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起源
單槓運動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的祖先
原始人在叢林中進行的各種
攀登、爬越、
擺動、
擺盪等練習。在當時那只是一種生活實用技能,後來隨著社會的進化就逐步成為一種鍛鍊身體的手段。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它與祭神賽會逐步結合,其中“槓子會”、“槓子房”就是專門以練槓子為主的民間組織和場所。由於當時的
器械採用在兩根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橫槓,所以民間稱之為“五根棍”,這是現代單槓器械的
雛形。到清朝嘉慶年間,
技術發展就有“上把”(
倒立、
大迴環)、“中把”(各種掛膝、掛臂迴環和
轉體)、 “下把”(各種水平懸垂、上法和下法)等3大類
動作,稱得上是現代單槓運動的萌芽。 從詞源來看,“體操”一詞希臘語叫GYMNASTICS。這個詞的意思是
裸體。相傳
古希臘人都是赤著身體進行鍛鍊的。在很長的時期內,人們把一切身體的活動,都稱為體操。直到18世紀,德國出版的《
青年體操》一書中,仍把所有的身體活動均稱為體操。
發展
近代體操的傳人及其發展,據史料記載,在18世紀以前體操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當時的體操都是和遊戲、軍事、祭祀、競技等活動作為一個總的體育系統存在。直到19世紀初葉和中葉,先後形成了德國、
瑞典兩大體操體系和學派。涉及的面較為廣泛,下面僅重點介紹有代表性的國家和有關人物。
在歐洲
在歐洲,單槓
器械出現於1812年。
德國體操學派的創始人F·L楊(1778一1852)(楊氏是把德國體操從學校的狹小圈子導向社會的第一人,曾被稱為“德國國民體操之父”)和J·C·F·古茨穆茨(1759一1839,曾被稱為“德國體操之祖”)得到當時西歐盛行的
雜技表演的啟發,用一根直徑8CM粗的木棍作梁設定一副單槓,放在他自己創建位於柏林城外的體操場裡用作健身訓練。後來隨著技術發展的需要,到1850年將木槓改為鐵棒,到1862年
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第一次體操比賽中將其列為比賽的其中一個項目 (這是最早的競賽記載)。單槓被列為世界大賽的項目,則是1896年在
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第一個單槓世界冠軍獲得者是德國人格·瓦英格特涅爾。
在我國
我國近代體操項目,主要是從國外傳入,傳入的途徑有軍事學堂和教會系統。在
解放區開展的體摘項目主要有木馬、單槓、
雙槓、爬竿和打鞦韆等。1940年5月4日成立了我國第一個
紅色政權下的體育組織“延安體育會”,會上推選
朱德同志為名譽會長,他強調部隊開展體操,特別是器械體操的重要性。1942年9月1日,召開了擴大的延安“九一”運動大會,有1300多人參加此次盛會,其中就有單槓項目,為以後單槓項目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和推動作用。 1948年5月在上海舉行“第七屆
全國運動會”,第一次把體操列為表演項目,男子單槓雖有規定和自選,但難度很低,有的動作還完不成。
運動技術
這一階段單槓技術動作的主要特徵是除了掛膝上、屈伸上和掛膝掛臂迴環等擺動動作外,還有大量的用力動作和靜止姿勢以及踏槓空翻下等動作。從20世紀進入第一個10年直到60年代末歷時約半個世紀時間裡,主要特徵是淘汰了用力動作和靜止姿勢,全部以符合單槓運動特點的擺動動作組成,而且在下法、轉體、脫手飛行等方面有所發展。到了30年代,單個技術有進一步發展。例如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就出現了“扭臂握大迴環”、“分腿燕式騰越下”、“團身後翻兩周下”等較複雜的動作。此後因二次世界大戰單槓技術的發展受到影響,直到進入50年代才恢復了世界性比賽。可以看出近代的單槓運動向前邁了3大步:①器械由木槓改為鐵棒;②單槓被列為世界大賽項目;③技術上有很大的進步,出現了轉體、脫手飛行、大迴環、空翻兩周等較複雜的動作。以上3步為現代的單槓運動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狀
簡介
單槓運動是男子競技體操競賽項目之一,其3大比賽是奧運會體操比賽、
世界體操錦標賽、世界盃體操比賽。比賽採用的器械是“活動式”單槓。結構包括立柱、橫槓、拉鏈裝置3大部分。橫槓多半採用高碳彈簧或鎳鉻等
優質鋼製成。規格:槓長240CM;槓粗2 .CM(直徑);槓高(由墊子上起量)少年組為220CM;成年組為255一275CM。
