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大學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面向全校開放的本科生生物科學基礎、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的校級實驗教學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 成立:1995年
  • 面積:3000平方米
  • 基礎實驗平台:江安新校區
概況,實驗條件,師資隊伍,支撐條件,教學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教研教改,中心管理,教學成果,機構設定,歷史沿革,

概況

中心成立於1995年,集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有的教學實驗資源與人才和學科優勢於一體,以培養實踐能力強的綜合高素質創新人才為己任。在校、院的領導和扶持下,中心發展迅速,於2000年通過四川省教育廳評估,成為四川省首批掛牌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又獲批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兩次獲得學校設備處先進集體稱號。中心教研教改項目“生命科學本科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實踐”,獲得2005年度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及2004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以來中心相關教師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50餘項。
在“國家生物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展項目、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以及學校“523工程實驗室”等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建設,中心占地面積由建設初期的500多平方米增加到5000多平方米 ,分為望江專業實驗平台和江安基礎實驗教學平台;設備固定資產從500多萬元增加到了2100多萬元,承擔的教學任務年均從4萬多人學時增加到了目前的24萬多人學時。

實驗條件

江安新校區為基礎實驗平台,面積3000平方米,建有基礎生物學實驗室、基礎醫學生物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及遺傳實驗室以及配套的顯微鏡多媒體互動實驗室、準備室、儀器室、無菌工作室等。望江校區為專業實驗平台,設有3個專業實驗室(生物科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生態實驗室)及中心儀器室和信息管理室。
實驗室設備數量能滿足實驗教學需要,常規設備一人一組,專業基礎課2-3人一組,大型設備共享。此外在學院科研設備中還有2000餘萬元的儀器設備兼為本科生科研訓練服務。設備完好率98%,設備利用率95%。 同時對一些設備進行改進和自製,教學效果良好。
與中心教學密切相關的實踐性教學平台---四川大學自然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含動物標本館、植物標本館。植物標本館收藏標本55萬多份,其中模式標本1000餘號,動物標本館現存標本近10萬號,標本頗具特色,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此外中心還建立了穩定的野外綜合實習基地。1997年在峨邊縣黑竹溝建成集植物學、動物學、生態學、微生物學一體化的野外綜合實習基地;2002年分別在三江和平武縣的王郎國家自然保護區建立新的野外實習基地。從2000年開始有三屆本院學生和兩屆中美合作創新班的學生(中、美學生)到上述兩個地區進行野外綜合實習,取得了良好的實習效果。

師資隊伍

中心現共有教職工29人,其中14人為專職人員,在職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其他人員1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62%,全體在職人員的平均年齡為43歲。
實驗中心建立了完善的隊伍建設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實行聘任制,競爭上崗。引進與培訓結合,建立和完善了實驗人員的培訓制度,實驗教師與技術及管理人員輪修培訓制度化。對學歷較低的實驗技術人員一般均要求先進修其將承擔的實驗課,並注意相關技能培訓以適應新的實驗室裝配條件。
中心教師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科研能力。教風良好,治學嚴謹。2001年以來,中心相關教師共參加國家863項目7項,國家攻關計畫8項,國家973及前期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3項,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四川省等省部級項目等超過150項。科研總經費總計3000餘萬元,被SCI、EI收入錄的論文數量為42篇,申請專利22項,科研成果獲四川省一等獎2項。

支撐條件

1、人才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
特聘院士2名;
國家級教學名師2名;
博士生導師35名;
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12名。
2、學科支撐:
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國家中心學科:遺傳學、植物學;
省級重點學科:微生物學、動物學、細胞學
3、科研支撐
985平台:西南資源環境與災害防治科技創新平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實驗室、資源微生物與微生物技術實驗室、資源生物學及生物製藥工程實驗室、微生物與代謝工程實驗室、動物疾病防控與食品安全實驗室;
四川省教學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學校交叉學科中心:功能基因組及生物信息實驗室;
跨學院機構:四川大學西南資源環境人口科學研究中心。
2006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50餘項:其中國家863課題7項;國家科技攻關計畫課題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5項;國家973及前期專項5項;科研總經費總計1.6億元;SCI、EI收入錄的論文數量為500餘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3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二等6項。

教學任務

中心近年承擔的實驗教學任務不斷增加,常年2000人左右,包括:生命科學學院、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口腔醫學院、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化學學院等校內本科生1800人,以及中美聯合班、尼泊爾進修班、成都中醫藥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校外單位大學生每年150人。此外,還舉辦四川省中學生生物奧賽培訓,每年200人左右。
中心開設的基礎性(訓練)實驗有:普通生物學實驗、基礎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環境生物學實驗、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生態學實驗、細胞及遺傳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和分子生物學實驗等。綜合性實驗有:生物技術大實驗、天然產物分離純化技術、生化大實驗、生物科學大實驗、生態學大實驗等。中心開設實驗項目總計172個。
實驗項目的設定,注重結合西部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區域性社會經濟建設需求,形成了有特色的實驗教學內容,如利用豐富的生物資源,開設了天然產物分離製備實驗,增加了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動植物和微生物有用成分和基因工程產物的中下游產品等套用性很強的實驗技術,利用已建立的多個獨具特點的野外實習基地,加強學生野外專業技能的綜合訓練。
研究式實驗結合教師科研項目,由學生3-4人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實驗題目和實施方案。積極推行本科生導師制, 50%左右的學生參加了科研活動,鼓勵創新,成果可以獲得學分。同時,注重將科研項目結果轉化為教學實驗項目,給予新開實驗經費支持。

