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為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精神,按照省委關於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現就我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決策。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認清競爭形勢,把握歷史機遇,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對我省全面實現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的奮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省正處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相互融合、互動發展的關鍵節點。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將有力促進 “三化”融合發展,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能力強。把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貫穿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過程,促進要素集聚、結構最佳化、轉變方式,將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逐步走向良性循環、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道路。
(三)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後金融危機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也是國內各省區 “十二五”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著眼於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群化,以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形成未來發展新優勢。
二、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據國家總體部署,結合我省區域特徵和產業基礎,重點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生物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文化、旅遊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總體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依託我省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堅持市場化運作和創新發展,強化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突破精深加工和原料替代技術,構建生物化工產業發展高地;集聚各類要素,引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光電子技術產業化、民用化,做大做強光電子產業基地;進一步擴大現代中藥、生物疫苗、資源類新材料、汽車電子、電力電子元器件及設備、風能及風電設備等產業規模,形成一批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拳頭產品;推動碳纖維複合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突破關鍵技術和大規模開發套用,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發揮品牌優勢,大力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走出一條具有吉林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之路。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注重規劃、政策引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2.堅持引進合作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注重創新資源集聚,強化創新能力提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3.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注重系統規劃,明確發展時序,集中力量,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宜大則大,宜快則快。
4.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注重緩解瓶頸制約,強化對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把握,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0億元以上,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占GDP比重20%左右。
2.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形成一批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市場開拓能力強、品牌知名的領軍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牽動性大、競爭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格局。
3.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水平先進的技術創新平台,突破並掌握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化一批技術領先的創新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整體創新能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若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三、立足省情,突出優勢,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快速健康發展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和特點,突出最具比較優勢的產業領域,最佳化資源和要素配置,推動產業集聚,形成若干產業高地。
(一)生物醫藥產業。
依託產業基礎,壯大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增強領先優勢,拓寬產業領域,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疫苗、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加快發展化學藥物、診斷試劑、現代醫療設備。推進現有疫苗生產技術升級和擴大產能,套用國際領先的技術和工藝,完成流感、B肝、水痘等現有疫苗的工藝技術改造。擴大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生長素等基因工程藥物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出口份額,加快愛滋病疫苗、重組人促卵細胞激素、重組人胸腺素等新品種研發及產業化進程。推進人參產業形成規模,圍繞人參種植、加工和基源藥物開發,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實現人參產業振興。推進安神補腦液、返魂草顆粒、萬通筋骨片等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加快中藥一類新藥注射用冬凌草素、二類新藥注射用胡黃等新品種產業化。針對重大疾病、傳染病防治,開展療效顯著、使用安全的化學創新藥物研發,推進一類化藥狄奧寧、醯托普利等產業化。開發和推廣套用快速靈敏簡便的生物診斷製劑。研製與開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新型介入治療儀等系列產品。保持生物醫藥產業技術、規模在國內的領先地位。
(二)生物化工產業。
按照國家 “替代石油化工原料、化學工藝和促進大宗發酵產業升級”生物化工產業發展方向,強化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的生物化工技術產業化,實現精深加工、原料替代重大突破,構建技術、規模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化工產業高地。依託大成、中糧、嘉吉、吉安生化等骨幹企業和長春應化所等科研單位,集中力量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加工深度和產品附加值。糧食深加工重點推進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新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快聚乳酸生產技術及套用材料產業化步伐,精深加工比重由40%提高到80%。大力推進“非糧”原料替代,重點開發秸稈製糖、秸稈化工醇、秸稈丁醇等非糧生物化工技術,加快中試和產業化,非糧產業比重達到30%以上,實現我省非糧生物化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三)電子信息產業。
