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功

甩手功是道家道引強身治病、安樂延年的功法。1960年代流行於台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甩手功見諸於文字者,以蕭天石1963年在其主編《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中較早提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甩手功
  • 流行時間:1960
  • 流行地區:台灣和香港等華人社會
  • 功效:強身治病、安樂延年
〈甩手十九訣〉記載:“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垂。齒宜叩,舌宜抵,津宜嚥。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實,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甩手歌訣〉四段:(一)內中提。(二)展開連綿搖關節,活絡舒筋濁氣沉,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三)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四)甩手治病啥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脈不通起百病,心平氣和病難侵。
甩手功的特點是“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如高血壓、頭部發熱、四肢冰冷),使下部堅固、上身輕鬆,疾病自去。修道人入門時多傳此功,做為袪病治病與強健身心之用。
練功要領是身體站直,兩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上,兩腳伸開與肩同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擺動,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擺回。練功調身,對防治疾病頗見效用,但仍須注意要領和視症狀調整練功次數。練功時以平甩為準,但因師承或練功經驗,也有采高甩、低甩者,因人而異。
目前台灣推廣甩手功者,以李鳳山領道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會最積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