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佛像在我國流傳已久,在北方大體分為漢傳,藏傳兩大系統,最早的金銅佛像,在東漢末年便已出現,由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銅佛像造形大都為磨光肉髻,寬衣博帶,面容和煦,佛像背光為舟形,邊飾火焰紋,佛像底足多鑄有四足坐床,坐床邊側往往刻有銘文,記述供奉人名和年代,整座佛像金光燦然,形態苗條優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遠的銅鎏金佛
- 出現時期:東漢末年
由於年代久遠鎏金部分磨損嚴重,未磨損部分亦有小片脫落,零散分布,幫用放大鏡觀察鎏金脫落處為直立斷面,且銅銹斑駁,深入周邊鎏金層底部。至隋唐時期,金銅佛造像以豐腴為美,佛頭飾螺發,面部及像身圓潤渾厚,胸部可見肌肉凸起紋理,衣紋繁複,自然流暢,衣紋上多有瓔絡珠飾,豪華氣派,足下出現蓮花寶座,唐代金銅佛像,給人的總體印像是精雕細琢,富貴大氣,有尊貴無比的皇家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