的競爭力。靠文明鑄成的綜合素質,把高度科學文明精神融入每個人的血液,中華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黃河永遠向前!大連大學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自強 是中華民族從屈辱到自強的靈魂,也是大連大學取得重大進步的精神支柱。消極等待,怨天尤人,永遠不能成為強者。越是困難,就越要自己努力,越是後來者就越要自強不息,這才是大連大學當前和永遠倡導的精神狀態。
求是 是歷代偉大革命導師提倡的思想方法。我們前面的路很長,建設一所優秀大學的任務還很艱巨。只有不倦地學習,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把解放思想、堅持改革的氣魄和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我們才能進步,事業才能發展。
創新 是歷史前進的鑰匙。時代在飛速前進,事物在不斷變化,只憑前人的經驗,照搬別人的成果而缺乏研究問題的能力,缺乏超越意識和主體意識,就只能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爬行,我們大連大學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行動。

校徽

大連大學
一、釋義
校標共由三部分組成:
中心主體部分由三個漢語拼音字母G、S、Y變化組合而成,紀念大連大學由工學院(G)、師範學院(S)和醫學院(Y)三校合併的辦學歷史。構圖型似一本展開的書托起三個相連的圓環,展開的圖書意味著大學是知識的殿堂,其位於三環之下,標誌著大學的以人為本,以科學為本的辦學思想,同時,Y的變體像一雙手和展翅高飛的雄鷹,寓意大學以三校合一為嶄新的起點,三校緊密連線在一起,通過全體師生的努力,奔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第二部分由“大連大學”的中文和英文Dalian University共同組成一個圓環。
校標整體呈圓形,除具有美好和諧之意外,另標誌著大連大學三所學院完成了由鬆散性聯合過渡至實質性聯合的過程,真正實現了學校嚴格辦學意義上的完整。
校標整體色調採用藍色,取材於大海的顏色,象徵大連大學立足於大連。
第三部分由中間字母下方的波浪型圖案和日期組成。波浪代表海濱城市大連,體現了我校立足於大連,紮根於大連,服務於大連,為大連市培養“會做人、會學習、能做事”的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波浪上的阿拉伯數字“1987.10.6”為三校合一的時間,即大連大學建校時間。

校歌

《大連大學我心中的摯愛》
校歌校歌
作詞:趙亞平 作曲:杜明
走近廣闊的大海,奔向高聳的山脈,
紮根原生的土地,告別過去,走向未來;
體會大海的胸懷,學習高山的氣概,
感受大地的厚重,新綠勃發,滿園豪邁。
啊,大連大學,我的生命已和你融在一起,
啊,大連大學,你是我心中的摯愛。
今天,你使我英姿煥發,
明天,我為你增光添彩。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王志強
校 長
副校級
劉正寧
黨委副書
王文波
副校長
苑 迅
副校長
李玉光
副校長
副校長
紀委書記
吳高飛
副校長
副校長
柏 丹
(信息來源:大連大學官網大連大學官網學校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