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番音樂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1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
- 保護單位:南平市延平區文化館
- 項目編號:Ⅱ-2
何漢沛,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十番音樂(佛山十番)。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山市南海區博物館獲得十番音樂(佛山十番)項目...
十番音樂(海南八音器樂),海南省海口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海南八音器樂是海南器樂的主要品種,因採用弦、琴、笛、管、簫、鑼、鼓、鐃八大類樂器演奏而得名。海南當地俗稱所謂八音既包括樂器、樂曲,也包括樂隊。海南...
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福建省福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市台江區的茶亭街。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恥虛齋詩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詞》記述:“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
十番音樂,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傳統音樂,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十番音樂又稱“什歡”,源於福州,是由若干曲牌與鑼鼓段連綴而成的一種套曲,多用於年節、廟會、家宴等慶典活動。南平十番音樂於清末傳入延平樟湖。1990年由樟湖...
十番音樂(遂昌崑曲十番),流行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遂昌崑曲十番是流行於遂昌民間的一種器樂演奏形式,它以多種樂器組合,輪番演奏多個曲調。它的演奏不與戲劇發生關係,也不作唱腔和動作上的...
十番音樂 擴展(邵伯鑼鼓小牌子),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傳統音樂類項目 。歷史淵源 流傳於江蘇省江都市邵伯鎮的邵伯鑼鼓小牌子是蘇中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器樂形式,它起源於明代,成形於清代,發展於民國,繁盛於新...
辛莊十番音樂以清唱戲文和演奏民間器樂曲為主要內容,與崑曲互相滋養和滲透,既現古典戲劇的古樸典雅,又開通俗演唱先河。代表作有《將軍令》《一枝花》《萬花燈》等。2009年6月20日,十番音樂(辛莊十番音樂)列入江蘇省第二批省級非...
十番音樂(十番鑼鼓、木瀆十番)十番音樂(十番鑼鼓、木瀆十番)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類別 十番音樂(十番鑼鼓、木瀆十番),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據《沔陽州志》記載:“十番鑼鼓”又名“十樣錦”還有一段歷史典故。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太子朱柏在古鎮首建觀音閣作其行宮,朱柏愛好音樂,將宮廷音樂“十樣錦”引渡古鎮,從此“十樣錦”安家落戶,世代相傳數百年。採用各種吹管奏出江漢...
第一章 蘇南十番音樂樂班體制的由來與流變 第一節 “經濟”與“文化”——堂名樂班產生的社會條件 一、區域經濟繁榮帶來的文化發展生機 二、新興消費理念引導下的文化市場需求 三、地域文化環境所孕育的特色藝術樣式 第二節 “家樂”...
陳君標,2011年1月被評為寧德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十番伬。保護措施 2020年12月14日,霞浦縣社區學院申報的繼續教育網路課程建設方案“霞浦縣民間鄉土音樂——十番伬”入選福建省第三批省終身教育重點...
十番鑼鼓(衢江十番),中國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傳統音樂,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十番鑼鼓是衢江區農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和民間習俗中形成的以娛神、娛樂為內容,以節慶、演出、婚嫁、喪娶為載體,還包涵有舞蹈、音樂、...
蘇南十番音樂研究——樂班、樂族、樂體歷史流變考論 《蘇南十番音樂研究——樂班、樂族、樂體歷史流變考論》是201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長校十番鑼鼓是流傳於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長校鎮的一種傳統鑼鼓音樂藝術形式。主要分布在長校村、江坊村,主要在民間傳統節慶日及送兵入伍、慶功會、慰問軍烈屬、退休老人等重要活動演奏,並經常參加清流縣各種演出活動。長校“十番鑼鼓...
沙洋十番鑼鼓樂班以鼓、鑼、鈸、勾鑼和大小馬鑼等10件樂器組成,以“清鑼鼓”為主流。流派分布 作為一種民間音樂。主要分布在沙洋縣域東部及漢江沿岸的地區。靠近長湖的南部地區,由於受江漢平原吹打樂風格的影響,“清鑼鼓”的馬鑼...
福州市台江區茶亭十番音樂研究會是2016年10月19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註冊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同德路2號古田會館。業務範圍 收集整理茶亭十番音樂曲譜、樂器等資料;訓練、表演、交流茶亭十番音樂;開展中國傳統音樂進校園、社區活動...
龍巖市客家十番音樂協會,社會團體。2019年12月4日,龍巖市民政局決定將龍巖市客家十番音樂協會等18家社會組織列入活動異常名錄。機構簡介 龍巖市客家十番音樂協會,社會團體。機構事件 被列入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 2019年12月4日,龍巖市...
固城十番鑼鼓,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歷史淵源 十番鑼鼓,俗稱大鑼鼓,為流行於高淳縣固城鎮蔣山村的民間鼓樂,以“清鑼鼓”為主。蔣山村的十番鑼鼓始於明代,盛行於清末,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太平軍...
張鴻雁 張鴻雁,茶亭十番音樂傳承人。2021年,茶亭十番音樂傳承人張鴻雁被正式確認為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
“寧海粗十番”是一種流傳於寧海一帶的民間吹打樂曲,究其起源,一說是從戲劇的開場鑼鼓“鬧頭場”中脫胎而來,二說是從民間吹唱樂中變化所產生,然後再傳入戲劇演變成“鑼鼓經”,才有了所稱的“粗十番”。現在說不清哪個才是...
新橋十番鑼鼓是在明代十番鑼鼓曲的基礎上,吸收了具有衢州地區特色的婺劇內容而形成的民間音樂,流行在芳村鎮新橋村、橫山路村等地。2009年,新橋十番鑼鼓被列入常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6月,常山新橋十番鑼鼓與餘姚十番等...
清流長校十番鑼鼓主要分布在長校村、江坊村,各成一隊,演奏隊員40多人,多為村中的老年音樂愛好者,主要在傳統節慶日及送兵入伍、慶功會、慰問軍烈屬、給老人祝壽等重要活動演奏,並經常參加清流縣各種演出活動。清流長校十番鑼鼓的...
十番靈隱音樂製作社,是一個網路音樂製作社團。成立於2014年10月7日。由社長廿小寧組織,成員遍布全國各地。主要風格為古風。十番靈隱以宣揚中國古風文化,傳承古風音樂精髓為宗旨,不斷發展並創作一系列古風氣息濃厚的音樂作品。社團分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番音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而盛衰起伏。1959年後,樂器定弦比原來提高一個全音。“十番”由師父演奏老胡,控制節奏演唱(俗稱“掌曲”)。曲目曲牌 “十番”的曲目豐富多彩,最獨特的曲牌是《北台妝》;其次是...
李貞煜,男,1948年出生,十番音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跟隨老藝人黃花孜和第六代傳人吳大傑學習笛子、二胡、三弦等樂器琴藝,主攻三弦和二胡,並隨同參加民間民俗活動的演奏。在賴源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