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下層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典型的古城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夏家店遺址下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遼西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家店下層文化
  • 選擇:中國北方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
  • 地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 分布區:燕山山地遼西內蒙古東南部地區
簡介,古城遺址,年代研究,判定意義,初步確定,文化下限,具體時間,文化資源,分布範圍,經濟狀況,器物群,陶器,石器,骨器,保護問題,洞子山雜亂無章,牆體出現坍塌,暴露在風雨中,經費和人手不夠,

簡介

夏家店下層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夏家店遺址下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遼西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年代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所表現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工具有磨製的石鏟、石刀和打制的石鋤等。飼養牛、馬、豬、狗等家畜。居址多位於沿河兩岸的高地上。較大的聚落周圍有石砌或夯土築成的城牆及壕溝,聚落內的房屋從數十至百餘座不等。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塊壘砌成的地面房。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規律。墓葬的大小、隨葬品的種類與數量存在差別,反映出當時居民已有貧富與等級的差異。該文化的青銅器主要是耳環、指環、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內外范鑄造薄壁銅器的技術。另有金耳環等。居民盛行占卜習俗。陶器上彩繪各種圖案,多以白色畫出雲紋,用紅色勾勒填地,有些紋樣與商代青銅器的裝飾紋樣相似。
夏家店下層文化

古城遺址

下圖為赤峰二道井子遺址,夏家店下層文化典型的古城遺址:
夏家店下層文化

年代研究

判定意義

判斷考古文化的年代,對研究文化本身的內涵及與其他文化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斷定相對年代通常依據地層學和器物類型學的研究,而判斷絕對年代在文獻不可證的前提下,只能藉助自然科學方法,對全新世以後的古遺存主要採用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測定法。在以上斷代方法中,類型學難度大,內含的主觀因素較多,在文化層清楚的情況下一般起輔助參考作用。
比較單純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是佟柱臣先生1943年春季發現的赤峰東八家石城,由於條件的限制,當時推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城址與居住地。1960年發掘藥王廟夏家店遺址後,由於地層中發現了銅渣,從而肯定夏家店下層文化是青銅時代的一種文化,並推斷其年代可能大體相當於殷商時期。以後隨著文物考古工作的發展,斷定其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的考古材料日趨豐富,不但能相對準確地確定其年代,也為初步分期創造了條件。

初步確定

1963年發掘的蜘蛛山遺址,發現了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戰國——漢初四種文化的堆積層,明確了這四種文化的相對年代。H42出土的木炭經C14測定為3965±90aBP(2015B.C;校正為2410B.C)。報告中提及H42開口層位早,有助於研究其上限年代。1974年挖掘的小河沿的幾處遺址中,在南台地夏家店下層文化房址(F3、F12)打破了小河沿文化地層,證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晚於小河沿文化。僅在克旗上店遺址中發現了紅山文化與小河沿文化的層位關係,1992年的簡報中沒有提供詳細情況。根據現有資料,夏家店下層文化在西遼河流域晚於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在燕北承德地區也是這樣。燕山南部的京津唐地區,如唐山大城山遺址明確了龍山文化與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層位關係,證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晚於龍山文化,河北張家口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從器物類型學的比較中也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同龍山文化的器物群有許多相似之處,亦有小河沿文化的因素,故其上限不會離龍山文化太遠,是中國北方較早的青銅文化

文化下限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下限比較複雜,在西遼河流域的許多遺址中,夏家店上層文化直接覆蓋於下層之上,層次分明。關於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年代,較早的C14數據是1989年發掘的克什克騰旗龍頭山遺址提供的,M1棺木經C14測定並經樹輪校正,距今3240±150年,相當於晚商或商周之際。在大小凌河流域,魏營子類型取代 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層位關係比較明確的遺址是朝陽地區的南溝門遺址。阜新地區的平頂山石城址也有類似情況,但高台山文化墓葬亦打破了夏家店下層層位,這種現象亦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夏家店下層文化下限。有的學者估計魏營子類型的年代相當於商末周初,而高台的兩個年代數據新民高台山3370aBP;彰武平安堡3670±125aBP,表明其年代與商相當。在張家口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同二里頭時期或二里崗初期的器物同時出土,而京津唐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常與商末周初的青銅器一起出現。這種現象至少說明在燕山以南夏家店下層文化存在的時間更長一些。也可能是自北向南發展,愈往南愈晚。

