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十善者
一
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
兩舌。 七不
惡口。八不慳貪。 九
不嗔恚。 十不
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
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
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
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
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
淫慾。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
斗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
粗惡。如刀如劍。發
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
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
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
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
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
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
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
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
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詳解
一、
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
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
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
淫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
梵行之善也。
四、不
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
實語之善也。
五、不
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
說是談非,令他斗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
惡口:
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
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
質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慾:不貪慾者,謂不貪著情慾
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當行清淨
梵行之善也。
九、
不嗔恚:不
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
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
慈忍之善也。
十、不
邪見:
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