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反應是指由光敏劑引發的光化學反應。光敏反應在醫學上一般指的是藥物的光敏反應,即使用藥物後,暴露於紫外線所產生的不良反應。
基本介紹
概述,分類及發生機制,易發季節,易發生光敏反應的人群,常見的光敏性藥物,光敏性藥疹的預防,光敏反應的診斷,發生光敏反應的治療,藥師在光敏反應防治中的作用,參考文獻,
概述
光化學反應中,有一類分子只吸收光子,並將能量傳遞給不能吸收光子的分子,促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而本身則不參與化學反應,恢復到原先的狀態,這類分子稱為光敏劑。由光敏劑引發的光化學反應稱為光敏反應。避光不全可造成皮膚光毒反應,用藥後1周內如受白熾光或陽光直接照射、接觸溫水,可出現皮膚癢感、紅斑、水腫,嚴重者可起水泡,潰破後形成糜爛或潰瘍。如光毒反應強烈,口服息斯敏、苯海拉明、撲爾敏及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減輕,一般輕者可自愈,個別光毒反應嚴重者,需積極對症處理。光敏劑在體內完全代謝需要1個月時間。
分類及發生機制
光敏反應(Photosensitivity)包括光毒反應(Phototoxicity)和光變態反應(Photoallergy)兩大類。
- 光毒反應
由於某些藥物在吸收相應波長的能量後轉變為激發態,在激發態轉變為基態的過程中將能量釋放給氧或者周圍介質,生成單線態氧,超氧離子等高反應性物質,這些高反應性物質通過損傷DNA和細胞膜等途徑進而導致炎症介質及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最終導致光毒性反應的發生,臨床大多表現為過度曬傷樣反應。其中光毒性反應又可以分為依賴氧的光動力學反應和非氧依賴的非光動力學反應。
呋喃香豆素類、煤焦、四環素族和汞制等藥物與紫外線照射同時套用,可增強機體對紫外線的敏感性,產生較強的皮膚反應,臨床上用以提高紫外線治療某些皮膚病的療效。
2. 光變態反應
光變態反應屬於Ⅳ型過敏反應,是獲得性免疫介導反應,發生率比較低,與抗體和延遲的細胞反應有關。發生機制為藥物吸收光能後變為激發態,並與蛋白結合成為藥物-蛋白結合物,經朗格漢斯細胞傳遞給免疫細胞,通過釋放各種細胞因子並激活肥大細胞,再次接觸藥物後引起變態反應,臨床表現與Ⅳ型過敏反應類似。
光毒性反應和光變態反應通常都有UVA的參與,兩者區別見下表:
易發季節
夏天是皮膚最容易受傷的季節人們對日光的敏感性,根據人種、膚色有所不同,但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易感性。在此提醒大家,夏天生病吃藥時要特別注意,有些藥吃了以後不能曬太陽,否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光毒性反應。
光敏性藥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夏季、野外作業者更應警惕。光敏性藥疹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吃過或注射過具有光敏感性的藥物;二是接受了一定量的日光照射。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使本來無害的藥物可以轉變為對細胞有毒性的物質,通過化學反應直接破壞或殺死皮膚細胞。皮膚在日曬後,產生輕度的光敏性反應,症狀類似於日曬斑或日光性皮炎。皮疹一般在日曬後數小時出現,多為紅斑、丘疹,伴瘙癢或灼痛,重者可能會發生面部、手、上臂皮膚處紅腫、脫皮,甚至起水皰。
易發生光敏反應的人群
與普通人相比,光敏性藥疹更容易發生在皮膚嬌嫩者、小兒、老人、女性,以及人體免疫缺陷病、紅斑狼瘡、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身上。因此,這些人在使用光敏性藥物時必須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應的損害。
常見的光敏性藥物
可引起光敏反應的藥物主要包括喹諾酮類、磺胺類、四環素類、磺醯脲類、利尿藥、吩噻嗪類、非甾體抗炎藥、口服避孕藥及局部用藥等。可致光毒反應的藥物有胺碘酮、喹諾酮類及四環素類藥。而噻嗪類和苯佐卡因常可引起光變態反應。挪威的一項報告顯示在799份皮膚不良反應報告中有64例(8%)為光敏反應。
