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打,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之一。以嗩吶、管子、笛、笙、大鼓等為主要樂器,間或輔以鐃、鈸、鐺等擊樂器和弦樂器。流行全國,有“吹打”、“吹歌”、“鼓吹”、“鼓樂”等不同種類,如“蘇南吹打”、“遼南鼓吹”、“河北吹歌”、“西安鼓樂”、“潮州大鑼鼓”。常見曲目有《滿庭芳》、《小放驢》、《大轅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吹打
- 類型:器樂合奏形式之一
- 常見曲目:《滿庭芳》、《小放驢》、《大轅門》
吹打,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之一。以嗩吶、管子、笛、笙、大鼓等為主要樂器,間或輔以鐃、鈸、鐺等擊樂器和弦樂器。流行全國,有“吹打”、“吹歌”、“鼓吹”、“鼓樂”等不同種類,如“蘇南吹打”、“遼南鼓吹”、“河北吹歌”、“西安鼓樂”、“潮州大鑼鼓”。常見曲目有《滿庭芳》、《小放驢》、《大轅門》等。
吹打,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之一。以嗩吶、管子、笛、笙、大鼓等為主要樂器,間或輔以鐃、鈸、鐺等擊樂器和弦樂器。流行全國,有“吹打”、“吹歌”、“鼓吹”、“鼓樂”等不同種類,如“蘇南吹打”、“遼南鼓吹”、“河北吹歌”、“西安鼓樂...
吹打(廣西八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廣西八音,又稱“桂南八音”,是中國民間器樂的一個樂種,因使用鼓、鑼、鈸、笛、簫、弦、琴、人聲等八種樂器演奏而得名“八音”,主要流布於南寧、玉林、貴港、欽州、梧州、賀州等地的漢族、壯族、瑤族聚居地。它曲調優美、嘹亮...
嵊州吹打,浙江省嵊州市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嵊州吹打是“浙東鑼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浙東鑼鼓”泛指浙江省東部、南部的傳統民間器樂曲(俗名有叫“鼓吹”的),它與“絲竹樂”不同處主要是在樂隊編配中使用嗩吶、先鋒、號筒等粗吹樂器。嵊州吹打屬民族器樂演奏,分絲弦清奏和打擊吹奏兩大類...
嗩吶藝術(永城吹打),流傳於重慶市綦江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永城吹打以嗩吶演奏見長,音域寬廣,達四個多八度,可形成二聲部或三聲部復調雛形,音色高亢,氣勢恢宏,在民間吹打樂中別具一格。2008年6月7日,嗩吶藝術(永城吹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
吹打(金橋吹打),重慶市萬盛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萬盛區金橋吹打樂是重慶市萬盛區金橋鎮的民間吹打樂種,它產生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文化特徵 金橋現有樂班七十多個、樂手八百多人。在長時期的傳承中,金橋吹打形成了喜慶類、生產生活類、喪事類、民間傳說類等類別,有【...
襄河吹打,是傳統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是流行於襄河(襄陽以下的漢水為襄河)中下游的民間吹打類樂種,樂曲主要是在當地音樂的基礎上並吸收不少明、清俗曲演化而成。襄河吹打套用於湖北仙桃民間紅白喜事、吉慶盛典等不同場合,是仙桃各種民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色 襄河吹打的...
蘇南吹打是流行於江蘇省南部無錫、蘇州、常州、金壇、宜興一帶的傳統吹打樂。有十番鼓、十番鑼鼓和粗吹鑼鼓等不同類別。約在十六、十七世紀時已流傳於當地民間。文獻記載 在文獻記載中,蘇南吹打的名稱繁多,如明沈德符(1578—1642)《萬曆野獲編》曰:“又有所謂《十樣景》者,鼓、笛、鑼、板、大小鉦、鈸...
汀州吹打是浙江省政府(浙政發[2009]35號檔案公布)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稱。簡介 汀州吹打是一種古老的器樂演奏形式。流行於浙江省雲和縣大南山村及周邊地區,其產生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相傳閩西汀州移民遷至浙南山區並再造了“汀州府”,至此閩西汀州傳統文化的代表“汀州吹打”,便在這一區域逐漸...