創新人才培養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生物科學作為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在引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科知識普及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推進實驗教學改革,提高本科實驗教學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效率,中心近年來在本科教學和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1、拔尖人才培養
2011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相關情況》中明確提到:“探索建立拔尖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促進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要求。也是當前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為了回響教育部的號召,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生物學科創新人才,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不斷探索與努力。經過兩年的實踐,拔尖人才培養基本實現了(1)小班化上課:每個班只有15-16人,有專門的老師負責創新班實驗課程教學(2)實驗室開放:針對創新人才實驗內容設定的特殊性,中心對相關實驗室進行開放管理,以方便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3)自主管理:改變以往手把手教學的模式,對創新班學生實行自主管理,更加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4)新建實驗室:為配合拔尖人才培養的需要,中心新建了生理實驗室、斑馬魚實驗室、分子實驗室、模擬實驗室等.(5)創新實驗項目:中心實驗教師積極改進實驗內容,設定創新實驗項目,2011年度中心在設備處申請了4項創新實驗項目。
2、最佳化專業基礎課
近年來中心一直致力於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構建了多層次、多模組、相互銜接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基本達到了1:1。將單一課程、單一實驗、單人管理的實驗教學模式改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式實驗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使實驗教學更加具有主動性,創新性、高效性和科學性。中心不斷完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更新實驗教學大綱;不斷開展創新性實驗項目開發;鼓勵科研成果向實驗項目轉化;校企結合。不斷拓展實驗創新平台。同時在改革與更新實驗課教學內容方面中心也做了很多努力。(1)將傳統實驗課的內容進行整合與最佳化,提高實驗教學能力。(2)將傳統實驗內容進行改革和更新,豐富了實驗教學的內容。(3)套用新技術和方法改進傳統實驗,使傳統實驗具有新的知識點。(4)以模組形式增強實驗結構安排的系統性。(5)緊跟技術前沿,引進先進實驗項目。(6)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效果。(7)實驗教學與科研訓練相結合(科研訓練4渠道:學校項目、導師項目、校企聯合項目、中美聯合班創新項目)。學院每年都組織實驗中心創新型實驗項目匯報及成果研討會,每年會評出10項優秀的實驗項目進行獎勵。(8)教學實踐相結合,建立野外以及工廠實訓基地,實現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
中心依託生命科學院學科與人才資源優勢,結合現代生物學科發展水平和國家與地方經濟建設的現實需求,以培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基礎性(訓練)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式實驗”的多層次化、多模組化的實驗教學體系,構建校內外開放、資源共享的綜合實驗教學平台。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有效避免重複建設,實驗室設定不再單純以課程為依據,而是有效整合實驗室相關資源將中心細化為:細胞及遺傳學實驗室、現代生命科學基礎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醫學生物學實驗室、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動物生物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等;同時為配合相關實驗教學,特別設定了功能儀器室,如顯微互動室、高級顯微鏡室、切片室、組培室、滅菌室、分析室、無菌操作室、生理實驗室、模擬實驗室、模式生物實驗室、創新實驗室等。實驗項目按功能模組由相應的實驗室承擔其教學任務,同一實驗室滿足多門實驗課需要,從而實現實驗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3、全校公選課
作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積極發揮教學資源在我校綜合高素質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專門針對全校學生開設《現代生命科學基礎》文化素質公選課,每年選課人數達到800人,該舉措受到了全校學生的熱烈歡迎以及一致好評。
4、信息平台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為生命科學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隨著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套用的教學和實踐中,信息平台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信息平台,(1)將實驗教學內容轉化為網路資料以及視頻.使學生更形象更具體的掌握實驗細節,學習時間更加可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將創新實驗項目展示在信息平台,使學生更及時更全面的掌握實驗項目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3)將一部分實驗考核環節改為在信息平台完成。減少教師的工作強度,增強考核環節的可控性。(4)信息平台還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學平台與外界的交流。進一步加強了實驗中心的輻射作用。2010年中心申請網站升級建設,極大方便了中心對外宣傳交流,也方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利用中心的信息平台,將在下學期面向全校開放安全教育與考試系統,屆時將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

教研教改

中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牢固樹立“基礎紮實,注重能力,綜合提高,創新求是”的實驗教學理念。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已建立“基礎性(訓練)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式實驗”的多層次化、多模組化的全新實驗教學體系,實驗獨立設課,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實行完全學分制,網上選課,選實驗項目,利用多媒體與網路信息平台,進行教、學互動,實現教學的主動性、創新性和高效性。

