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Chengdu),簡稱四川省省會,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

成都位於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成都市下轄10區5縣,代管5個縣級市。2014年末,成都市轄區建成區面積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5.3萬人。

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歷史,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明蜀王陵望江樓青羊宮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

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於2015年9月12日至19日在成都舉行,第十四屆IVV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同年9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成都市
  • 別名:天府之國、芙蓉城、蓉城等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下轄地區:11個區、4個縣、5個縣級市
  • 政府駐地:高新區錦悅西路2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0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中部
  • 面積:14605平方公里
  • 人口:1572.8萬人
  • 方言:成都話
  • 著名景點:天府廣場、青羊宮、青城山、武侯祠等
  • 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成都天府機場
  • 火車站:成都站、成都西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
  • 車牌代碼:川A
  • 名人:李宇春、張靚穎、張傑、戚薇等
  • 名校:四川大學、簡陽中學等
基本概述,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經濟形勢,自然氣候,人口,旅遊景區,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獲得榮譽,

基本概述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龜城”。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成都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幅員面積12390k㎡。成都是一座悠閒灑脫的城市,鮮花點綴的古都。位於西南地區橫跨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兩大自然景觀,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南部地勢較低。
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物產豐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非常豐富。成都1921年在西部率先正式設立地級市。1994年2月25日,國務院批准成都正式設立副省級城市。芙蓉、銀杏是成都市市花和成都市市樹,《我喜愛這個城市》是成都市市歌。成都市幅員面積12390平方公里。成都市管轄10個區、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405萬人。2007年6月7日,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成為繼上海市浦東新區和天津市濱海新區之後的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被評為“十大節慶城市”。

歷史沿革

寶墩文化位於成都市新津縣內,寶墩古城經過近20年的考古挖掘,一座距今4500年的古城清晰展現在人們面前,它將成都的歷史往前推進1000餘年,帶到了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整個寶墩古城呈不規則的圓角長方形,長約2000米、寬約1500米、周長近6200米,面積達到276萬平方米,相當於386個足球場大小。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平原迄今發現的新津寶墩古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城、都江堰芒城(上芒城)、崇州雙河古城(下芒城)、紫竹古城、大邑鹽店古城和高山古城8個史前城址,為探討蜀地早期城市的歷史發展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四川省成都市
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脈絡: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為代表的寶墩文化(公元前2700—公元前1800年);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年);以成都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十二橋文化(公元前1200—公元前500年);以成都商業街船棺、獨木棺墓葬為代表戰國青銅文化(公元前500—公元前316年)。此後秦滅巴蜀,輝煌壯美的古蜀文明最後融入漢文化圈,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在成都平原發現的又一個重要遺址。該遺址距離三星堆遺址50公里,該文化所處年代約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時較為繁榮,是長江上游文明中心——古蜀國都城。
四川省成都市
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四川省成都市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建於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併蜀國巴國。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四川省成都市
公元前106年。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
漢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中國茶文化的誕生地。
成都在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四川省成都市
唐朝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城市之一(長安、揚州、成都、太原),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為唐玄宗幸蜀駐蹕之地,升為成都府,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訶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四川省成都市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四川省成都市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割據“三川”,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王建勵精圖治,使蜀中經濟文化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晚年漸為昏庸。幼子王衍即位僅7年,925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伐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後唐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副使,後唐衰敗後,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歲襲位,頗有作為,統治30年,後好大喜功,盲目出兵關中,增加百姓負擔,導致國力衰微,965年為宋所滅。孟上表請降,當年暴卒於開封。
四川省成都市
後蜀後主孟昶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後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後蜀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
朝時期,成都經濟異常發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錦繡為例,花樣由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四川省成都市
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占成都。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滿清康熙年間,滿清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攻成都失敗,清軍誘俘之,在成都城內科甲巷將其凌遲處死。
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
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滿清時期擔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911年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定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
四川省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國家計畫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畫單列市之一。
2013年6月,第12屆財富全球論壇在蓉成功舉辦;同年九月,世界華商大會在成都成功舉辦。
2015年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網站訊息,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雙流區行政區域,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201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2016年12月,郫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郫都區。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成都境內的龍泉山脈海拔600m至1000m,以東北-西南走向穿過成都市東部的龍泉驛區和金堂縣,該山脈為成都平原和盆中丘陵的分界線,龍泉山脈以東,淺丘連綿起伏。成都市域內只有金堂縣的部分地區位於該山脈以東的丘陵區。
成都平原屬於巴蜀盆地,海拔450m至720m,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沖積扇平原。成都平原得益於都江堰水利工程,河網密布,同時由於土地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平原上也零星分布著一些淺丘,比如成都近郊的鳳凰山磨盤山

