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規劃範圍:“綜改區”包括核心區、輻射區和帶動區。其中,核心區涵蓋寶泉鄉、建中鄉、協和鄉、紫河鎮、廣利鄉、雙樂鄉、景福鎮7個鎮鄉36個村,幅員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36344畝,惠及民眾14799戶,47122人;輻射區涵蓋核心區周邊資源稟賦類同的郪江鎮、安居鎮、?>觀橋鎮、菊河鄉和寶泉鄉、建中鄉、協和鄉、紫河鎮、廣利鄉、雙樂鄉、景福鎮11個鎮鄉91個村,耕地面積95656畝,惠及民眾40718戶、127878人;帶動區涵蓋新生鎮、魯班鎮、曙光鄉、樂加鄉、玉林鄉和觀橋鎮未劃入輻射區的其他村。

1月6日,羅強前往三台南部11個鄉鎮抽查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時,全面了解了農村丘陵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要求有關方面要針對農村丘陵地區發展落後、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任務艱巨的實際,探索開展基層黨建創新和連片扶貧開發示範片建設。隨後,有關方面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在三台南部農村丘陵地區設立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議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 外文名稱:Mianyang
  • 別名:綜改區
  • 行政區類別:試驗區
  • 所屬地區:綿陽市三台縣
  • 下轄地區:觀橋鎮、菊河鄉、郪江鎮、安居鎮、寶泉鄉、協和鄉、建中鄉等
  • 政府駐地:綿陽市三台縣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621100
  • 地理位置:綿陽市南部
  • 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 人口:20萬
  • 方言:綿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郪江古鎮
  • 機場:綿陽南郊機場
  • 火車站:綿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B
  • 公路交通:綿遂,成德南
16日,市委書記羅強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快農村丘陵地區發展有關工作,強調要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突破口,通過在農村丘陵地區設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走出一條推進農村丘陵地區加快發展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路徑,為我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基礎。1月6日,羅強前往三台南部11個鄉鎮抽查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時,全面了解了農村丘陵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要求有關方面要針對農村丘陵地區發展落後、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任務艱巨的實際,探索開展基層黨建創新和連片扶貧開發示範片建設。隨後,有關方面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在三台南部農村丘陵地區設立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議方案。昨日的會上,副市長趙琪就建議方案有關情況作了匯報,與會領導提出了意見建議。
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羅強指出,近年來,通過災後重建和新農村建設,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大幅改善,涉農產業不斷發展,農村面貌整體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但農村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農村丘陵地區受資源稟賦、設施條件等限制,發展相對滯後,農民增收困難。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三台南部農村丘陵地區設立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就是按照中央、省、市有關部署,始終堅持“有感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理念,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大發展,探索走出一條推進農村丘陵地區加快發展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路徑,確保到2020年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羅強對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規劃建設提出五點要求:一要構建科學高效的推進機制,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協調力度,市、縣齊心協力打好攻堅戰。二要結合“十三五”規劃制定,充分學習借鑑農村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做好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理清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明確近、中、遠期目標。三要整合項目資金投入,既兼顧全市農村面上發展,又突出試驗區主攻方向,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四要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做好乾部、農民培訓工作,著力提高做農村工作、發展農村產業的本領,培育一批增收致富帶頭人。五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堅定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動員廣大農民民眾發揮主體作用,動員更多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鼓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試驗區建設發展。
開年以來,綿陽市委、市政府即作出重要決定:在三台縣南部農村丘陵地區設立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基層黨建創新、農村連片扶貧開發和農村綜合改革”為主題,探索一條推進農村丘區加快發展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隨即,三台縣秉持“有感發展”的理念,積極行動,目前,已紮實做好了綜改區基本情況、基礎資源的深入調研,擬定了基本範圍……全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扶貧濟困,力爭把“綜改區”建設成為農業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綜合配套、人居環境整潔優美、機制體制健全有效的幸福美麗新村。
規劃引領
繪製建設藍圖
連片發展現代產業。加大品牌建設投入,集中力量打造一個共有地域農業品牌。堅持“培植優勢、緊聯龍頭、扶持大戶”的產業發展思路,遵循“圍繞龍頭建基地、建好基地促產業”的原則,推動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與農戶有機結合,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實現“龍頭定方向、協會聯農戶、產業進市場”的經營格局,大力發展優質糧油;以“品種優良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為核心,全面提升畜禽特色養殖的水平和科技含量;規劃種植柚類新品種,塑造“梓州香柚”品牌,鞏固提升現有的中藥材種植和蠶桑養殖;依託一湖一線兩點(魯班湖、三大路沿線、郪江和雲台觀兩點)發展精品休閒觀光農業。依託郪江古鎮和雲台觀,打造古鎮文化及道教文化,發展星級農家樂。依託區域內優勢農副產品生產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於休閒觀光農業的農業產品。
