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

陳勇(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勇,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副校長,上海海洋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現任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評審、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日本水產學會會員,曾獲大連市第五屆優秀專家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大連
  • 出生日期:1956年11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大連水產學院東京水產大學
  • 主要成就:成立我國首個海洋牧場工程中心
個人簡介,研究領域,發展方向,研究項目,技術研究,研究論文,晚報報導,

個人簡介

陳勇,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副校長,現任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評審、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日本水產學會會員,曾獲大連市第五屆優秀專家稱號。1978年至1982年在大連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海洋捕撈專業學習並獲工學學士,而後留校任教;1990年開始留學日本,先後於東京水產大學(現更名為東京海洋大學)海洋生產學科獲水產學碩士、博士學位,並於1999年結束博士後期研究後回到大連海洋大學任教。
陳勇

研究領域

為漁業資源增養殖及海洋牧場。研究方向是漁業資源學學科的海洋牧場工程技術,包括人工魚礁、人工藻礁、海洋牧場及其相關技術研發、設計、構建、效果評估等。1990年10月至1999年10月,在日本東京水產大學(現更名為 東京海洋大學)的海洋生產學科生物環境研究室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及博士後研究期間,主要從事人工魚礁、藻礁、海洋牧場的研究工作。

發展方向

海洋牧場是一種基於生態系統的生態文明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漁業生產系統。也是未來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保持漁業可持續發展,人工魚礁、海洋牧場的研究與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日本在這方面研究建設起步較早,至今,日本大部分沿岸海域已投放了不同類型的人工魚礁,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海洋牧場,給魚貝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息場所,有效地保護了資源,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我國相對起步較晚,這方面的研究需求就顯得尤為迫切,意義更加重大。

研究項目

本人在日本留學期間一直從事人工魚礁生息場及海洋牧場研究,其碩士論文題目是“利用海底堆積物的藻礁基礎研究”,博士論文的題目是“海底堆積物藻礁的研究”,回國後,創建了“海洋牧場工程技術實驗室”在教學方面,在國內首次開設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的“海洋牧場原理”和“海洋牧場工程技術”兩門課;先後主持了多項國家、省、市以及企業的人工魚礁研究課題,包括國家863計畫子課題“人工魚礁生態增殖及海域生態調控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工魚礁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農業部“人工魚礁建設技術規範”、遼寧省基金“利用人工魚礁最佳化海域生態環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省科技攻關項目“海洋牧場技術研究”大連市留學人員回國研究基金課題“大連沿海參增殖環境最佳化技術的研究”,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獐子島漁場改造技術研究”等項目。

技術研究

目前承擔國家海洋重大公益項目“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牧場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農業部948計畫重大項目“海洋牧場關鍵技術引進與創新”、農業部行業專項“黃海北部人工魚礁資源養護效果評價與示範”等國家、省部委重大課題。近年來一直從事海珍品增殖礁、魚類增殖礁、人工藻礁及藻場建設、漁業環境修復與最佳化等方面的相關研究,作為首席技術指導為大連乃至遼寧沿海海洋牧場特別是海珍品海洋牧場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研究向注重生態型、現代化海洋牧場方向發展,其特點就是注重生態平衡及保持生物多樣性,材料現代化、設計科學化、實施規範化、數據信息化、過程可視化等,包括現代管理理論的套用。

研究論文

2006年經遼寧省批准,大連海洋大學成立了“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我國第一個有關人工魚礁與海洋牧場的工程技術中心。陳勇教授任工程中心主任。海洋牧場作為生態型漁業生產新方式,作為未來漁業的主要發展模式,特點鮮明,研究意義重大,相關海洋牧場研究成果為我國海洋漁業生產方式轉型提供技術支撐,為保持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對海洋的有序、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意義重大。在日留學期間主要發表了人工藻礁方面的研究論文,如海底堆積物固體的損壞度與褐藻孢子體的(Eisenia bicyclis)的生長及生殘的關係(日本水產學會志,SCI收錄)、Elution of Nutrient Salt from Hedoro Blocks and Its Effects on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Gametophyte and Juveniles of Eisenia bicyclis(Fisheris Science,SCI收錄),回國後提出我國發展海洋牧場的重大意義,如發表論文“中國海域建設海洋牧場的意義及可行性”、“海洋牧場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加強海洋牧場技術研究建設生態型海洋漁業”,主要對人工魚礁的環境功能和集魚效果等做了很多研究,如“光強對刺參行為特性和人工礁模型集參效果影響的研究”、“不同結構模型礁對許氏平鮋幼魚的誘集效果”等,還對人工藻礁、人工魚礁區的魚類行為等做了研究,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在日本獲得“人工藻礁”發明專利,回國後申請並獲得人工魚礁、礁區配置、漁業資源增殖等方面的專利成果10餘項。作為參加人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2011年10月被遴選聘為上海水產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0餘名。