經濟形勢

發展概況
成都市人民政府將成都定位為把成都建設成為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是中國國務院確定的西南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界500強企業有200多家落戶成都,美國德國法國泰國新加坡韓國巴基斯坦等9個國家在成都設立領事館,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等稱號,分別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和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會展規模和會展經濟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經躋身全國五大會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車保有量及增長速度一直穩居全國第三,已成為豪車第三城。2013年,財富論壇在成都開幕。
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8.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90.6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000.3億元,增長11.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57624元,增長12.5%。
一、二、三產業比例關係為4.3∶46.6∶49.1。
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81.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稅收收入571.6億元,增長17.3%。全年公共財政支出982.3億元,增長15.8%。
天府新區以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流經濟開發區、彭山經濟開發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以及龍泉湖、三岔湖和龍泉山(簡稱“兩湖一山”)為主體,主要包括成都市區高新南區、龍泉驛區雙流區新津縣,資陽市的簡陽市,眉山市的彭山縣仁壽縣,共涉及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578平方千米。圍繞“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的核心目標。

自然氣候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以上,陰天多,空氣相對乾燥。成都的雨水集中在七、八兩月,冬春兩季乾旱少雨,極少冰雪。

人口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18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11萬人。201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74萬人,增加1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12%。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94%。
成都是一個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內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成都市少數民族人口為60538人,還有大量的暫住和流動少數民族同胞。人數上1000人的有回族、藏族、滿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羌族、壯族、朝鮮族等十個民族。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個百分點。

旅遊景區

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嶺雪山九龍溝九峰山天台山龍池森林公園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天上龍池森林公園、西嶺雪山欣賞雪景也是南方省區難得的好時機。宜人的氣候,深遠的歷史,富饒的物產,使成都成為一個寧靜、悠閒、充滿情趣的旅遊之地。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1500多年前的晉代詩人左思曾由衷地稱它是“既崇且麗”。不論是“詩仙”李白,還是“詩聖”杜甫都曾無限深情地謳歌過這座風姿獨具的城市。的確,成都是一座既寧靜又繁榮,既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又有優美環境的城市。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惟一的君臣合祀廟宇,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堂博物館
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於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 園。詩人杜甫於759年移居成都,歷時3年9個月,在此作詩240餘首,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近現代詩人、作家進出草堂寫草堂也不少,陳運和寫的詩《杜甫草堂》就是其中一首。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築結構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草堂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歷史資料3萬餘冊,文物2000餘件,是研究“詩聖”杜甫的珍貴資料。杜甫草堂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陵博物館
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皇帝王建(847年至918年)的陵墓。1942年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寶、哀冊、玉帶、玉杯、銀缽、鐵豬及鐵牛等。是研究五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青羊大道,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藝精美的金玉印飾品和翡翠飾品以及大量的陪葬品。該遺址文化與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一脈相承,前後銜接,是中國考古史上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就。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餘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餘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繡等實物珍品。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青羊宮位於成都市區,始建於唐,現存殿宇建於清代。主要建築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荊台等。青羊宮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覺寺
位於成都動物園背後昭覺寺,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四川重點佛教寺院,也是我國重點的佛教活動場所,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昭覺寺自唐創建(貞觀年,公元627---649年)以來,高僧輩出,在1989年由昭覺寺主持----清定法師重建了現在的大雄寶殿、圓通殿、中鼓樓及念佛堂,使之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為宏大、壯觀的寺院之一。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2003年,成都市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主體改造工程確立,該區域將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築的基礎上,形成以旅遊、休閒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複合型文化商業街,並最終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
望叢祠
望叢祠位於成都市郫縣,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蕩漾。祠中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墓地周圍的二百多株古柏鬱鬱蒼蒼。每年農曆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裡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望叢祠附近還有子云亭、楊雄墓和杜鵑城遺蹟等遊覽點。

