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氟沙星片,英文名Pefloxacin,中文別名:氟哌喹酸、甲氟哌酸、甲磺酸培氟沙星、培氟根、培氟哌酸、哌氟沙星,英文別名:PefloxacinMesylate,西醫藥物。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培氟沙星片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運動員慎用:非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納入
藥理作用,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相互作用,膠囊製劑,針劑製品,
藥理作用
本品屬氟喹諾酮類,其體外抗菌作用及作用機制參見諾氟沙星。本品是一種新的氟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對G-及G+菌,包括腸細菌科、綠膿桿菌、不動桿菌屬、嗜血桿菌屬,奈瑟氏球菌屬及葡萄球菌屬(包括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具有廣譜活性。其抗金葡菌性能和萬古黴素相仿,但抗綠膿桿菌不及環丙氟哌酸和噻甲羧肟頭孢菌素(Cetazidine),對一些多價耐藥菌株和甲氧青黴素(Methicillin)耐藥菌也有效。
培氟沙星口服或靜脈注射400mg後,穩態血漿濃度為8~10mg/L,在組織內濃度也較高,細菌對本品的MIC90≤2mg/L被認為是敏感的;>2~4mg/L被認為是中度敏感。對青黴素G、苯唑青黴素等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氟沙星對之一般均敏感,據文獻報導的MIC90為0.12~8mg/L;對表皮葡萄球菌則為中度敏感,MIC90為0.5~6.3mg/L;對鏈球菌(包括糞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的MIC90為3.1~32mg/L;對結核桿菌為0.3~25mg/L。對厭氧菌的抗菌活性較低。本品和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相似,均為殺菌劑。其殺菌機理為抑制DNA旋轉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細菌DNA的複製。
細菌對培氟沙星的耐藥性是由於細菌的染色體突變所致。突變使細菌DNA旋轉酶發生改變,或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後者也可影響其他抗生素的透入,故可和其他抗生素髮生交叉耐藥。動物實驗表明,培氟沙星在治療小鼠金黃色葡萄球菌膿腫時,優於其他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頭孢噻吩、萬古黴素等);在治療粒細胞減少的豚鼠膿綠桿菌感染中,存活率可達100%。
細菌對培氟沙星的耐藥性是由於細菌的染色體突變所致。突變使細菌DNA旋轉酶發生改變,或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後者也可影響其他抗生素的透入,故可和其他抗生素髮生交叉耐藥。動物實驗表明,培氟沙星在治療小鼠金黃色葡萄球菌膿腫時,優於其他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頭孢噻吩、萬古黴素等);在治療粒細胞減少的豚鼠膿綠桿菌感染中,存活率可達100%。
動力學
本品可口服和靜注,蛋白結合率約30%。在體內可代謝成活性產物脫甲基衍生物以及無活性的N-氧化物。t1/2都在10~12小時左右。胃腸道吸收良好,口服後藥時曲線下面積與靜注給藥相似。在體內分布廣泛,腦脊液、扁桃體、支氣管、骨骼與肌肉、前列腺及腹膜液中都達到有效濃度。本品主要通過腎及肝臟消除,約50%;另外從膽汁中排出。本品特點為既可口服又可注射,吸收良好,血和組織濃度高於氟哌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健康人口服或靜注本品200~800mg,其血藥濃度與劑量成正比。據文獻報導,口服本品200~400mg後,60~90分鐘達血峰濃度。口服及靜脈注射後,血峰濃度分別為3.84~6.6mg/L和5.8~8.2mg/L。多劑量口服或靜脈注射後,峰濃度為7.9~10mg/L。
套用本品後48小時達穩態濃度。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在口服和靜脈注射後均相同,表示生物利用度高。本品的分布容積為1.7~1.9L/kg,提示藥物易於在組織和體液中達到較高濃度,且分布良好。在心、肝、肺、腎、肌肉及軟組織中的濃度為血濃度的3~5倍。此外,由於本品在心肌組織中的濃度高,其通過血腦屏障能力強,故對心內膜炎和腦膜炎也有良好療效,這與本品親脂性較高有關。培氟沙星在體內代謝後,主要產生N-去甲基培氟沙星和培氟沙星N-氧化物,再進一步代謝為其他產物,經腎臟、膽汁等排泄,以碳-14標記培氟沙星,套用後7天內70%放射活性於尿中排泄,25%於糞中排泄。本品消除半衰期為7.2~13小時,而肝硬化病人的消除半衰期則延長。在腎功能減退時,本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變化不大。
適應症
臨床適應證參見諾氟沙星。靜脈給藥尚可用於肺部感染的較重病例,也可用於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治療敗血症時常需與具有協同作用的抗菌藥物聯合套用。用於成人G-菌和葡萄球菌嚴重感染如敗血症,心內膜炎,菌性腦膜炎,呼吸道、尿道、腎、耳鼻喉科感染,婦科疾病,腹部、肝膽、骨關節炎及皮膚感染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4g,一日2次.首劑可加倍.靜滴一次0.4g,一日2次.溶於等滲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不可太快,一小時滴完.本品口服及靜脈給藥劑量成人均為每次400mg,每12h1次,尿路感染及其他較輕感染劑量酌減。每次靜脈滴注本品400mg時,需以5%葡萄糖液250ml稀釋後緩慢避光靜滴,滴注時間至少1h,不可用生理鹽水或其他含氯溶液稀釋,以防沉澱。腹水和黃疸患者,每二日用藥一次。
