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銅甗,彭州市青銅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館藏,通高76.7厘米,甑口徑52.8厘米,鬲腰徑24.4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銅甗
- 出土地點:彭州市青銅器窖藏
- 館藏地點:彭州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商周時期
銅甗一般指本詞條
宋銅甗,彭州市青銅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館藏,通高76.7厘米,甑口徑52.8厘米,鬲腰徑24.4厘米。
甗是中國古代蒸食物的一種炊具,一般是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蒸食物的甑,下部是煮水的鬲,中間以箅相隔可通氣。銅甗是由新石器時代的陶甗演變而來。...
西周銅甗是西周的青銅器,收藏於連雲港市博物館。...... 西周銅甗,該器物立耳,深腹,空足,頸部飾弦紋兩道,中缺箅,上下連為一體,為西周早期炊器。已被郭沫若...
春秋銅甗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文物。金屬器。甑立耳外侈,腹微鼓,平底,有兩周長條形萆孔,圈足套入鬲口內。腹中部飾一周凸弦紋,上部飾兩周蟠虺紋,間飾...
商銅甗為商朝青銅器,1964年出土于山東省蒼山縣。...... 圖集 商銅甗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Z...
勻銅甗,1999年平涼市靈台縣白草坡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由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勻銅甗,1999年平涼市靈台縣白草坡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由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文物。高43.6厘米,直徑33厘米。青銅甗,為上下分體,上半部甑有雙曲扳耳,腹部有起筋稜線,從口沿處起至下腹部,有三組環帶狀,包裹雷紋的曲蛇...
此展品為西周早期文物。高36.5厘米,口徑22.3厘米。甗(yǎn,音眼)是蒸食物的用具,原理與蒸籠相似,也是一種重要的禮器。這件銘文為“北子”的銅甗呈圓形,甑鬲...
戰國,蟠螭紋銅甗,1985年10月城關鄉大菜園村村民韓旺生捐獻。...... 戰國,蟠螭紋銅甗,1985年10月城關鄉大菜園村村民韓旺生捐獻。中文名稱 蟠螭紋銅甗 館藏地點...
素麵銅甗:商,2004年城固龍頭鎮上街出土。殘高26.5、足高13.5、重1858克,上部殘,束腰,圓腹,三尖足,經二次接鑄,器體輕薄。1 ...
西周早期獸面紋銅甗 館藏地點 擂鼓墩大道98號(二橋頭西) 所屬年代 周 所屬博物館 隨州博物館 所屬地區 湖北隨州 此展品為西周早期文物。通高51.0厘米,...
甗 分上下兩部分,為盛飯之甑,底有箅孔以通蒸汽,下部為煮水之 鬲 。此為商代最早之 甗。詞條標籤: 文物考古 圖集 銅甗李家嘴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
商素麵銅甗:2004年城固龍頭鎮上街出土。殘高26.5、足高13.5、重1858克,上部殘,束腰,圓腹,三尖足,經二次接鑄,器體輕薄。1 ...
戰國中期環形獸首耳銅甗 出土地點 擂鼓墩2號墓 館藏地點 擂鼓墩大道98號(二橋頭西) 所屬年代 周 所屬博物館 隨州博物館 所屬地區 湖北隨州 此展品為...
基本信息戰國三角紋分體銅甗 文物名稱:戰國三角紋分體銅甗 藏品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所處時期:戰國 出土時間:1980年 出土地點:四川新都馬家鄉 收藏單位:四川省博物...
甗(漢語拼音:yǎn,粵音“演”)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 lì ](古代炊具,樣子像鼎,足部中空。),用於煮水,上半部是甑[ zèng...
甑腹上部飾四組上下界以連珠紋的環柱角獸面紋,鬲通體飾四組浮雕式牛角獸面紋,足中部有兩條凸弦紋。通體紋樣線條粗擴而流暢。鹿耳銅甗高105厘米、口徑61.2...
三聯甗是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文物,高68厘米、長103.7厘米、重138.2千克。...
婦好青銅三聯甗於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是目前所見到的惟一的這種複合炊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宋銅甗,彭州市青銅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館藏,通高76.7厘米,甑口徑52.8厘米,鬲腰徑24.4厘米。中文名稱 宋銅甗 出土地點 彭州市青銅器窖藏 館藏地點 彭州...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文物。高43.6厘米,直徑33厘米。青銅甗,為上下分體,上半部甑有雙曲扳耳,腹部有起筋稜線,從口沿處起至下腹部,有三組環帶狀,包裹雷紋的曲蛇...
西周早期獸面紋銅甗 館藏地點 擂鼓墩大道98號(二橋頭西) 所屬年代 周 所屬博物館 隨州博物館 所屬地區 湖北隨州 此展品為西周早期文物。通高51.0厘米,...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青銅水器。口徑15厘米,高7.4厘米。此展品為銅甗的上部,無紋飾,兩耳。現收藏於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