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台

司馬台

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長城原貌的古長城。由於其特殊的地形條件和修築者們的智慧創造,長城隨著刀鋒般的山脊賓士,時寬時窄,時起時落,城台、敵樓、障牆在很短的一段距離內形式之多,變化之大,在整個萬里長城之中極為罕見。蒼老城牆上的文字磚群,記載著祖輩的辛苦,至今淌流不盡的溫泉和冷泉就是古人血淚聚合而成。司馬台長城雄險奇特,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讚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司馬台長城堪稱中國長城之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台
  • 拼音:si ma tai
  • 所在地: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
  • 全長:5.4公里
  • 敵樓:35座
簡介,特點,旅遊特色,景觀,人文歷史,社會評價,交通,

簡介

司馬台長城,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構思新穎、形態各異,它集萬里長城眾多特色於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長城"。
位於密雲縣古北口鎮東部,據傳此地最早稱“死馬台”,因地勢險峻,其台高坡陡,曾有人騎馬路過時,不幸落下台去,故稱此名。後來人們覺得名晦氣而不雅,便諧音為“司馬台”。此地最著名的建築是以司馬台命名的長城,建於明朝洪武初年,因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大,在19公里的地段上,敵樓多達135座,而且至今保存完好,被稱為“中國長城之最”,成為旅遊勝地——隨著京承高速的全線開通,從北京出發只需45分鐘即可到達。

特點

綜觀司馬台長城,可用"險、密、全、巧、奇"五字概括。
司馬台長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築,蜿蜒曲折,驚險無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橋兩段,更是險中有險。天梯是單面牆長城,坡陡牆窄,最窄處不足半米,呈直梯壯沿山體上升,兩側更是陡峭懸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頂端,便是天橋,長不逾百米,寬只有一磚,約40厘米左右,兩側又是懸崖絕壁,令人不寒而慄,英雄氣短,遊客把這兒稱作咫尺天涯。雖然名為天橋,但到這裡的人們卻都說:"過橋難,難於上青天",這裡可說是明長城中依山設險,險上加險的最險要地段之一。
司馬台司馬台
司馬台長城又一特點,兩敵樓相距最近僅43.8米,最遠600米,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間,若按當時明代築長城的規定,每500米修敵樓一座的話,可見此段長城是一例外。全 是指敵樓和城牆的建築形式奇特多樣。從外觀來看,敵樓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四眼樓和五眼樓,有單層樓,上下相通的雙層樓和三層樓。它們均為空心敵樓,大小不一、形態組合各異,是按駐軍的官銜等級,駐防人數以及地勢險要程度分別來建造的。從內部結構來看,有磚結構、磚木結構、磚石結構﹔又有單室、雙室、多室之分﹔房間布局有"田"字、"井"字﹔樓頂變化多端,有平頂、穹窿頂、八角藻井頂、覆斗頂﹔就連門窗也新穎別致,有邊門、中間門、有磚券和石券,還有技藝精湛的雕花花崗岩石門。這是長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司馬台長城東段的仙女樓和望京樓就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敵樓,望京樓是司馬台長城的制高點,海拔986米,為空心三眼樓,二層磚石結構。這裡視野開闊,隱約可見北京城輪廓,故稱望京樓。望京樓頭,東觀"霧靈積雪"、"蟠龍臥虎"、北看"燕山迭翠"、南瞧"水庫明珠"、壯麗關山,盡收眼底。仙女樓是敵樓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樹叢中,下部條石合縫,上部磨磚達頂。內部用青磚砌成兩道大拱,三條甬道,十個券門。頂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網狀的八角藻井,四邊砌四個磚柱,遊人在裡面輕輕放歌便能發出悅耳的回音。門券上還有並蒂蓮花浮雕,整個敵樓處處給人以精巧、細膩、秀麗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間戰爭的防禦設施,而是一座仙境樓閣。此外、城牆的構造更是匠心獨運,富於變化。因地形和軍事上的需要,城牆又分為單邊牆、雙邊牆和障牆,有磚砌、石砌及磚石混合砌,城牆上的箭孔疏密也從幾十個直到上百個。
藍麗娜國畫長城《層層壁壘》藍麗娜國畫長城《層層壁壘》
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牆。而小天梯上的障牆,可謂登峰造極,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內從最頂上的障牆箭孔,一直可以通過所有障牆的射孔,到達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讚嘆。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戍邊將士苦戰禦敵的戰爭場面。
構築在溶洞上的長城,洞與城的巧妙組合,在整個明長城中絕無僅有,令人稱奇叫絕。

