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魏博勇將,獻策分化,出鎮西北,改節振武,晚年至逝世,主要成就,政治,軍事,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勸歸魏喪,節使遺愛,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魏博勇將
史憲忠早年擔任魏博鎮的牙門將。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至元和十四年(819年)間,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奉詔征討淮西叛藩吳元濟、平盧叛藩李師道,史憲忠均隨軍出征。在戰鬥中,他常任先鋒,大小經歷三十戰。即使身中飛箭,仍拚死奮戰。史憲忠由此而知名。
獻策分化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史憲誠見橫海李同捷之亂平定,心中擔憂朝廷討伐,又經其子史孝章屢次勸說,遂決定舉族入朝。事前,史憲誠擔心魏博軍不肯他離去,於是向史憲忠問計,史憲忠勸兄長分割魏博的相州(今河南安陽)、衛州(今河南汲縣),請求朝廷建置為節鎮,以削弱魏博。史憲誠同意此策,奏報朝廷,文宗於是在此年六月分相、衛、澶(今河南內黃東南)三州置相衛節度使,以史孝章為節度使。
史憲誠又奏請派義成軍節度使李聽以討伐魏博叛將亓志紹為名,假道清河以控制魏博鎮,文宗同意。李聽抵達清河外時,魏博軍士震恐,史憲忠說:“他只是借道討賊,我軍並沒有對不起朝廷的地方,有什麼好擔心的?”軍心因此稍安。但李聽處置失措,致使魏博軍驚亂,起兵攻殺史憲誠及魏博監軍史良佐,史憲忠逃歸京師長安。
出鎮西北
吐蕃在史憲忠到任後,派使者來請求唐朝方面毀三原城,作為交換條件,吐蕃方面願意把之前殺死唐使的人“置塞上”。史憲忠派人致謝說:“之前我朝不築城,你們已侵犯我朝土地,怎能要求我朝停止建設城堡?你們明白殺我們的使者是有負於我朝,就應該先捉拿罪人給我們,以表謝罪之意,將無所不得。現在我與你們約定,將前節度使在任時的事一筆勾銷。”吐蕃無法反駁,於是心服。
改節振武
前任節度使昏庸貪瀆,派游弈兵偵得突厥有良馬、牛,便要強取,只支付了十分之一的價錢。突厥人大怒,於是興兵寇邊。而史憲忠為人清廉,在鎮一無所取,受到軍民擁護。
晚年至逝世
史憲忠的卒年不詳,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被朝廷追贈為司空。
主要成就
政治
唐文宗時,史憲忠為兄長、魏博節度使史憲誠謀劃分割相(今河南安陽)、衛(今河南汲縣)二州別立為一鎮,以削弱魏博軍,使史氏得以安全入朝。朝廷派大將李聽進駐清河,驚擾魏博軍士,史憲忠又出面安撫,使軍心稍定。史憲忠的分化舉措雖未能徹底施行,卻頗能體現出他的謀略之才。
唐武宗、宣宗時期,史憲忠歷鎮隴州及涇原、朔方、振武各軍,以清節聞名,受百姓追念:
- 在處置党項寇邊事件時,一面緩行赴朔方鎮,一面去信党項,示以結盟之意,最終平息戰事。
軍事
人物評價
封敖:生知臣節,幼學兵符。氣高風(闕),聲振河朔。許國之心既壯,忘家之義已明。忠必盡於君臣,情可斷於昆弟。秉是名節,服吾周行。使寵榮陽,旋歷環衛。稱職之論,流芳可聽。日者輟於牙爪,守在邢隴。戎事既肅,氓心用安。求瘼而承醫盡痊,折煩而迎刃先解。頗謂良牧,真為才人。今以涇上右軍,平原善地,左接甸服,右連蕃疆,固酆鎬之金湯,窒犬戎之巢穴。是以擢自郡邸,陟於齋壇。曳尚書之履聲,舉將軍之戎律。爾其靜我邊鄙,撫我師徒,嚴如秋霜,愛若冬日。於戲!亞夫之營細柳,叔度之化潁川,彼之何人,茲實望爾。(《授史憲忠涇原節度使制》)
李慈銘:唐時藩帥偏裨,多得王公爵,獨史忠憲(應作史憲忠)為魏博田宏正牙將,討齊蔡常為先鋒,稱名將,閱三十戰。其兄憲誠盜魏節,表為貝州刺史。後歸國,歷涇原朔方振武三鎮節度使,又屢著勳績,至檢校尚書左僕射,而封僅北海縣子,此唐中葉後所僅見者。(《越縵堂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