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代動力學
肌注後該品迅速被
吸收,局部沖洗或局部套用後亦有一定量的藥物可從身體表面吸收。主要分布於細胞外液,正常嬰兒
腦脊液中濃度可達同時期血藥濃
度的10~20%,當
腦膜有炎症時,可達同期血藥濃度的50%。5~15%的藥量經過重新分布到各種組織,可在腎臟皮質細胞中積蓄,穿過胎盤。滑膜液為血藥濃度的50%以上,支氣管分泌物、
膽汁及房水中濃度低。
胸水內藥物積聚慢,但可逐漸達到與血藥濃度相近。分布容積為0.26L/kg。肌內注射後血藥濃度於1~2小時達峰值,膽汁中濃度在肌注後約6小時達峰值。一次給藥7.5mg/kg後血藥平均峰濃度為22μg/ml,發熱或嚴重燒傷患者的濃度可能較低。尿中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0~20倍。T1/2成人為2~4小時,腎功能損害者27~80小時;早產兒18小時,足月產新生兒一般6~8.6小時(與出生時體重和年齡成反比)。該品在體內不代謝,主要經
腎小球濾過,給藥後4小時內排出約50%,尿中濃度可高達800μg/ml,24小時內排出約80~90%;
膽汁中排出量約1%;乳汁中亦可排出少量,
血液和
腹膜透析可從血中除去相當藥量,從而使藥物半衰期大大縮短。
適應症
該品適用於治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屬(吲哚陽性與吲哚陰性)、產氣桿菌、
肺炎桿菌、粘質沙雷菌、不動桿菌屬和葡萄球菌屬所致嚴重感染。如
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尿路生殖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
膽道感染、骨骼皮膚感染、軟組織感染(包括燒傷)、腹腔感染、急慢性
中耳炎、
鼻竇炎等。由於其毒性較大,卡那黴素B不宜用於長程治療(如結核病)。卡那黴素B對綠膿桿菌無效。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肌內注射或
靜脈滴注,一次0.5g(按卡那黴素B計,下同),一日1—1.2g。或按體重5mg/kg,每8小時1次;或按體重7.5mg/kg,每12小時1次。成人每日用量不超過1.5g,療程7一10日。
2、小兒常用量按體重每日15—25mg/kg,分2次給藥。
3、其他用法0.25%該品溶液可用於沖洗病灶,該品注射液可用於氣溶吸入。
4、應監測血藥濃度,尤其新生兒、老年和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卡那黴素
B的有效治療濃度範圍為15—30μg/ml。應避免高峰血藥濃度持續在30—35μg/ml以上和谷濃度超過5μg/ml。
5、不能測定血藥濃度時,應根據測得的
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6、給予首次飽和劑量(5―7.5mg/kg)後,有腎功能不全,前庭功能或聽力減退的患者中所用維持量應酌減,即劑量不變,延長給藥間期;或給藥間期不變,每次劑量減少或停用卡那黴素B。其維持量可按下式計算:①延長給藥間期(小時),每次用量不變(7.5mg/kg),給藥間期=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9或②減少每次給藥量,每12小時給藥一次:每次用量=患者血肌酐清除率(mg/min)×7.5(mg/kg)/正常人肌酐清除率(mg/min)。由於卡那黴素B在體內不代謝,主要經尿排出,因此腎功能減退的患者可能引起藥物積聚達中毒濃度。
8、長期用藥可能導致耐藥菌過度生長。
9、硫酸卡那黴素B
靜脈滴注溶液的配製:未經稀釋的卡那黴素BB不可直接靜脈注射。取卡那黴素BB,用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或取注射用
硫酸卡那黴素B先加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後,每1g卡那黴素B加入200—400ml氯化鈉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或其他適當的滅菌稀釋液:配製後溶液應於30—60分鐘內滴完,小兒患者需相應減少稀釋液的量。該品規定只可作肌注和靜滴,不可靜推。
不良反應
發生率較高者有聽力減退、
耳鳴或耳部飽滿感(耳毒性),血尿、排尿次數減少或尿量減少、食慾減退、極度口渴(腎毒性)、步履不穩、眩暈(耳毒性、影響前庭)、噁心或嘔吐(耳毒性、影響前庭、腎毒性)。發生率較少者有呼吸困難、
嗜睡或軟弱(
