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集鎮(大田集)

大田集鎮

大田集一般指本詞條

大田集鎮地處山東省成武縣東北部,位於菏澤濟寧商丘三市交叉中心地段,距三市均在70公里左右,鎮駐地距縣城25公里。全鎮轄63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現有人口7.1萬人,1.6萬戶,總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3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88公頃。

大田集鎮東臨津鐵路,西靠京九鐵路,北依新(鄉)石(臼所)鐵路和濟寧機場,分別相距70公里、50公里和40公里。東(東明縣)豐(江蘇豐縣)公路橫跨東西全境10多公里,巨單公路縱貫南北8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面積106平方公里,9.2萬畝耕地,下轄63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人口7.1萬人。塊狀聚落。

地處平原地帶,東西最大距離公里,南北最大距離公里,主要河流有金成河、萬福河、安濟河等5條河流,境內總長53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蒜棉花

2018年9月,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田集鎮
  • 外文名稱:Datianji Town
  • 別名:田集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下轄地區:63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田集村
  • 電話區號:0530
  • 郵政區碼:2742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107平方公里
  • 人口:7.1萬
  • 方言:魯西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史弘肇紀念堂、文亭湖、田塔
  • 機場:濟南機場、曲阜機場
  • 火車站:菏澤站、商丘站
  • 車牌代碼:魯R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歷史發展,經濟,國民經濟,主要產業,旅遊,名星產品,特色小吃,產業發展規劃,大蒜髮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工作,工作措施,環境建設,相關信息,菠菜事件,原因,

歷史沿革

大田集鎮部分村原屬巨野縣,1941年7月成武抗日民主政府於申樓、冀樓、楊道崮為中心建立長勝區,為成武縣革命老根據地之一,1949年為第四區,1955年改名為大田集區,1958年2月建立大田集鄉,9月撤鄉改建火箭人民公社,年底改名為大田集人民公社,1984年初改為大田集鎮。

地理位置

駐地方,東經116°03´,北緯35º05´,位於巨野斷裂帶內,東至金成河與金鄉縣相鄰,北至萬福河巨野相連,西至路莊村接黨集鎮,南至許堂村接張樓鎮。屬黃河巨量衝擊物填充而成的黃泛平原,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低點在馮集村東。屬窪坡地,地勢低平,境內土壤東部為潮土,西部塊狀分布4800畝土地屬鹽化潮土,占可利用面積的9%,總體屬低肥力土壤。

歷史發展

2001年2月,在上級鄉鎮規模調整工作中,原桃花寺鄉整體合併到大田集鎮,使大田集鎮整體規模增大。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中心鎮”。 大田集原名永寧集(據田氏族譜記載,最初名稱也叫南集),位於成武縣城東北25公里處,為成武縣東北邊境重鎮,東與濟寧市金鄉縣接壤,北隔萬福河與菏澤市巨野縣相望,處成武、金鄉、巨野三縣交叉地段,清代就有馬步兵駐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濟文化發展較快,農貿市場興旺,為三縣農副產品集散地,燒羊肉、炸焦魚、豆腐乾等風味小吃頗有名氣。
大田集鎮大田集鎮

經濟

國民經濟

2004年,全鎮各業生產總值達9.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達3.2億元,第二產業達5.1億元,第三產業達1.2億元,財政收入10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收入總額1.5億元,全鎮居民儲蓄餘額1.8億元,民營經濟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種植業結構明顯最佳化,複種指數明顯提高,糧經比例達到1﹕9,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大田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立鎮”戰略,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強鎮富民的根本之舉,全力以赴地搞好大招商、大引資、大發展、大變化,推動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 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實施招商引資,全面挖掘潛力,大力興辦民營企業。截止目前,全鎮建有各類企業312家,其中固定資產300—500萬元的198家,固定資產500—1000萬元的30家,1000萬元以上的6家。
大田集鎮大田集鎮

