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貿戰略

大經貿戰略

大經貿戰略是指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拓寬對外經貿的深度和廣度,實行以進出口貿易為基礎,商品、資金、技術、服務相互滲透、協調發展,外經貿、生產、科研、金融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對外經貿發展戰略。出口貿易發展戰略則包括出口商品戰略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在進口貿易戰略中,主要提出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適當提高高科技產品、設備和原材料在進口總額中的比重,大力發展技術貿易服務貿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經貿戰略
  • 外文名:Grand economic and trade strategy
基本內容,戰略目標,重要措施,戰略意義,模式結合,發展與管理模式,推動外經貿工作,深化經濟體制,健全巨觀管理,

基本內容

(1)從巨觀指導與微觀操作兩個層次上,實現各項外經貿業務的滲透與融合,主要是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對外援助、對外投資和其他對外經濟合作業務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實現商品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的一體化協調發展。
(2)加強外經貿主管部門與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協作與配合,把對外貿易的巨觀管理與國民經濟的巨觀調控更好地結合起來,促進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3)加強外經貿行業與國內相關產業的結合,發揮對外經濟貿易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升級、企業技術進步、資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的導向作用,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
(4)加強外經貿與工、農、技、商的結合,走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道路。

戰略目標

大經貿戰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調動各方面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積極性,按照國際經濟貿易的通行規則來管理和經營的高效益、高效率的具有較強的綜合整體競爭能力的外經貿發展戰略。
大經貿戰略
具體講,它覆蓋著社會各個方面所有的外經貿活動。這是適應中國對外經貿形勢發展變化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必然要求。

重要措施

(1)轉變觀念。要從傳統的“小經貿”的局限中跳出來。
大經貿戰略
(2)轉變職能。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從微觀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變直接干預為間接巨觀調控,變以行政手段管理為主為以經濟、法律手段管理為主,完善調控體系,加強立法與執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3)轉變工作方式。
(4)提高人員素質。人們必須了解國家經濟全局和相關行業的情況和政策,學習和掌握全面的業務知識,基本的生產、技術知識,成為複合型人才

戰略意義

(1)有利於增進競爭,促進專業化協作和聯合,推動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
大經貿戰略
(2)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3)有利於推動貿、工、農、技、商、銀等各類企業在微觀層次的聯合,適應規模經濟的要求
(4)有利於推動改革開放

模式結合

發展與管理模式

大經貿戰略
“大經貿”戰略是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進發展的重要戰略。這個戰略,是在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提出來的,它意味著,更進一步的改革將需要突破部門的、行業的局限,需要在整體配套推進;它意味著管理對象、手段、方式、職能的進一步轉變,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它還意味著全面發展中國經貿尤其是外經貿,需要有協調配合的制度和措施來保證。可以說,大經貿戰略提出,是及時的,意義深遠的。在今後經濟發展和改革中,人們將會越來越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推動外經貿工作

人們講大經貿,首先是從對外經貿角度入手的。對外經貿內容很多,分工很細,這是一種進步。但要再上一個台階,就要把細的分工,協調成為一個整體,不僅從事外經貿的企業有效益,也要使整體的利益最大化。在這裡,大經貿就包含了五方面的內容:一是國際市場的全方位開拓,不能只限於傳統的市場,不能只滿足於日、美、香港和東南亞市場,還應開拓拉美市場、非洲市場、歐盟市場, 俄羅斯市場等。這裡,大經貿,體現“大”,即“面大面廣”。二是要把外經貿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如今,中國外向經濟發展是以沿海為主進行的。各種特區、開發區,在對外經貿方面走在前面。特區之特,其中之一,就是對外貿易的視窗。人們要把中國發展外向型經濟與對外經貿發展結合起來,促使沿海外貿發展更好一些,同時,幫助中西部地區也在對外經貿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三是要使商品、服務、技術出口一體化,互相帶動,互相補充。比如,大型、成套機電產品出口,往往帶動工程承包,甚至勞務出口。人們借外債,搞買方信貸,就迂到這些要求。這是國際上很通行的。人們要打破行業和部門界限,為各方爭取更大的利益。四是要把外貿進出口與引進和利用外資結合起來。鳥拉圭回合就是把貿易與投資結合起來的一個協定。美國認為日本貿易順差大,兩國貿易摩擦不斷。日本的商人就到美國去投資辦廠,繞過貿易壁壘。因此,貿易與投資成為不同手段的選擇。人們要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也要在海外投資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比如,在一些重要區域建立區域貿易中心,這既是投資,也是為擴大國際貿易服務。五是把對外貿易與對外援助結合起來,用外援帶外貿,用外貿提高外援效益。總之,從發展對外經貿工作角度講,大經貿突出了一個“大”,突出了一個配合發展的思路。

