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戰略

出口商品戰略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其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國際市場的需要,對出口商品構成做出戰略性的規劃。一國要想使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不能忽視出口商品結構的先進性和合理性。制定出口商品戰略的意義在於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結構,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創匯能力,提高出口經濟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口商品戰略
  • 類型:國家政策
  • 目的:提高出口經濟效益
  • 實施時間:1981
定義,不同歷史時期,

定義

出口商品戰略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其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國際市場的需要,對出口商品構成做出戰略性的規劃。一國要想使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不能忽視出口商品結構的先進性和合理性。制定出口商品戰略的意義在於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結構,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創匯能力,提高出口經濟效益

不同歷史時期

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制定了不同的出口商品戰略。
(一)、“六五”計畫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1-1985年)
背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和生產技術落後;
內容:發揮我國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加礦產品和農副土特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傳統技藝精湛的優勢,發展工藝品和傳統的輕紡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勞動力眾多的優勢,發展進料加工;發揮我國現有工業基礎的作用,發展各種機電產品和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加工品的出口。
(二)、“七五”計畫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6~1990年)
背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幅下跌,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下降,製成品貿易增長加速,市場份額提高;
內容:我國出口商品構成要逐步實現由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的轉變,由主要出口粗加工製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製成品的轉變。
(三)、“八五”計畫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1~1995年)
背景:從國際市場變化看,在各類商品中機電產品貿易增長最快,並成為貿易額最的一類商品。國內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項目建成投產並開始創造效益;
內容:逐步實現由粗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向精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努力增加附加價值高的機電產品、輕紡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鼓勵那些在國際市場上有發展前景,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出口。
(四)、“九五”計畫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6~2000年)
背景:國際貿易中機電產品仍在迅速增長,尤其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增長更快,而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雖然不斷最佳化,但仍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出口商品的總體競爭力較弱;
內容:以質取勝為核心,努力實現外貿出口增長由主要依靠數量和速度轉向依靠質量和效益.
(五)、“十五”計畫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2001~2005年)
背景:從國際環境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和產品進一步快速發展。與此相適應,在國際貿易中,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科技產品的增長會更加強勁,所占比重會進一步提高;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我國產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都有較的提升,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出口快速增長,但是出口商品結構尚未實現從粗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轉向精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出口產品中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仍占主導地位。
內容:我國 “十五”計畫提出要繼續貫徹以質取勝戰略,重視科技興貿,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推進外經貿領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基本實現我國外經貿發展從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和數量增長向主要依靠質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轉變,增強我國外經貿的國際競爭力,努力保持對外經濟貿易可持續發展。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和科技興貿戰略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的保證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