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
基礎物理實驗中心現有實驗教學人員29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8人。實驗室面積2364平方米,儀器設備1689台件,儀器設備總值1050萬元,開設76個實驗項目,覆蓋20個專業1840人,年接受10.5萬人學時。中心承擔了面向物理專業的普通物理實驗課、近代物理實驗課,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學物理實驗課、文科物理實驗課及相關學科的多門選修課。自1998年以來,中心對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考核方法作了全面改革。打破了力、熱、電、光、近代物理封閉的傳統物理實驗課程體系,構建了與現代科技發展相適應的由基礎性、提高性、研究性(設計性)實驗組成,從低到高、從基礎到前沿、從接授知識到培養綜合能力,逐級提高的“三段式”實驗課程新體系。基礎性實驗階段,著重基本實驗技能和數據處理能力的訓練,精選具有經典性、代表性和啟發性的實驗,充分體現物理實驗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採用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提高性實驗階段,著重培養學生髮現、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進一些先進的儀器設備,利用計算機接口技術,實現數據的自動採集和實時處理。使學生做實驗時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探索、研究上,採用討論式、提案式的教學方法;研究性實驗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實驗設計,獨立操作,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等綜合素質和能力,讓學生從實驗原理入手,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通過多種途徑達到實驗目的。使學生由過去被動、消極的依賴書本,照方抓藥,變為主動、積極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索,採用研究式、答辯式的教學方法。不同階段標誌著不同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能和科學思維水平,並注重時代性、先進性,使得物理實驗課不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和驗證,也不再是把力、電、光、近代物理等獨立學科的實驗簡單地串聯起來構成的實驗系列,使物理實驗與現代科學技術接軌,使學生從較高起點上進入大學物理實驗,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走向科學的高峰。由方案設計、操作測量、課程論文、公開答辯組成的“四程式”考核方法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實施,也為新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礎物理實驗中心建立了一支骨幹主講教師牽頭,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以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從而形成了一支教育和管理理念先進,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精通實驗技術,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實驗教學團隊。近三年,中心從事實驗教學的教師承擔教改項目21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4項;科研項目22項,其中國家基金7項,省、部基金8項;發表教學研究、科學研究論文140餘篇,有15篇被SCI索引;獲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出版教材6部,其中《大學物理實驗》入選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來,中心的教授、博士親自主講、指導本科生實驗,多項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套用到實驗教學中。與此同時,中心還鼓勵與支持實驗教學人員提高學歷教育和參加各種學術交流。
如何將科學研究與實驗教學有相結合是目前高等院校的一個研究課題。大連大學基礎物理實驗中心較早地提出和實施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並注重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走出了一條科研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新路子。
精心選擇科研成果,提煉創新實驗題目。中心的實驗教師承擔著國家和省市科研、教改課題,她們所研製的納米磁性液體是由納米磁性微粒、表面活性劑和載液構成,其表觀密度隨磁場梯度變化。由此設計出了“磁性液體表觀密度的實驗研究”等7個與科研成果相關的創新性實驗題目。
幾年來,所研製的7種實驗儀器改善了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裝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大大提高了中心人員的研究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了中心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現已實現小批量生產,並輻射到東北大學等多所高校。
創新實驗教學儀器的推廣,拉動納米磁性液體的快速製備。由於所開發的實驗儀器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納米磁性液體,這必然從根本上拉動了這種液體功能材料的製備。使磁性液體從實驗室配製向小型工業化生產過渡,到目前為止,已隨儀器銷售了6000ml納米磁性液體。
科研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搭建原理樣機到生產儀器的整個過程,是科研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的過程,也是不斷運用科學的認識論,不斷實踐、不斷研究、不斷提高完善的過程。這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學生從低年級就切入教師的科研工作,與教師共同籌建實驗室、做科學實驗、研製儀器、聯合發表論文,這將極大地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學生的想像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大連大學基礎物理實驗中心真正走出了一條科研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新路子。