旅遊特色

司馬台長城雖以山勢險陡、長城雄奇為主景,卻不乏碧波蕩漾、湖光帆影的優美環境,長城角下的鴛鴦湖賦予了這段長城以靈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涼爽的冷泉和冬季熱氣噴涌、水溫常年在38℃的溫泉匯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經冬歷夏,從不結冰。夏季里蕩舟湖上,清風徐來,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景觀

司馬台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其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繁,在山下望司馬台長城,只見它背倚藍天,橫亘東西,野雲悠悠,極高極險。其山勢猶如人的手指併攏,呈雙向階梯狀。若從西面登上長城,側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仿佛只要奮力爬上,便可居高臨下。
但一旦登上第一個峰頂的敵樓,轉身東望,卻又有一峰逼面。當登上第二個山頭的敵樓,仰頭東望,還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頭下望,只見第一個山頭上的敵樓全被掩住,真箇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登上第四個敵樓,眼下開闊起來,遠處的村莊冒著溫馨的炊煙,顯得恬靜、悠然。山那邊青黃相間的草木一起一伏,幾處羊群涌動,平添幾許詩情畫意,使人聯想起“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登上第六個敵樓,樓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瞭望台;下層是成邊將士住房,三面有窗,北邊是射箭孔。整個樓用大方石塊砌成,顯得墩實、堅固,氣度不凡。 造就出這一雄秀奇特無比的長城景觀,應歸功於這裡特殊的燕山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戚繼光等古代將士們的智慧創造。
司馬台長城鴛鴦湖分為東西兩段。鴛鴦湖由流淌不息的常年在37℃的溫泉和冰冷刺骨的冷泉匯集而成,致使湖水冷暖參半,每至嚴冬,湖內依然碧波蕩漾,霧氣升騰。
長城的最高處為“仙女樓”,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達100米,坡度85度,幾近垂直,無膽量的絕難征服。仰頭上望,那磚石砌就的台階僅可容腳,兩側懸崖陡壁,中間這一道台階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興嘆,倒吸一口涼氣。爬上仙女樓,景色果然更加壯美秀麗,俯首看腳下的懸崖,刀削斧劈一般,幾縷霧嵐掛在絕壁處,更顯得陡峭驚險。西北邊金山嶺長城與司馬台長城渾然一體,活象一條即將騰飛的蒼龍。長城上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敵樓,恰到好處地建立在各個制高點上,威風凜然,冷峻挺拔。整段長城,完美和諧,氣勢磅礴,處處顯示出她的巧妙、奇特、雄偉和壯麗。再看看連綿不斷的燕山山脈奔涌而起,疊起無數的奇幻;看看遼闊的華北平原無邊無際,一直鋪向目不所及的天邊,在這博大奇異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聯翩。

