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一九九八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一九九九年計畫安排

《佛山市一九九八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一九九九年計畫安排》是佛山市人民政府發布的相關檔案。

一、199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1998年,我市在國際上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國內市場疲軟以及我市部分地區遭受洪水衝擊的情況下,按照“穩中求進,有效增長”的方針,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生產,擴大需求,使經濟運行平穩,社會保持穩定。
(一)經濟平穩增長,物價總水平下降
國內生產總值782.56億元,增長13.1%(絕對數控現行價計,增長率按90年不變價計,下同),完成年度計畫。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3.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4%。
農業在部分地區遭受水災的情況下仍有所增長。農業總產值114.46億元,增長3.8%,完成計畫98.9%。糧食播種面積124.82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糧食總產量44.82萬噸,比上年減少2.32萬噸。農業布局和農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水產、蔬菜、花卉、禽畜等農產品生產得到均衡發展。
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工業總產值1695.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完成計畫99.7%。
市場物價一直處於負增長態勢。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下降2.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1.2%。

(二)社會總需求增加,三大需求增長有所變化
投資需求有所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9.15億元,比上年增長3.2%,改變了連續幾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的狀況。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8.41億元,增長16.2%;更新改造投資14.94億元,增長16.3%;房地產開發投資39.65億元,增長15.5%。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1.36億美元,增長1.3%。
消費需求增幅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93億元,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6%。比上年增幅提高4.6個百分點。
出口需求增幅下降。外貿出口總值49.76億美元,增長10.2%比上年增幅下降5.4個百分點。其中外貿企業出口14.52億美元,下降3.4%;“三資”企業出口35.24億美元,增長16.9%。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顯露,外貿出口增速在第四季度回落。

(三)財政收支增長較快,金融形勢基本穩定
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6.71億元,增長12.91%。年末,全市金融部門存款餘額1555.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68.87億元,增長25.3%。貸款餘額1235.25億元,增長22.6%。

(四)城鄉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增幅下降
全市職工年人均工資10936元,比上年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204元,比上年增長3.5%。

(五)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繼續發展
科技方面,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決定》,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全市共組織實施火炬計畫 16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8項),星火計畫26項(其中國家級20項,省級6項),科技攻關計畫3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83%教育方面,基礎教育在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普及高個階段教育取得新進展;中等、高等教育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則,大力加強專業結構調整,積極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辦學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2381人,普通中專招生2159人,技工學校招生1960人;國小升學率達99.87%,國中升學率達88.66%,高中升學率達52.93%。勞動就業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9%,控制在年初計畫2.5%以內。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計畫目標責任製得到落實,優生、優育、優教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3l%。此外,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及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1998年我市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需求不旺,結構調整緩慢,經濟運行不暢順,相當部分生產能力閒置,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二是前些年積聚的金融隱患逐漸暴露,影響不斷擴大;三是失業和下崗人員繼續增加,就業壓力增大。

二、199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意見

1999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既有一些有利條件,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有利條件主要有:一是今年(199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和我國對澳門行使主權的喜慶之年,各方面的工作都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去年(1997年)國家擴大投資的效果將在今年(1998年)發揮一定的作用,今年(1998年)國家仍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為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三是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市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一批較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調整結構、開拓市場有基礎,潛力很大;四是我市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將成為今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是,今年(1998年)我市所面臨的困難也很大。首先,亞洲金融危機持續不見好轉,可能導致全球轉入衰退和調整期,世界經濟成長放緩;隨著歐元的啟動,歐盟區內國家間經濟聯繫更加緊密,地區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強;東南亞國家經過一段時間調整,經濟運作逐步正常,出口競爭力會加強。所有這些,將使今年(1998年)的對外經濟貿易面臨國際市場需求制約和東南亞周邊國家與地區強有力競爭的雙重壓力,從而加大我市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的難度。其次,由於目前國內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放緩,收支心理預期未見好,加上農村消費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導致國內消費需求不旺,市場疲軟狀況短期內難以扭轉,這將制約以生產消費品為主的我市經濟發展。第三,我市結構調整,特別是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緩慢,影響了我市經濟保持高速發展。
根據全國、全省計畫會議及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市實際,1999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繼續堅持“穩中求進,有效增長”的經濟工作方針,加快改革,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外需求,增創發展新優勢,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1999年巨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
——農業總產值增長3%;
——工業總產值增長10%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
——外貿出口總值增長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商品零售價格漲幅控制在2%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去年(1997年)持平;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7.23%;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5%以內;
——人口機械增長人數控制在1.33萬人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各級政府要始終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和省、市委八屆二次全會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抓好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實。處理好穩定土地承包權與搞活經營權的關係,堅持承包權不變,推動經營權流動,進一步完善農村股份合作制,促進農業的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二是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抓好糧食生產。要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保證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不少於12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6.18萬噸。三是實施科技興農,推動農業現代化。重點是按照“五高六化”的要求,抓好農業示範區建設。一個是以南海批發市場為中心,建設好農副產品大市場;另一個是以陳村花卉世界為中心,建設好現代化農業產業大基地。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對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水利工程和基本設施建設,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圍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這箇中心環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推動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交,全面提高我市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一是加快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各市區應該根據各自的實際,確定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發展。二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抓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以及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形成一批產業集中度高、技術創新能力強、經濟規模大、具有競爭實力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較高附加值、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尤其要採取措施,積極扶持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發展。三是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重點改造陶瓷、機械、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提高這些產業的技術含量。

