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堯都區傳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堯
陶唐氏誕生、建都之地,古稱
平陽。
堯、
舜、
禹時期稱平陽,為古唐虞畿內地,屬
冀州。夏商西周,平陽仍屬冀州之域。
周初,
唐叔虞之子燮父遷都於平陽之晉水(平水)旁,改國號為晉,平陽屬
晉國。春秋時,境內有平陽、羊舍、高梁邑。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韓、趙、魏共分晉知伯地,平陽屬韓。
秦,平陽屬
河東郡。漢
劉邦二年(前205)八月,漢滅西魏,平陽屬漢河東郡。
新莽時縣改香平。東漢復稱
平陽縣,為平陽侯國,屬司隸校尉部河東郡。魏初仍為平陽縣,屬河東郡。
北宋政和六年(1116),昇州為府後,縣仍臨汾,隸
河東路平陽府。金初屬河東南路平陽府。府、縣同置臨汾城。
元初,仍為臨汾縣,屬中書省平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屬平陽府,隸山西布政使司河東道。清因明制,為山西省河東道平陽府臨汾縣。中華民國初,縣直屬省。
民國3年(1914),屬河東道。民國16年復屬省。民國26年,縣屬山西省第六專署。民國27年4月,建立臨汾縣(河東)抗日政府,屬
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專區領導,民國34年9月更名臨汾縣民主政府。 民國37年(1948)5月,臨汾解放後,設臨汾市、臨汾縣。市屬
晉綏邊區第十二專區,縣屬晉南行政區。民國38年6月22日,市、縣合併,稱臨汾縣。
1950年1月9日,縣改屬臨汾專區。1954年9月10日屬晉南專區。1971年8月,分設臨汾市、縣,均屬臨汾地區。1983年10月,臨汾縣併入臨汾市,到1998年仍屬臨汾地區。2000年11月1日,撤銷縣級臨汾市,設立
臨汾市堯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堯都區下轄10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區政府駐解放路街道華州路1號。
名稱 | 下轄社區、行政村 |
---|
| 綠苑社區 | 區府社區 | 平陽社區 | 市府社區 | 商會社區 | - | - |
| 倉頡社區 | 鼓樓社區 | 西關社區 | 鐘樓社區 | 學府社區 | - | - |
| 水塔社區 | 龍潭社區 | 陽光社區 | - | - | - | - |
| 洪樓社區 | 臨海社區 | 堯鄉社區 | 臥牛社區 | 堯園社區 | 太茅社區 | 秦蜀社區 |
| 鄉賢社區 | 水門社區 | 貢院社區 | 迎春社區 | - | - | - |
| 萬通社區 | 賓站社區 | 光明社區 | 掛甲社區 | 東關社區 | 華州社區 | - |
| 三元社區 | 鐵橋社區 | 臨鋼社區 | 雙擁社區 | 金汾社區 | 冶建社區 | 新興社區 |
路東社區 | 臨紡社區 | 康莊社區 | 天水社區 | 恆安社區 | 橋東社區 | - |
| 車站社區 | 鐵路社區 | 建設社區 | 向陽社區 | - | - | - |
| 行管校社區 | 灃淇村 | 新東村 | 新西村 | 南莊村 | - | - |
| 郭家莊社區 | 坂下社區 | 南孝社區 | 党家樓社區 | 北孝社區 | 高河店社區 | 南焦堡社區 |
上樊社區 | 下樊社區 | 北外環社區 | 後樓底社區 | - | - | - |
| 韓村、東蘆村、梁村、溝上村、屯裡村、東張堡村、西張堡村、西高河村、西蘆村 |
| 喬李村、南麻村、北麻村、北高村、南羊村、王村、店頭村、北永安村、南高村、北侯村、南侯村 |
| 大陽村、孝養村、坡子村、王雅村、大堡村、東堡村、靳里村、靳里溝村、陳埝村、合里莊村、上陳村、古賢村、蘭里村、官雀村、北遞村、上陽村、西河堤村、賢莊村、東河堤村、郭行村、上村、岳比村、內鼻村、太平村、李家莊村、張家莊村、北郊村、下馬莊村、鄭家莊村、南郊村、喬村、張村、遞莊村 |
| 東賈村、賈牆村、楊家墳村、朱村、翟家莊村、翟村、縣底村、杜村、侯村、澗頭村、席村、上官村、埝下村、東里村、龐杜村 、城隍村、南喬村、劉村、靳村、梁村、合里莊村、王村、許村、黃寺頭村、屯斗村、道東村、李子角村、蘆家莊村 |
| 劉北村、劉南村、劉西、高堆村、官場村、加泉村、北蘆村、南蘆村、三喬村、馬務村、北段村、南段村、寄家莊村、參峪村、窩溝村、泊莊村、堡子村、泊段村、沙喬村、馬站村、韓家莊村、澗頭村、喬家院村、左義南村、周家莊村、陶家莊村、樊家莊村、上澗北村、東宜村、孔家莊村、青城村、澗上村、左義北村、下澗北村、漁家莊村 |
| 東麻村、伍默村、伍級村、桑灣村、金殿村、杜家莊村、城居村、新風村、蘇村、蘭村、朔村、官位村、賈冊村、壇地村、東化村、東南村、小榆東村、小榆西村、錄井村、席坊村、西麻村、界峪村、西宜村、姑射村、峪口村、寨頭村、晉掌村、龍祠村、河北村、河南村、北杜村、中杜村、西杜村、三景村 、王莊村 、峪里村、高莊村 、賈平斗村 |
| 孫曲村、王曲村、南太澗村、北太澗村、吳南村、吳北村、邰村、東太明村、南王村、屯裡村、洪堡村、喬化村、東郭村、徐村、上太明村、永勝村 |
| 土門村、東澗北村、西澗北村、亢村、溝北村、柴里村、東羊村、李仵村、南社村、燕家莊村、古鎮、景家莊村、田村、墳上村、鴨兒溝村、李家莊村、王汾村、西頭村、坡頭村、南羊溝村、小腰村、牛王嶺村、南莊村、二駒村、太山坡村、玉雞溝村、馮家莊村 |
| 羊舍村、羊舍莊村、和村、魏村、車輻村、西郭村、吉家莊村、吳家莊村、梁家莊村、山底村 |