不良反應
可引起胃腸道刺激或不適,燒心,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有輕度神經系統反應。眩暈,思睡,頭痛,震顫,不安。停藥後症狀消失(恢復正常)。
過敏反應:皮疹,搔癢,心悸,胸悶,顏面或皮膚潮紅,結膜充血。可引起肝損害,停藥後症狀消失(恢復正常)。可引起腎損害,尿素氮升高,也可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引關節和肌肉痛的報導。參見諾氟沙星。
過敏反應:皮疹,搔癢,心悸,胸悶,顏面或皮膚潮紅,結膜充血。可引起肝損害,停藥後症狀消失(恢復正常)。可引起腎損害,尿素氮升高,也可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引關節和肌肉痛的報導。參見諾氟沙星。
由本品所致的消化道反應較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和依諾沙星為多見,光感性皮炎亦較多見,約占皮疹發生者的半數。諾氟沙星的不良反應主要有:
1、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腹瀉、納減等消化道反應。
2、頭暈、頭痛、情緒不安、失眠等神經系統反應,此類反應的發生率低於消化道反應。
3、皮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光感皮炎等過敏反應,偶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4、少數患者可發生肌肉疼痛、無力、關節腫痛、心悸等。
5、實驗室檢查可發生一過性白細胞減少,血清轉氨酶、血尿素氮和肌酐等的輕度增高,亦為可逆性。
上述不良反應多輕微,大多患者可耐受。然而諾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偶可致嚴重不良反應,包括:
1、神志改變、袖搐、癲癇樣發作。
2、短暫性幻覺、幻視、復視等。
3、結晶尿,發生於大劑量用藥時。
1、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腹瀉、納減等消化道反應。
2、頭暈、頭痛、情緒不安、失眠等神經系統反應,此類反應的發生率低於消化道反應。
3、皮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光感皮炎等過敏反應,偶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4、少數患者可發生肌肉疼痛、無力、關節腫痛、心悸等。
5、實驗室檢查可發生一過性白細胞減少,血清轉氨酶、血尿素氮和肌酐等的輕度增高,亦為可逆性。
上述不良反應多輕微,大多患者可耐受。然而諾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偶可致嚴重不良反應,包括:
1、神志改變、袖搐、癲癇樣發作。
2、短暫性幻覺、幻視、復視等。
3、結晶尿,發生於大劑量用藥時。
禁忌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在輕度腎功能減退者套用時不需減量,但肝功能損害者宜慎用並減量套用。諾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機制為抑制DNA的合成,在幼鼠中發現該類藥物對軟骨的損害,故此類藥物不宜用於小兒、孕婦,乳婦套用時需暫停哺乳,因藥物可分泌至乳汁中。原有癲癇等中樞神經疾患者,應避免套用本品等氟喹諾酮類,因易發生嚴重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嚴重腎功能減退者亦宜避免套用,因可發生抽搐等不良反應。
相互作用
參見諾氟沙星。其與茶鹼類等的相互作用明顯,宜避免同用,或測定茶鹼類血藥濃度後調整劑量套用。本品與雙香豆素合用,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故應加強監測。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可抑制茶鹼類、咖啡因和口服抗凝劑(華法林)在肝臟的代謝,使上述藥物因代謝減少而血藥濃度升高,致不良反應易於發生,應避免同用。必須合用時,應監測茶鹼類血藥濃度或凝血酶元時間,並據以調整劑量。制酸劑可減少本品等喹諾酮類口服製劑的腸道吸收,不宜同用。
膠囊製劑
藥理作用
本品具廣譜抗菌作用,對下列細菌具良好抗菌作用:腸桿菌科的大部分細菌,包括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志賀菌屬、傷寒及沙門菌屬等以及流感嗜血桿菌、奈瑟菌屬等。對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對肺炎球菌、各組鏈球菌和腸球菌僅具輕度作用。此外對麻風桿菌也有抗菌活性。甲磺酸培氟沙星為殺菌劑,通過作用於細菌DNA螺旋酶的A亞單位,抑制DNA的合成和複製而導致細菌死亡。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性粉末或顆粒。
動力學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單劑量口服0.4g後,血藥峰濃度(Cmax)約為5~6mg/L。有效血濃度可維持8小時。血消除半衰期(t1/2β)較長,約為10~13小時。本品吸收後廣泛分布至各組織、體液,組織中的濃度都能達到有效濃度。本品主要在肝內代謝,約20%~40%自腎排泄,尿液中的有效濃度可維持24小時以上。
適應症
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種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婦科、生殖系統感染;腹部和肝、膽系統感染;骨和關節感染;皮膚感染;敗血症和心內膜炎;腦膜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日0.2~0.4g,一日2次。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腹部不適或疼痛、腹瀉、噁心或嘔吐。
