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發展
體育教學雖然古已有之,但只有現代社會條件下才得以迅猛發展。近半個世紀以來,以微電技術為核心的
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一批高技術、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工程的運用,正把人類從工業社會推向所謂“
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會。這一根本變化,使社會生產力加速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一方面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福利和方便,增加了閒暇時間,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大大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由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慧型化程度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環境緊張,對人類健康帶來的種種危害日益明顯。20世紀70年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現代教育提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需要的人才培養要求,即“健全的體魄,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第一次在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中,將體魄健全視為“三育”教育中的首要標準之一。由此大大強化了體育教學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廣泛地引起了人們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各國也先後不同程度地展開了對體育教學內容、教材和教法的探索與改革。其中,
日本的“快樂體育”、運動素材轉變為
體育教材的結構研究和小集團教學法研究等等,將體育教學和人格、個性培養的內在聯繫,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知識起點,引導著體育教學由簡單的動作技能傳授,向促進人的身心和諧與健全的方向發展。
基本特點
系統性
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體育教學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學的每一個構思和步驟,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一個對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不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線條的流暢,骨骼的完善發育,內臟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體的勻稱、協調發展,並且是按照生長發育的先後有序而全面地發展。
體育教學內外合一的健身系統性,體現了身體發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有序性:表現在學生身體形態發展的“序”和身體主要器官發展的“序”。
全面性:體育教學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的過程,不僅具有使學生精力充沛、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而且具有奠定終身體質基礎、延年益壽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長期效益。
統一性
體育對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僅是形態結構與生理機能的統一,也是身與心的統一。體育教學要在追求學生身體改造的同時,注重學生無形的心理發展。因此,體育教學要善於營造不同於智育教學的、生活活潑的教學氣氛,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要善於利用體育活動自身所蘊涵的吸引力,並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使這種吸引力倍增和放大。體育教學應該是一種快樂的教學,重過程的主動參與,重情緒的積極體驗,重個性的獨立解放,使人際關係寬鬆和諧,使學生在輕鬆明快的環境中,在歡快愉悅的心境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不知不覺地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中身心合一的健身統一性體現於三個方面: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選擇教材的不僅要注重教材對學生身體各部分、各種運動能力和各種身體素質和積極影響,而且要注重教材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儘可能從心理學、美學和社會學方面使學生得到良好的體驗,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協調、默契、流暢和成功的歡喜與愉悅。
其次,體育教學的組織教法必須克服一體化的固定模式,體現體育教學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活動得更自由、更開心、更充分,從而達到身心和諧和內外兼修的目標。
另外,在注重學生生理負荷起伏變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心理活動起伏變化的規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身心同時參加活動。在反覆的動作和休息交替的過程中,學生的生理機能變化有一般的規律;當進行練習時,生理機能開始變化,生理機能水平開始上升;達到一定水平後,保持一定時間,然後再開始下降。在一定範圍內,由於練習與休息進行合理的交替,所以學生的生理機能變化呈現出一種波浪式的
曲線。與此相適應的,學生的心理活動(主要指思維、情緒、注意、意志)也呈現出高低起伏的曲線圖像。這種生理、心理負荷波浪式的曲線變化規律,體現了體育教學鮮明的節奏性和身心的和諧、統一性。
體育教學過程的教育性