具體時間

夏家店下層文化上承新石器晚期文化,向下延伸到商周之際,有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其絕對年代,除蜘蛛山外,還有如下幾組C14數據供參考:1.北票豐下T10③:3450±90,樹輪校正1890±130B.C;2.敖漢旗大甸子M 454:3290±90,樹輪校正1695±130B.C;3.敖漢旗大甸子M759:3320± 85,樹輪校正1735±135B.C。綜上所述,典型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年代大體在距今4300~3600年,也就是公元前2300~1600年之間。

文化資源

夏家店下層文化屬早期青銅時期。此類文化基本分布於內蒙古赤峰地區,遼寧、河北等省也有發現。文化遺存以分布在丘陵山地的較大城寨或小城堡為代表,大多數都修築有城牆,甚至多達三重。代表性的遺址有赤峰市松山區遲家營子村城堡、水地鄉八家子北梁石城、大五十家子鄉楊樹灣石城、孤山子鄉西的北城子山城堡、敖漢旗百塔子鄉趙寶溝村的城堡群等。
經考古發掘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房屋因時間先後有所區別。早期的多為筒形地穴式,中期為半地穴式,晚期則為地表建築。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坯、石料,以及燒土和有草的泥土,亦見使用白灰面的情況。工具的種類也進入了石器為主並伴有青銅器的時代。這說明當時已經具備一定的冶煉技術。而石器之中的單、雙面刃以及扁平有肩的石鏟,斷面呈三角菱形、刃背中部帶有圓孔的石刀是有代表性的器物。青銅器主要有喇叭形澆口的橢圓形陶范、銅刀、銅屑、銅耳環、銅杖首、禮器、銅鼎銅甗等。雖然當時冶煉和澆鑄技術尚顯粗糙,但合范澆鑄技術的套用則說明其製造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從出土的大批製作精細、紋飾考究、彩繪風格獨特的陶器可知,制陶業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的重要部門。在赤峰地區的遺址中發現的已經炭化的穀物籽粒,說明夏家店下層文化已經有令人注目的農業。而儲藏糧食的窖穴以及牛、羊、豬、狗等遺骨則揭示了當時畜牧業、飼養業、狩獵業與農業並存的狀況。夏家店下層文化不僅代表著內蒙古地區的古代文明,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青銅文明較為典型的代表。這一重要的考古發現,也證明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多元化的格局。

分布範圍

考古學文化通常認為是代表同一時代的、集中於一定地域內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徵遺物遺蹟的共同體。事實上,具體的考古工作主要依據遺址的發現地點和出土的器物,判斷文化歸屬。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在這個過程中相互間有對峙,也有融合,文化面貌自然也會有一定變化。注意到這一問題,我們把文化面貌與典型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大體相當的遺存劃入同一範圍考慮。
根據現有資料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的西遼河流域是典型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區,這一地區調查的遺址數量最多,敖漢旗僅三個鄉就發現遺址三百八十多處,陰河——英金河兩岸有一百多處。做過發掘的有赤峰附近的藥王廟夏家店、蜘蛛山、新店、香爐山西山根、四分地、西道、敖漢大甸子、小河沿、寧城南山根、小榆樹林子,遼寧西部有北票豐下、喀左小轉山子、阜新平頂山等遺址。具有相同文化因素,屬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分布區還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地區、張家口地區,向南延伸到京津唐地區。承德地區調查的遺址主要有化營子、黑山口茅蘭溝、小東溝、於家溝、佟杖子等十餘處。張家口地區主要在蔚縣壺流河流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遺址有三關、莊窠、篩子綾羅、四十里坡、前堡等。京津唐地區的遺址主要有大廠大坨頭、唐山大城山、小官莊、盧龍雙望、北京市昌平雪山、平谷劉家河薊縣張家園等。
從地理範圍上講,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布區域如果按水系劃分包括西遼河流域、大凌河流域、灤河流域、海河北部;按地形劃分包括遼西丘陵、熱河山地、壩上高原、太行山區北部和京津平原的一部分。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的近河台地上或坡地上。