晚報報導

為海參鮑魚“蓋房子”的大學教授
——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勇和他的海洋牧場
廣袤無垠的海底,海帶、裙帶菜,大葉藻等海藻海草形成綠色森林。這片綠色森林附著在一塊一塊形狀各異的礁石上,其間魚兒穿梭,海參斜臥,海膽匍匐,螃蟹來去橫行,海蝦活蹦亂跳……這樣的場景並非虛無縹緲的影視畫面,而是大連海洋大學副校長陳勇教授在海底營造的溫馨之家——海洋牧場。
立志不走尋常路
1978年,陳勇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二批金榜題名者之一進入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海洋大學),攻讀海洋捕撈專業。順利完成學業後,他獲得了工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任教8年間,陳勇仔細研究了中國海洋漁業的發展狀況。發現中國近海海域的海水污染日趨嚴重,漁場環境愈加糟糕,加上過度捕撈,近海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正逐漸減少,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陳勇憂心忡忡,照此下去,我國近海漁業必將面臨巨大挑戰。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當時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為此,日本政府斥巨資投放人工魚礁,人工增殖漁業資源量,放流魚類貝類苗種,修復、改善海洋生態環境。1990年10月,陳勇走進東京水產大學(現東京海洋大學)生物環境研究室,開始進行人工魚礁、藻礁、海洋牧場的研究,攻讀博士學位。
“十年磨一劍” 學成報祖國
在東京海洋大學學習的日子裡,陳勇要么鑽到圖書館閱讀有關人工魚礁方面的書籍,要么跑到實驗室做試驗,要么與老師、同學探討進一步發展和改進人工魚礁的方法。
在圖書館裡,陳勇認真閱讀案例,研究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各類人工魚礁在形狀結構、生態功能、製作材料、製作工藝、適地選擇、投放方法、後期管理等方面的技術難點。在實驗室,陳勇細心觀察人工魚礁在不同條件下的生物生息狀況,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在課外,陳勇經常跑到海邊設有人工魚礁的海區,實地考察人工魚礁的作用、效果以及不足,回去後再做試驗,進一步研究其原因。
在日本,陳勇在深入研究人工魚礁的基礎上,完成了博士論文《關於利用海底堆積泥製作的人工造礁研究》,此前他申請的發明專利“人工藻礁”,是世界上第一份關於人工藻礁的發明專利。當完成了博士後課題後,陳勇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當時他有3個選擇:留在日本、去澳大利亞、回國。“回家。”陳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祖國,選擇了母校。
為海洋生物蓋房子
2000年,陳勇得到了回國後的第一個項目——大連市留學人員回國研究基金課題“大連沿海參等增殖環境最佳化技術的研究”。這個項目的難點在於技術方案的制定。由於海參、鮑魚、海膽等都是海珍品,稍有不慎就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風險。陳勇首先對對象海域的水流、海流、溫度、地質等環境要素做了深入調研。資金緊缺,他就借了一條沒有租金的人情船,帶著設備出海,測水質、測底質、挖底泥、試網距……一系列繁瑣細緻的野外工作完成後,陳勇在實驗室仿製目標海域的海水環境,把魚礁和海參等生物放進去,連日觀察產生的效果。試驗成功後,陳勇將做好的各式各樣的人工魚礁投放到目標海域,並不定期地拍攝現場情況。陳勇的研究使人工魚礁區的海參、海膽以及海帶與裙帶菜等大型海藻的生物量增加了30%以上,同時,海珍品的生長環境也大為改善,形成良性循環,為企業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陳勇的牛刀初試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而後,他又帶領研究團隊接下了遼寧省科技攻關項目“海洋牧場技術研究”、遼寧省基金“利用人工魚礁最佳化海域生態環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關於人工魚礁方面的研究等課題,並與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在黃海北部等地開展海洋牧場系列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建設,獐子島海域的現代海洋牧場已初具規模,其先進性和科學性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目前,陳勇正承擔著國家海洋重大公益項目、農業部948計畫重大項目、農業部行業專項等關於海洋牧場的課題研究。其間,陳勇還在大連海洋大學主持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有關海洋牧場的工程技術中心——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他和他的團隊在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得到了國內專家學者的稱讚,引導了國內海洋牧場建設與研究的學科發展。
海洋牧場將迎來黃金期
陳勇胸有成竹地說:“國家海洋局提倡生態用海、科技用海,海洋牧場就是這種用海方式的體現之一。海洋牧場能延長海洋漁業的產業鏈。比如開闢服務類的第三產業。魚喜歡在有植物生長的魚礁布設範圍周邊活動,可以休閒垂釣,也可以潛水觀光。青島、上海、三亞這方面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我國也將迎來海洋牧場建設的黃金期。陳勇認為,只要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能夠堅持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建設我國的海洋,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海洋農業的現代化,為我國的糧食、生態和國家安全保障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