“教學過程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任何教學過程的一條基本規律。古今中外的體育教學,概莫能外。體育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組織每一項活動,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務、組織原則、規則要求、需要學習和掌握相應的動作技術,以及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等,這些是構成
體育環境的基本
因素。學生在這一環境中進行學習、鍛鍊或參加比賽,就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同時,體育環境還包括教師使用的教材、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學校傳統和班級風氣等,這些都會有力地吸引,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和教育與之有關的人;提供了許多學生樂於自願接受,更多情況下是不知不覺接受、有利於個性品質形成的機會和情景,並可促進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遷移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去,以收體育之效。
其次,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作風,很容易自然地表現出來。這有利於教育者把握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特點,從而對他們有針對性的教育。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概括地說,主要包括:培養熱愛集體的情感和意識,培養團結友愛、關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識,培養競爭意識、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培養堅忍不拔、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良意志品質,以及心情開朗和愉快活潑的良好性格。
美國分析教育
哲學家謝佛勒(Israel Scheffler)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語言中》,提出了以下3種定義方式:描述性定義(descriptive)、規定性定義(stipulation)與綱領性定義(programmatic 其中描述性定義主要是對事物慣用法的描述,或對事情意指範圍所作的說明,這種定義要求忠實地反映一個事物被下定義之前的各種用法。規定性定義即作者自己給某一概念所下的定義,這種定義一旦給出,就要求作者在其後的整個討論中始終如一地按給定的方式來套用這一概念。綱領性定義則明確地或隱含地告訴我們,事物應該怎樣,應該如何。謝佛勒認為,對某一給定的概念來講,惟有綱領性定義才能談論它的確與否。對於規定性定義而言,一個絕對肯定的同答顯得令人可笑,因為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自由。因此要對體育教學下一個真正的規定性定義是不恰當的。而對體育教學能否下一個真正的描述性定義呢?這也使人感到疑惑,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體育教學”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描述性意義,如果要下一個適合於所有語境條件下的簡單的體育教學定義,這種定義對任何人來說都沒有說出什麼東西。眾所周知,體育教學活動是一種合目的性的複雜的人為活動,人為活動的本質存在於人類的目的lI£界、理想世界、意義世界之中舊,它不可能用客觀的自然屬性或自然法則予以說明。因此,對教育性體育教學定義的界定,亦不可能採用描述性定義或規定性定義的方式,只可能以應然的或規範性的方式來探討,從而尋求一個正確的或最佳的綱領性定義。
體育教學的認知方面
教育性體育教學的認知方面既體現在體育教學的目的層面上,又體現在體育教學的過程層面上。對於目的層面上的認知要求,筆者認為,就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
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體育教學是完成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關於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問題,我國學者在認識上雖有所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對此,國家教育部下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在對
體育課程性質進行定位時也說明了這一點。至於有的學者認為,體育教學無法達成“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教學目標問題,筆者認為這並不能抹殺體育課程在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方面的本質功能。在任何情況下,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都是重要和首要的功能,體育課程實施應該牢牢抓住“強身健體”這一本質目標。因為,只有緊緊抓住“強身健體”這一本質目標,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教會學生通過體育增進健康的這種能力,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才有可能達成“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目標。從二者之問的關係來看,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本身就是為了“健康第一”目的的實現,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國學者
陳琦曾對此做過一次專家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學校體育應將“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與“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基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有機結合起來的認同感較高。本文將“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作為體育教學教育性目的層面的認知要求是符合