經濟狀況

大量考古資料表明,這個部族的經濟形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過著定居的生活。在老哈河孟克河教來河、大小凌河和柳河上游地區,當時的居民點分布相當稠密,如赤峰以西的西路嘎河兩岸,聚落的分布幾乎超過現代居民點的密度。這些聚落遺址存在的時間早晚有一定差異,說明家店下層文化的一些氏族原始農業經濟尚不十分發達,遷徙仍較頻繁。
當時的農業生產比新石器時代有了較明顯的進步。農業生產工具中經常使用窄頂寬刃的打制石鋤,還有一種長方形的磨製石鏟來挖土。收割工具是長刃邊的磨製石刀,石刀的背邊有凹缺或穿孔可以捆綁木柄。穀物加工則用石磨盤、石磨棒等工具。在一些遺址中曾見到少量的細石器,其中以刮削器為多。石鏃很少見,說明中石器時代盛行的細石器工藝傳統在這個北方部族中尚未被完全遺忘。
採集和漁獵經濟仍然是農業經濟的補充。在赤峰家店、藥王廟、寧城南山根等遺址中發現了不少骨器,其中大量是錐和鏃。骨鏃都呈圓錐形或三稜錐形。不少居住遺址的遺存堆積中有許多吃剩的動物骨骼,是製作骨器取之不盡的原料。從這些骨骼中可以識別有豬、狗、羊、牛等家畜和一些鹿科動物。豬在各遺址中發現的個體都很多,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先民飼養的最主要的家畜;鹿科動物則是當時主要的狩獵對象。
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手工業也比較發達,其中突出的是制陶業和金屬加工。

器物群

夏家店下層文化雖然已進入青銅時代,但日常使用的器物仍舊以陶器、石器、骨器等為主。

陶器

夏家店下層文化陶器主要的製法是泥條盤築,只在少數器皿的口、底部見有輪制痕跡,還發現有可充陶器內模的制陶工具[2]。實用器大都青灰色,火候較高。外表多有繩紋。少數磨光陶器的表面往往有未被抹去的繩紋,由此可知繩紋是製造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器物磨光則是進一步加工取得的外貌。此外還有籃紋、劃紋以及各種工具壓印的紋飾,以細泥條做成鏈條形或小泥餅做成鉚釘形的附加堆紋。隨葬的陶器則火候較低,陶胎呈紅色,表面黑色磨光。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類型比較豐富,有尊、鬲、南瓦、。其中的鼎腹多似罐、缽形器,深腹腔的筒狀鬲、細腰袋足的南瓦 及折腹尊是住址中最常見的幾種器型,盤、豆數量較少,鬹、爵僅局限於墓葬。?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與赤峰地區新石 器時代的考古文化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在器型上以三足器為主體,特別是袋足三足器,製造工藝複雜,是三足器中的先進形態。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夏家店下層文化墓葬中陶器的圖案紋飾特色鮮明,使用紅、白兩色礦物顏料描繪成捲曲的線條,再構成連續的單元,類似青銅器上習見的雲紋。大甸子還有少數紋飾是以動物面目為圖案的主體,器物整體的畫面分割及主輔紋飾的配合,與黃河流域年代較早的銅器紋飾風格很相似。

