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鎏金銅佛像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雕塑、造像類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北朝鎏金銅佛像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北朝
- 類別:雕塑、造像
- 材質:銅
- 文物來源:其他
- 藏品編號:8559
- 完殘程度:基本完整
- 質量範圍:<0.01kg
- 入藏時間:1949年10月1日-1965年
- 文物級別:一般
- 規格尺寸:高5.4(cm)
南北朝鎏金銅佛像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雕塑、造像類作品。
南北朝鎏金銅佛像 南北朝鎏金銅佛像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雕塑、造像類作品。
它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起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漸繁盛。現存早期金銅佛像極少,後趙的這件金銅佛像是中國有明確紀年的最早佛像。中國 安慶博物館藏品,高12.4厘米,底座寬10厘米。鑑定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鍱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歷史發展 綜述 現存的中國金銅佛...
中國金銅佛造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現存的中國金銅...
明代的金銅佛像大多頭大身長,體態豐盈,鑄工精細,特別是皇家宮庭造佛像,鎏金純度很高,寶光奪目,氣度恢弘,巧奪天工。清代漢傳金銅佛像造形又有所變化,多為寬肩細腰,額豐頤滿,高鼻細目,袒右式衲衣,衣飾衣紋皆用寫實手法,纖巧輕柔,缺少想像張揚的空間和藝術感染力。至於藏傳金銅佛像,多為彌勒菩薩像、佛...
《南北朝金銅佛像》是2008年彭燕凝、彭仁厚所著圖書。內容簡介 在銅佛造像的各種內在和外在特徵中,有的是人們可以模仿、較易模仿的,有的則是不易模仿,或模仿不了的。如上面所說的某些“冰裂紋”、“釉質斑”以及特殊表層上的起泡、綻開、“脫胎”及脫胎後內部形成的“腫脹”、表層上的各種“人骨銹”等等,...
鎏金彌勒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佛教在漢代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時受到各少數民族政權的大力提倡,加之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也希望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脫,於是佛教和佛教藝術都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這一時期留下了許多相關的石窟和造像。彌勒是佛教的菩薩名,和佛相差一級。佛...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金銅佛像製造的繁榮期。此時的佛像受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很大,一些能工巧匠製造出許多千姿百態的佛像作品。此時的佛像,大都或坐、或立在方形座上,背有蓮瓣形、火焰形背光。北朝佛像隨著政權的更迭不斷發生變化,時胖時瘦。南朝十分推崇“秀骨清像”,所鑄銅像大多清秀。此時的衣著,大都為...
向世俗化方向發展,向民間發展,使信仰觀音的人越來越多。女相的觀音造像大約始於南北朝時期,唐以後逐漸盛行,在現存的中國寺院中供奉的觀音塑像,通常都是女相。明代銅佛像的鎏金,多採用“瀝金”工藝技巧,使鎏金層勻厚、亮澤,不易脫落。明代的鎏金觀音像大都垂目微笑,突出智慧圓通,造型穩重。
藏傳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金銅佛像製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兩朝。這些漢地製作的藏式佛像,特別是明清宮廷造像,外表大都採用鎏金製作,工藝精湛,氣勢輝煌,姿態普遍富於動感,頗具震撼力,在撫慰人心的同時,也凸顯尊崇之美。藏傳佛像除漢地製作的以外,藏中、藏西、青海等地...
鎏金人擎銅燈表明,戰國時期楚國的冶銅鑄造業已達到極高水平。從雷峰塔地宮出土的珍貴文物--舍利函鎏金銀質金塗塔首次在杭州露面。代表作品 藏於美國的鎏金銅佛像 此像用青銅鑄造,高39.7厘米,表面鎏金,鑄造於十六國後趙太祖石虎建武四年(338年),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佛座為四足方座,佛像高肉髻,寬...