緊跟國際前沿,擴大規模、形成特色,加快產業振興。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推進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依託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在基礎研究、套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在光電子、汽車電子、電力電子等領域的發展潛力,加快光電子技術成果轉化和軍品轉民用,提高終端產品比重,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重點推進全固體雷射器、絕對式光柵尺、物質分析儀等在國內領先形成規模生產,實現LED高端顯示和專用照明產品產業化。增強汽車電子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車載、車身控制等自主產品配套率,提升國際化水平。推動電力電子產品高端化,拓寬套用領域,形成器件—裝備—套用較為系統的產業鏈。實施 “數字吉林”工程,部署大容量光纖寬頻網、高速3G網、數字廣播電視等新一代網路,提高城市寬頻接入水平,擴大農村覆蓋範圍,推進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雲計算、無線城市建設,構建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溝通和信息互動平台。提升網路增值、軟體外包等服務能力。
(四)新材料產業。
依託我省資源和技術優勢條件,提高加工深度,提升附加值,加快成果轉化,形成規模優勢。重點發展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針對大型飛機、汽車、高速軌道客車、風電等套用市場需求,突破工業用碳纖維原絲合成及碳化關鍵技術,建設國內具有規模、技術領先的碳纖維生產基地。推進高性能汽車用鋼、大斷面鋁合金型材形成規模生產。積極推進資源類新材料突破精深加工技術,形成產品優勢和規模優勢,依託我省較為豐富的石灰石、白雲石、硅藻土、鎳等礦產資源,重點推進納米碳酸鈣形成規模化、系列化,打造國際級納米碳酸鈣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稀土鎂合金、高性能羰基鎳、硅藻土功能材料、高純度矽材料等。推進聚醚醚酮、聚醯亞胺、稀土異戊橡膠、聚苯胺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快實現產業化。積極發展高性能聚乙烯-聚苯乙烯樹脂、芳綸、木塑、石塑等高性能纖維和新型環保複合材料。
(五)新能源產業。
積極推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重點發展風電、核電,積極推進生物質能、太陽能綜合利用。加快國家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推進生物質能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推進生物質發電、固化、氣化、液體燃料等綜合利用,積極實施 “氣化吉林”工程。建設規模化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大力推廣與城市建築結合的太陽能發熱發電。促進地熱能源多元化利用。推進靖宇赤松核電站項目儘快開工建設。依託能源裝備需求和產業基礎,打造風電、光伏設備製造基地。
(六)新能源汽車產業。
緊緊抓住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以整車發展為帶動,以產學研協作為手段,著力推動純電動汽車率先突破產業化,引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集中省內汽車產業的優勢資源,依託一汽等企業,積極推進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加快一汽大眾新寶來純電動轎車項目建設,構建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製造體系,打造以長春市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提高純電動中型客車的性能及可靠性,鼓勵城市環衛車、遊覽車、機場轉運車和郵電傳送用車等小型特種純電動車輛的研製,拓展電動汽車示範領域。突破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加快開發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動力控制系統、動力電機、車用開關及控制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推進產業化,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抓好長春 “千輛”示範程,積極支持吉林、遼源等進入示範推廣試點城市。跟蹤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及其他替代能源汽車。
(七)先進裝備製造業。
圍繞 “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骨幹企業核心競爭力,揚長避短,錯位發展,形成一批先進裝備特色產品,打造千億規模產業。重點發展以軌道客車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提升新型城軌核心部件的自主設計製造能力,圍繞長客集團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建設長春軌道客車產業園和遼源高精鋁配套產業基地。大力推進風電、核電裝備等產品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重點開發1.5MW以上的大型風電機組和AP1000核電主管道,提升綠色能源裝備製造能力。支持農機、換熱器產業加快發展,重點開發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機和新型換熱設備,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數控工具機等數控裝備。
(八)節能環保產業。
發揮我省老工業基地在工藝設計、機械加工和產品製造等方面的優勢條件,適應國內外發展趨勢,圍繞重點領域,組織聯合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形成一批特色產品,奠定產業基礎。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 “城市礦山”等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九)文化產業。
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主體,增強活力、擴大規模,打造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聚集區。按照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的方向,最佳化文化產業結構,強化資源整合和市場化運作,培育壯大吉林出版集團、廣電網路集團、長影集團、動漫集團等骨幹龍頭文化企業,推進重點文化企業上市。全面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鼓勵和扶持文化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支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方式,大力培育現代傳媒、動漫遊戲、文化創意、諮詢策劃等新興文化業態。建設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旅遊地,進一步釋放吉林文化知名品牌效應,加快打造獨具吉林特色的大產業。
(十)旅遊產業。
發揮長白山品牌優勢,突出生態、冰雪、特色文化、邊境風情、特色產業等主題,建設獨具魅力的品牌旅遊景區,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形成布局合理的旅遊精品體系。圍繞旅遊目的地和精品旅遊線路,開發建設一批高端休閒旅遊項目,提升休閒旅遊度假功能,打造長白山國際高端旅遊名勝區;建設北大湖、向海濕地等知名旅遊目的地;形成松江河、二道白河、集安、琿春等一批旅遊目的地城市。提高旅遊景區及目的地城市服務水平,完善交通、接待、信息化等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實現主要景區與各中心城市快速聯通。加大旅遊品牌策劃和宣傳推廣,深化旅遊體制改革,努力培育旅遊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四、強化創新,著力轉化,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中之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一)提高區域創新能力。