神經肌肉阻滯,腎毒性)。停藥後發
生聽力減退、耳鳴或耳部飽滿感,提示可能耳毒性並需引起注意。可有聽力及腎損害.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
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偶有過敏反應、
皮疹、藥熱等。嚴重者可有
休克死亡.也可有神經系統症狀、心肌抑制、呼吸衰竭等。[過敏反應]藥熱和皮疹並不常見,其發生率在1%~3%之間;但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則相當多見,可達10%,尤其當療程超過1周時。過敏性
休克偶有所見,國內曾報導1例因潰瘍病穿孔注射卡那黴素B引起
過敏性休克,經搶救恢復,改用慶大黴素無不良反應。
[神經系統]該品套用中最重要的不良反應為影響
耳蝸神經,患者高頻聽力首先受損害,以後聽力減退逐漸發展至耳聾。耳鳴和耳部飽和感為早期而重要的第8
腦神經損害的先兆徵候。聽力減退大多在療程中發生並繼續進展,但停藥後仍可能發生,特別在原有腎功能減退者。卡那黴素B引起的聽力減退大多為雙側性,停藥後部分患者症狀可能逐漸減輕。
易誘發耳毒性的有關因素有:①原有
腎功能減退者;②血藥濃度較長時間持續在30μg/ml以上;③療程較長。總量不超過15g時一般不至發生耳毒性症狀,每日肌注1g,連續30~150天,發生聽力損害者可高達40%;④年老患者;⑤過去曾患
中耳炎或原有聽力減退;⑥過去曾用過氨基糖甙類等耳毒性藥物或同時合用強力利尿劑及其他耳毒性藥。據統計:採用卡那黴素B治療時臨床耳毒性的發生率約5%。新生兒與早產兒中套用卡那黴素B後發生耳毒性者較少,據報導成人常用量(15mg/kg/天)在兒童中常不能達到有效血濃度,因而主張小兒的用量應增加為每次10mg/kg,每8小時肌注一次。雖然如此,卡那黴素B在小兒中仍應慎用。該品引起的
耳蝸神經損害停藥後仍可繼續發展,卡那黴素B的耳毒性較鏈黴素、慶大黴素等為大,但低於新黴素。
該品在療程中引起前庭系損害者並不多見。該品與鏈黴素、新黴素相同,也可阻滯
神經肌肉接頭而引起呼吸抑制,在乙醚麻醉下於腹腔內給藥較易發生,肌注或靜注後亦有發生者。神經肌肉接頭的阻滯尚可引起心肌抑制及血壓下降等。用
葡萄糖酸鈣靜注可使部份病例恢復。此外,該品尚可引起暫時性第9對腦神經功能損害(表現為後1/3味覺喪失)、口周及其他部位的感覺異常、頭痛、不安
、心動過速、急性腦綜合徵伴癔病和視覺異常等。[泌尿系統]該品亦可引起腎臟損害,其對腎臟的毒性低於新黴素而大於鏈黴素。尿中可出現透明管型與顆粒管型,有時有少量紅、
白細胞,
蛋白尿偶有所見,多為短暫性,少數患者尤其老年者可發生腎功能減退;也有個別發生少尿、急性
腎壞死的報導。卡那黴素B引起的腎臟病變為可逆性,停藥後可迅速恢復,病變嚴重者恢復較慢或部份恢復。[消化系統]口服偶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長期服用後偶可引起吸收不良、
脂肪下痢等。
[其他]該品肌注局部疼痛的發生率較高,一般多能耐受。偶可引起
白細胞減少,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減少及高血壓等。二重感染(由綠膿桿菌或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耐藥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擬桿菌屬等引起)偶有所見。
相互作用
1、與強利尿藥(如呋塞米、
依他尼酸等)聯用可加強耳毒性。
2、與其他有耳毒性的藥物(如紅黴素等)聯合套用,耳中毒的可能加強。
3、與頭孢菌素類聯合套用,可致腎毒性加強。
右旋糖酐可加強
本類藥物的腎毒性。
4、與肌肉鬆弛藥或具有此種作用的藥物(如地西泮等)聯合套用可致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加強。新斯的明或其他抗膽鹼酯酶藥均可拮抗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5、本類藥物與鹼性藥(如
碳酸氫鈉、氨茶鹼等)聯合套用,抗菌效能可增強,但同時毒性也相應增強,必須慎重。
6、青黴素類對某些鏈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氨基糖苷類的聯用而得到加強,如目前公認草綠色鏈球菌性心內膜炎和腸球菌感染在套用青黴素的同時可加用
鏈黴素(或其他氨基糖苷類)。但對其他細菌是否有增效作用並未肯定,甚至有兩種藥物聯用而致治療失敗的報導,因此,這兩類藥物的聯合必須遵循其適應證不要隨意使用。
藥物製劑