在歐洲
進入20世紀60年代,
體操運動有了更廣泛的發展,參加比賽的國家越來越多,各國普遍重視向難度、創新的方向發展。70年代以來,體操運動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出現了複合性空翻動作,為體操技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領域,從而把體操項目的難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因而各國都致力於難度和編排方面的創新,重視早期專門化習11練,派出年輕選手參加比賽,優秀運動員出成績年齡大為提前,在難度、質量、編排各方面達到了很高水平。同時參加團體賽的國家也日益增多,各國在團體賽中的比分差距逐漸縮小,全能和單項由一、兩國獨占優勢的局面逐漸打破。根本改變了五十年代那種國際交往少,一個難新動作至少可保持好幾年的狀況。
在我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我國的競技體操動作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得到了迅速地發展,特別是
競技體操中的單槓
動作發展更為迅速。1953年在北京舉行的運動會上,我國第一次將體操列入全國性比賽。但項目不全,男子有單槓、
雙槓、
自由體操、
跳箱4個項目。在1984年7月舉世矚目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在單槓項目的比賽中,我國體操健兒為祖國奪得榮譽,獲第二名。在1985年11月,我國參加了在加拿大的
蒙特婁舉行的第二十三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單槓項目獲得金牌。1991年9月6日至15日在美國
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中國男隊在代表團統一領導下,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經過十四天的激烈爭奪,終於獲得單槓二村奮牌的好成績。在1999年的天津世界錦標賽中我國選手
楊威獲單槓第二名的好成績。
運動技術
到1952年出現了分腿支撐後迴環倒立(瑞士
施塔爾德);1956年出現向前大迴環後擺直體騰越下 (蘇聯伏斯特列柯夫);1958年出現“前上轉體36()。接後擺轉體360’成憊垂”(日本
小野喬),“正吊”轉體180.成騰身撐(日本小野喬);1959年出現直體後空翻轉體360.下(蘇聯里西斯基)。到了60年代中期出現分腿支撐前迴環成手倒立(日本遠膝)後擺上屈體越轉體180’成懸垂(蘇聯瓦洛寧)。
單槓特點
單槓高2.55米。
單槓整套動作都是由擺動動作組成,以各種握法不間斷地完成動作,它包括
大迴環、近槓動作、圍繞身體縱軸的轉體及飛行動作。允許有兩次過槓下垂面的單臂擺動動作。單槓要求有一定難度的騰空動作等特殊要求。
單槓項目經常被安排在體操比賽的最後進行,因為雙槓是最具觀賞性的項目,通常也是觀眾最喜歡的。同時單槓也是最危險的,因為一套單槓動作幾乎全部是不停頓的迴環動作,並且至少要有一次雙手離槓(然後重新抓槓)的動作,至少一次背部朝向單槓的動作,至少一次轉體動作。
單槓的握槓方式很重要,共三種:正握(掌心朝前)、
反握(掌心朝後)、
交叉握(一隻手正握,一隻手反握)。採用什麼握法由不同的動作方向而定。不管採用哪種握法,最重要的一點是:
大拇指必須指向你移動的方向。否則迴環時很容易因抓不牢單槓而落地。例如,前迴環時應正握,拇指指向前;後迴環時應反握,拇指指向後。
單槓的下法同樣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很多運動員可以騰空至近四米的高度,同時做一些令人
眼花繚亂的空翻、
轉體等,最後穩穩地落地。
1896年,單槓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在技術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各種大迴環和轉體動作已非常普遍,並出現了扭臂握大迴環、後空翻兩周下和振浪分腿下等新動作。50年代初,出現了分腿支撐後迴環成手倒立和騰越類動作。在1958年第14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日本運動員
小野喬首先做了向前大迴環轉體360 °,接一手扭臂握一手反握大迴環再轉體360°,接後擺轉體360°成懸垂這樣複雜的連線。在下法上也出現了空翻轉體類動作。60年代中期,出現了高屈體騰越動作,並且大大減少了連線動作中間的大迴環,使成套動作的編排更加緊湊精采。1972年在
慕尼黑奧運會上,日本運動員