歷史文化

1983年,成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式納入新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並上報國務院審批。1997年修訂。指導思想是:著眼整體,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規劃目標是建立完善兩個體系,即以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以觀光旅遊系統為依託的歷史文化名城展現體系。
1993年開始的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不僅恢復了成都市兩江環抱的歷史特色,還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清晰可辨。“近年又確定寬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華西醫科大學近代建築群4個歷史地段保護區, 成都市城市建設總體目標是:發展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
成都高新區力爭到2013年將新南天地打造成百億級商圈,輻射整個四川及周邊省市。加快打造“中國金融第三極”錦江區政府重點規劃打造的東大街金融一條街。成都市努力打破"千城一面",突出成都特色。嘉德置地國內第3個來福斯廣場2012年九月開業。成都人民南路四段美領館區域保利中心2012年投入使用,建設成都東站這個城市主樞紐,規劃打造成都東村城市商業副中心。
2012年成都市最大民生工程 “北改”全面啟動。根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實現“新三最”奮鬥目標的總體要求,“十一五”期間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是: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51億元以上,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
行政管理、國有企業、投資、財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取得突破,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深入推進,基本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對內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外向型經濟初步建立。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例達到60%以上。社會誠信體系基本建立。

政治經濟

成都市人民政府將成都定位為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現在的成都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的金融中心,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作為現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綜合競爭力將領先中西部城市,成為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成都的支柱產業,科技創新成為經濟成長主動力。
成都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家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成都是中國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界500強企業有200餘家落戶成都,美國德國法國泰國新加坡韓國巴基斯坦等9個國家在成都設立領事館,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等稱號,分別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和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在蓋洛普諮詢公司進行的中國城市國際形象主觀調查中排名第三,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桿城市,2011年被《財富》雜誌評為15座全球最佳新興商務城市之一。成都是惟一獲得“中國會展名城”的城市,會展規模和會展經濟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經躋身全國五大會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車保有量及增長速度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三,已成為豪車第三城。
成都是中國重要的商貿城市之一,外資零售業進入數量居全國前列,有春熙路、騾馬市、天府廣場、新南天地、建設路、光華紅牌樓荷花池、磨子橋、太升路等大型商圈。成都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國際化水平日益提升,社會文明和諧有序,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初步成為西部大開發引擎城市和引領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1年,全市實現GDP 68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實現進出口總額379.1億美元,增長53.9%,地方財政收入680.7億元,增長30.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6億元,增長19.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61.3億元,增長18.4%。這些數據在中國同類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也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經濟整體規模和良好發展態勢。作為致力於建設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具有人居環境比較優良、市場輻射能力較強、產業發展配套較好、基礎設施比較完備、金融服務較為完善、政府服務規範高效等投資環境比較優勢。成都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巨大的商機受到了國內外企業的廣泛關注,各位企業家紛紛前往成都考察、投資。成都在實際利用外資額和世界500強引進數量兩項指標上穩居中西部首位。
天府新區以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流經濟開發區、 彭山經濟開發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以及龍泉湖、三岔湖和龍泉山(簡稱“兩湖一山”)為主體,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區南區、龍泉驛區、雙流區、新津縣,簡陽市,眉山市的彭山區、仁壽縣,共涉及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578平方千米。圍繞“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的核心目標,成都堅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同步,朝著“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快速起步、揚帆遠航。

獲得榮譽

2013年12月28日,《2013中國城市形象暨幸福感調查評估報告》在北京發布,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分別獲得“201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中國形象最佳城市”稱號。
經過組委會評審確定,獲得“201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的是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天津長沙寧波長春廈門海口;獲得“2013中國形象最佳城市”榮譽的是成都、南京、杭州、西安、天津、長沙、寧波、長春、上海、北京。
該報告主辦方為《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3年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具體的指標設計中,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國際化程度、城市法制建設、城市政務信息公開、城市行政效率、城市公務員廉潔程度、城市文化生活、城市個性和特色、城市市民素質、城市社會治安、城市幸福感、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環境與資源節約等13個一級指標進行了全面考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