藏傳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金銅佛像製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兩朝。這些漢地製作的藏式佛像,特別是明清宮廷造像,外表大都採用鎏金製作,工藝精湛,氣勢輝煌,姿態普遍富於動感,頗具震撼力,在撫慰人心的同時,也凸顯尊崇之美。金銅佛像的歷史 金銅佛像是佛教造像藝術之一。在...
4、魏晉南北朝文獻關於白鹿出現的記載,最晚時間是公元475年。據《宋書》卷28《符瑞》中所載,可確認屬於本區者共11次,時間起於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終於劉宋後廢帝元徽三年(公元475年)。5、鎏金銅佛立像 鎏金銅佛北魏延興五年(公元475年)立像,1967年滿城縣孟村出土。該銅佛通高35.2厘米,...
金銅造像 青銅鎏金是中國最早出現並流行的佛教造像種類,《三國志》卷四十九與《洛陽伽藍記》卷一分別記述了漢末、西晉金銅造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後趙建武四年(338)像則是現存紀年最早的金銅佛像。有大中型和小型兩種,前者主要陳設於寺廟,後者多在家中供養,現存的絕大多數屬於後者。兩晉南北朝隋唐是金...
興平市博物館重要藏品有:隋賀若誼碑、明銅關羽、西周重環紋銘文銅鼎、秦銅蒜頭壺、漢銅扁壺、西漢熊足銅表、漢銅釜、漢銅、西漢銅螯、西漢永光元年造銅洗、西漢銅弩機、西漢銘文鏡、西漢日光鏡、漢四乳四螭鏡、漢五銖錢範、漢雙鏈銅火爐、漢銅印、南北朝鎏金銅佛像、隋十二生肖銅鏡、唐瑞獸葡萄鏡、唐三樂鏡...
鎏金銅佛坐像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嘎仙洞位於內蒙古鄂倫春境內,它是北魏統治者始祖拓跋鮮卑的發源地。洞口左側石壁上刻有北魏大臣李敞於公元437年來此祭奠的碑文。公元437年,檀道濟冤死之後,...
蓮溪寺在武昌雄楚大街一側的民居間,背靠古盤龍山,該寺院起源於何時具體不詳,但曾經挖出過南北朝北魏年間鎏金佛像,近年周邊拆遷曾經挖出過元耶律公獻地字樣的碑石,有石碑上明載“本寺初建於唐朝”。這裡一直在建國前曾經香火鼎盛。1959年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建築分為正殿建築和附屬建築兩部分,總...
尤其是館藏的104件銅佛像,有確切紀年的37件,時代從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壽三年( 603年),所記年號16個,保存完好在國內罕見,被專家學者譽為“我國佛教考古的可喜收穫”,是“北朝小型鎏金銅佛像斷代的標尺”。藏品保護 2006年博興縣投資37萬元用於博物館報警監控設施的安裝。2006年,聘請有關專家編制...
石窟寺雕刻藝術樣式風格的變化,也直接影響了同時期為寺廟供養而雕塑的單體造像和造像碑、金銅佛造像。金銅佛是小型雕塑,造型玲巧,富於變化。著名的佛教造像雕塑家有東晉時的戴逵、戴父子,他們以首創夾造像和善於權衡大型造像的比例關係而著稱。 南北朝時期另一類大型石雕是陵墓地面石刻群。存世的作品主要是分布於...
龍華寺遺址,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城東街道辦事處崇德、馮吳、張官村一帶,為南北朝至隋代古寺廟遺址。龍華寺遺址,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1.5千米,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朝向南,前後兩院,內有大正殿、鐘鼓樓等。龍華寺遺址出土的金、銅佛像及其他遺物,對於研究南北朝至隋代的寺院規模、布局和佛教流傳、佛教文化...
