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2年,旅大師範學校設立物理科,為中學培養師資,學制二年。
1978年,更名旅大師範專科學校物理系。
1981年,更名大連師範專科學校物理系。
1987年,更名大連大學師範學院物理系,成為師範學院第一批設立本科專業的院系之一。
1995年,大連大學整體換建搬遷到開發區新校址。原大連大學師範學院物理系、大連大學工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大連大學醫學院物理教研室合併,成立大連大學物理學系。
2004年7月,物理學系正式更名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辦學條件
機構專業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有公共物理教研室、套用物理教研室、光電信息工程教研室等5個教研室,套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專業(師範)。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學院共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19人;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1人,省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人、萬人層次4人,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2人。
學科建設
2005年,學院申報成功“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予點。
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納米材料特種製備與套用、材料表面改性、光電材料與器件、材料合成及改性的數值模擬、塊體非晶的成分設計及製備。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5月,學院擁有兩個校級教學綜合實驗室,一個國家級基礎物理實驗示範中心,除承擔院內各專業的教學外,還承擔“大學物理”、“普通物理實驗”及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等全校公共基礎課程。
學院的“普通物理實驗”課程先後榮獲遼寧省首批優秀課程、省首批精品課程,並四次榮獲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其教學團隊被授予“普通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稱號。物理實驗中心先後被評為首批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代科學技術概論”課程先後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省級視頻公開課程,其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
截至2016年5月,學院在教育教學方面累計獲得國家、省、市級教學獎73項,出版著作、教材16部,精品課、開放課、重點課程14門次,教師省、市級講課比賽獲獎7人次,完成國家、省、市、校教改課題82項。
截至2016年5月,學院建有與專業方向和科學研究相關的學生工作室六個。
學生承擔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35項,學生獲省市級及以上榮譽稱號70餘人次,學生開發的項目及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家、省級科技競賽獎600餘項。
據2016年5月學院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研究生先後獲得遼寧省百篇優秀碩士論文1人,遼寧省百篇優秀碩士論文提名1人,獲國家級獎學金4人,多人次獲校級獎學金,部分研究生考取985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5月,學院設有光電技術研究所、納米磁性液體研究室、電漿合成實驗室和表面工程中心等校、院級科研研究所(室)及遼寧省光電信息技術工程實驗室。
科研成果
據2016年5月學院公開資料顯示,學院近年來承擔國家攻關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餘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餘項,獲國家專利四十餘項,獲省市以上科技進步獎三項,國家核心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五百餘篇,被SCI、EI、ISTP收錄一百餘篇,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橫向科研及技術服務,橫向科研及科技服務經費平均每年60餘萬元。
時間
| 國家項目
| 省項目
| 其他項目
| 科研經費(萬元)
|
2016
| 2
| 1
| | 90
|
2015
| 1
| 2
| | 40.6
|
2014
| 1
| | 1
| 34
|
2013
| 1
| 4
| 1
| 61
|
2012
| 2
| 2
| 5
| 90.5
|
2011
| 3
| 2
| | 100.3
|
2010
| 1
| 2
| | 43
|
文化傳統
學院院徽
院徽以原子結構模型為主體,象徵著學院研究物理的使命。
原子模型下方為學院的創建時間“1972”,兩側形似翅膀,象徵著學院的蓬勃發展。
院徽外圍為學院的中英文名。
社團組織
截至2015年11月,大連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團委共有團支部15個,學生會下設辦公室、學習部、宣傳部、文藝部、體育部、社團部、生活部、信息技術部、就業部。
學院有無線電測定向協會、翔宇天文協會、魔方社、電子之家、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學生團體。
現任領導
院長:金錫哲
副院長:劉軍、齊春橋
總支書記: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