(三)加快各項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首先,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重點是抓好四個方面改革:一是以明晰產權為核心,抓好企業第二次改革。對前段實行承包、租賃等方式轉制的企業,要逐步實施產權改革。二是積極探索企業股權流動的方式,進一步調整股權的結構比例,減少公有股,擴大個人股,逐步達到公有少持股或不持股,個人或社會投資主體多持股或全持股。三是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理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等各個層級的權責關係,完善企業內部自我約束機制,建立起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四是要加大資產重組力度,通過聯合、兼併、破產,加快推進企業資產調整重組,激活閒置資產,用好優質資產,使企業資產發揮最大效益。
其次,要抓好各項配套改革。重點抓好公有資產管理體制、社會保障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擴大內外需求
國內市場開拓要突出重點:一是利用我市列入全省農村電網改造先行市的有利條件,通過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擴大我市企業輸變電產品和家用電器產品在農村的銷售市場。二是利用內地災區重建需求擴大的時機,組織和引導企業根據災區重建的需要,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特別是水泥、陶瓷、鋁材等建築材料的銷售。三是積極發動和組織企業參加省統一組織的在西南和東北等地區舉辦的展銷會和博覽會,擴大佛貨的知名度。四是發展消費信貸,刺激居民的“住、行”消費。通過延長還款期限、分期付款、降低各種費用等方式,鼓勵居民的房屋、汽車消費。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多元化的市場戰略,進一步鞏固港、台市場,穩定日本、北美和歐共體市場,加快發展南美、東歐、非洲和中東市場。積極推進大經貿戰略,加快外經貿體制改革,大力促進加工貿易發展,擴大三資企業產品出口,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通過工貿結合、技貿結合、進出結合等方式,走向國際市場。穩定重點產品和大宗產品的出口。

(五)努力擴大投資,最佳化投資結構
一是繼續落實國家和省的擴大投資需求的政策,爭取國家和省在項目審批、銀行貸款和國債投資等方面對我市的支持,加大我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二是積極利用外資,大力吸引台資和歐美各國特別是國際大財團、跨國公司的投資, 引導外資投向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業,投向公有企業的產權結構重組。三是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繼續加強在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不留資金缺口,使其儘快建成發揮效益;扶持高新技術項目建設,嚴格控制一般性加工工業項目。

(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首先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一是引導民營經濟拓寬發展領域和發展重點,把投資重點放到工業領域上來。二是鼓勵和支持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兼併、收購公有企業,擴大民營企業規模。三是引導民營企業與利用外資和高科技相結合,促進民營經濟技術產品上檔次、管理上水平、市場走出國門。
其次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目前工業產品供過於求、工業增長速度回落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無疑是拉動我市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措施,況且我市第三產業比重不高,發展空間較大。第三產業的發展應當在繼續抓好商品流通業的同時,重點發展信息產業、旅遊業、房地產業、中介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

(七)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繼續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決定,抓好企業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的建設,抓好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積極扶持民營高科技企業發展。同時要安排好各項科技計畫項目。今年(1998年)計畫安排重點科技攻關項目4項,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1項,高科技產業化項目5項。加快調整教育發展布局和結構,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實現教育投入的多元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產業化。今年(1998年),省計畫安排我市招生:普通高校3060人,普通中專2271人,普通高中18169人,國中63802人,國小65818人,幼稚園62182人。
抓好計畫生育和人口巨觀管理工作,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5%以內,人口機械增長人數控制在1.33萬人以內。
積極發展文化、衛生、環保、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