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銅甗(銅甗)

宋銅甗

銅甗一般指本詞條

宋銅甗,彭州市青銅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館藏,通高76.7厘米,甑口徑52.8厘米,鬲腰徑24.4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銅甗
  • 出土地點:彭州市青銅器窖藏
  • 館藏地點:彭州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商周時期
整體分為上面的甑部和下面的鬲部,可以拆分。甑直口,方唇,兩方形附耳;直腹,下部內收。鬲束腰,三袋形足中空成凹槽形;襠部以上有三個雲朵狀環形耳。口沿下飾一周變形雲紋,耳部外側飾水波紋。甑腹部紋飾分為四層,分別飾方形十字斜線雷紋,螺旋狀乳釘紋及12組變形鳳鳥紋。腰部飾一周變形雲紋。三足上部皆有一半圓形紋飾帶,正中是一個類似牛頭的獸面紋,周邊襯地紋為雲紋,中間為圓形雲雷紋。
甑是商周時期流行的炊煮器,用來將穀物蒸熟。宋代古器圖錄中收錄的為數不少,但以前在仿古銅器中還沒有見過這種器類。本器體形龐大,顯然不用於日常陳設,而是祭祀用器;但它已經喪失了實用功能,完全成了一件“擺設”。在末代著錄的銅器中,與本器最為接近的是呂大臨《考古圖》卷二收錄的“圓篆”,它可能就是本器仿照的“母本”。但本器的紋飾與“圓篆”全然不同,獸面紋、鳥紋、雲雷紋等是將青銅器紋樣加以改造而成,乳釘紋雖多,但在這類器物上從未出現過,顯然是從其他器類移植而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