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鄉(四川省安岳縣共和鄉)

共和鄉(四川省安岳縣共和鄉)

共和鄉為地名,隸屬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地處安岳縣境南部,安岳縣城區正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15.6公里。幅員面積30.04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文大路287號。全鄉總人口8407人(2017)。全鄉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檸檬、水稻、紅苕、玉米、小麥、油菜、花生、蠶桑、枇杷、黃金梨等。養殖業生豬為主,2013年,共和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4558萬元。境內有紅菩薩廟、三聖廟、高峰寺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岳縣共和中心國小校為九年制國家義務教育完全中心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共和鄉
  • 外文名稱:gonghe township
  • 別名:方家溝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安岳縣
  • 下轄地區:轄10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
  • 政府駐地:文大路287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2362
  • 地理位置:安岳縣南部
  • 面積:30.04平方千米 
  • 人口:8407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雙河水庫、三聖廟、高峰寺
  • 車牌代碼:川M
  • 行政代碼:512021231
地理環境,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行政代碼,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社會事業,

地理環境

共和鄉地處安岳縣南部,安岳縣城區正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15.6公里。東北鄰永清鎮,南靠興隆鎮清流鎮,西至文化鎮,西北與思賢鄉(鎮)接壤,幅員面積30.04平方千米。地勢東北稍高,西南略低,屬淺中丘陵,山丘連綿,坡勢起伏,溝溝居多,偶有平壩。海拔330-486米,高點在桷店村4組紅菩薩,海拔為486米,最低是文興村11組蔣家溝河邊,海拔330米。年均氣溫17.2℃,年降雨量903.1-1000毫米,1月均溫6.4℃,7月均溫27℃,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利於植物生長。土壤多屬淺中丘谷棕紫色泥土和石骨子土。大小清流河部份支流發源地縱貫境內,農田以提蓄結合,1965年修有1座較大水庫—雙河水庫,蓄水量50萬立方米,有提灌站4處蓄水總容量398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853.33公頃,庫內有客運船3艘,總客運量89人,自用船6艘,漁船9艘,建有碼頭1處。退耕還林133.33公頃,荒山造林100公頃,林業用地691.2公頃、森林覆蓋率34.8%。
安岳縣共和鄉電子地圖
共和鄉交通較為便利,G5013渝蓉高速成安渝高速)自西北向東南過境,文李路(文化鎮-共和鄉-興隆鎮-李家鎮)與鄉場相通,村村通公路,從桷店村到灣河村全鄉的村級公路61.32千米;無村通水泥路;村民小組通公路總里程50.9千米。共和鄉雙河水庫內有客運船3艘,總客運量89人,自用船6艘,魚船9艘,建有碼頭1處。

建制沿革

共和鄉在清代為安岳縣同化鄉轄地,共和鄉場街村舊稱方家溝。
清末,安岳縣設同化鄉等10鄉,清流場等38場。同化鄉轄天林場、太平場、清流場、觀音場、石佛場、坳店場共6個場。治為天林場,今安岳縣天林鎮場鎮街村。
民國初,方家溝屬同化鄉清流場。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同化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清流場為清流鄉,方家溝屬清流鄉。
1950年,安岳縣設共和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共和鄉屬興隆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興隆區建立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共和鄉改共和人民公社,屬興隆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復設興隆區。共和公社屬興隆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共和公社復置共和鄉,屬興隆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興隆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魚龍鄉、共和鄉、清流鄉、天寶鄉天林鄉協和鄉、解放鄉(後更名左家坪鄉)、石板鄉、興隆鄉共9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鄉。撤銷興隆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興隆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原清流鄉、共和鄉行政區域合併置共和鄉,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興隆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興隆工委),共和鄉屬之。同年,析撤共和鄉復置分設共和鄉、清流鄉,屬興隆工委。
2001年,安岳縣撤消興隆工委,建立興隆管理委員會(簡稱興隆管委),共和鄉屬之置。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興隆管委片區轄興隆鎮(含原左家坪鄉)、天林鎮、清流鄉、協和鄉(含原石板鄉)、天寶鄉、魚龍鄉、共和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興隆管委,置興隆鎮,縣直轄。共和鄉自興隆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2013年,共和鄉轄桷店村、碑坡村、寶田村、文興村、石井村、洞塘村、一井村、三合村、橋峰村、灣河村共 10個行政村,1個獨立居民小組,104個村民小組。共和鄉人民政府駐文大路287號。

行政代碼

512021231200 220 桷店村
512021231201 220 碑坡村
512021231202 220 寶田村
512021231203 220 文興村
512021231204 220 石井村
512021231205 210 洞塘村
512021231206 220 一井村
512021231207 220 三合村
512021231208 220 橋峰村
512021231209 220 灣河村

自然資源

共和鄉有大小清流河部份支流發源地縱貫境內,農田以提蓄結合,1965年修起一座較大水庫—雙河水庫,蓄水量50萬立方米,有提灌站4處蓄水總容量398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853.33公頃。2013年,共和鄉退耕還林133.33公頃,荒山造林100公頃,林業用地691.2公頃、森林履蓋率34.8%。

經濟概況

2013年,共和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558萬元;工業產值12510萬元,工業增加值1423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06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總產值21725萬元,比上年增加5%;農民人均純收入8612元,同比增長15%。2014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563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9384萬元,第二產業2774萬元,第三產業3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77元。
安岳縣共和鄉便民服務中心安岳縣共和鄉便民服務中心
全鄉以農業經濟為主,生產檸檬、水稻、紅薯、玉米、小麥、油菜、花生、蠶桑、枇杷、黃金梨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65公頃。養殖業以分戶飼養為主,主要以生豬養殖為主,年出欄肥豬1.78萬頭。鄉鎮企業以戶聯營經營為主,有機磚廠、預製廠等民營企業8個,個體工商戶44家,總產值8700萬元。外出務工經商人員4688人,年收入14200萬元。
2013年,共和鄉的鄉鎮企業以戶聯營經營為主,有機磚廠、預製廠等民營企業8個。
2013年,共和鄉有個體工商戶44家,總產值7900萬元。外出務工經商人員4654人,年收入達13000萬元。
共和鄉建有移動機站2座,聯通、電信機站各1座。行動電話普及率80%,無線通訊網路覆蓋率95%,閉路電視社社通,有線電視廣播網路覆蓋率100%,有郵政營業所1個,通郵覆蓋率100%;農村電網覆蓋率100%。場鎮安裝路燈40盞,栽植綠化樹木100餘株,新建場鎮污水處理廠1座。完成場鎮總體規劃修編測繪1.5平方公里。

社會事業

至2013年,共和鄉有九年義務學校1所為安岳縣共和國小,39個教學班、學生876人。國小入學率、畢業率均為100%;國中入學率95%、畢業率95%。普九任務完成達標。
共和鄉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達600平方米,年均門診1.6萬人次,年均住院800人次,下設村級醫療站12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6人。畜牧站1個,信用社職工4人。
2013年共和鄉全年按期發放糧食直補138.9萬元,良種補貼25萬元,兌現定補金101萬元,發放各種救災救濟物資和困難補助24萬元;發放低保生活金55萬元;兌現五保供養金28萬元。為1300餘人辦理“量體裁衣”個性化服務,為16名91-99歲老人辦理享受政府生活補貼。有敬老院1座,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戶16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7229人,實施農村D級危房改造51戶,補助建房資金4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