綜合配套基礎設施。在道路建設上,大力提升“綜改區”公路通行能力,升級改造核心區內國省幹線三(台)大(英)公路,新(改)建中涪路(中新至紫河)、建(中)紫(河)路、寶(泉)建(中)路等縣鄉公路。以場鎮為節點,完善覆蓋鎮鄉、建制村的農村公路網路,建設通村水泥路。依託縣鄉公路和通村公路,新建社道、作業路、入戶路,基本形成村道、社道網狀格局滿足生產生活基本需求;在水利建設上,新建整治山平塘,石河堰,新建改造小型泵站、蓄水池、傍山渠、田間渠,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利用田(土)調型、砌築田(地)埂、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多種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提升人居環境。構建“小城鎮—中心村—集聚點”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重點推進土坯房改造、生態庭院、人畜安全飲水、新型能源等項目建設,提升民眾幸福指數。在土坯房改造上,對“綜改區”內4181戶土坯房實行全覆蓋改造,確保住房安全;在生態庭院建設上,通過農房四周建設小菜園、小果園等微田園,整治農房前廳後院環境,做到掃乾淨、擺整齊;在人畜安全飲水上,改擴建集中供水站、打挖新井,確保用水方便、水質達標;在新型能源發展上,新建戶用沼氣池,積極發展天然氣入戶,確保清潔能源占比達到90%以上。
構建服務型基層組織。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增強破解難題、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強組織建設,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積極選派黨性強、作風正、有經驗的機關幹部擔任“第一書記”。定期評選表揚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不斷強化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推廣“年有安排、季有主題、月有活動、評有總結”的“四有”組織生活,豐富活動內容,增強組織凝聚力。推行和開展黨員設崗定責、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戶、黨員承諾制,促進黨員履行義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採取“單獨式”、“聯合式”、“掛靠式”三種模式,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覆蓋率。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和“三提兩議一監督”工作法,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於扶貧開發、深化改革工作始終。
創新方法
走出發展新路
龍頭企業帶動。按照“發展一個主導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片生產基地”的思路,引進和培育生豬養殖、糧油加工、農產品行銷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進行新品種研發引進、技術改造、品牌創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及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推廣神龍糧油“訂單保底收購”、鐵騎力士“1211”(一棟圈、兩夫妻、年出欄1000頭生豬、純收益10萬元)等模式,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專合組織連結。根據“綜改區”產業發展需求,著力培育一批經營型、服務型、管理型專業合作社。創新組織經營模式,通過“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管理、統一市場銷售”等形式,把一家一戶分散生產有效銜接。創新體制機制,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機具所有權等入股設立合作社,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投資性收益。完善合作社與成員的利益分配關係,探索保底分紅、按股分紅、二次返利等多種利益分配形式,使合作社真正成為農民的利益共同體。力爭到2017年,“綜改區”70%以上的農戶參與合作社生產經營,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的農產品占成員生產總量的80%以上。
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託管式”、“承包式”、“全程式”等多種類型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以“兩頭在企業,中間在農戶”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鼓勵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利用自身資本技術優勢,成立農機服務、技術承包等農業專業服務機構,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全程服務。鼓勵發展種子種苗統育統供、病蟲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統測統配、農機作業統耕統收等服務。以實施“四川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為載體,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和物聯網技術,搭建電子商務行銷服務平台,促進當地農產品“走出去”。
配套政策體系。完善涉農項目統籌整合機制,把投向相近、目標相似、來源不同的各項涉農資金進行統籌安排,集中投入,綜合打造,成片整體建設。完善財政支農政策,在縣本級財政資金中安排一定額度資金,專項用於“綜改區”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造。用好“一事一議”獎補政策,對農田水利、村社道路等農民能自主實施、自主監督的建設項目,實行村民參與、集體自籌、部門幫扶、財政獎補,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
科研院所支撐。加強與中國農大、川農大、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院、省農科院、西科大、綿陽農科院等深度合作,著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及農業“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技術引進和推廣,確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引進推廣適宜“綜改區”農業發展的小型農機具,建立全程機械化服務示範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上。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積極探索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業科研、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行技物結合、技術承包、全程託管服務,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 創新投融資體系。在“綜改區”搭建一個平台、實施兩項工程、創新三項服務。組建農業擔保公司,有效地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推動“綜改區”加快發展。大力實施農村支付環境“迅通工程”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升工程”,新增服務網點,加大對“綜改區”小微農業企業的支持力度。著力深化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有效擴大擔保抵押物範圍,創新“應急貸”“善融貸”和農機補貼貸等金融產品。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銀行制度,簡化審貸流程,降低融資成本。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加強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發揮“綜改區”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協會和三台縣自立服務社的作用,解決農村貧困戶資金瓶頸。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產權流轉體系和生產經營體系,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等確權登記,依託鎮鄉便民服務中心,組建鎮鄉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力爭到2017年,新發展專業大戶200戶、家庭農場1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5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