主要產業

大田集鎮以種植大蒜聞名全國,系全國三大蒜區之一,分為早熟、晚熟、紅蒜、白蒜等品種,其中,尤以晚熟白皮大蒜歷史悠久,以個頭大、產量高、品質好飲譽國內外。先後被省政府命名為“生態農業試點鎮”,2006年被第四屆中國大蒜節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蒜業十強鄉鎮”。 大蒜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莖,成武縣大田集鎮大蒜以皮白、質優、味美而著稱,成為大蒜之冠。據科學研究表明,新鮮大蒜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新素二硫二丙烯等營養成份;大蒜蒜素富含維生素A1、B1、生物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大田集鎮的大蒜大田集鎮的大蒜
隨著全鎮大蒜加工企業的迅猛發展,大蒜製品日益增多。主要產品有:蒜頭、蒜米、蒜乾(片)、蒜粉、粒、蒜精、蒜蓉等20多個品種,常年滿足市場需求。大蒜素大蒜膠囊、大蒜飲料、大蒜醫藥產品等高科技產品的問世,將使大蒜產品日臻豐富。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大蒜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認識越來越高,大蒜產品銷路越來越廣,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特別是歐美發達家,需用量急劇上升。蒜蓉和大蒜飲料以及大蒜醫藥產品等一批高科技產品,是當今大蒜產品的精粹,倍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成為熾手產品,不僅國際市場銷售前景廣闊,產品供不應求,在國內市場銷售潛力也很大,其前景非常樂觀。
從1992年開始,大田集鎮大力調整種植結構,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帶動、統一布局、全方位服務等措施,在全鎮大力發展大蒜生產,改原來的零星種植為規模化生產,使大蒜種植面積發展到7萬畝,占全鎮土地面積的76%,繼而輻射到周邊縣域,總面積達到90萬畝,成為全國三大蒜區之一。大蒜生產過程中,通過實行精耕細作、配方施肥、化學滅草、地膜覆蓋、規範化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新技術,使種植的大蒜由過去的畝產800公斤增加到1400公斤,標準大蒜出口率由過去的40%提高到80%,全鎮年產大蒜10萬多噸,經濟收入達2.5億元。
從1995年開始,圍繞大蒜的增值、增效和農民增收,採取多種渠道和形式,大力發展恆溫庫、蒜乾廠、蒜蓉廠、蒜粉廠等貯藏加工企業,努力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制定激勵政策,建立民營經濟園區等措施,使全鎮大蒜貯藏、加工企業達200處,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4億元,年貯藏能力達15萬噸,年產值達3.7億元,創利稅7000多萬元。 為解決好大蒜生產與流通的矛盾,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研究分析本地優勢的基礎上,從經濟發展戰略著眼,鼓勵幹部民眾按照統一規劃投資建市場。在鎮域範圍內建起了10萬平方米的兩處大蒜交易市場,每年5—9月份大蒜、蒜苔上市期間,市場上車水馬龍,全國20多個省市的客商在本鎮設大蒜收購站點300多個,每天吸收周邊縣市打工人員5萬多名,每年有70多萬噸大蒜和其它蔬菜,通過山東省魯西南大蒜蔬菜批發市場銷往國內外,年成交額達10億多元。起到了建設一處市場,繁榮一片經濟,富裕一方民眾的作用。
大田集鎮產業大田集鎮產業
繁榮的市場,帶動和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全鎮從事二、三產業的個體或聯合體500多個,分為15個門類200多個品種,年收入達3000多萬元。