喹諾酮類抗菌藥:據統計,臨床上沙星類抗生素導致光毒性反應的發生率為0.1%—3%,主要表現為在光照皮膚處出現紅腫、發熱、瘙癢、皰疹等症狀。這類藥物有包括諾氟沙星、氟羅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環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等。一般而言,氟喳諾酮類藥物的光毒性反應程度為克林沙星>司帕沙星>氟羅沙星>洛美沙星>曲伐沙星>環丙沙星>依諾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從化學結構上來看,喹諾酮類藥物的光毒性與其8位取代基的性質有關,如果取代基為鹵素,則光毒性增強,如果取代基為甲氧基則光毒性減弱,在治療劑量下幾乎沒有光毒性。
四環素類抗菌素:該類藥物引起的光敏反應類似於輕至重度燒傷。患者可出現紅斑、水腫、丘疹、蕁麻疹,甚至起泡。使用去甲金黴素的光敏反應發生率尤其高。可引起光敏反應的其他四環素類藥物為金黴素、強力黴素、土黴素、甲烯土黴素、二甲胺四環素。但四環素本身光敏反應的發生率較低。
磺胺類:該類藥物的光毒性報導較少,臨床表現主要為光照性皮炎,主要藥物為複方新諾明和甲氧苄啶,光毒性的產生與自由基生成有關。
非甾體抗炎藥:據報導,非甾體抗炎藥也能引起光毒性反應。對吡羅昔康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在治療的早期就出現光毒性反應,而有些患者在治療14d以後才出現。萘普生可出現假卟啉症反應,表現為早期挫傷、手和腳的疤痕、水泡及皮膚脆弱。有關布絡芬和舒林酸的光毒性反應報導很少。
噻嗪類利尿藥目前我國常用的含有噻嗪類利尿藥的藥物有:雙氫克尿塞、珍菊降壓片、複方降壓片、常藥降壓片、開富特(複方卡托普利)、復哌嗪片、複方羅布麻片。文獻報導噻嗪類所致的光敏性皮膚損害的形態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紅斑、皮炎,、紅斑狼瘡樣反應、苔蘚樣斑塊和瘀點瘀斑。
中藥和中成藥:目前報導的不多,可引起光敏感反應的藥物有:連翹、竹黃、前胡、三九胃泰、補骨脂,馬齒莧,紫雲英等。
抗腫瘤藥:黑色素瘤的治療藥物索拉非尼,有報導稱93%的患者有皮膚不良反應發生,最常見的為紅斑疹,大約占35%,並且有6~7%會發生皮膚鱗狀細胞癌。其類似物威羅菲尼的光敏反應發生率為52%,通常暴露10分鐘就有燒灼感。伊馬替尼主要造成皮膚灼傷,色素沉著也時有發生。氟他米特臨床報導的光毒性症狀有皮炎,狼瘡,光變態反應,白癜風等。長春新鹼可導致光敏性水泡,甲氨喋呤的主要光毒性反應是蕁麻疹。表柔比星可導致光敏性皰疹。
抗真菌藥:兒童長期套用伏立康唑,光照後可能導致囊性纖維化和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病。臨床光毒性表現通常是皮疹,唇炎,多形性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鬆懈症,史蒂文斯-詹森症等,此外還可能出現光老化反應[。灰黃黴素主要是皮疹和紅細胞溶解,光毒性與活性氧的生成有關。
光敏性藥疹的預防
光敏反應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具有個體差異性。一般來說,易發生光敏反應的人群為:皮膚嬌嫩者、因痤瘡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少兒、老人、女性, 以及人體免疫缺陷病、紅斑狼瘡、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因此,這些人在使用光敏性藥物時必須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應的損害。
①用藥前詢問患者是否有光敏反應史,有光毒反應史者要慎用此類藥物。
②給患者宣傳用藥防護知識,如告知患者在用藥期間及停藥後5d內,應該儘量避免過度暴露於陽光中,可採取一些禁止陽光,尤其是UVA和UVB的措施,以減少光敏反應的發生;如出現光毒性反應或皮膚損傷,應立即停用具有光敏感作用的藥物,改換其他治療原發疾病的藥物,並去皮膚科就診,不要自作主張亂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③調整給藥時間,避免日光照射。如培氟沙星在晚上睡前給藥,可以減少光照量以保證用藥期間的安全性,減少光敏反應的發生。
④如果服藥後曬太陽而出現過敏,需在皮膚最初出現麻刺感或紅斑時,立即躲避陽光,用冷水濕敷紅腫發熱部位。初次發生者要儘量避免日光和其他光線,包括日光燈的照射。因此,患者即使在家裡也要格外小心。
⑤已發生光毒性反應的患者,在症狀未消失時及症狀消失後5日內,仍不能接受太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以免再次發生光毒性反應。
⑥易感人群在使用光敏性藥物期間,外出應特別注意皮膚防護,如果需要外出,可戴上寬檐帽或撐遮陽傘,並塗上防曬霜。