“奉化吹打”是對奉化地區吹打樂的統稱,被列為浙江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奉化區在蕭王廟國小設立該項目傳承基地,這段“老少音樂之緣”已持續了10年。興於明中葉的“奉化吹打”帶有濃重的“草根色彩”,常出現在廟會、節慶、紅白喜事等民俗活動中。但在這群孩子眼裡,這門民間藝術並不“土氣過時”。他們...
萬載民間吹打樂是江西萬載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鼓樂藝術。常用於婚喪嫁娶、滿歲做壽、做屋上樑、升學參軍、喜慶豐收等熱鬧場面。一般由大小嗩吶、笙、胡琴、竹笛、木魚、堂鼓、大小鈸和大小鑼等10人組成。演奏形式 演奏形式分大吹打和小吹打兩種;大吹打以吹為主,適用於成親拜堂和行路等主要熱鬧場面,小吹打以吹...
山西民間吹打樂是山西境內歷史較長、流行最廣的一種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也是山西省一個主要的樂種。民間吹打樂,一般以合奏形式出現。一種以嗩吶為主,一種以管子為主,常用的伴奏和對奏樂器有笙、海笛、口琴以及鑼、鼓、鐃、鑔等。藝術特點 山西民間吹打樂,有三大特點。一是山西境內班社多、藝人廣。在山西所有...
酉陽吹打是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申報地區是酉陽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直轄市級。傳承保護 2016年6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渝府發〔2016〕24號》,酉陽吹打被列入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吹打樂是中國傳統器樂樂種之一。由吹、打兩類樂器演奏的音樂,中國民間俗稱鑼鼓或鼓吹樂。流行的演奏形式有:“十番鼓”、“十番鑼鼓”、“福州十番”、“常州絲弦”、“桐廬文十番”、“潮州鑼鼓”、“泉州籠吹”、“浙東鑼鼓”、“西安鼓樂”、“晉北鼓樂”、“遼寧鼓樂”、“山東鼓吹”等。2006年,吹打樂...
枝江民間吹打樂,流行於湖北省枝江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音樂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枝江民間吹打樂起源於東漢,形成並流傳於隋唐時期。枝江民間吹打樂講究十樣“家業”(樂器)的完整組合,同時吸納枝江本地山歌、田歌、五句子、小調等民間音樂元素,形成了“十番鼓”的技術種類和風格,主要在民間的婚喪嫁娶及...
《白族吹打:大理傳統音樂研究》是2016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育民。內容簡介 楊育民編著的《白族吹打:大理傳統音樂研究》第一章至第三章,是“白族吹打”樂種形成的源流、傳承、風格、分類、形式、技法、音階調式結構及調發展現象梳理的分別描述,具有明顯的“樂種志”特點;而第四章至第八章,則主要...
風岡天橋群體吹打樂是在隆重盛大的活動中使用的、集嗩吶吹奏和盆鼓、鉤鑼、大鈸打擊於一體的傳統鼓樂藝術。吹打以其氣勢宏大熱烈、參與人數眾多著稱,天橋鄉因這一傳統藝術榮獲貴州省知名“嗩吶之鄉”稱號。簡介 吹打以其氣勢宏大熱烈、參與人數眾多著稱,天橋鄉因這一傳統藝術榮獲貴州省知名“嗩吶之鄉”稱號。吹打樂...
張登洋,男,漢族,1963年生,重慶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吹打(金橋吹打)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張登洋自幼喜愛音樂,他目睹大人們在農村喪事等場合中吹嗩吶、打鑼鼓,曲子好聽,節奏感強,耳濡目染,便對吹打產生了興趣,於1977年拜本村吹打藝人許紹華為師,學習吹打。為了提高演奏水平,他於1979年師...
吹打曲牌 演奏術語。 在京劇音樂中, 廣義地指嗩吶與打擊樂合奏的曲牌。 狹義地僅指[傍妝檯]曲牌, 又名[工尺上], 以曲牌開始三個唱名音得名。 該曲牌節奏活躍, 氣勢不凡, 故在升帳,坐堂,慶功,宴賓,送客等場面被廣泛使用。
南塘吹打樂,流行於廣東省汕尾市的傳統音樂,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塘吹打樂是漢族傳統器樂樂種之一。由吹、打兩類樂器演奏的音樂,漢族民間俗稱鑼鼓或鼓吹樂。起源發展 南塘吹打樂系民間老藝人傳承下來的成果,經蔡賜傳授給鄭梧天,由此發展壯大,後於民國初年創建《海陸豐吹打樂》南塘慶興班一直延續保留...