按照 “創新機制、融入市場,創造技術、研發產品,培育產業、做大做強”的思路,以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產業和企業,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技術公共研發平台。打造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進一步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各類科技園區引領作用,以長春、吉林、延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重點,構建長吉圖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隆起帶。
(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加強產業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構建產業創新體系。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在生物技術、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高技術領域,重點突破基因工程藥物、生物煉製、可調諧雷射器、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新型平板顯示器件、高速軌道客車、雲計算、柔性製造、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核心關鍵技術。圍繞支柱優勢產業,組建跨行業、跨企業的產業技術聯盟。構建和完善創新服務環境,積極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技術交易、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服務,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創業服務、投資和管理諮詢等商務服務。
(三)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搭建產學研利益共贏的橋樑通道,建立鼓勵、支持、保護和擴大知識及技術產權的利益激勵機制,有效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創新政策向企業傾斜,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加強國家、省兩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研究院,支持企業與國外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研發,鼓勵合資企業在省內建立研發中心。實施百戶重點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推動百種重大新產品規模化生產。著力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鼓勵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施百戶科技型創新企業培育工程。實施職工技術創新工程,全面提升職工隊伍的技術業務素質。
(四)強化人才支撐作用。
把強化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深入實施 《吉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09—2020)》,促進擴大人才總量與最佳化人才結構相結合,自主培養人才與開放引進人才相結合,抓高層次人才與抓實用人才相結合。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進人才管理方式,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激勵創新的政策環境,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建設,支持和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實施 “雙百千萬”人才工程,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和領軍人才,造就更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人才。
(五)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套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積極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大力發展技術評估諮詢、科技成果推廣、技術交易等中介機構。辦好大學科技園區,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特殊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現有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園區。
五、培育市場,深化合作,營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營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突出引資引智,提升國際化水平。
(一)創新模式、完善標準,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做好國家重大套用示範工程實施工作,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慧型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套用示範工程。加強新能源併網及儲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套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全省藥品質量保障體系升級,進一步完善長白山道地藥材品種規範化種植、養殖標準體系建設,提高藥材質量標準,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進入省醫保目錄。
(二)搭建平台、拓寬渠道,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大力推進中俄、中古、中德、中朝等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中俄科技園建設,加快推進中古生物技術合作園區建設,拓寬中德合作領域。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省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國內合作,吸引央企和域外企業來我省投資創業。推進省院、省校合作,進一步擴展合作內容,落實合作項目。支持企業通過境外註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六、統籌規劃,政策扶持,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合力推動,充分發揮規劃、政策引導作用,加大工商、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力度,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一)制定規劃。制定全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各類專項規劃,加強規劃和政策的銜接。配合國家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
(二)建立財政投入增長機制。設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成果產業化、重大套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財政補助和支持。
(三)落實稅收激勵政策。進一步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針對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制定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地方稅收支持政策。
(四)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完善多層次擔保體系,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建設產權交易市場,鼓勵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積極開發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發揮國家創業投資基金示範作用,鼓勵設立專項創業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省政府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機制,日常工作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分工負責。
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 (州)、縣 (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實施意見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合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