人文歷史

司馬台長城不僅有奇麗的風光,亦是一座文化遺產的寶庫。今年來,在這段長城上發現了許多長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題名碑",碑上記載著當年修建長城時的情況以及與建城有關的官員的名字,同時這裡還發現幾處城牆和敵樓上有帶戳印文字的磚,上面刻的都是參加修建長城的軍隊名稱和年代,如"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五年寧夏營造"等等。長城磚上帶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長城上也是及為少見。在修復這段長城清基過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當年守城將士使用過的各種武器,其中有鐵炮、石炮、鐵鏃鐵銃、手雷、三眼銃。鐵彈丸、火藥勺等,還有守城戰士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其中有鋤頭、鐵鏟、菜刀、鐵燈碗等等,以上這些文物很珍貴,它為研究明代長城及明代歷史提供了價值很高的事物數據。
司馬台司馬台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司馬台長城則是這份遺產中的一顆明珠,為了更好地保護這段長城,並滿足廣大中外遊客更好地領略長城的風采,司馬台長城景區一手抓文物保護工作,一手抓旅遊開發建設,使司馬台長城這一世界文化瑰寶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的評價:"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是中國長城之最。
該段長城位於金山嶺長城的東部。城牆依險峻山勢而築,並以奇、特、險著稱於世。司馬台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18座。 敵樓密集、形式多變、結構各異,樓的間距平均僅15?/FONT>16米,極其雄奇壯麗。東段長城峰巔有兩座敵樓最為顯赫,即仙女樓與望京樓。尤其望京樓築于海拔千米的陡峭峰頂,景觀絕佳。如在晴天登樓遠跳,錦秀江山盡收眼底,並可遙望到北京城
司馬台長城是萬里長城中的精華部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級珍品”的人類特級文化遺產。
司馬台長城是我國唯一一段沒有修飾,保留明朝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爬長城之前,須先越過一個大湖。湖的西側,有一溫泉,嚴冬季節泉水周圍也長滿青草,猶如春天。泉水溫度常年在37℃ ,只見熱氣騰騰,群魚漫遊。湖的另側,山泉卻冰涼徹骨。當地人稱此湖為鴛鴦湖,它是由相距十數米一個冷泉和一個溫泉相匯而成的。
司馬台長城位於密雲東北部的古北口境內,全長19千米,東段驚險奇物,集萬里長城的各種特點為一身,就拿城牆來說,此段有單面牆、雙面牆、梯形石牆;敵樓的樣式來說,有兩層、三層、扁形、圓形、拐角形、兩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而頂部樣式,許多是司馬台長城獨有……
司馬台長城東段最奇妙的還在於“險”,長城似巨龍蟠伏於絕崖峭壁之上,橫亘東西,千米之內,密布14座敵樓。特別是在陡立的山峰一側,聳起一架天梯,天梯傾斜度為85度,下臨懸崖,寬僅容腳,幾近直立,且無扶手,長約百米,寬僅一磚,左右兩側皆是900米的深淵,此處只能四肢爬行而過,令人膽寒!
過天梯之後,再爬過天橋,便能登上兩個最有特色的樓子。一個是“仙女樓”,傳說是由一個羚羊變成的,因蓮花仙女居住過而得名,它形體修長、長年在白雲中若隱或現,恰似不願出門的少女,漢白玉石拱門上刻有並蒂蓮花浮雕,為萬里長城所僅有。第二個樓叫“望京樓”,海拔986米,是北京文物最高點,站在此樓手可接天,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司馬台司馬台
司馬台明朝長城邊塞在軍事上分為九個鎮轄區。密雲屬薊鎮轄區,該區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灰嶺口,全長1200多里。這薊鎮長城段當時受著蒙古部族的嚴重威脅,蒙古部族俺答時常入關,向北京城外侵襲,甚至常常直入昌平、通縣等地搶奪財物,騷撓百姓,直逼北京城,所以薊鎮長城具有至關重要的防禦作用。
密雲段長城全長425里,明薊鎮建立了牆子路、曹家路、古北口、石塘路和以石匣為中心的四個軍營及重要關口,每路分負長城若干段的關隘和敵樓。平時練兵,戰時打仗,形成系統的戰備防禦工事。
薊鎮是明朝名將劉應節譚綸及抗倭名將總兵戚繼光等指揮設計和修建的。這段長城具有牆高、牆寬厚的特點,並且在重要地段修築仔牆、敵樓,峰火台密集,多種形狀,多種用途,集全國長城之特點。司馬長城屬古北口段,在這段的十餘里內,有著四個險字,即危岩險澗、孤峰險樓、懸空險牆、陡壁懸崖長城過,澗空懸岩走蛟龍。遠看長城如飛龍騰雲駕霧,近瞧長城如長索蜿蜓,所以被稱為一段“奇妙”的長城。
雄風獨具的司馬台長城,因一汪碧水而被截斷,遠看長城有如兩條巨龍,一東一西,從山上下來,探頭入碧波中豪飲。西側的山脊稍緩,龍頭蜿蜒而下;東側的山脊陡峭,龍身如九霄飛落。登臨敵樓,舉目四望,群山茫茫遠去,雄關沿壁立的山脊逶迤,且高風瑟瑟,遊人寥寥,真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居庸關八達嶺長城的旅遊開展得早,這裡就成了觀看薊鎮長城的著名的景點。此後,為了緩解八達嶺人滿之患,又有慕田峪金山嶺長城被開壁觀光。不過,1986年開始修復的司馬台長城,遊人至今寥寥。原因是,司馬台地處密雲東北角與河北省的交界處,從北京出發,到司馬台所需的路程,比到八達嶺稍遠了一些。其實遠離喧囂,實為一大幸事。到司馬台,既勿為小販們的包圍而操心,也無須為閃避行人而勞神。馬路上、宇牆旁,人跡罕見,君可如閒庭信步,細細體驗“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的悲涼,慨嘆“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發已先斑”的滄桑。從長城上下來,可到長城腳下的民居飯館,花很少的錢,吃一頓典型的農家飯,飽賞田園風光,如此旅遊,豈不更有情致?