旅遊

後漢大將史弘肇屯兵遺址
鎮西南部有後漢大將史弘肇屯兵遺址。據《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一月,以許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指揮使史弘肇為宋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時成武縣由宋州節度使史弘肇管轄。因此地四通八達,兵眾與民眾相聚貿易,漸成村落,故名“大碾集”。今大碾位於村東路口處,約建於後漢高祖乾佑元年(948年)。碾槽由9塊青紅石砌成,直徑8米,周長25米。大碾輪直徑約2米,制形古樸,個體碩大,為國內所罕見。據查,此為後漢史弘肇屯軍所遺。大碾東1公里處,有一口大古井,亦傳為史弘肇屯軍所留。據說原井口直徑約有9米,後屢經整修縮小,今直徑尚有3米。史弘肇在此屯軍為何修建如此大碾,一說為碾軋火藥,一說為碾軋軍糧。經專家認為,大碾與附近的大井同為一個時期的系列文物,均為古代屯軍使用的生產工具,為不可多得的古代屯軍實物見證,對研究我國古代屯軍制度具有重要價值。
史弘肇紀念堂
今大碾北50米處,建有史弘肇紀念堂一座,為三間磚木結構房屋,房內正堂鑄有史弘肇坐姿塑像一尊,左右供有兩員大將站姿塑像,塑像高約兩米,栩栩如生,盡顯史將軍威猛之姿。據清道光《成武縣誌》記載:“史弘肇為人沈毅寡言,御眾嚴整,所向必克。”史弘肇熟諳韜略,麾下將廣兵勇,百戰不殆,功勳卓著,保社稷安泰,後人傾慕,遂修建此堂以示紀念。
高師廟
史弘肇紀念堂前10米處,大碾北鄰,建有高師廟院一座。據傳,高師為史將軍部下一名隨軍大夫,醫術高明,可妙手回春,勝似華佗,名播四海。同時,高師樂善好施,常免費為附近百姓看病,直至家徒四壁,後因無錢喪葬父,羞愧至極,自殺而死。高師廟院為三間磚木結構,正堂塑有高師及徒弟塑像。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兩日,到此燒香還願者眾多。史弘肇紀念堂左側為玉皇廟,為一二層樓閣,一樓為三間,內塑七尊玉皇奶奶神像,二樓為一閣樓,名“玉皇閣”。相傳此地原為一佛教寺院,香火旺盛。
田塔
田塔位於田塔村東,為唐代石質古塔。據傳,此地原為一寺廟,方圓十里,起初香火旺盛,為一佛教勝地,皇太后曾到此拜佛燒香。後為一群惡僧霸占,據說主持為皇親國戚,深得皇帝寵幸,在此欺男霸女、禍害鄉里、無惡不作,當地官員和民眾對此深惡痛絕,此事上奏朝廷後,按律當斬。皇帝鑒於主持和自己的特殊關係,想息事寧人,就對上奏的地方官員說:“罷啦罷啦”。意思是不要再追究啦。為了徹底剷除這伙惡僧,為民除害,地方官員根據皇帝的話,巧妙利用諧音,將寺廟的和尚全部殺死後,並用當地耕地用的農具“耙”,將屍體在廟內來回耙了多次。從此當地便有了“十里耙和尚”的傳說。如今寺廟已毀,僅留一石塔。此塔為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文革”中塔頂毀掉兩層,地面尚存6層,高約5.5米。地下部分未發掘,靠地面一層約有一半在地下,有塔室,南向進深一米左右。挖開積土,可看到東西兩壁各有石刻一塊,東壁有淺浮雕佛像三尊。佛像兩側豎刻有文字。右邊為“大唐開元聖神之武皇帝供”;左邊為“大唐開元皇帝供養佛時”。此處原有群廟,規模宏大,20世紀初毀於戰火。
大田集鎮景區大田集鎮景區

名星產品

大田集鎮是山東現代達馳電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S11型變壓器於2001年6月通過國家機械部、電力部鑑定,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了光電式電流互感器,10KV級產品完成組裝,10KV級智慧型化箱式變電站通過省級技術鑑定,平衡牽引變壓器開發已經開始。 該鎮的宏達紙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豪牌”雙面膠版印刷紙銅版原紙、玻璃卡原紙等二十多個品種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被第五屆全國輕工產品交易會評為“96受消費者歡迎最佳產品獎”,被中國消費者基金會評為“97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獎”,2001年獲自營進出口權,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東南亞一些國家。
大田集鎮大田集鎮
縣機電廠2001年開發的35KVSF6斷路器、12KVSF6自動重合器等產品,通過鑑定並投入批量生產,其中智慧型型SF6分斷路器,獲國家級新產品稱號。成武鑫宇醬菜也享有名氣。

特色小吃

燒羊肉是大田集鎮的傳統名吃,尤以大田集村范姓、李姓兩家為宗,訖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大田集燒羊肉以其肉質鮮嫩、風味獨特名揚四方,原料選用上等適齡魯西南特產青、白山羊,輔以各種中藥佐料,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經過幾代人的鑽研探索,形成了色澤紅潤、香醇嫩滑、食而不膩、瘦而不柴的獨特風味。
大田集鎮大田集鎮
大田集燒羊肉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品,而且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所用原料魯西南山羊肉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胺基酸,並易被消化利用,其性溫熱,食之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同時大田集燒羊肉製作中輔以的各類中藥配料,使其具備了較高的藥用價值,是滋補身體、饋贈賓朋的上乘佳品

產業發展規劃

大蒜髮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縣農業會議精神,進一步促進我鎮大蒜產業快速發展,實現我鎮大蒜產業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健康化的發展軌道,帶動產業化經營,推動全鎮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結合該鎮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特制定大田集鎮大蒜產業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上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適應入世和新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新形勢,以最佳化經濟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集聚組織資源、技術力量和項目資金,實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打造優勢品牌,科學種植、強化流通、培植龍頭,進一步拉長加粗產業鏈條,培育特色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效促進全鎮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基本原則