冢原光男以團身後空翻轉體 180°接團身前空翻轉體 180°下這一動作,奪得了單槓比賽的金牌,這一嶄新的複合空翻類動作的出現,開闢了體操運動新的技術領域。70年代中期和末期,一些脫手再握動作發展為空翻再握槓動作。向後大迴環前擺,向後分腿騰越成懸垂和後空翻 3周下也出現了。70年代末期,隨著護掌的改進,單臂大迴環出現,單槓技術的發展更加日新月異。
正式比賽用的單槓有具體規格要求。教學訓練用的單槓可有各種類型和規格:有木質半固定式單槓,槓高1200~2600毫米,可自由升降,木柱埋入地下不少於1000毫米;有聯合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單槓,幾副單槓作為一組,有的全組單槓高度相同,有的是依次增高。
比賽規則
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了分腿支撐後迴環成手倒立動作。60年代中期出現了高屈體騰越動作。70年代日本運動員冢原光男創造了旋空翻下,中期出現了飛行動作,末期隨著
護掌的改進,出現了單臂大迴環。80年代中期 向著飛行接方面發展。中國運動員從1982~1992 年5次獲得單槓世界冠軍。 單槓決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只有在團體賽中單槓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
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單槓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A分和B分兩部分組成。A分為
難度分,不設上限。B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決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參賽。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使用器材
槓長2.4米、直徑2.8厘米、高2.55米的單槓
經典動作
單槓運動是競技體操中最驚險的一個運動項目,基本動作有擺動、屈伸、迴環、轉體、騰越、空翻等,可以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對改善人們在不同空間判斷方位的能力,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都有較好的作用。
技術突破
在單槓技術上的突破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突破
第一次突破的代表人物是日本體壇名將
冢原光男。他在1972年第20屆奧運會的單槓比賽中,成功地表演了一個新穎的空翻跳下動作(團身後空翻轉體180度接團身前翻轉體180度),當時國際體壇為之震動,給予極高的評價。由於該動作完成過程人體在空中的運動,有些像進入月球失重時的翻轉,以當時稱其為“月亮空翻”,我國體操稱之為“旋”或“旋空翻”,國際體聯命名為“冢原”空翻。冢原光男由此不僅奪得了這屆單槓比賽的世界冠軍,而且成為開創“複合多軸”空翻的先軀而名垂史冊。[1]時隔未久,我國河北運動員劉萬發也很快地學會了這個動作並成功地用於比賽。緊接著國家
集訓隊又對“冢原空翻”的技術進行改造,以“晚轉體”的技術,使騰空高度和翻轉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晚旋”(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360度下)技術的出現,使旋空翻占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所以“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720度下”、“直體後空翻兩周轉體360度和720度。下”等更難的動作就紛紛湧現。在同一時期里,國際上也出現“
京格爾空翻下”(
聯邦德國),“斯特勞曼空翻下”(
捷克斯洛伐克),“
霍夫曼空翻下”(民主德國)以及團身後空翻三周下(蘇聯)等更加複雜的高難跳下動作也都應運而生,把單槓的下法技術推向一個新的時期。
第二次突破
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主要是脫手飛行動作的突破,代表人物是民主德國運動員葉格爾、蘇聯運動員
特卡切夫、馬凱洛夫。前者於1974年創造了分腿前空翻成懸垂,國際上稱其為“葉格爾空翻”,後者創造了“前擺上分腿向後騰越成懸垂”和“後擺上轉體180。向後分腿騰越成懸垂”,國際上稱之為“
