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鏃

骨鏃(gu zu),1977年河姆渡遺址T234、T243、T232、T211第四文化層(距今7000-6500年)出土。長8.8cm、8.0cm、7.7cm、5.6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鏃
  • 拼音:gu zu
  • :8.8cm、8.0cm、7.7cm、5.6cm
  • 種類:斜鋌式、柳葉式和圓鋌式
分斜鋌式、柳葉式和圓鋌式三種。斜鋌式鋒長而粗壯,鋒端尖銳,鋌部加工成斜面,以便綁紮箭桿,有一件綁紮部位錯磨若干缺口以防箭桿滑動。柳葉式骨鏃為管狀骨破條製成,鋒部寬扁,鋌鋒分界明確,整器磨製較粗糙,裝箭桿方式為鋌部嵌入箭桿再捆綁加固。圓鋌式骨鏃的鋒部如子彈形,鋒、鋌分界處起脊,鋌部粗磨成圓柱形,鋒部略殘,裝箭桿方法也是嵌入式。骨鏃是一種常用的狩獵工具,損耗大,故河姆渡遺址出土文物中的數量最多,幾乎占全部出土文物的六分之一。
骨鏃骨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