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主任負責制。人、財、物統一管理與調配。為達到資源共享,保證實驗教學質量,建立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及質量保證體系。檔案室隨時可以查到各種信息,使中心的管理規範化、信息化和科學化。中心不斷加強網路化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實現了網路教學資源的共享,建立了網路平台,包括實驗教學,仿真實驗,網路選課,網路互動,物資管理,實驗室開放,教學效果反饋系統等。此外中心還設定了兩台觸控螢幕,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實驗預約和查詢。中心實行全方位開放式實驗教學,對學生實施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全面開放,並將開放實驗納入實驗教學計畫,列入教學大綱和考核範圍。學生不但能夠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和場所進行實驗,而且可以隨時到實驗室與老師討論問題,交換意見,解決研究性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全方位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激勵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興趣,體現了“讓每一個人都成功”的大學文化理念。為保證實驗開放的有效進行,制定了一系列開放管理細則和實驗監控系統等實驗室開放技術平台,並專設知識面廣實驗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教師作指導。學生通過開放式教學可獲得物理實驗能手、創新學分等獎勵。基礎物理中心現已成為大連大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並起到了廣泛的示範輻射作用。
物理演示大廳
大連大學物理演示大廳自2001年開始籌建,於2003年9月大連大學博物館開館之際正式投入使用。演示大廳的開放,把課內外教學融入一體,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結合,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綜合素質,為我校培養“兩會一能”的套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師生的歡迎。
物理演示大廳經過2006年的擴建,現已形成較強的自身特色,實現了六個結合:課堂演示與大廳演示結合、教學演示與科研成果結合、教師演示與學生定性測量結合、經典演示與現代科技結合、傳統演示與多媒體手段結合、自行研製與擇優選購結合。物理演示大廳的建設成果得到有關專家及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廳具有規模大,設計和布局起點高、創意新、儀器大型化、手段多樣化、突出時代感等特點,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實驗教學成果
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實踐,實驗項目更新率為58%,實驗開出率100%。由於物理實驗在教學改革思路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大面積的提高了我校實驗教學水平和質量,並起到廣泛的示範輻射作用。中心2004年被評為首批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被評為首批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普通物理實驗課程2001年被評為首批省級優秀課程,2003年被評為首批省級精品課程,現代科技概論課程2005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科研項目“GLS410型水陸兩用雷”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教改項目“普通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地的建設”獲遼寧省第四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項目結題鑑定會中,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其中有關課程體系的設計、教學內容和考試方法的改革具有鮮明的特色,在國內高校同類課程建設中達到領先水平。本成果投資少收效大的特點對於國內大多數非211工程院校具有普遍的借鑑意義”。 教改項目“科學研究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提高本科人才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獲遼寧省第五屆教學成果一等獎。在項目結題鑑定會中,專家認為:“項目實施中突出體現了科學研究與實驗教學的相互促進。……初步形成了科學與教學互融、互動的良性機制,該項目對高等院校特別是地方高等院校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有明顯的示範作用。在國內具有明顯的領先水平”。教改項目“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構築工科實驗教學的新體系”獲遼寧省第五屆教學成果三等獎。原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劉風泰曾先後三次來大連大學考察基礎物理實驗中心,對中心的實驗教學與管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在全國高校實驗工作研究會上給予了“實驗室管理規範、實驗課程答辯效果好、實驗課程質高” 的較高評價。在2006年全國第四屆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上,全國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吳思誠也對大連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給予表揚。近年來,實驗中心骨幹教師受一些教學研討會的邀請先後作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體系、考試方法、科研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的改革與實踐等方面的特邀報告,在全國院校已經起到了一定的示範和輻射作用。近年來,先後有數十所大學組團專程來我校學習、交流,並給予了較高評價。大連大學基礎物理實驗中心人文教學環境優良,在這裡一批批基礎知識紮實富有創新精神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濃郁的學術氛圍,嚴謹的教風學風,讓中心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中心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我們將不斷努力,把大連大學的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到一個更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