體育教學目標的本質要求的。
關於教育性體育教學過程層面上的認知要求,就是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體育課程的本質屬性是學生進行運動性認知學習,最主要的功能是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從這個層面講,體育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
運動技術的傳習活動。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還是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識技能為基礎的。體育的載體是教育環境下的身體活動四,這種身體活動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而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大都離不開運動技術,而且許多運動技術本身就是鍛鍊身體的方法。同時,運動技術的學習既是一個身心活動的過程,更是一個生理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這個生理過程本身就具有生物性改造的作用與效能。因此,從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來看,應該更強凋運動技術學習的工具功能,即通過運動技術的學習達到養成運動愛好和專長的目的,促進學生體育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當然,在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和能力,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安排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場地器材和運動負荷,為學生創造愉快地進行運動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術時,能夠理解與正確評定所學技術的原理、功效和價值,調動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能夠主動學習與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學習的效能。否則,就會是教師只是在“講”,而不是在“教”。
基本教學儀器
電教儀器設備與器材 | 標準 | 單位 | 個數 |
體育教學掛圖 | | 套 | 1 |
皮尺(捲尺) | 10米 | 卷 | 3 |
皮尺(捲尺) | 30米 | 卷 | 2 |
皮尺(捲尺) | 50米 | 卷 | 2 |
秒表 | 電子式機械 | 只 | 10 |
記數跳繩器 | | 根 | 20 |
跳繩 | | 根 | 60 |
跳繩 | 5米(無柄) | 根 | 25 |
橡筋 | | 根 | 25 |
跳高架 | 附高度尺2米 | 付 | 4 |
橫桿 | | 根 | 16 |
標誌物 | | 只 | 25 |
起跑器 | 自動 | 只 | 6 |
接力棒 | 6根 | 組 | 4 |
跨欄架 | 五檔摺疊式 | 副 | 70 |
發令槍 | | 支 | 3 |
高單槓 | | 副 | 4 |
低單槓 | | 副 | 6 |
高雙槓 | | 副 | 4 |
低雙槓 | | 副 | 6 |
鞍馬 | | 副 | 2 |
山羊 | | 只 | 4 |
跳箱 | 五級 | 套 | 4 |
跳箱 | 七級 | 套 | 2 |
助跳板 | 貼橡皮板 | 塊 | 6 |
體操墊 | | 塊 | 25 |
小體操墊 | | 塊 | 10 |
體操凳 | | 只 | 8 |
籃球 | | 只 | 50 |
排球 | | 只 | 50 |
排球柱 | | 副 | 1 |
排球網 | | 張 | 1 |
標誌桿 | | 根 | 2 |
足球 | | 只 | 50 |
足球網 | | 副 | 2 |
彩帶 | | 條 | 80 |
兵乓球 | | 盒 | 8 |
兵乓球檯 | 木製 | 套 | 8 |
兵乓球拍 | | 副 | 16 |
兵乓球網架 | | 副 | 8 |
兵乓球網 | | 張 | 8 |
羽毛球 | | 盒 | 5 |
羽毛球拍 | | 副 | 30 |
羽毛球柱 | | 副 | 2 |
羽毛球網 | | 張 | 2 |
打氣泵 | 電動 | 台 | 1 |
打氣泵 | 腳踏 | 台 | 1 |
槓鈴 | | 只 | 2 |
啞鈴 | 6磅 | 對 | 60 |
毽球 | | 個 | 60 |
起跳板 | | 個 | 2 |
聯合訓練器 | | 套 | 1 |
拉力器 | 五條 | 副 | 20 |
拔河繩 | 27m | 根 | 4 |
彈跳摸高計 | | 台 | 1 |
標誌旗 | 紅、綠 | 面 | 20 |
號碼布 | | 張 | 160 |
臥推架 | | 個 | 2 |
領操台 | | | 1 |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儀器 | 智慧型型、簡易型 | 套 | 1 |
鉛球 | 5公斤 | 個 | 5 |
鉛球 | | 個 | 2 |
鉛球 | 4公斤 | 個 | 5 |
標槍 | | 根 | 10 |
標誌桿 | | 只 | 25 |
鐵餅 | 22 | 塊 | 10 |
壘球 | | 個 | 20 |
槓鈴架 | | 只 | 2 |
實心球 | 1公斤、2公斤 | 個 | 30 |
海綿包 | | 塊 | 4 |
平梯 | | 架 | 2 |
刀、槍、棍 | | | 10 |
體育用器材櫃 | | 套 | 4 |
坐位體前屈 | | 台 | 4 |
鋤頭 | | 把 | 2 |
鋼鏟 | | 把 | 2 |
平整杖 | | 把 | 2 |
計時架 | 100米終點 | 台 | 1 |
裁判計時台 | | 台 | 3 |
中國象棋 | | 付 | 15 |
西洋棋 | | 付 | 15 |
圍棋 | | 付 | 15 |
跳棋 | | 付 | 15 |
太陽傘 | | 把 | 10 |
號碼薄 | | 個 | 200 |
挑戰和機遇
在國家大力發展奧運項目投入的同時,全國的體育教育事業卻出現諸多問題。由於中國教育體制的局限性,體育課往往給文化課讓路。每當比較重要的考試來臨,最先被裁掉或者放棄的課程往往就是體育課。這給諸多體育老師,尤其是中國小的教員帶來困惑,究竟體育教學在整個國民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在素質教育漸漸片面化為重文輕武的時候,國家是否會提出舉措鼓勵大中國小學校對於體育課的認識,以此增加國民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