| 堯廟村、王莊村、大韓村、金井村、下靳村、神劉村、伊村、杜村、喬村、郭村、西趙村、東趙村 |
| 段店村、口子裡村、河裡莊村、千伏村、趙下村、東王村、西王村、康莊村、康莊堡里村、九州堡村、翟莊村、孟家莊村、李堡村、孫喬村、東孫村、東鄧村、西鄧村、新民村、西堡頭村、里仁村、東段村、西段村、閻馬村、東張村、西張村、泉坡村、南永安村、下康村、西孔村、東孔村、北王村、南練李村、北練李村、新郭行村 |
| 賀家莊村、東下莊村、李家莊村、清樂院村、畛北角村、蘇寨村、趙北河村、東坡村、口子裡村、鳳凰嶺村、酸棗凹村、浮峪河村、上吳莊村 |
| 賈得村、封侯村委會、賈住村、鵝舍村、賈升村、東亢村、桃園村、莊裡村、東秦村、西秦村、西亢村、石村、郭村、南孫村、小賈村、柴村、喬家莊村、亢家莊村、七里村、周家莊村、賈才村、程村、靳家莊村、刁家莊村、興村、西下莊村、北席村、柏山村、南席村、楊村村、西溝村、大王村、東風村、大蘇村、小蘇村、柏比村、溝東村、南垣村、李家莊村、亢垣村、趙王莊村 |
| 一平垣村、卓里村、辛店村、嶺上村、張家莊村、赤河村、丁家莊村、閻馬莊村、官道堯村、鄭家莊村、蟒王村、核桃凹村、段家凹村、坂底村、楊家坡村、閻馬河村、房家凹村、羅家圪塔村、連家堯村 |
| 枕頭村、王斗村、圪垛村、垣上村、桑參村、西莊村、安溝村、豁口村、郭家莊村、院頭村、嶺上村、洪道村、米居村、儀上村、棗林村、蒼上村、西道村、後掌村、馬家梁村 |
| 河底村、西凹村、張馬莊村、東安村、十畝村、蒼圪台村、三交村、交口村、何家峪村、靳家川村 |
地理環境
位置疆域
臨汾市堯都區地處山西省南部,位於北緯35°54′21"——36°19′48",東經111°05′07"—111°49′04"。全區總面積1316平方千米。東臨
浮山縣,西與
蒲縣、
鄉寧縣、
吉縣為界,南與
襄汾縣接壤,北與
洪洞縣毗連。從最東端
大陽鎮景家莊至最西端
河底鄉西梁,相距65千米,從最南端
賀家莊鄉山頂至最北端
一平垣鄉西溝,相距35千米。距山西省省會太原276千米。
地形地貌
堯都區境內具有山地、
丘陵、
台地、平原等多種地貌類型。東為
太岳山脈,西為
呂梁山余脈,中部為
斷陷盆地,
汾河縱貫南北,將全區分為汾西、河東兩個基本對等的部分,形成東西兩山夾平原的地貌。全區山地面積627平方千米,丘陵面積138平方千米,台地134平方千米,平原417平方千米。全區最高處豹子梁,海拔1688米。
氣候特徵
堯都區年無霜期203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416.5小時。該區由於受緯度、高度、
大氣環流狀況、地形特點等因素影響,年平均氣溫9—13℃,西山海拔高度950—1815米之間,平均氣溫8.6—10℃,中部盆地海拔高度420—509米之間,多年平均氣溫為12—12.6℃,平均氣溫分布趨勢,自平川向東西兩側遞減,自南向北遞減,年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6—-8月份,為35—41.9℃之間,年極端最低氣溫主要出現在12月至次年1月,為–4—5.6℃。
根據中國
氣候帶劃分原則,堯都區屬暖溫帶乾旱第一氣候區。地處中緯度內陸黃土高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層。主要的氣候特徵為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期、旱多澇少、災害趨多。一年中僅夏季受到海洋性暖濕氣團的控制,成為多雨季節,且雨季的時間較短,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則在乾燥大陸性氣團的控制之下,氣候乾燥,雨雪稀少。山區降水量較平原地區略偏多。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堯都區已探明各類礦藏40種,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境內含煤面積達258平方千米,地質總儲量20億噸以上,是全國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鐵礦
探明儲量9000萬噸,
遠景儲量2億噸;工業石灰岩儲量2.3億噸,石膏儲量3億噸,耐火粘土儲量3000萬噸。
水利資源
堯都區地下水總儲量為1.48億立方米,可開採量9400萬立方米。
物產資源
堯都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穀子、
高粱、水稻、薯類(紫紅皮紅薯、白皮紅薯、紫皮山藥蛋、白皮山藥蛋)、豆類(大豆、
綠豆、
黑豆、小豆、
紅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
向日葵、花生、芝麻、油菜)、藥材、麻、菸草和各種蔬菜。經濟林木種類有蘋果、
梨、
桃、
葡萄、
棗、
柿子、花椒、山楂、核桃等。
人口民族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堯都區總人口為724403人,其中,男性367377人,女性357026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2.90:100。戶籍人口為737048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26%,