值得提醒的是,除某些藥物外,還有一些食物也可產生這種光過敏反應,如香菜、芹菜、油菜、芥菜、無花果、檸檬、黃泥螺等。如果大量進食後再曬到太陽,就會發生“蔬菜日光性皮疹”、“黃泥螺日光性皮疹”和“無花果皮疹”等。因此,對皮膚過敏的人來說,吃藥、進食曬太陽等都要十分小心。
光敏反應的診斷
光敏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各種皮膚病,如光敏性皮炎,慢性光化性皮膚病,日光性蕁麻疹,光敏性痘瘡樣水皰病等,此外還有甲松離,假卟啉症,紅斑狼瘡等。
光敏反應導致的後果可能很嚴重,但其臨床診斷較為困難,臨床診斷光敏反應的方法主要是光試驗、光斑貼試驗、再激發試驗和再激發光試驗等,結合病變按光照部位分布的特點和臨床症狀來診斷。值得一提的是,光斑貼試驗或再激發試驗陽性時可以確診,但這些診斷試驗陰性時卻不能排除光敏反應的可能。一旦確診為光敏反應後,找出光敏源後去除光敏源和限制紫外線暴露是最重要的措施。
發生光敏反應的治療
應根據診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多形性日光疹應嚴格控制光照,如果失敗,可在春季進行預防性光照療法;日光性蕁麻疹可使用非索非那定和西替利嗪等藥物,進行血漿置換或在不出疹的前提下進行光照來適應光線;慢性光化性皮炎可使用環孢素和硫唑嘌呤;光化性痒疹可以使用小劑量沙利度胺來治療;痘瘡樣水皰病目前的治療方法是儘量避免光照。病情緊急時,通常局部或全身給予皮質激素。
一旦發生光敏反應,應該要立即停藥,並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①做好患者的心理輔導,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及心理負擔,為疾病早日痊癒創造基礎。
②對於症狀較輕者,迅速將患者置於陰暗處,避免陽光照射,給予抗組胺類進行治療,若出現小水泡,可用1%慶大黴素濕敷。
③對重症患者,立即停藥後要給予抗過敏治療。對於嚴重的光毒性反應,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口服抗組胺藥可緩解有關症狀。
④飲食控制。本病屬濕熱證、飲食上宜以清熱、生津、養陰為原則,飲食宜清淡,忌油膩,宜食寒涼、平性食物,忌食溫燥傷陰的食物,忌菸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病人因水皰破饋.滲液較多,蛋白質消耗較大.故應鼓勵病人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有營養的飲食。如適當補充β胡蘿蔔素。
⑤中藥治療。根據中醫理論採用涼血解毒祛風利濕法,選用清虛熱藥青蒿、地骨皮、葎草,除濕解毒藥龍葵、蜀羊泉、黃芩,祛風通絡活血藥忍冬藤,加涼血活血之品生地、紫草、虎杖組方,達治療目的。
⑥複方丹參注射液靜滴與龍膽瀉肝丸口服結合治療。採用複方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生理鹽水250ml+複方丹參注射液30ml靜滴,1次/d),並口服龍膽瀉肝丸,劑量為每次6g,3次/d。
藥師在光敏反應防治中的作用
導致光敏反應的原因主要有環境,化妝品和藥物,其中藥物是引起光敏反應的重要因素,因此光敏反應的預防必須從用藥教育開始,而藥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門診工作中,藥師應仔細審核處方,熟悉掌握易導致光毒性的藥物,比如胺碘酮、氯丙嗪、多西環素、四環素、氫氯噻嗪、伏立康唑、萘啶酸類、萘普生、吡羅昔康,硫利達嗪等,發藥時應告知患者避免日光暴曬,使用防曬霜,穿可以遮光的衣物,採取夜間服藥策略等。
在臨床工作中,藥師應仔細詢問用藥史和紫外線暴露情況,結合醫師對患者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給予患者正確詳盡的用藥指導和藥學監護。越早發現光毒性反應並進行相應治療,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旦發現光敏反應,應及時停掉具有潛在光毒性的藥物,並做好對症處理及紫外線防護,如因疾病情況不能停藥,則對紫外線的防護就變得異常重要。
參考文獻
黃佳,楊莉,趙志剛,梅升輝. 藥源性光敏反應的致敏藥物及防治[J]. 藥品評價,2014,(02):17-21+48.
梁秀芬,董桂娜. 喹諾酮類藥物的光敏反應及預防[J]. 青島醫藥衛生,2008,(03):200.
卜秀玲,梁敏,劉英. 藥物不良反應-光敏反應[J]. 中國藥事,2003,(11):61-62.
什麼是藥物的光敏反應?[J]. 宋必衛.中國藥理學通報.1996(04)
劉慧龍. 國產新型光敏劑的篩選及開發前景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