動力學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單劑量口服0.4g後,血藥峰濃度(Cmax)約為5~6mg/L。有效血濃度可維持8小時。血消除半衰期(t1/2β)較長,約為10~13小時。本品吸收後廣泛分布至各組織、體液,組織中的濃度都能達到有效濃度。本品主要在肝內代謝,約20%~40%自腎排泄,尿液中的有效濃度可維持24小時以上。
適應症
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種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婦科、生殖系統感染;腹部和肝、膽系統感染;骨和關節感染;皮膚感染;敗血症和心內膜炎;腦膜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日0.2~0.4g,一日2次。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腹部不適或疼痛、腹瀉、噁心或嘔吐。
2.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可有頭昏、頭痛、嗜睡或失眠。
4.偶可發生:(1)癲癇發作、精神異常、煩躁不安、意識混亂、幻覺、震顫。(2)血尿、發熱、皮疹等間質性腎炎表現。(3)結晶尿,多見於高劑量套用時。(4)關節疼痛。
5.少數患者可發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圍血象白細胞降低,多屬輕度,並呈一過性。
禁忌
對本品及氟喹諾酮類藥過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由於目前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者多見,應在給藥前留取尿培養標本,參考細菌藥敏結果調整用藥。
禁忌
對本品及氟喹諾酮類藥過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由於目前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者多見,應在給藥前留取尿培養標本,參考細菌藥敏結果調整用藥。
2.本品大劑量套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時可發生結晶尿。為避免結晶尿的發生,宜多飲水,保持24小時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3.腎功能減退者,需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藥劑量。
4.套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可發生中、重度光敏反應。套用本品時應避免過度暴露於陽光,如發生光敏反應需停藥。
5.肝功能減退時,如屬重度(肝硬化腹水)可減少藥物消除,血藥濃度增高,肝、腎功能均減退者尤為明顯,均需權衡利弊後套用,並調整劑量。
6.原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例如癲癇及癲癇病史者均應避免套用,有指征時需仔細權衡利弊後套用。本品在嬰幼兒及18歲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確定。但本品用於數種幼齡動物時,可致關節病變。因此不宜用於18歲以下的小兒及青少年。動物實驗未證實喹諾酮類藥物有致畸作用,但對孕婦用藥進行的研究尚無明確結論。鑒於本藥可引起未成年動物關節病變,故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套用本品時應暫停哺乳。老年患者常有腎功能減退,因本品部分經腎排出,需減量套用。
相互作用
1.尿鹼化劑可減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導致結晶尿和腎毒性。
相互作用
1.尿鹼化劑可減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導致結晶尿和腎毒性。
2.本品與茶鹼類合用時可能由於與細胞色素P450結合部位的競爭性抑制,導致茶鹼類的肝消除明顯減少,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長,血藥濃度升高,出現茶鹼中毒症狀,如噁心、嘔吐、震顫、不安、激動、抽搐、心悸等,應避免合用,不能避免時應測定茶鹼類血藥濃度並調整劑量。
3.環孢素與本品合用時,其血藥濃度升高,必須監測環孢素血濃度,並調整劑量。
4.本品與抗凝藥華法林同用時可增強後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時應嚴密監測患者凝血酶原時間,並調整劑量。
5.丙磺舒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分泌約50%,合用時可因本品血濃度增高而產生毒性。
7.含鋁、鎂的制酸藥可減少本品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針劑製品
適應症
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種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婦科、生殖系統感染;腹部和肝、膽系統感染;骨和關節感染;皮膚感染;敗血症和心內膜炎;腦膜炎。
性狀
無色或微黃色、微黃綠色的澄明液體。
藥理毒理
甲磺酸培氟沙星為喹諾酮類抗菌藥,作用機理為抑制細菌DNA螺旋酶,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腸桿菌屬細菌如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志賀菌屬、傷寒沙門菌屬等以及流感桿菌、奈瑟菌屬等具有強大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亦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對肺炎球菌、各組鏈球菌和腸球菌僅具輕度作用。