石器

骨器 夏家店下層文化分為磨製、打制和細石器三種。其中磨製石器數量最多,器形有刀、鋤、鏟、錛等,以刀和鏟為典型。
石鏟,有單面和雙面刃兩種,扁平有肩石鏟最富有特色。雙面刃石鏟多用翻地、播種、挖坑、建房等;單面刃石鏟,從使用的摩擦痕跡觀察,刃邊與兩側都有很重的擦痕,與刃邊方向垂直,很少見強烈撞擊剝落的疤痕,可能是鬆土工具。
石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刈割工具,一律長邊磨刃,靠近刃背邊中間鑽有圓孔;有的中部製成半圓形缺口,背面呈凹槽狀。
打制石器的典型是器身厚重,製作粗糙的石鋤,器身中部兩側有亞腰。其形狀像鋤,但其主要功用應該是捆縛上木柄,做劈砍樹木等物品的工具。?細石器以刮削器為多,也 有作為複合工具骨刀或木柄刀的石條和石鏃。

骨器

在赤峰夏家店、藥王廟、寧城南山根遺址中發現很多骨器,大量的是錐和鏃,其中的鏃都是圓錐形或稜錐形。在該文化遺址中或墓葬里,還經常發現骨針、骨刀、骨梳、骨環、骨珠、骨管等日用品和裝飾品。在松山區水地鄉香爐山遺址中,有一座房子中發現了20多片規格相同的骨料半成品。
夏家店下層文化骨器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器物——卜骨。一般是取骨密質厚的牛或鹿的肩胛骨,或是動物長骨做成長條形骨片,先鑽後灼。這種做法同赤峰地區年代較早的富河文化,或年代較晚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卜骨都不一樣,那些都是有灼而無鑽的。這種差異,除了經濟生活不同之外,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器物群中,除卜骨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石器——石磬。其中,喀喇沁旗先後發現了六件,均出自此類遺址。這些石磬形制同中原發現的完全相同,最大的一件寬57.5厘米,高34厘米,厚3.3厘米,重達12.5公斤。隨著西道等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石磬的出土,這類具有“禮器”性質的樂器,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目標。
青銅器 西遼河水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和墓葬中不斷有青銅物件出土。赤峰松山區四分地東山嘴遺址,曾出土1件喇叭形澆口的橢圓形陶范;寧城縣榆樹林子遺址發現1件小銅刀;赤峰夏家店遺址發現4顆小銅屑;敖漢旗大甸子墓地出土有耳環、杖首。其中的杖首是合范鑄造的青銅飾物,套在權杖頭上,是威嚴的象徵。

保護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三座店水庫工程的建設,這個距今約為4000~3400年的古文化遺址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洞子山雜亂無章

洞子山——這座位於陰河岸邊、承載著中華文明永恆記憶的小山丘,在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沒有發掘以前,是默默無名。2005年下半年,為了配合三座店水庫工程的建設,考古部門在這裡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將這座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神秘古城呈現在世人面前,洞子山這座孕育了中華文明的小山坡,一下子像4000年前那樣熱鬧起來,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沿著111國道驅車出赤峰市區向西北約40公里,其間穿過初頭朗鎮,在三座店村北側,遠遠地就能見到一座平緩的小山,山下是正在建設中的三座店水庫工程工地和三座店水庫管理部門的兩座現代化辦公樓。站在山下向西北眺望,洞子山南側山坡上那經歷了千百年風雨的石頭古城就像一堆雜亂無章的石頭,一條新開出的工程道路由山下直通半山腰西側崖壁,電線桿和電纜鐵架爬上了山頂,顯得格外醒目。沿著這條工程道路,記者向山上走去,沿途看到,從山腰上修建下來的一條巨大的管道,將洞子山南坡下半部分一分為二。據一位當地村民介紹,三座店水庫工程開工以後,就在南坡上開通了這條工程道路,施工車輛每天都要從這裡通過,加上管道的挖掘和山頂上大壩的建設,讓經歷了幾千年風雨的石頭古城難以承受。

