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湖北省恩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編號:Ⅷ-148
- 申報地區:湖北省恩施市
- 保護單位: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
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湖北省恩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48。
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湖北省恩施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48...
製作工具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有“三寶”:擂缽、擂棍、撈瓢。其一,擂缽是一種陶製缽體,內壁的紋理呈網狀;其二、擂棍是由茶樹桿製作而成的,也有使用楓樹、樟樹樹桿等可食木種製作而成,其直徑約一寸五到兩寸左右,長度約兩尺,其底部刨圓;其三,撈瓢主要是由竹篾編制而成,可以清理擂茶中漂浮的茶沫。主...
綠茶製作技藝(雨花茶製作技藝),明清《六研齊二筆》《江南通志》等古籍中均有南京名茶的記載。晚清政府派鄭世璜、陸溁等赴印錫考察茶業後,於1907年在南京創辦江南植茶公所,這標誌著中國近現代茶業科技的開端與發源,也成為現代雨花茶之源。經以陸溁、林雙貴、俞庸器等三代傳承群體不斷探索、改進、完善,最終...
鄭福年,男,漢族,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浙江省長興縣,項目名稱:綠茶製作技藝(紫筍茶製作技藝)。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長興縣紫筍茶文化研究會獲得“綠茶製作技藝(紫筍茶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
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產品簡介 【名稱】:玉露茶 【類別】:綠茶 【產地】:鄂西深山 所獲榮譽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獲得“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有種茶的歷史,康禾茶是河源三大特產之一,也是廣東歷史上的茶葉貢品。其製作技藝起源於康禾鎮大禾村,輻射至全鎮。據傳康禾茶在南宋時期已經有一定名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乾隆《河源縣誌》載:“嶺南山地產茶者多,而河邑獨盛。上莞、康禾諸約,居人生計,多半賴此”。傳說清康熙年間,...
綠茶製作技藝(徐福茶製作技藝),連雲港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傳說,2200 年前,精通醫術及制茶術的秦代著名方士徐福,曾在金山種茶、製藥。為紀念徐福,後人將金山鎮所產綠茶命名為徐福茶。徐福茶以境內泊船山產的茶樹新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製作而成的...
成品的珠茶落盤有聲,堪稱綠茶一絕。保護措施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平水珠茶的製作技藝,該中心專門請兩位傳承人進行了一次演示,他們也及時留下了影像資料。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實行珠茶初制全程機械化後,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圓結度。如今,全程機械化的先進制茶工藝,更讓茶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