從汶上現存北魏銅鎏金佛造像、東魏石刻彌勒造像、北齊《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遺存資料記載,寶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應在南北朝時期。唐太和年間,曾鑄一大鐘。寶相寺在北宋時期是皇家寺院,北宋鹹平五年(1002年),寶相寺重修,釋明習撰並行書了《寶相寺創修佛殿記》。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上午11點開始的拍賣先從玉石雕件、屏風、犀牛角雕件等開始。到12點左右,乾隆年間的“老子騎牛圖”落槌價已經攀升到24萬英鎊;同一年代的一件紫檀嵌牙百鳥朝鳳掛屏拍到了11萬英鎊;明永樂年間的一尊27厘米高的鎏金銅佛被拍賣到14萬英鎊;一幅年代久遠的唐代絹本菩薩像幡被拍到了14.5萬英鎊。中午12點半左右...
在肅穆的誦經法號聲中,隨著開光儀式的舉行,這尊舉世唯一的青銅觀音等身法像也揭開神秘面紗。銅像造型 明代騎犼觀音銅像 在古籍文獻與造像鐫銘中,多將鎏金銅質佛教造像稱"金銅像"或"金像"。該騎犼觀音金銅像形制為頭戴七葉花冠,冠正面中央有阿彌陀佛立像,飾有波浪形寶繒。觀音呈男相,面龐鎏金,耳部飾雲...
塔爾寺內收藏有大量鎏金銅佛像、銅佛像、金銀燈、金書藏經、木刻板藏經、法器、靈首塔、御賜匾額、壁畫、堆繡等文物。其中壁畫與堆繡、酥油花被譽為塔爾寺三絕。壁畫多以礦物顏料畫在布幔上,內容主要為經變、時輪、佛等。堆繡是用各色綢緞、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繡成佛、菩薩、天王、羅漢、尊者、花卉、鳥獸等圖案。
在這一展廳,館藏寶物眾多,比如在隆化鎮南黑山的石縫裡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銅造像。這尊銅造像戴有圓形背光,背光上刻有“李翟手用銅四斤,泰常五年五月五日佛弟子劉惠造彌勒佛像”的字跡。據專家說,這尊佛像距今已有1570多年的歷史了,是國家珍貴文物。展出內容 館內藏品5萬餘件,國家級珍貴文物500餘件,包括...
與南齊墓新仙人形象相似、時代相近的佛教造像在南方亦有發現,如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公元478年的鎏金銅佛像,屬劉宋王朝統治時期。坐佛頭頂大背光,背光邊緣有5位鏤空飛天,她們兩兩以盛開的蓮花為間隔,身穿長袍,長裙飄逸,似乎有陣陣看不見的清風支撐她們漂浮空中。陝西出土的公元471年的石佛像背面浮雕上也有...
居士林中供奉著兩尊鎏金銅佛,“毗盧遮那”和文殊菩薩,系明朝宣德年鑄造,“文革”期間被移置大悲院,82年12月居士林重修告竣,於翌年2月24曰重新迎回居士林供奉。居士材現任林長李可家,任天津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副林長兼總幹事李莉娟,任天津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平安佛教 平安佛教居士林位於浙江...
在這一展廳,館藏寶物眾多,比如在隆化鎮南黑山的石縫裡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銅造像。這尊銅造像戴有圓形背光,背光上刻有“李翟手用銅四斤,泰常五年五月五日佛弟子劉惠造彌勒佛像”的字跡。據專家說,這尊佛像距今已有1570多年的歷史了,是國家珍貴文物。三、《此間曾是帝王鄉》展示清代各民族重新組合。四、《...
可惜在文革中,這號稱中國佛經四大珍品之一的“南台藏經”,有的被付之一炬,有的被運往造紙廠回爐打成紙漿。佛經墨寶蕩然無存,佛像、文物全部被毀,僧人全部離寺下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台寺始得全部恢復。1981年旅居泰國華僑黃彰任、歐陽遇夫婦捐贈鎏金銅佛像一尊,供於藏經樓為古剎增輝。重修擴建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