中心管理

中心為校、院兩級管理,實行主任負責制,相對獨立運行。學校設立校實驗中心領導小組,學院成立實驗中心工作指導小組。中心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秘書一名。中心統一管理,統一制定發展規劃,對學校配給經費統籌兼顧,資源共享,使用高效。
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完善。學院設有設備秘書和管理員,中心專門設立設備管理員一名,協助中心主任管理本中心儀器設備。各實驗室負責人具體管理各實驗室設備。固定資產做到了賬、物與卡完全相符。儀器設備及附屬檔案定位存放,儀器設備檔案完備,管理規範,維護維修經費有保障。
實驗室安全無隱患,樓道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安全、環保:責任到人,人人重視安全。向學生開設安全課,定期演練。中心設有安全員,24小時值班,定期檢查安全。注重生物安全,實驗廢液與廢物均嚴格按照學校要求處理。
管理網路信息化,學校光纖網路千兆進樓、百兆上檯面,每個實驗室均有網路連線埠和電視連線埠,為中心運行和網路化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中心網站具有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實現了網上學習、選課、答疑和提交作業。
中心各實驗室實施開放服務,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12個小時對實驗技術人員管理,實行學生評教、教師評議與實驗工作領導小組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年終統一考評。考評合格者才能續聘。

教學成果

中心教學成果突出,相關教師出版教材9部,實驗講義10種。最近,又有6門教材入選“十一五”教育部教材規劃。現有國家級精品課2門 、省級精品課3門、國家理科基地名牌課3門。
近五年,中心教師承擔教研教改項目總計27項,獲教學成果獎12項,發表教研教改論文30篇。其中,主持完成的教育部教研教改項目“生命科學本科實驗教學創新體系建立和實踐”獲得2005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教育成果一等獎,項目成果在國內多所高校獲得推廣,學生反映良好,累計達12000多人次受益。
中心建立的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成效顯著,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近年來,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賽獲得金獎一項,銀獎二項,特等獎1項,此外還獲得第55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二等獎。近年,我院先後有近100餘位同學畢業後到製藥企業工作,表現出很強的研發能力,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推免生受歡迎,2005年,國內著名高校和中科院一流研究所共接收了24名推免生。學生的能力獲得了知名大學和研究院所的肯定。此外,參加我中心生物奧賽培訓的中學生已獲得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金牌4枚。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心已成為能滿足我校生物科學人才培養發展需要、設施精良、配置合理、管理先進的在國內具重要影響的生物科學實驗教學基地。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環境硬體和軟體建設,進一步向國際化邁進,適應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國家創新性綜合高素質人才培養做出更大的貢獻。

機構設定

實驗教學中心是校院兩級管理、相對獨立運作的開放性實體,對開放性實驗和學生研究式實驗項目,各實驗室實施全開放,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12個小時。
四川大學設立校實驗中心領導小組,對發展方向與建設規劃、人事及財物等進行領導或在學校的層面上對各方面進行協調,以為中心的發展和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生命科學院建立由資深專家組成的中心實驗工作指導小組,利用人才和學科優勢,對中心教研教改、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提供指導、諮詢,同時在政策措施、財物等方面為中心發展給予配套支持,並負責中心人員進行考評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並作出相應的獎懲,提出是否續聘的建議。日常工作由主任負責。中心主任之下,設常務副主任、副主任及秘書,協助主任工作。中心由系列實驗室、多媒體互動室及信息管理室組成,還有準備室、儀器室及培養室等輔助設施。各個實驗室有專人負責實驗室管理、設備維護、衛生及安全等事項。
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統籌,課程負責人落實實施。學校有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學生評教、同行互評、領導督教制度。本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原則,教師對照教學評估指標,通過自我評價與同行專家、學生評價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主觀的努力與客觀的實際效果之間的差距,從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不斷及時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自我診斷到自我調整,達到自我提高。

歷史沿革

為適應未來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四川大學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於1995年成立,2000年通過四川省教育廳評估,成為四川省首批掛牌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建設初期,僅有500多平方米實驗室,2000年後,隨著四川大學江安新校區第一基礎實驗教學樓和望江校區生命科學大樓先後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實驗室面積達到了5000平方米。在“國家生物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展項目、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以及學校“523工程實驗室”等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建設,中心設備固定資產從500多萬元增加到了2100多萬元。承擔的教學任務年均從4萬多人學時增加到了目前的24萬多人學時。
中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牢固樹立“基礎紮實,注重能力,綜合提高,創新求是”的實驗教學理念,建立了 “基礎性(訓練)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式實驗”的多層次、多模組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具有西部生物特色的實驗教學內容。具有設備精良、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管理先進的教學實驗室及其優良的教學環境,擁有適應實驗教學需要的高素質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教研教改成果突出,“生命科學本科實驗教學創新體系建立和實踐”獲得2005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獎,教學效果顯著。中心已成為具有區域特色、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化生物學科培養綜合型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實驗教學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