按卡那黴素B計。卡那黴素BB2m1:O.5g(50萬單位)注射用硫酸卡那黴素B(1)0.5g(50萬單位)(2)1g(100萬單位)口服,一日4g,分4次用;肌注或靜滴,一日1g,分1-2次給藥。
針劑製品
藥理作用
硫酸卡那黴素B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如
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志賀菌屬、
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屬、普羅菲登菌屬、
耶爾森菌屬等均有良好抗菌作用;流感桿菌、布魯菌屬、腦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對該品也大多敏感。卡那黴素B對葡萄球菌屬(甲氧西林敏感株)和結核分枝桿菌亦有一定作用,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其他革蘭陽性細菌如溶血性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腸球菌屬和厭氧菌等對該品多數耐藥。該品主要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單位結合,抑制細菌
蛋白質合成。近年來耐藥菌株顯著增多,由於某些細菌產生氨基糖苷類鈍化酶,使之失去抗菌活性。卡那黴素B與鏈黴素、
新黴素有完全交叉耐藥,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可有部分交叉耐藥。該品為無色或微黃色澄明液體。
動力學
肌注該品後迅速吸收,於1~2小時達血藥峰濃度。一次肌注0.5g後平均血藥峰濃度為20mg/L。血半衰期2~4小時,
血清蛋白結合率低。腎功能減退者半衰期可顯著延長。在體內可分布到各種組織,在腎臟皮質細胞中積蓄,
胸水、腹水中濃度較高,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膽汁與糞便中的濃度較低,很少進入
腦脊液中。在體內不代謝,主要經
腎小球濾過後由尿排出,給藥後24小時內尿中排出80%-90%。
血液透析和
腹膜透析可清除相當藥量。
適應症
該品適用於治療敏感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
產氣腸桿菌、志賀菌屬等引起的嚴重感染,如
肺炎、
敗血症、腹腔感染等,後兩者常需與其他抗菌
藥物聯合套用。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肌內注射或
靜脈滴注,一次0.5g,每12小時1次;或按體重一次7.5mg/kg,每12小時1次,成人每日用量不超過1.5g,療程不宜超過14天。50歲以上患者劑量應適當減少。
2、小兒常用量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按體重一日15~25mg/kg,分2次給藥。
3、
腎功能減退時用量:肌酐清除率50~90mg/min時用正常劑量的60~90%,每12小時1次(正常劑量為每次7.5mg/kg,每12小時1次);
肌酐清除率10~50ml/min時用正常劑量的30~70%,每12~18小時1次;肌酐清除率<10mg/min時用正常劑量的20~30%,每24~48小時1次。
不良反應
1、在療程中可能發生聽力減退、
耳鳴或耳部飽滿感,此為影響耳蝸神經。少數患者,尤其原來有腎功能減退者可在停藥後發生,須引起注意。影響前庭神經功能時可出現
眩暈、步履不穩,但並不多見。
2、可出現血尿、排尿次數減少或尿量減少、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極度口渴等腎毒性反應。
3、偶可出現呼吸困難、
嗜睡或軟弱等神經
肌肉阻滯現象。
4、其他不良反應有:頭痛、皮疹、藥物熱、口周麻木、
白細胞減低、
嗜酸粒細胞增多、肌注局部疼痛等。
禁忌
對該品或其他氨基糖苷類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項
1、該品有引起耳毒性和腎毒性的可能,故不宜用於長程治療(如結核病),通常療程不超過14天。
2、下列情況應慎用該品:失水、第8對
腦神經損害、重症肌無力或
帕金森病、腎功能損害患者。
3、對一種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
鏈黴素、慶大黴素或阿米卡星等過敏的患者,可能對該品也過敏。
4、在用藥過程中應注意進行下列檢查:(1)尿常規檢查和腎
功能測定,以防止出現嚴重腎毒性反應。(2)聽力檢查或聽電圖尤其高頻聽力測定,對老年人更為重要。