《白族吹打》是一本2016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育民,共八章,主要講述了白族吹打的概述、演奏形式與嗩吶技法、音階調式與調發展、旋律發展手法與旋法特點、基礎鼓點與套打、曲體結構形式、變筒音風格樂曲選析、清筒音樂格樂曲選析。內容簡介 《白族吹打:大理傳統音樂研究》第1至第3章,是“白族...
十番鑼鼓是一種傳統吹打樂。主要用於宗教的超度、醮事與民間各種風俗禮儀活動。歷史上曾有“十番簫鼓”、“十番鼓”、十番鑼鼓“十番”、“十番笛”等稱謂,僧、道兩家稱之為“梵音”,民間則稱之為“吹打”或“蘇南吹打”。2007年10月,楚州十番鑼鼓入選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介 十番鑼鼓的演奏...
鑼鼓藝術(宜昌堂調),湖北省宜昌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宜昌堂調俗稱“堂鼓”“坐堂調”“坐堂吹打”等,是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因多用坐堂方式演奏而得名,其歷史悠久,除《楚辭》的相關記載外,宜昌地區出土的東漢和宋代文物也是宜昌堂調發展歷史的重要佐證。宜昌堂調俗是鄂西...
於都嗩吶又稱客家嗩吶,是江西省傳統吹打樂的一種。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部的於都地區。於都嗩吶一般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所以俗稱“吹打”。講究“鼓板分明,粗細結合,高昂悠揚,音樂協調”。於都嗩吶以齊奏、對吹、吹打並重。吹打能長能短,可坐可行,十分輕便靈活。一般分為喜...
明、清以後,作為宮廷與官府使用的鼓吹樂,已成古代史上這一樂種的餘波;反之,流入民間的鼓吹藝人及其技藝,卻在商業經濟的影響下取得新的進展,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各以“鼓吹”、“鼓樂”、“吹打”為名的近世民間器樂合奏諸樂種,逐漸進入形成或發展的 新階段。(見彩圖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樂舞圖》)...
跳石昆詞是重慶市巴南區的傳統吹打樂種。原是江蘇崑山地區的一種戲曲,流傳至巴渝地區後,與本地民間吹打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巴渝昆詞吹打藝術。現被列為重慶市市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簡介 昆詞起源於元末,經明代魏良甫等人革新,自明清兩代傳承,清末民初最為鼎盛。民國末年、建國初開始衰落,現已...
慶陽嗩吶又叫“隴東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傳統吹打樂,也稱鼓吹樂,屬木製(也有部分為竹製)管樂器,它的特點為音量大,音色純淨,細膩委婉,演奏技巧豐富,聲響連貫順暢。經歷代藝人不斷傳承加工,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成為中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
“六書”(樂書)音樂,泰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項目保護單位是 興化市陳堡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歷史淵源 樂書吹打是傳統民間音樂之一,自古流行於興化、江都、高郵三市交界地域,百姓凡有婚嫁拜壽、小孩滿月等人生喜事,總要請“樂書吹打”喜慶一番。民間藝人演奏樂書吹打總共6人,敲擊鼓...
潮州鑼鼓是廣東潮州的民間傳統器樂吹打樂的一種,流行於粵東一帶。原是一種演奏弦詩樂為主的小型吹打,後來吸取戲曲音樂加工發展而成。潮州鑼鼓分潮州大鑼鼓、潮州小鑼鼓及潮州蘇鑼鼓等多種,其中以潮州大鑼鼓最為著名。歷史淵源 廣東省潮州鑼鼓的發展與潮劇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繫。潮劇原名潮音戲,又名白字戲,一般統稱...
用於漢族的吹打樂和戲曲伴奏、納西族侗經音樂、土家族絲弦鑼鼓及侗族吹打樂隊。②點鼓,又名懷鼓。厚木邊,中間高,四邊漸低,兩面蒙牛皮。演奏時鼓框一邊立於右膝,鼓面向前,右手腕扶鼓框上端,手指執紅木或竹製簽子敲擊,左手執板擊節。用於十番鼓或崑曲清唱。座墩形鼓 象腳鼓流行於傣、佤、布朗、景頗、德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