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建制沿革
協和鎮在
清代為安岳縣喜井鄉轄地,清陳家場。
鄉場始建於
清朝康熙年間,已有340餘年。相傳當地李、全二姓不睦,為爭場鎮
命名權而
打官司,因
當權者姓陳,趁機得到鄉場命名權,始有陳家場一名。
清
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
喜井鄉等10鄉,陳家場等36個場。
清末,安岳縣設喜井鄉等10鄉38場。
喜井鄉轄永清場、興隆場、陳家場、橫廟場共4個場,治為陳家場,今安岳縣協和鎮場鎮。
民國初,陳家場屬喜井鄉。
1932年,安岳縣廢
喜井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屬協和場。
1935年,安岳縣在協和場設第四區,協和為區公所
所在地。
1952年,協和鄉析設石板鄉(治今石盤村)。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
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協和鄉屬
興隆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
撤銷興隆區建立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協和鄉、石板鄉、解放鄉合併設協和
人民公社,屬興隆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
公社,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復設興隆區,協和公社屬
興隆區。
1962年,安岳縣
增設解放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協和公社析設解放
公社,屬興隆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協和公社復置
分設協和鄉、石板鄉,屬興隆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興隆區
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魚龍鄉、共和鄉、清流鄉、天寶鄉、
天林鄉、協和鄉、解放鄉(後更名左家坪鄉)、
石板鄉、興隆鄉共9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鄉。撤銷興隆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
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
興隆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原協和鄉、石板鄉(原鄉政府駐石盤村)行政區域
合併置協和鄉。
1995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興隆區設工作
委員會(簡稱興隆工委),協和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興隆工委,建立興隆管理委員會(簡稱興隆管委),協和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興隆管委
片區轄興隆鎮(含原左家坪鄉)、
天林鎮、
清流鄉、協和鄉(含原石板鄉)、
天寶鄉、魚龍鄉、
共和鄉共7個
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興隆管委,置興隆鎮,縣直轄。協和鄉自興隆管區析出置縣
直轄鄉。
2017年4月,經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
資陽市人民政府批覆(川府民政〔2017〕5號、資府函〔2017〕43號),同意安岳縣
撤銷協和鄉,設立協和鎮,以原協和鄉的
行政區域為協和鎮的行政區域,協和鎮
人民政府駐中和街282號。
行政區劃
協和鎮現轄小橋村、水源村、高獅村、龍水村、長喜村、中和村、泉石村、坨灣村、治山村、石盤村、潭沱村、羌寨村、林楠村、瓦堂村、菱角村共15個
行政村,133個
村民小組,1個
社區居民委員會。協和鎮現有石板場、協和2個場鎮。
行政代碼
512021129200 210 小橋村
512021129201 220 水源村
512021129202 220 高獅村
512021129203 220 龍水村
512021129204 220 長喜村
512021129205 220 中和村
512021129206 220 泉石村
512021129207 220 坨灣村
512021129208 210 治山村
512021129209 220 石盤村
512021129210 220 潭沱村
512021129211 220 羌寨村
512021129212 220 林楠村
512021129213 220 瓦堂村
512021129214 220 菱角村
自然資源
經濟狀況
全鎮以農業為主,主產稻穀、紅薯、小麥、蠶繭等。糧食
總產量11458噸,
經濟作物總產量2730噸;
荒山育林33.33公頃,
退耕還林種桑113.33公頃,鞏固縣
蠶桑基地,養蠶400張,產繭1.8萬公斤,實現收入28.6萬元。
養殖業以分戶飼養為主,以養殖
生豬為龍頭,帶動兔、雞、鴨、鵝小家禽等
養殖。年末生豬存欄1.47萬頭,出欄3.3萬頭,小家禽
存欄11.31萬羽,年出欄32.26萬羽,新建
養殖基地2處。
水產養殖方面,實現水產養殖面積41公頃,產值305萬元。
基礎設施
新
規劃農民新村集中建房點8處,配套改廁100個,改院壩1514平方米。幸福河(下游名龍台河)
貫穿全境,境內長48公里。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2座,石河堰12處、
山坪塘102口、提灌5處、
渠道12公里,投資修建
自來水廠全面投入使用,滿足場鎮及周邊村980戶2600餘人
用水問題。
社會事業
協和鎮現有
學校3所,其中初級中學,教學班9個,學生530人,教師34人;協和國小,教學班19個,學生1085人,教師45人;石板國小教學班14個,學生628人,教師26人。私立民辦幼稚園4所,幼兒學生242人,教師1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100%。協和
中心衛生院,
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年均
門診5萬人次,年均
住院2200人次,村級
醫務室16個,參加農村新型
合作醫療20618人,參合率99.2%。城鄉低保、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五保供養等惠民政策得到落實,五保集中供養率達44%;興辦15處
農家書屋,
調頻廣播和
無線通信實現全
覆蓋。
歷史名人
(民國)西南青年軍
少將司令唐蓉川;(民國)名
中醫王守常;(民國)鎮子溝文人張康鎮;(民國)陳家場區分部
秘書楊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