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
五佛佛是佛教的
五智如來或五智佛,也指
五方佛或者五聖。來源於藏傳佛教中的密教。五佛是以
大日如來為首的,總計五尊佛。
金剛界五佛、胎藏界五佛是兩個“體系”的五佛。
金剛界五佛
金剛界五佛,即毗盧遮那(Vairocana)、
阿閦(Aks!obhya)、寶生(Ratna-sam%bhava)、阿
彌陀(Amitabha)、不空成就(Amogha-siddhi)。此五佛居於
金剛界曼荼羅中央的五解脫輪。其中,毗盧遮那佛身白色,結智拳印,位於中央。阿閦佛身黃金色,左手握拳置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位於東方。
寶生佛身金色,左手握拳安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位於南方。
阿彌陀佛身亦金色,結三摩地印,位於西方。
不空成就佛身亦呈金色,左手作拳當臍,右手舒五指
當胸,位於北方。此五佛之
種子字依次為‘鍐’(vam!)、‘吽’(hu^m!)、‘怛落’(tra^h!)、‘紇哩’(hri^h!)、‘惡’(ah!)。
胎藏界五佛
胎藏界五佛,即大日、寶幢、
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亦即
胎藏界曼荼羅中台八葉院中的五佛。其中,
大日如來位於中央,身呈黃金色,結
法界定印。寶幢如來在東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結觸地印。開敷華王
如來在南方,身呈黃金色,結離垢三昧。無量壽如來在西方,身亦呈黃金色,結
彌陀定印。天鼓雷音如來在北方,身呈赤金色,為入定之相。種子字依次為‘惡’(a^h!)、‘阿’(a)、‘阿’(a^)、‘暗’(am!)、‘惡’(ah!)。
蓋
金剛界為果曼荼羅,表智;胎藏界為因曼荼羅,表理,故五佛的
種子字與色相等雖然不同,其體則無差別。即大日如來與阿彌陀如來在胎金兩界中,名稱相同;而胎藏界的寶幢如來、
開敷華王如來、天鼓雷音如來依次相當於金剛界的
阿閦如來、
寶生如來、
不空成就如來。此五佛又名
五智如來、五智佛,乃因其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所成。五佛配於五大、五方等,此有兩傳。即︰
(1)不空三藏依本有門胎藏之義,以中因為宗,故順世間五行之配例,以地大配中央大日,水大配北方不空成就,火大配南方寶生,風大配西方阿
彌陀,空大配東方
阿閦。
(2)善無畏三藏則依修生金剛界之義,以東因為宗,故以地大配東方阿閦,水大配西方阿彌陀,火大配南方寶生,風大配北方不空成就,空大配中央大日。此二義原系兩部之
宗義,故互相通用而不偏廢。
約體大之曼荼羅言之,五佛乃大日所具的五智五佛,為本有的五大。約體相合論之曼荼羅言之,則大日乃本有的總德,為體大之位。四佛即
四曼相大,乃自大日流出之修生別德。就五佛是
五智輪自性論而言,
般若菩薩、
金剛薩埵、金剛藏王菩薩、
文殊菩薩、金剛牙菩薩依次為五佛之正法輪,
不動尊、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順次為五佛之教令輪。
西藏五佛
西藏所傳五佛,稱為五禪定佛,即住於
淨土而化現人身佛的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迦葉、
釋迦牟尼與
彌勒。此五佛生在人間化度眾生。以普賢、金剛手、寶手、蓮華手、一切手為五法子禪定菩薩,其於人身佛入滅後擔當起度生濟世之事。
此外,《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二以五明妃代表五佛的五位,即東方帝釋方安金剛明妃,南方焰魔方安遨哩明妃,西方水天方安閦哩明妃,北方酟尾羅方安金剛拏吉尼,中央安無我明妃。此與
尼泊爾所傳類似。另依《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載,五佛為
盧舍那、
釋迦、彌勒、
阿閦、
彌陀;此與上述所說之五佛不同。
◎附一︰《西藏密教研究》第五章(摘錄)
獨特的密教五佛,是以
大日如來為首的五尊佛。關於密教五佛的成立與展開,松長有慶博士曾作過研究,據松長有慶博士所說︰此五佛是直承自曇無讖譯《
金光明經》(大正第十六冊)和佛陀跋陀羅譯《
觀佛三昧海經》(大正第十五冊)所說的下表四佛。
方位 | 佛 名 | 佛 國 土 |
東方 | 阿閦佛 | 妙喜國土 |
南方 | 寶相佛 | 歡喜國土 |
西方 | 無量壽佛 | 極樂國土 |
北方 | 微妙音候 | 蓮華莊嚴國土 |
此二經的四佛思想,來自從空間方面擴大解釋佛陀的多佛思想,或者是伴此而起的多佛國土思想。其後,經過《