藥代動力學
據資料介紹,本品0.4g靜脈滴注後,原藥血濃度為5.8mg/L,與人體血漿蛋白結合率為20%~30%,半衰期(t1/2)較長,約10~13小時,體內分布廣泛,在支氣管、肺、肝、腎、肌肉、前列腺等組織和膽汁、胸、腹腔液中均能達有效濃度。此外尚可通過炎症腦膜進入腦脊液中,腦脊液中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60%左右。主要在肝內進行代謝,主要代謝產物為N-去甲基物和N-氧化代謝物,其中N-去甲基物同培氟沙星具有同樣的體外抗菌作用。本品及其代謝物主要經腎排泄,約占給藥劑量的58.9%。
用法用量
靜脈滴註:成人常用量,一次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緩慢靜脈滴入,每12小時一次。患有黃疸的病人,每天用藥一次;患有腹水的病人每36小時用藥一次;患有黃疸和腹水的病人,每48小時用藥一次。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少數病人可出現:
1.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瀉等。
性狀
無色或微黃色、微黃綠色的澄明液體。
藥理毒理
甲磺酸培氟沙星為喹諾酮類抗菌藥,作用機理為抑制細菌DNA螺旋酶,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腸桿菌屬細菌如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志賀菌屬、傷寒沙門菌屬等以及流感桿菌、奈瑟菌屬等具有強大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亦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對肺炎球菌、各組鏈球菌和腸球菌僅具輕度作用。
藥代動力學
據資料介紹,本品0.4g靜脈滴注後,原藥血濃度為5.8mg/L,與人體血漿蛋白結合率為20%~30%,半衰期(t1/2)較長,約10~13小時,體內分布廣泛,在支氣管、肺、肝、腎、肌肉、前列腺等組織和膽汁、胸、腹腔液中均能達有效濃度。此外尚可通過炎症腦膜進入腦脊液中,腦脊液中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60%左右。主要在肝內進行代謝,主要代謝產物為N-去甲基物和N-氧化代謝物,其中N-去甲基物同培氟沙星具有同樣的體外抗菌作用。本品及其代謝物主要經腎排泄,約占給藥劑量的58.9%。
用法用量
靜脈滴註:成人常用量,一次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緩慢靜脈滴入,每12小時一次。患有黃疸的病人,每天用藥一次;患有腹水的病人每36小時用藥一次;患有黃疸和腹水的病人,每48小時用藥一次。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少數病人可出現:
1.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瀉等。
2.光敏反應、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昏、眩暈、頭痛、震顫、失眠等。
3.皮疹、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上升、白細胞減低等。
4.偶見注射局部刺激症狀。上述反應均屬輕中度反應,停藥後即可消失。
(1)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可有頭昏、頭痛、嗜睡或失眠。
(2)過敏反應:皮疹、皮膚瘙癢,偶可發生滲出性、多形性紅斑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少數患者有光敏反應。
(1)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可有頭昏、頭痛、嗜睡或失眠。
(2)過敏反應:皮疹、皮膚瘙癢,偶可發生滲出性、多形性紅斑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少數患者有光敏反應。
(3)偶可發生:
①癲癇發作、精神異常、煩躁不安、意識混亂、幻覺、震顫;
②血尿、發熱、皮疹等間質性腎炎表現;
③結晶尿,多見於高劑量套用時;
④關節疼痛。
(4)少數患者可發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圍血像白細胞降低,多屬輕度,並呈一過性。
禁忌症
對本品或其它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不足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慎用。
①癲癇發作、精神異常、煩躁不安、意識混亂、幻覺、震顫;
②血尿、發熱、皮疹等間質性腎炎表現;
③結晶尿,多見於高劑量套用時;
④關節疼痛。
(4)少數患者可發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圍血像白細胞降低,多屬輕度,並呈一過性。
禁忌症
對本品或其它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不足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慎用。
2.有嚴重肝臟、腎臟功能損害者劑量宜酌減或慎用。
3.用藥期間避免紫外光照射及日光曝曬。
藥物相互作用
1.避免同時服用茶鹼、含鎂或氫氧化鋁抗酸劑。
1.避免同時服用茶鹼、含鎂或氫氧化鋁抗酸劑。
[2]、5ml:0.4g
[3]、55ml:0.4g(按1培氟沙星計)
2、培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
3、培氟沙星膠囊說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