5、有條件時應監測血藥濃度,尤其新生兒、老年人和
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每12小時給藥1次時,血藥峰濃度宜保持在15~30mg/ml,谷濃度5~10mg/ml;每24小時用藥1次時血藥峰濃度宜保持在56~64mg/ml,谷濃度<1mg/ml。
6、對診斷的干擾:可使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血清膽紅素濃度及
血清乳酸脫氫酶濃度的測定值增高;血鈣、鎂、鉀、鈉濃度的測定值可能降低。該品屬氨基糖苷類,在兒科中應慎用,尤其早產兒及新生兒中不宜套用,因其
腎臟組織尚未發育完全,使本類藥物的半衰期延長,可能在體內積蓄而產生毒性反應。在孕婦用藥中該品屬D類,即對人類有危害,但用藥後可能利大於弊。卡那黴素B可穿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組織,有引起胎兒聽力損害的可能。
妊娠婦女使用該品前必須充分權衡利弊。該品在乳汁中分泌量很低,但通常
哺乳期婦女在用藥期仍宜暫停哺乳。老年患者套用該品後容易引起各種毒性反應,因此有條件時應在療程中監測血藥濃度,此外老年患者的腎功能有一定程度生理性減退,即使其腎功能測定值在正常範圍內仍應採用較小治療量。
過量處理
由於缺少特異性拮抗藥,卡那黴素B過量或引起毒性反應時,主要用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同時補充大量水分。血液透析或
腹膜透析有助於從血中清除卡那黴素B。
相互作用
1、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合用或先後局部或全身套用,可增加耳毒性、腎毒性以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2、與
神經肌肉阻滯劑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肌肉軟弱、呼吸抑制等。
3、與捲曲黴素、順鉑、依他尼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套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
4、與頭孢噻吩或頭孢唑林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腎毒性。
5、與多粘菌素類注射劑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套用,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6、其他腎毒性及耳毒性藥物均不宜與該品合用或先後套用,以免加重腎毒性或耳毒性。、
7、氨基糖苷類與β內醯胺類(頭孢菌素類與
青黴素類)混合時可導致相互失活。該品與上述抗生素聯合套用時必須分瓶滴注。亦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瓶滴注。
滴眼液製品
藥理作用
卡那黴素B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如
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腸桿菌屬、志賀菌屬、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屬、普羅菲登菌屬、耶爾森菌屬等均有良好作用;
流感桿菌、布魯菌屬、腦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對該品也大多敏感,對銅綠假
單胞菌無效。對
葡萄球菌屬中甲氧西林敏感株和結核分枝桿菌也有一定作用,其他革蘭陽性細菌如溶血性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
腸球菌和厭氧菌等對該品多數耐藥。卡那黴素B主要與細菌
核糖體30S亞單位結合,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卡那黴素B與鏈黴素、新黴素有完全交叉耐藥,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可有部分交叉耐藥。該品為無色或微黃色的澄明液體。
動力學
該品滴眼後很少吸收進入眼內組織或進入全身血液循環。
適應症
適用於治療敏感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
變形桿菌屬、淋病奈瑟菌及葡萄球菌屬等細菌所致結膜炎、