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35.78%。總人口中,城鎮人口368399人,鄉村人口為356004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堯都區常住人口為944050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堯都區地區生產總值247.9億元;財政總收入3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12元。各項經濟指標位居臨汾市第一、山西省前列。
2013年底,堯都區三次產業比例達到3.8∶32.5∶63.7。
第一產業
堯都區自古就有“膏腴之地”和“棉麥之鄉”的美譽,是山西省重要的果蔬生產基地和畜禽養殖大區,也是全國的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堯都區圍繞服務百萬人口城市,打造“菜藍子”、“米袋子”和“果園子”工程。30萬畝優質核桃、10萬畝設施蔬菜和15萬畝優質水果,三大基地初具規模。占地5000畝,以花卉苗木、生物組培、光伏發電、物流交易、休閒娛樂為主要業態的堯都生態產業園區已經成為山西省現代農業發展的示範樣板。
2012年,堯都區糧食總產量達26.2萬噸,蔬菜16.3萬噸,水果5.7萬噸,肉禽蛋奶3萬餘噸,以蔬菜、瓜果為主的
農副產品供應額占臨汾市需求的26%左右。
第二產業
堯都的工業基礎十分優越,以煤電、
煤化工、鋼鐵、鑄造、建材、醫藥、電子等產業為主,是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生產基地。截至2012年底,堯都區有大唐熱電、臨汾熱電、海姿焦化、光宇電源等規模以上企業52家。
“十一五”期間,堯都區按照“空間集中開發、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重點規劃建設了兩大工業園區,一個是汾河以東的賈得工業園區;另一個是汾河以西的汾河煤電化工業園區。
2012年,堯都區煤炭產量為600萬噸、
洗精煤170萬噸、
焦炭220萬噸、
生鐵150萬噸、鋼材310萬噸、
水泥70萬噸。
第三產業
堯都區是山西省南部區域性消費城市,全區第三產業主要以餐飲、商貿、市場、物流、金融業為主。截至2012年底,全區有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80家,餐飲住宿業40戶,大中型商貿企業20餘家,中型酒店和飯店100餘家,各類專業市場30餘家,物流企業100餘家,家政服務企業80餘家,中介機構100餘家。各類國有和商業銀行20餘家,存款餘額700多億元。旅遊業全年接待遊客88萬人次。
2012年,堯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163.9億元。第三產業占全區經濟總量比重為57.5%。
交通運輸
堯都區有火車站3座,分別是
臨汾站(
南同蒲線)、
臨汾北站(南同蒲線)、
臨汾西站(大西高鐵);汽車站6座,分別是城西長途汽車站、城東長途汽車站、兵站路長途汽車站、堯廟汽車站、城北汽車站、城南汽車站。
社會事業
科學教育
截至2012年底,堯都區有各類公辦中國小校207餘所,有
山西師範大學、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等
大中專院校20餘所,有同世達、光宇兩家省級研發中心,各類科研和技術人才3萬餘人。有中國小教師7014人,中國小在校生103947人。
文化衛生
截至2012年底,堯都區文化市場共有552個經營單位(其中,臨汾市堯都區圖書館、
臨汾市民眾藝術館分別為國家三級館),從業人員2000餘人。有區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11個、
鄉鎮衛生院16個、村級衛生所355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6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7%。社會保障方面,各類保險參保人數達24.65萬人,
城市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
風景名勝
堯廟位於堯都區城南約3公里處。史載,初建於晉,址於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於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遷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新增堯都廣場及堯都華表。堯廟主體建築包括:宮門、儀門、光天閣、堯井亭、廣運殿、舜殿、禹殿、帝堯寢宮等。