深化經濟體制

中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個重要思路,就是要打破傳統計畫經濟的經濟分工框框。大經貿就是要打破傳統框架。這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打破內、外貿傳統的分工,實行內外貿的統一。多少年來,人們內貿只能搞內貿,外貿只能搞外貿。表面上看,這種分工有利於專業化。其實,這種分工並不科學。國際上這樣搞的國家很少。貿易本身是越搞得好,越搞得大,就越沒有界限。從有界限到沒界限,從一種經營範圍到多種經營範圍,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發展態勢。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內外貿的界限正在被打破。這種打破是公平的,合理的。搞內貿的有了外貿經營權,搞外貿的也可以做內貿。企業可以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上尋找機會,調劑品種。這是一種好事,不僅有助於企業,也有助於打破壟斷,還有助於職工的就業和國家的稅收。二是生產貿易的結合。這是一個更大的思路。生產是貿易的基礎,貿易又是生產價值實現的必要過程。沒有生產,固然沒有貿易。但沒有貿易,也沒有現代化的生產。如今,貿易的重要性甚至已高於生產,貿易體現了市場的導向。外貿對國內生產企業的及時反饋信息,將會大大有助於國內生產企業按市場去生產,也才有發展的可能。這方面,人們已經開始了探索。比如,人們搞外貿企業的實業化,就是希望外貿企業能與生產有更好的結合。不能把這樣一種做法單純理解為是為了救外貿企業,是排斥工業企業。否則,就會搞偏了。另一方面,人們還在擴大工業企業的自營出口權,這就是要使生產企業有一個銷售的龍頭,以提高企業的市場導向性,實現企業大的發展。如今出現了很多工貿公司,商貿公司,技貿公司,就是在這個思路下的發展。三是外經貿與金融的結合。機電產品出口的調查,深感外經貿與出口信用體系關係重大。沒有賣方信貸,沒有各種擔保,搞出口是相當困難的。搞大經貿就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反過來,出口信用體系,各種金融機構,也會因為人們的外經貿越搞越好而得到發展。這一段,體現出“大經貿”戰略中“經”與“貿”的關係。
大經貿戰略

健全巨觀管理

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矛盾是深刻的。計畫管理與市場經濟下的巨觀管理有很大差別。其中最重要的是,計畫管理是事無巨細,大攬大包。巨觀管理是只管理政府要幹的事,不乾不屬政府的事。前者往往干預過多,反而效果不佳。大經貿戰略就是對計畫管理的再一次的衝擊。這裡,要求實現這樣五個轉化:一是把進口、出口的分開管理向統一管理轉化。前幾年講的出口替代,就是一種結合。你不要進了,自己設法生產出來供國內市場。如今,9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有2/3是由國外進口的,顯然比例過大。人們如今正在採取辦法控制盲目進口,但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出口,才能實現貿易項目下的平衡,這些都需要統籌考慮。二是實現管理對象由國營外貿公司向各種類型的外貿、工貿公司轉化。外經貿部管理的將不能僅是全系統的國有企業,還要管理各種類型的進出口企業。不能只照顧部屬企業,要平等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這才是市場經濟的政府部門管理。三是實現管理方式由行政方式向經濟手段的轉化。這個觀點雖然早已達成共識,但真正實行,還是很艱難的。這次大經貿戰略將會再次給予推動。四是管理體制由部門分割向綜合協調管理轉化。改革雖然進行了十幾年,但政府行政機構的設定及其職能分工,還是有重疊和割裂的地方。比如,如今工貿公司、外貿公司就分屬不同的部門在管理。在出口問題上,有時就會出現部門意見的扯皮。這個問題,肯定會在進一步的體制改革中要解決。大經貿對推進行政機構改革,是一條有益的思路。五是進一步實現政企分開,使企業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化。如今,外貿企業由創匯為主向效益為主的轉化已成為共識,但為什麼有困難?其中是條原因是政企不分問題。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企業當然天然會把效益放在首位,因為,這是它的生命線。這一段論述,突出了從“大經貿”的角度看管理體制而得出的結論。
大經貿戰略大經貿戰略
總之,人們認為,大經貿戰略將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新的動力,為外經貿發展提供新的活力,為巨觀管理的體制的改革與完善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路。大經貿戰略涉及到用市場經濟內在統一性認識部門管理的協調性,用市場經濟的企業主體論認識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用市場經濟的市場主導性強調經濟中貿易的先導作用,因此,可以說,大經貿戰略的基本理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大經貿戰略大經貿戰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