角膜炎、淚囊炎、
眼瞼炎、瞼板腺炎等感染。
用法用量
滴入眼結膜囊內,一次1~2滴,一日3~5次。
不良反應
偶有眼部輕度刺激不適,無全身不良反應。
禁忌
對該品或其他氨基糖苷類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該品不得直接注進球結膜下或眼前房內。、
2、
淚囊感染(淚囊炎)常發生於淚囊管閉塞的兒童,除用該品滴眼外,可同時輔以局部熱敷。
3、滴眼時瓶口勿接觸眼睛,使用後應將瓶蓋擰緊,以免污染藥液。該品滴眼後雖很少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但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仍應注意不可過量使用,以免影響胎兒及嬰兒的生長發育。
相互作用
1、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合用或先後局部套用,可增加
耳毒性、
腎毒性以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2、與
捲曲黴素、順鉑、依他尼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套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
4、其他腎毒性藥物及耳毒性藥物與該品合用或先後套用應慎重,以免加重腎毒性或耳毒性。
藥物配伍分析
目的評價卡那黴素B聯合核清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病的治療作用。方法將耐多藥肺結核病80例隨機兩組;治療組採用卡那黴素B聯合核清及其它兩種抗結核藥物,對照組採用核清聯合鏈黴素及其它兩種抗結核藥物。結果治療組在完成療程後痰菌陰轉率85.7%,優於對照組68.4%。治療組病灶吸收率80.9%,優於對照組61.5%。治療組空洞閉合率61.5%,也優於對照組30%。兩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卡那黴素B聯合核清治療耐藥肺結核病療效較核清聯合
鏈黴素抗結核藥為有效。
在中國,抗結核治療中常遇到現有常規抗結核藥的耐藥性,且成為了我科有效控制
結核病的嚴重障礙。我們自1999年開始探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方法,發現卡那黴素B聯合核清的抗癆方案明顯優於鏈黴素聯合核清的抗癆方案。因此我們對42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用卡那黴素B(K)聯合核清(D)治療並與鏈黴素聯合核清的抗癆方案對照,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標準:①經過HRE(Z)S/HRE或DRE(Z)S/DRE方案正規治療6月以上,痰結核分支桿菌陽性或X線胸片病灶仍有進展。②藥物敏感試驗顯示結核菌對HRE等多種藥物耐藥;③年齡18~66歲,平均38歲,無心、肝、腎、耳疾病及
矽肺、肺外結核、
糖尿病、
精神病患者。④未用過卡那黴素B治療。其中治療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齡18~66歲,平均38歲。浸潤型肺結核34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8例;胸片顯示空洞者13例。對照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齡22~63歲,平均40歲。浸潤型肺結核31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7例。
胸片顯示空洞者10例。
化療方案治療組方案3DKRE(Z)/9DRE(D核清,K卡那黴素B,R利福平,E
乙胺丁醇,Z吡嗪醯胺),對照組方案3DSRE(Z)/9DRE(S鏈黴素)。用法:D0.3g,口服,每日3次,K1.0g,每日1次靜滴,R0.45g早晨空腹1次,E0.75g,每日1次口服,Z1.5g每日1次口服,S0.75g,每日肌注1次。
觀察項目所有患者治療前均作全身檢查,有肝腎功能損害或有糖尿病的
肺結核患者均排除在外,治療前後均做痰
結核菌塗片及培養、藥敏、胸片。治療期間密切觀察藥物副作用。
療效判定標準(1)痰菌變化:陰性或陽性。(2)
胸片改變:吸收為轉,不變或惡化,其中包括空洞的閉合、縮小、不變或增大。
結果