華門由基座、主門與閣樓三部分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氣勢,兼容各時期古建風格的宏偉建築,每一部位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華門大台階,是一座寓意華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觀。華門主門正前方長達25米的瀑布牆,代表著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之水高懸而下,華夏文明由此淵源。基座平台上方一雙巨手托著一尊陶盆,體現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思想。陶器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堯舜時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徵著堯舜時期的文明地位。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彩球,代表著堯舜之後夏、商、周、秦、漢等二十一個歷史朝代,生動地展現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從堯舜開始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我們前面56級黃褐色的台階代表著56個民族,寓意中華文明由各民族歷經五千年共同創造。
仙洞溝位於堯都城區西25公里,地外呂梁山南麓,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有人文、自然景觀48處,由南仙洞、北仙洞、雲霧寺三大古建築群組成。主要景點有:酷似仙女靜臥的睡仙女峰;堯王夫人鹿仙女梳妝打扮的仙鏡石、梳妝檯,受懲罰的仙梯、仙磨;八仙聚會的會仙台;韓湘子捨身成仙的捨身崖;烏龍棲身的大、小烏龍潭;唐高祖李淵仙洞脫險遺留馬蹄鏟、南天門;秦瓊為搭救李淵所遺留的將軍柱、將軍帽、拴馬樁;宋王趙匡胤三遊仙洞,遺蹟眾多,有宋王石、饅頭嶺、十八盤、獅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時飄落的仙棺;堯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盤石;華北第一大嶂谷中,龍鬚瀑、巨蟒窟、鬼門關等景點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溝、鹿溝等。
堯陵位於堯都區大陽鎮,世稱“神林”,高50米,周長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為第六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陵四面環山繞水,古有“山環水繞土一丘”之說。堯陵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現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堯陵碑上刻繪著堯陵全貌圖。
大中樓位於堯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稱
鼓樓,是臨汾古老文明的象徵。樓從基座往上,總高24丈,其基座為長40米的正方形,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門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門洞上方各鐫有石雕匾額,依其4面分別為“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大中樓基座的東西兩側,均建有石階樓門,40級台階。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廳,登木梯上二層,二廳外有迴廊,出廳憑欄四顧,山河勝景,盡收眼底。
元代戲台位於堯都城區西北部,現存3座元代戲台(魏村牛王廟戲台、東羊東嶽廟戲台、王曲東嶽廟戲台),是中國罕見的一組古式建築,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姓名 | 簡介 |
---|
| (334—420年)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 旅行家和翻譯家。參加翻譯從 天竺取回的佛經《摩訶僧祗律》、《大般泥洹經》等。 |
| (前140—前117年)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多次率軍與 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 封狼居胥”的佳話。 |
| 字子孟,約生於 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 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是 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勳,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
| 字仲卿,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戰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以武鋼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
| 字子夫,漢武帝 劉徹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的 巫蠱之禍中自殺。十八年後漢宣帝 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 “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