特卡切夫騰越”和“馬凱洛夫騰越”,隨後又出現了前擺分腿後空翻轉體180‘成懸垂(德爾切夫空翻),這樣就完全改變了過去那種飛行動作技術單一,騰空不高的局面。接著中國運動員熊松良又突破了扭臂握後擺上屈體前空翻成懸垂的動作,並成功地用於1977年世界大學生體操比賽,運動員
黃健又攻克了向後大迴環直體後空翻轉體540。成懸垂的高難技術。隨著時間推移,國際大賽上已經出現了團身前後空翻一周半越槓成懸垂和加轉體150。成懸垂等更加驚險的飛行動作。而且飛行和飛行的直接連線,特別是“三連飛”已成為目前的潮流。
第三次突破
第三次是70年代末期至今,主要是單槓上出現了非習慣做法的新技術,例如“正握反掏”、“反握正掏”和“單臂大迴環”,代表人物是多次全國單槓冠軍獲得者、山東運動員
鄒利敏,他的自選動作中不僅有“正握反掏”、“反握正掏”而且還有“單臂大迴環”和“單臂接
京格爾空翻成懸垂”等難新技術,這種非習慣的技術出現,為單槓技術的發展又開闊了一個新途徑。例如單臂大迴環轉體1080。,單臂大迴環接直體後空翻轉體540.成懸垂等等尖端技術紛紛出現。從1984一1987的四年全國體操比賽中,共評出了6個項目、138個難新動作,有單臂大迴環接直體京格爾540。抓槓,團身前空翻三周下,前擺分腿反方向前空翻抓槓。在1989年的新評分規則中又出現了以中國人命名的難新動作,
肖瑞智的前擺分腿反方向前空翻抓槓(D組)
現代的單槓運動有了標準的器械,其規格由國際體聯規定。現代單槓比賽,動作全部由擺動動作組成,要求連續不斷沒有停頓。成套動作應包括長短半徑的擺動和迴環動作、縱軸轉體動作、橫軸空翻動作、脫手再握飛行動作和高跳下動作等。比賽時由於人體始終處於各種複雜的
運動狀態下,加上擺幅大、上拋高,顯得特別驚險,特別
扣人心弦。所以單槓運動被人們稱之為勇敢者的運動;單槓運動也因獲得了“
器械體操”之王的美譽。單槓技術的這3大突破,使其產生了3次飛躍,直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潛力還在不斷進發出來,各種難新動作和複雜連線的訊息,隨著
電波,在國際體壇的家庭中迅速地傳播著。
總之,單槓運動項目經歷了古代、近代、現代3個發展階段;闡述了單槓運動項目的來源、器械的更新、動作技術不斷向複雜方向發展。揭示了現代單槓運動項目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單槓運動項目能發展到現在如此高的水平與國際3大比賽、動作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規則的不斷更新是分不開的,大大促進了單槓運動項目的發展。
從事單槓運動,不僅能培養勇敢果斷、沉著機智等優秀的意志品質,而且對發展多種身體素質,提高空間三維定向能力均具有十分顯著的功效。所以它不僅吸引了不少勇於探索的青少年參加,而且在
體育教學和軍事訓練中歷來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歷屆冠軍
歷屆奧運會男子單槓冠軍
奧運會年份 中文姓名 國家/地區
2008年北京
鄒凱 中國
1992年巴塞隆納 迪馬斯 美國
1964年東京 沙赫林 蘇聯
1948年倫敦 斯塔爾德 瑞士
1936年柏林 薩爾瓦拉 芬蘭
1932年洛杉磯 比克斯勒 美國
歷屆體操世錦賽男子單槓冠軍
時間 屆次 運動員 國家
2011 第43屆 鄒凱 中國
2009 第41屆 鄒凱 中國
2007 第40屆
漢布欽 德國
2006 第39屆 里佐 澳大利亞
2001 第35屆 馬拉斯 希臘
1996 第32(單) 卡巴羅 西班牙
1995 第31屆 韋克爾 德國
1991 第26屆 李春陽&布契尼爾 中國&德國
1983 第22屆 比洛澤爾采夫 蘇聯
1981 第21屆 特卡切夫 蘇聯
1979 第20屆 托馬斯 美國
1978 第19屆 笠松茂 日本
1974 第18屆 京格爾 聯邦德國
1970 第17屆 監物永三 日本
1966 第16屆 中山彰規 日本
1962 第15屆 小野喬 日本
1958 第14屆 沙赫林 蘇聯
1954 第13屆 穆拉托夫 蘇聯
1938 第11屆 勒斯什 瑞士
1934 第10屆 溫特爾 德國
歷屆世界盃體操賽男子單槓冠軍
年份 屆次 地點 冠軍(國籍)
2004 十二
伯明罕 岡察洛夫(烏克蘭)
1990 八 布魯塞爾 貝倫基(蘇聯)&西川大輔(日本)
1979 四 東京 京格爾(西德)
1978 三 聖保羅 京格爾(西德)
1977 二
奧維多 馬爾凱洛夫(蘇聯)&特卡切夫(蘇聯)&京格爾(西德)
1975 一 倫敦 冢原光男(日本)
註:從1998年起改為世界盃總決賽。
世界紀錄
最長單槓:世界上最長的單槓是149.992米,由日本AutobacsSeven有限公司於2019年4月14日在日本兵庫縣神戶的陽光碼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