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軍,唐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初分朔方節度置振武軍節度,屬關內道,單于都督府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尋復屬朔方,大曆末又置,領綏、銀、麟、勝等州、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等州軍。今陝西綏德以北及內蒙古南部之地,中和以後屬於河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振武軍
- 命名依據:唐朝黃河支流之一振武河
- 創建者:張仁願
- 創建時間:708年
- 遺址:和林格爾縣北10公里處的土城子
- 管理區域:東受降城
振武軍,唐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初分朔方節度置振武軍節度,屬關內道,單于都督府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尋復屬朔方,大曆末又置,領綏、銀、麟、勝等州、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等州軍。今陝西綏德以北及內蒙古南部之地,中和以後屬於河東。
振武軍,唐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初分朔方節度置振武軍節度,屬關內道,單于都督府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尋復屬朔方,大曆末又置,領綏、銀、麟、勝...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時期,為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節度使,賦予軍事統領﹑財政支配及監察管內州縣的權力,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
11. 《新五代史·卷五十·雜傳第三十八》:漢高祖入立,於府州建永安軍,以從阮為節度使。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六》:振武節度使、府州團練使折從遠...
鹹通十年,任太原行營招討、沙陀三部部落軍使,鎮壓龐勛起義有功,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徐州觀察使,賜名李國昌,預備屬籍,賜京城親仁里官邸一所。李國昌恃...
劉沔,字子汪,徐州彭城人,左驍衛大將軍、東陽郡王劉廷珍之子。少孤,振武節度使范希朝署牙將。希朝卒,入為神策將。文宗大和末累遷大將軍,擢涇原節度使,徙振武。...
唐朝臣(生卒年不詳),唐朝中期將領。唐朝臣為朔方軍大將,歷任陝虢防遏使、河中節度使、渭北節度使、振武節度使等職,累封平樂郡王、東平郡王。曾參與平定四鎮之亂...
安守忠(932年-1000年),字信臣,沙陀族,并州晉陽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後唐振武節度使安金全之孫、後周平盧節度使安審琦之子。安守忠在後晉、後周時歷任牙內...
金章宗即位之後,張大節歷任中都路都轉運使、知太原府、留任知大興府事、知廣寧府、振武軍節度使。 承安五年(1200年),張大節去世,享年八十歲。本...
安審琦(897年-959年2月17日),字國瑞,沙陀族。五代時後唐至後周名將。後唐振武軍節度使安金全之子。安審琦出身世代邊將之家,生性驍果,自幼便以良家子侍奉...
仁宗即位,以彰德軍節度觀察留後知陳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總管、知定州,歷馬軍副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振武軍節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
李存進(856-922年)原名孫重進,生父孫牷,代郡振武人。初隨嵐州刺史湯群,後為晉王李克用養子。少年習武,有勇名。從李克用入關破黃巢,以為義兒軍使。從後唐...
825年振武軍節度使張惟清將東城城址向北遷移,離開黃河,在綏遠烽南側構建新東城。841年至846年間在新東受降城西側,增建一道月城,以保護飲用水源。駐有兵7千馬1....
振武軍節度目錄 1 五代十國北宋節度使 2 經歷 張從恩五代十國北宋節度使 編輯 張從恩,并州太原人。父存信,振武軍節度。後唐明宗微時,嘗隸存信麾下。時從恩...
唐邊軍鳴沙兵變,唐元和八年(813)十二月,振武軍節度使李進賢遣牙將楊遵憲率500騎往西受降城(內蒙烏加河北岸)防禦回鶻。楊遵憲率領因資裝欠缺而憤怒的軍士,行至...
太祖鎮太原,以為內外製置蕃漢都知兵馬使,檢校太保、振武軍節度使,軍中之事,無大小皆決克寧。太祖病,召莊宗侍側,屬張承業與克寧曰:“以亞子屬公等。”太祖崩...
明宗與之有舊,及登極,授金全同平章事,充振武軍節度使。在任二年,治民為政非所長,詔赴闕,俄而病卒。廢視朝二日。初,南北對壘,汴之游騎每出,必為金全所...
[4-5] 隨後,唐僖宗召振武軍節度使吳師泰回京,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以諸葛爽為振武節度使。但吳師泰抗命不遵,僖宗無奈,改任諸葛爽為夏綏銀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 ...
工書,尤工八分及篆書,貞元十七年(八零一)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頤撰魏侍中王粲石...九年,以党項寇邊,以證有安邊才略,乃授單于都護、御史大夫、振武軍節度使。...
史憲忠(生卒年不詳),字元貞。建康軍(今甘肅高台東南)人。奚族(另有粟特、突厥、回紇說)。唐朝中後期將領,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之弟。史憲忠最初為魏博鎮牙門將,...
早年便在河東從軍,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代晉王,歷任騎督、鐵林軍使、代州刺史、振武節度使、盧龍節度使等職,領蕃漢馬步總管,加檢校侍中榮。梁晉爭霸期間,屢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