(一)堅持市場取向的原則。充分利用大蒜資源、產業發展優勢,以市場為取向,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大蒜的市場競爭力
大田集鎮風土文化大田集鎮風土文化
(二)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在大蒜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做好種植、流通、加工、外銷全面開花、均衡發展。做到打好基礎,龍頭帶動,形成供、產、銷一體化格局。
(三)要堅持立足本地實際的原則。工作中,要立足全鎮大蒜業發展實際,對全鎮大蒜業發展現狀正確估計、認真分析,看到優勢、正視不足,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實行規模化生產,加強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

目標任務

經過5年努力,在全鎮形成一批競爭力強、帶動面廣、與大蒜產業相配套的龍頭企業,特別是要建設2至5個藥用、保健類大蒜精深加工企業,對國外市場迅速對接,並帶動全鎮大蒜儲藏和加工業的發展,全鎮冷庫總量超過300門,總儲藏量超過30萬噸,蒜乾蒜粒蒜粉等加工企業超過200家。達到大蒜加工率達到70%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比例達到50%以上;大蒜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一個規模宏大、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大蒜批發市場;成立大田集鎮大蒜協會,農戶參與的比重達50%以上;進一步加大大蒜產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力度,在全鎮範圍內加強大蒜基地和綠色農業建設,形成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質量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體系;大蒜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全鎮具有進出口權的規模企業達到20個以上。

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標準化種植體系。加大科技投入,與省、市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研製開發大蒜優良種,推廣普及,實現大蒜良種化;充分利用農民夜校、農校、農函大等形式,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大蒜無公害質量標準及生產基地標準的制定、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建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大蒜質量標準體系,對蒜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等實行全程監管,按安全衛生、優質標準的要求,大力發展無藥殘、無公害的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逐步實現大蒜標準化生產,打造無公害大蒜產品,增強市場開拓力。
二是健全科學化流通體系。積極為更多的大蒜行銷企業申辦自營進出口權,為企業和外貿部門牽線搭橋,讓其與外商直接簽訂購銷契約,把大蒜由產地直接出口到國外市場,獲取最大利潤;與外貿部門聯繫,在其單位設立信息聯絡點,派駐專職信息聯絡員,及時獲取大蒜及其製品供求信息,指導銷售;由政府牽頭,設立信息服務中心,購機上網,發布國內外大蒜供求信息,價格走勢或直接向國外市場派駐行銷人員,設立專門行銷機構,銷售大蒜,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搶占國際市場。
三是健全精品化生產體系。根據國內外市場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需求,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放、信息引導、技術輔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儘快研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上規模,上檔次龍頭企業;加大大蒜製品結構調整力度,確保規模效益的同時,快速搶占大蒜產品加工領域致高點,在傳統的保鮮出口和脫水出口的基礎上,積極增加調味料理食品、真空冷凍乾燥食品、濃縮蒜汁、蒜泥、蒜油、蒜素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實現與國際市場的高點對接。
四是健全安全化保障體系。由政府出面協調,讓大蒜儲藏、加工企業,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以縣、鎮(或更大範圍)為單位把各類大蒜加儲企業統一組建大蒜生產企業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信息,統一指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提高市場競爭力,避免惡性競爭,保證既可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工作措施

一是狠抓市場建設,形成流通優勢。重點在田集和謝樓兩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了大蒜加工交易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兩年內建成一處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大蒜年交易量達到65萬噸,交易額15億元。新市場建成後與原有恆溫庫配組,形成集殘檢、倉儲和物流服務於一體現代化的大蒜、蔬菜批發市場。 二是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形成服務優勢。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方式,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農產品購銷大戶、科技服務單位等帶頭領辦各種類型的大蒜合作經濟組織。為社員提供大蒜種植技術、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
大田集鎮農業大田集鎮農業
三是發展加儲企業,形成產品優勢。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圍繞大蒜做加儲文章。採取宣傳發動,典型帶動,政策鼓動,責任促動,招商推動,鼓勵本地經營大戶,吸引外地客商大力興辦恆溫庫、蒜乾廠等加儲項目,使龍頭企業迅猛發展
四是建設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優勢。把發展產業園區作為重點,實行“一個園區,一套班子,一個項目,一位副科級幹部”承包責任制,出台一系列優惠的園區政策。闢建大蒜加工產業園區,形成強大的聚集優勢。
五是培植骨幹企業,形成龍頭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採取合資、合作等多種投資形式,幫助具有發展潛力的個體加儲大戶膨脹了企業規模,增強加工、儲藏能力。幫助鎮內大型大蒜加儲骨幹企業爭取自營進出口權,直接將大蒜及其製品銷往國外,獲取最大利益,進一步拉動大蒜基地的發展。