牆體出現坍塌

洞子山南坡緊貼著工程道路的是一道將古城遺址圍在當中的鐵絲網,由於挖掘道路的時候,挖掘機過於接近遺址,有的鐵絲網的護樁已經緊貼著挖掘機挖過的深坑邊緣。可能是長久沒人管理的緣故,鐵絲網的許多地方已經露出了大洞,失去了保護的基本功能,成為人們往來山頂工地和山下的通道口。
穿過鐵絲網一處大洞,進入神秘的千年古城。沿著山坡,一座座圓形石頭建築基礎看似無序的散落在這裡,有的房屋遺址呈現出大圈石頭基礎套著小圈石頭基礎的樣子,就像今天的房屋分里外間;有的是圓圈的石頭基礎外面半圍著一堵石牆,又像今天房屋外面的走廊。在各個散落在山坡上的遺址之間,又通過石頭街道連線在一起,相互連線四通八達。有的石頭牆體遺址經過幾千年的風雨,竟然還有一米多高,讓人嘆為觀止。據有關考古資料記載,整個遺址分為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的發掘面積約7500平方米,小城面積約1585平方米。有圓圈的65座、窖坑49座、夏家店上層文化積石台16座、不同時期的墓葬10座,還有岩畫、石牆和積石台等。考古挖掘的時候,共清理出院落20餘處,基本由單、雙圈建築基址及窯坑、石牆等設施構成。
走在大城的南、北走向的主幹道上,由於堆砌牆體的石頭是用泥土粘結的,挖掘出來以後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些地方已經出現坍塌的跡象。在古石城遺址的每個“房屋”和“院落”里都長滿了雜草,塑膠袋等生活垃圾遍地都是。越接近山頂,越能感到腳下的顫動和劇烈的轟鳴聲,登上山頂才發現,水庫的大壩已經建設到了遺址的西側,由於施工開鑿,山頂西側已經形成了一個斷崖,很多遺址建築用石頭堆砌在斷崖邊。一台巨大的挖掘機正在遺址邊上繁忙地施工。站在山頂,向南能夠俯瞰到整個遺址的全貌,一圈圈的圓形建築、一條條彎彎曲曲的街道,如同眾星捧月一樣由山下向山頂圍攏,也許這裡就是古城的中心,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會聚集在這裡,歡慶豐收,祈求上蒼保佑平安。
山頂已經被鐵絲網一分為二,有些地方的鐵絲網已經倒在了地上,距離遺址大概有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幢藍頂白牆的漂亮房子,由於經常有人往來,從那座房子和西側的工地通往古城遺址已經踩出了幾條小路。

暴露在風雨中

2007年,當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遺址經過近兩年的挖掘,將一個古人類文明奇蹟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世界為之震驚。可時過境遷,當考古的人們散去,這裡又恢復了寂靜。千年古城被人們從幾千年前的地下請了出來,考古挖掘過後,它就赤裸裸地暴露在風雨中,坍塌的牆體隨處可見。大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影響,已經讓這座為中華文明書寫過光輝篇章的千年古城難以承受。

經費和人手不夠

2008年5月19日,國家文物局曾經就自治區文物局上報的《關於赤峰市松山區三座店石城遺址保護規劃立項的請示》做過批覆,批覆上說,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應加強保護並做好“四有”等基礎工作,為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建議自治區文物局指導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具有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和專業考古研究機構,在進一步加強考古研究和開展各項評估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妥善處理遺址的保護與利用,確保遺址安全。
赤峰市文物管理所的李術學所長表示,他知道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由於經費和人手的限制,很難對該遺址實施有效保護。那裡的狀況有所好轉,在建設高峰的時候,遺址的保護形勢更加嚴峻,施工占用遺址土地,施工人員踐踏遺址,甚至於使用遺址石頭當做工程用料等情況時有發生。不過他們會到遺址實地考察,加強對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