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嗔,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嗔恚
- 嗔::怒
- 恚:恨,怒
- 拼音:chēn huì
又作嗔,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
嗔恚心,讀音是chēn huì xīn,漢語辭彙,解釋為嗔心。...... 嗔恚心,讀音是chēn huì xīn,漢語辭彙,解釋為嗔心。目錄 1 詞條信息 2 詞條解釋 3 產生原因...
《現嗔恚相》是佛學著作,屬於三藏法數。...... 修忍辱忍辱是一種修行也是智《現嗔恚相》慧△清淨心是由戒定中來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忍是...
佛學術語,謂諸有情,於世間一切違逆之境,不能安心忍受,而但忿怒嗔恚,不知止息。由此惡行,所以輪迴諸趣也。1 ...
《嗔恚海》是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作者是不知蝶舞。...... 《嗔恚海》是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作者是不知蝶舞。中文名 嗔恚海 作者 不知蝶舞 ...
嗔,又名嗔恚、嗔怒、恚、怒。違己情有情生,起憎恚,有怨恨情。與貪、痴兩者因荼毒眾生身心甚劇,妨害修道,共為三毒。...
【嗔恚三種發相】 [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一非理嗔相謂行人修禪定時。嗔覺欻然而起。無問是理非理。他犯不犯。無故而發嗔恚。障諸禪定。是為非理嗔相...
嗔恚身縛,chēn huì shēn fù,佛學術語,(術語)見四縛條,出自三藏法數。...... 嗔恚身縛,chēn huì shēn fù,佛學術語,(術語)見四縛條,出自三藏法數。...
簡介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2)嗔恚蓋(pratigha-a^varan!a)︰謂眾生或於違情境上,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而生忿怒,以此嗔恚能覆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嗔恚蓋。...
《現嗔恚相》是佛學著作,屬於三藏法數。...... 修忍辱忍辱是一種修行也是智《現嗔恚相》慧△清淨心是由戒定中來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忍是...
嗔心是一個佛教術語。三毒之一。嗔恚之心也。三毒中此為最惡。...... 嗔恚之心也。三毒中此為最惡。資持記下四之一曰:‘華嚴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詆毀、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第九、嗔恚之因果,恚嗔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常被於他之所惱害。 一、何故嗔恚墮於地獄? 答:緣嗔...
這樣觀空,萬惡的嗔恚心就無處發生了。 第五,慈忍。菩薩每逢辱境到來時,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哀憐憫念:“此人實在愚痴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
出自五戒十善第九善:不嗔恚,不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