環境建設

一要強化領導統籌力度。鎮黨委、政府將切實加強領導,整合力量,成立大蒜產業發展辦公室,搞好組織協調,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二是和新農村建設、鎮域經濟發展相結合;三是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結合;四是和新時期消費結構的調整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多方聯動、共同促進的局面。
二要促進體制創新。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巨觀引導,開展綜合服務,逐步建立政府—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的運作模式。引導和推動加工企業內部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新型企業家隊伍,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奠定製度基礎。
三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扶持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結合農政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和農戶對各項政策普遍知曉。

相關信息

菠菜事件

種菜跟風跑 吃了後悔藥——成武縣大田集鎮大陳莊村種植菠菜的調查
在成武縣大田集鎮,一提起大陳莊村,都知道那是響噹噹的蔬菜專業村。十幾年來,這個村的村民們發揮緊靠交通要道的優勢,每年種植的菠菜不下500畝,而且依靠小小的菠菜發了財。但是,2002年全村種植菠菜不足50畝,就現在每公斤1元的菠菜價,讓往年大種特種而2002年卻沒種的村民後悔極了。 那么,是啥原因致使該村大多數農戶沒有種植菠菜呢?
一是2001年菠菜品種差價又低,2002年村民一惱不再種植
在該村投資十幾萬建成的蔬菜批發市場裡,筆者發現往年此時收購外運菠菜的熱鬧場面不再。如今,市場上冷冷清清,有輛收購蔬菜的車輛,想收購菠菜,上貨是難上加難。村會計陳先同告訴筆者,自從前幾年村里建成長達2公里的蔬菜批發市場後,他就當起了收購菠菜的“經紀人”,每年與徐州河南瀋陽等一些省市的客戶聯繫,幫他們收購外運菠菜,菜農們種菠菜獲得好效益的同時,他也從中獲得幾千元的中介費。據介紹,由於2000年村民種植的菠菜品種差,2001年棵大葉綠的菠菜上市後無人問津,是村里幾個“經紀人”好說歹說才找來一些客戶。但對他們的大疙瘩菠菜卻不“感冒”,每公斤菠菜只給0.2元左右,多數村民嫌價低不賣,致使好多客戶空手而歸,到後期每公斤菠菜0.1元還沒有買主,村民只好等到第二年開春後再賣,可是眼看著地里的菠菜一天天長高起了薹,還是沒有收購者,村民只好忍痛剜掉倒在河溝里,並發誓再不種菠菜。

原因

二是大蒜價格看好,菜農改種大蒜
隨著中國加入WTO,2001年大田集鎮的8萬多畝大蒜上市後成了搶手貨,每公斤大蒜賣到1.4元左右。“每畝大蒜能收入2000多元,種菠菜好了也就是這個價,誰知來年菠菜還中不中?”每年種植2畝多菠菜的村民王學黨說,秋種時種菠菜是比種大蒜省時省力,可到上市時,正趕上這寒冬臘月的天,不下雪還能湊合著剜菜,一下雪,那就更難把菜剜下來不說,菠菜品質也大大降低,你說這冰天雪地的一家人忙活一天剜下來的菠菜還賣不上一袋大蒜錢,誰還再種?所以,往年種菠菜的村民,如今都種上了大蒜。誰知這菠菜咋又值錢了?王學黨後悔得直搖頭。 說起菠菜價格電話,說是來收購菠菜,每公斤不用扎把的就給1元左右。但價再高咱沒有菜也是白搭。”他還說,如今村里多說有20畝菠菜,由於這兩場雪過後使菠菜品質下降許多,也不如雪前好剜,真有客戶來,也很難裝夠載回去。在村南的大田地里,筆者看到往年都是菠菜田的地塊,如今大都是改種了大蒜,偶爾有塊菠菜田,菠菜葉也是被凍得幹了半截了。在村民張士平的菠菜田裡,筆者發現他的菠菜上面卻蓋上了地膜,一家幾口人一邊揭地膜,一邊剜菠菜。筆者不解,張士平打開了話匣子:“俺這些年種菠菜是認準了一個理,那就是價好孬得年年種。這不俺雪前用地膜把菠菜蓋上,下後地溫就比不蓋的高,菠菜照長不說,品質也比不蓋的好得
多。”他說,雖然沒有大車來收購,但由於菠菜面積大減,零售每公斤菠菜能賣到1.1元左右。按這價格算,他家的這1.5畝菠菜可收入30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