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綠茶製作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22年11月,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入圍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綠茶製作技藝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22年11月,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入圍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名單。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 是在現代規模化機制茶葉的巨大衝擊下,保存下來的食品生產傳統技藝。在現代化大生產中,榮縣手工茶技藝因其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得到傳承和發揚。手工綠茶在形、色、湯、味各方面均有獨到清香淡雅品質,深得消費者喜愛,至今擁有一定市場份額。2023年4月,入選...
2022年11月,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入圍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名單。傳承保護 2022年2月,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雀舌手工茶製作技藝)、四川綠茶製作技藝(羌族罐罐茶製作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12月,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4月,入選四川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竹葉青屬扁形炒青綠茶,產於四川峨眉山,創製於1964年。 “竹葉青”既是茶品種,又是其商標和公司名稱。竹葉青茶於清明前3~5天開採,採摘單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的鮮葉為原料,適當攤放後,經殺青、做形、攤晾、分篩、輝鍋等工序精製而成。成品茶以綠色調為主,含有較多的葉綠素,滋味清醇爽口,飲後余香回甘,...
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雅安市名山區綠茶製作技藝(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成功上榜。蒙山,又名蒙頂山,以丘陵地貌為主,山巒疊翠,起伏連綿,因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素有“西蜀漏天”之譽。土壤呈酸性且松厚,含茶樹生長所需的有機質。其地理、氣候、土壤等自然...
張強 張強,男,漢族,四川綠茶製作技藝(蒙頂黃芽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都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獲得“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2年12月7日,“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都勻毛尖...
綠茶製作技藝(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河南省信陽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信陽毛尖茶的生產起源於東周、興盛於唐代,清光緒年間進一步完善了炒制工藝,民國時期更名為“信陽毛尖”。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成熟而的獨特,採用篩分、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揀剔分級的傳統製作工藝,...
綠茶製作技藝(紫筍茶製作技藝),浙江省長興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紫筍茶起源唐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而得名,自唐代廣德年間至明代洪武八年間一直被列為貢茶。紫筍茶制茶工藝精緻,要求每年於清明至穀雨期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經攤青、殺青、理條、攤涼、初烘、復烘等過程...
西漢時中國已有茶葉,主要產在四川、甘肅一帶,以後逐步向東南濕溫地區發展。唐陸羽著《茶經》,提到歙州產茶。同時,敦煌石窟里所藏的王敷著《茶酒論》中,茶自誇為“浮梁歙州,萬國來求。舒城太湖,買婢買奴。”唐代歙州茶已進入國際市場。然唐宋制茶,多以蒸、碾、壓、焙工藝製作團茶、餅茶、錠茶、丸茶,...
烘青綠茶,除少量以烘青產品在市場直接銷售外,大多數的烘青作為窨制花茶的茶胚,通過窨花,加工成花茶,供應喜喝花茶的人們消費。如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成都地區等,每年需用大量的花茶。烘青綠茶的製法分殺青、揉捻、乾燥3個工藝過程。殺青:殺青的目的和方法,與炒青綠茶基本相同,無甚差異。揉捻:由於烘青...
綠茶製作技藝(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江西省全南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贛南客家擂茶起源於漢魏時代,由“粥茶”及唐宋時的“鹽茶”衍變而成。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曬好的茶葉、適量的食鹽、糯米等;製作工具有三寶:擂缽、擂棍、撈瓢,通過旋轉研磨成糊狀物。飲用...
綠茶製作技藝(安吉白茶製作技藝),浙江省安吉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吉白茶屬於“綠茶”類,是一種珍稀白化品種,其歷史源於唐朝陸羽的《茶經》和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之後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沒有再發現過白茶,直到1930年在安吉縣孝豐鎮的馬鈴岡發現野生白茶樹數十棵,後從野生母樹...
綠茶製作技藝(碧螺春製作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碧螺春茶種植始於兩晉南北朝,唐宋兩代列為貢茶,俗稱“嚇煞人香”,清康熙因其茶“清湯碧綠,外形如螺,採制早春”而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茶製作全部採取傳統手工技藝,其製作分“採摘、揀剔、攤放、高溫殺青、揉捻整形、...
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湖北省恩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48。歷史淵源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施南府黃連溪一藍姓茶商...
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措施 2023年1月,入選浙江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浙江省杭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湖龍井茶源於唐,成名於宋元明而盛於清。它主要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的龍井村盛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優質茶葉,因而名之為“龍井茶”。西湖龍井茶區的茶葉栽植和製作在選育良種、勤耕栽培、精細採摘、科學炒制等有一...
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1958年,名山縣組織800餘人上蒙頂山開荒種茶。並以淨居庵為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1959年,“蒙頂甘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63年,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1...
這是一種炒青綠茶,選用早春采擱的嫩芽為原料,以一芽一葉為標準。其製作工藝為:殺青——攤涼——揉捻——二炒——攤涼——復揉——三炒——攤涼——烘焙——鑒評——揀選——復火。其中:二炒、復揉、三炒的工序主要使茶葉柔軟並初具條形,為整形創造條件。“青城雪芽”的製作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精益求精...
1984年起,屏山炒青茶連續十二屆評為四川省優質綠茶稱號,也是四川炒青制樣原茶。2007年,屏山炒青製作標準化技術研究和推廣套用獲得宜賓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屏山炒青茶評估品牌價值1.70億元,全國排名71位。2011年,屏山炒青茶品牌價值評估排位就上升了13位,品牌價值暴增158%達4.38億元,居全國排名...
製作工序 文君茶,以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經殺青、初揉、烘二青、復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焙等七道工序精製而成。成茶條索緊細彎曲,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滋味清醇。文君茶業 四川省建立最早的茶葉企業———文君茶業,加強了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營造,不斷探索、創新,融古貫今,使“文君茶”...
綠茶 花茶 紅茶 產品榮譽 綿竹三絕,是指綿竹的酒、畫、茶三種不同的物品,其中的茶指的是“趙坡茶”。2022年7月,趙坡茶傳統製作技藝入選《綿竹市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生產情況 在四川省綿竹市麓棠鎮、九龍鎮,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建有茶葉基地,獲“三品一標”認證的種植面積為5000畝。...
4.壽眉:製造時先經抽針,抽摘出之茶芽做銀針,其它葉片制貢眉,製造時使葉緣微捲曲,完整的保留葉背的白茸毛,葉片似老壽星的眉毛而得名。白茶性涼,具退熱降火之功 黃茶 鮮葉>殺青>揉捻>悶堆>乾燥>黃茶 黃芽茶原料細嫩、採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嶽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