痰菌陰轉情況見表1。治療組在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的痰菌陰轉率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1)。
病灶吸收及空洞改變情況見表2。療程結束時病灶吸收好轉率治療組80.9%,對照組63.1%,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空洞閉合率治療組61.5%,對照組30.0%,兩組間差異也有顯著性(P<0.05)。
不良反應兩組在治療中均出現了部分
胃腸道反應及輕度肝功能損害,經對症處理後症狀消失完成了療程,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
討論
在我們臨床抗結核治療中,由於不規範的抗結核治療,產生了許多耐藥結核桿菌,給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危害,也給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全國的臨床工作者也在積極探索一難題,由於沒有新藥問世,也就只能制定合理的方案,老藥新用觀察療效。我科自1999年來也在尋找新的方案來治療耐藥結核病。在種種嘗試中,發現卡那黴素B聯合核清治療耐藥結核病取得較好療效,此方案的痰菌陰轉率在療程結束時達85.7%,明顯高於對照組68.4%。且病灶吸收及空洞閉合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核清是近年來由兩種舊的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和對氨基水楊酸鈉(PAS)化學合成的但又不同於兩種藥物聯用的效果。合成後它提高了INH的血藥濃度,延長了INH的半衰期,從而顯著地增強了INH的抗結核效果,與單純的INH+PAS用藥相比,療效更強且對肝臟毒副作用較小,胃腸道的反應也較輕,在整個化療過程中毒副作用較少見,臨床觀察對部分耐INH、PAS的結核桿菌有確切殺菌作用。卡那黴素B與鏈黴素雖同是氨基苷類抗生素,但臨床觀察對耐鏈黴素的結核桿菌卡那黴素B治療同樣有效。故本文用卡那黴素B、核清與其它兩種抗癆藥物聯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病42例取得了滿意療效,卡那黴素B在用藥期間及完成治療後未出現明顯的耳毒性,其它副作用與常規化療方案沒有明顯差異。結果表明,以卡那黴素B與核清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是有效的,值得臨床推廣套用及進一步證實。
副反應案例
肌注卡那黴素B致過敏性休克1例
病例介紹
患者,王某,27歲。2003年5月12日因腹痛、膿血便就診。患者四肢乏力,周身酸楚,發熱惡寒,大便膿血相兼,里急後重,一日10多次。查體:體溫38.1℃,脈搏98次/分,血壓125/80mmHg。神志清醒,語言流利,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應靈敏,頸項無抵抗,雙肺呼吸音清,
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肝脾未觸及,臍周及左下腹有壓痛。臨床診斷:細菌性
痢疾,給予卡那黴素B0.5g,肌內注射,每日2次,口服複方磺胺甲口惡唑等藥(卡那黴素B為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肌注卡那黴素B後不足5分鐘,患者突然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心搏微弱,呼吸困難,血壓80/50mmHg,語言斷續不清,淺昏迷,考慮是對卡那黴素B過敏所致。立即吸氧,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5mg,靜脈推注10%
葡萄糖溶液40ml加地塞米松20mg,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維生素C3.0g,
維生素B60.2g,
細胞色素C、輔酶A等。40分鐘後,患者汗止。面色轉紅,血壓回升,心音搏動有力,應答能力恢復,生命指征轉為正常。
討論
卡那黴素B為治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
變形桿菌、結核桿菌的有效藥物,但其副作用也較大,可引起聽神經、腎功能、神經肌肉的損害。並可引起
皮疹、
蕁麻疹、藥物熱等不良反應。但引起過敏性休克者尚屬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