社會評價

司馬台距古北口不遠。長城自古北口而來,山勢尚屬平緩,到司馬台,山勢陡然險峻,到了司馬台隘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勢使然,修築者不能不匠心獨運。司馬台長城羅哲文先生所說:“隨著刀鋒般的山脊賓士,時寬時窄,時起時落”。這裡長城的牆體,既有人所常見的“城牆類型”,也有適應懸崖峭壁的山勢而建的“半邊牆類型”;既有隨緩坡而舒展的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階梯疊進的“天梯”。空心敵台形勢多樣,同樣令建築史家嘆為觀止。僅敵台上的望亭,就有一間房、三間房、三間房加前後廊,三間房加周圍廊等幾種,屋頂有歇山懸山硬山卷棚和重檐懸山式多種。在很短的距離里,城牆和敵樓形式之多,變化之大,在萬里長城中極為罕見。如果說長城是奇觀的話,司馬台長城則是奇觀中的奇觀。這是險峻雄奇與豐富多彩相結合的奇觀,是大自然與獨到的匠心共同營構的奇觀。
北京一些古文物遺址的修復,曾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批評,認為沒有注意維護遺址的原狀,也不夠注意環境的藝術風貌。司馬台長城因開發得較晚,吸取了教訓,故從一開始便有“整舊如舊,整殘如殘”之說。必不可少的維護加固工作,全以保留殘損頹舊的外貌為原則,切忌新鮮完整。整體環境也十分注重,舉目四望,沒有新建的樓堂館所。只見群山蒼莽壯闊,長城拖著那殘跡斑斑的軀體,仿佛就這樣從歷史的風雲中走來,能給人以真切的歷史感。它的修復工作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讚譽。萬里長城經歷數朝二十多次大規模的修築,先是面臨著被逐的殘元勢力的騷擾,後又屢遭兀良哈蒙古和達州女真的進攻,為拱衛京都,遂有如今所見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薊鎮長城之設。
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發生在1993年5月11日那天,風靡世界的汽車機車特技表演大師埃迪·基迪,駕駛機車飛越北京密雲司馬台長城。精彩的表演是在當天下午3時整,英國飛車王子、機車特技表演大師、英俊瀟灑的埃迪·基迪,在寬3米、長36米的馬鞍型助跑道上,發動了他的黑色機車,令人目弦的疾速助跑後,只聽“嗖”的一聲,埃迪駕車一躍而起,由北向南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飛行了14米後,準確地落到了長城南端的著落台上,整個飛越過程僅5秒種。數萬名觀眾還沉浸在撼人心魄的瞬間,沒有來得及發出讚嘆聲時,埃迪·基迪已高舉鮮花香檳酒,滿面笑容地向觀眾表示自己飛越長城獲得成功。跟著便是他的夫人與他熱烈擁抱,幾萬觀眾熱烈鼓掌,北京市、密雲縣各級領導也到場熱烈祝賀。驚心動魄的一場高超藝術表演成功。

交通

1、自駕車走京承高速至司馬台出口2公里即到;或走101國道湯河大橋(有司馬台長城景區的牌樓很明顯)右轉8公里即到。距三元橋120公里。
2、東直門乘長途汽車乘坐980至密雲終點站,過馬路轉乘去司馬台的公共汽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