一字佛頂輪王經》和《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等的過渡經典,直到《
大日經》,出現解釋法身的
中央大日如來,多佛思想乃轉變成統一的宇宙觀。
這種傾向,完成於
瑜伽部密教的中心經典《初會
金剛頂經》(別稱《真實攝經》,Tatt-vasam!graha),五佛即以
大日如來為中尊而形成的密教世界。茲以《初會金剛頂經》以及相關的經軌(如︰阿難陀格爾巴的注釋等)所說的圖像為準,列表如下︰
五 佛 | 部族 | 方位 | 色身 | 印 | 座 | 三昧耶形 |
大日 | 如來 | 中央 | 白 | (智拳)覺勝 | 獅子 | (法輪)佛塔 |
阿閦 | 金剛 | 東 | 青 | 觸地 | 象 | |
寶生 | 寶 | 南 | 黃 | 與願 | 馬 | 寶 |
阿彌陀 | 蓮華 | 西 | 赤 | 禪定 | 孔雀 | 蓮華 |
不空成就 | 羯磨 | 北 | 綠 | 施無畏 | 金翅鳥 | 羯磨 |
西藏和拉達克完全的繼承
瑜伽部密教的五佛,另一方面,又加入了新的成分,且在無上
瑜伽密教成立之時,在思想上,導入‘五佛即五蘊,五佛即五煩惱’的教義。
此二種思想,在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不是此處所要討論的,此處僅就圖像的變化作一敘述。
首先,在瑜伽部密教里,結智拳印的
大日如來,在無上瑜伽密教中,則已變成轉法輪印。
第二,在曼荼羅中,
金剛部的
阿閦佛勢力增大,取代佛部的大日,兩者之間的位置互動相換。
第三,在瑜伽部密教里,尚未明確地標出各尊的明妃,但在無上
瑜伽密教,則有很清楚的規定。
其次,在拉達克的事例中,還可見到遺存下來的瑜伽、無上瑜伽的五佛。南姆格爾王朝以後的寺院,沒有
瑜伽部密教的五佛,至於屬於《
金剛頂經》系統的阿爾齊袞巴等古寺院的曼荼羅,或榭袞巴下的摩崖線刻的五佛,或金銅佛等,可視為壁畫以外的種別。
另外,無上瑜伽密教系的五佛,常被描繪在壁畫上,例如,飛揚袞巴正殿的左壁上,繪有線條清楚,色彩濃厚的五佛,其配列如下表︰
五 佛 | 色身 | 印 | 座 |
大日 | 白色 | 轉法輪印 | 獅子座 |
阿閦 | 青色 | 觸地印 | 象座 |
寶生 | 黃色 | 與願印 | 馬座 |
阿彌陀 | 赤色 | 禪定印 | 孔雀座 |
不空成就 | 綠色 | 施無畏印 | 金翅鳥座 |
以上五佛,原則上是無上
瑜伽密教系的表現方式,大概可從其配列方式推測是以大日為中心。同樣的,拉馬優魯袞巴獅子岩堂的五佛塑像,也是置
大日如來於中央,但是,無上瑜伽密教則大都以
阿閦佛代替大日如來。拉達克還有二者相當晚期的過渡期圖像。
另外,也有人稱此五佛為‘五禪定佛’。這個用語是十九世紀的學者,首先在
尼泊爾使用的,其後,B.巴達恰里雅等印度學者也跟著沿用。因此,遂擴展為世界性的用語。但這種稱呼,在第一手資料的梵本中並未發現。因此,能否使用,不得不多作考慮。
◎附二︰神林隆淨著·歐陽瀚存譯《密宗要旨》第十五章(摘錄)
五佛者︰大日(Maha^-vairocana)、阿閦(Aks!obhya)、寶生(Ratna-sam!bhava)、無量壽(Amita^yus)、不空成就(Amog-ha-siddhi)。其中,
大日如來稱為普門尊(Samanta-mukha-pradha^na),餘四佛稱為一門尊(Eka-mukha-pradha^na)。但法界體性智,為大日尊內證之智德,乃至成所作智,為
不空成就佛之內證智德。於此五佛
五智之關係,法界體性智有如何重要之位置,足可推知。自經典史上觀之,四佛之存在,既已明顯後,大日如來始現於經典中。惟就真言密教之立場,全與此相反,視四佛為大日如來之分身,乃大日如來四智之表現。
大日如來之內證,雖為法界體性智,若由
四智為此智之表現考之,則五智中,法界體性智為根本,故於五智中為最高之物,厥義甚明。
又五佛之中,大日如來,備具觀照諸法界實相之智德。
阿閦佛,備具明了觀見諸法法界種種相之智德。
寶生佛,住於無我他彼此差別執情,平等一體之理念,備具觀照萬有種種相之智德。
阿彌陀佛,對於普遍眾生界,住於攝取不捨之大慈悲心。
不空成就佛,因於濟生利民,而當實際的活動。易言之,真言行菩薩,入於佛果位後,名觀照阿字諸法,本不生際不可得之理之智,為法界體性智。名如實觀照諸法萬有種種相,如實有狀態之智為大圓鏡智。又名照見
生佛一如,凡即是佛之
妙諦之智為平等智。以
攝化利生之智,名妙觀察智。以接於直接
所化眾生實行方面之智,為成所作智。在於似此意義之
五智中,法界體性智,自為諸法根本之絕對真理,觀照密教所謂
阿字本不生不可得之理之大智慧,而可認為精神生活中之基本物者,於佛果之位,此法界體性智為一切精神生活之綜合體,故謂自此根本智(mu^la-jn~a^na),以生出大圓鏡智等之四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