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十番音樂 擴展(邵伯鑼鼓小牌子),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流傳於江蘇省江都市邵伯鎮的邵伯鑼鼓小牌子是蘇中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器樂形式,它起源於明代,成形於清代,發展於民國,繁盛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具有較為長久的發展歷史。

文化特徵

邵伯鑼鼓小牌子吸收了道教音樂、粗細十番(絲竹樂)和當地“新春鑼鼓”的精華,以多支曲牌聯綴而成套頭曲,將絲竹樂與打擊樂密集交替演奏,形成揚州、里下河牌子曲中一個富有特色的音樂流派。邵伯鑼鼓小牌子的演奏分坐檯、踩街兩種,坐檯是指搭台坐式演奏,“觀音會”、“盂蘭會”都採用此種形式;踩街是指街頭行進式演奏,主要套用於每年三月二十八的東嶽廟廟會巡遊。施展絕技是鑼鼓小牌子的一大特色,在鑼鼓小牌子歷史上,高胡手顏琦的“頭頂拉二胡”、鑼鼓手程鶴林的“鐃鈸—水裡冒葫蘆”等表演都名動一時,令人拍案叫絕。特色小擊樂是鑼鼓小牌子的另一特色,其演奏者都具備較強的表現力,如能用牙筷敲擊小瓷碟、小酒盅等。鑼鼓小牌子演奏的曲牌多為富有鄉土氣息的地方民歌小調,據調查統計,其曲牌有三十多個,代表性的牌子曲共12支,包括《八段錦》、《十八省》、《十八省夾堂子》、《鸚鵡歌》等,這些曲牌均已收入《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江蘇》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