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

《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而制定的法規。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
  • 印發機關: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印發日期:2020年12月30日
  • 發文字號:京政辦發〔2020〕26號
印發信息,方案全文,內容解讀,

印發信息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的通知
京政辦發〔2020〕26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12月30日。

方案全文

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以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為契機,以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抓手,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關切,以堅決清除隱性壁壘、最佳化再造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為重點,有效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改革,認真落實紓困惠企政策,著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全力打好營商環境攻堅戰,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營造更加高效的投資建設環境
堅持以告知承諾為基礎,進一步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創新投資管理服務方式,按照項目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管理,最佳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流程。
1.最佳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一是以高效辦成項目前期“一件事”為目標,健全項目前期統籌推進機制,制定重大項目儲備管理辦法,進一步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不斷精簡最佳化審批程式、審批事項、申報材料。二是深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規範企業承諾事項,統一告知承諾內容、流程和承諾書格式,並在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自貿區等重點區域複製推廣“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改革經驗。
2.深入推進規劃用地審批改革。一是加強規劃用地與政府及企業投資決策的銜接,加快推進各類規劃數據整合,推動各級各類規劃底圖疊合,實現各部門底圖共享、實時查詢和業務協同,為政府及企業投資決策提供便利。二是出台區域評估實施方案,明確環境、水、交通等領域評估的實施細則和技術要求,對區域內建設項目可採取直接準入、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等多種方式簡化辦理。開展“街區控規+區域評估”審批改革試點,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三是進一步下放規劃審批許可權,制定房屋建築類、市政交通基礎設施類項目市區兩級審批許可權清單,便於企業申報,減少辦理時間。
3.深化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精簡規範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涉及的審批事項、技術審查和中介服務事項。二是在確保全全的前提下,對於社會投資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施工許可實行告知承諾制。三是全面推進“多測合一”,最佳化整合用地、規劃、施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階段測繪事項,對同一標的物的測繪成果有關部門共享互認,減少對企業測繪次數。四是出台建築師負責制指導意見,針對民用建築和低風險工業建築項目試點推行免除施工圖設計審查、規劃驗線、施工放線復驗等手續。五是公開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布圖、各區域地質條件與地質災害防治要求等信息,為企業自主開展初步勘察設計提供便利。六是搭建本市工程質量風險分級管控平台,根據風險等級確定質量安全監督檢查頻次和內容,低風險項目只進行1次檢查。七是深化工程竣工驗收“多驗合一”改革,建立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服務平台,最佳化聯合竣工驗收流程。推行低風險項目不動產登記和聯合驗收合併辦理,進一步壓減首次登記時限。
4.全面提升市政服務水平。一是明確工程建設項目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接入標準,簡化市政接入審批流程,降低接入成本。二是深化市政設施接入審批改革,對涉及的工程規劃許可、綠化許可、占道施工許可等環節實行並聯審批,探索實行接入告知承諾制;取消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接入報裝過程中的附加審批要件和手續。三是研究推進市政“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務,加快實現報裝、查詢、繳費等業務“全程網辦”,申請人僅線上提供規劃許可證、產權證、身份證件等信息即可辦理市政接入業務。四是落實市政接入項目“非禁免批”改革,進一步細化公開禁止區域範圍,針對5G基站接電項目在禁止區域外免除占掘路審批。五是對符合條件的充換電設施接入外電源實行免費制,降低高壓接電成本。
5.加快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線上審批。一是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推進與“多規合一”、施工圖聯審、聯合驗收、監督檢查、信用公示等系統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企業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部門評審意見和審批結果實時推送,批覆檔案等線上列印。二是將工程建設項目涉及的行政許可、備案、評估評審、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事項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公開辦理標準和費用。
(二)營造更加便利的市場環境
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在商事制度、融資信貸、招標投標等方面持續深化改革,為市場主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創造國際一流的發展環境。
1.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一是全面梳理工程建設、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準入事項,明確事項名稱、申請條件和材料、辦理流程等內容並向社會公開;對企業資質、資金、股比、人員、場所等設定的不合理條件要立即清理。二是最佳化診所和藥店開設審批,對符合條件的診所執業登記實行備案制管理;對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和只經營乙類非處方藥零售企業開設實行告知承諾制。三是取消藥品零售企業籌建審批,清理對開辦藥店設定的間距限制等不合理條件。四是在自貿區推行食品經營(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制。五是通過營業性演出線上審批系統實現跨區演出信息共享,對於獲得全國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批准的營業性演出等項目,在批准舉辦日期起一年內再次申請舉辦,實行事前備案管理,原則上不再重複審批。
2.最佳化新業態新模式市場準入環境。針對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事項數量多、條件高、手續繁等問題,研究提出放寬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的改革措施。一是對新業態新模式涉及的行政許可,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並向社會公開,將電競賽事、網際網路醫療相關審批事項納入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綜合視窗。二是支持電競賽事在京發展,簡化電競賽事審批,將賽事許可和安全許可合併辦理,實現一次申報、並聯審批;依據體育主管部門出具的參加電競賽事運動員身份確認函,為境外參賽人員提供簽證便利化服務。三是最佳化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環境,鼓勵支持醫療機構對接網際網路平台,市場主體可以同步申請設立實體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醫院,實現“同審批、同發證”;推動開展網際網路複診、健康諮詢、遠程輔助診斷等服務,探索根據病種分級分類實施網際網路問診管理,實現線上諮詢、線下診療銜接。四是促進線上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明確校外線上教育備案審查時限和標準,持續更新本市校外線上教育備案名單。五是提高自動駕駛測試效率和透明度,推動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結果異地通用互認,向社會公開封閉場地測試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並進行監管;簡化自動駕駛測試通知書申領和續發手續,對測試通知書到期但車輛狀態未改變的無需重複測試,直接延長期限。六是最佳化網約車行業市場準入制度,出台本市深化巡遊計程車與網約車融合發展改革方案,鼓勵巡遊計程車開展網約服務;推動公安、交通等部門數據共享,實現網約車運輸證“全程網辦”。七是加快網路遊戲版號審批,擴充遊戲審讀專家隊伍,對疫情期間出版的抗擊疫情、休閒益智等不含收費、廣告內容的遊戲產品實施先上線後備案管理。
3.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一是著力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按照國家“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要求,全面清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對全市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布;清單之外不得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自主開展一般性經營。二是著力推進“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2021年底前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到100項以上,自貿區範圍內力爭達到150項。三是開展食品類相關許可事項“證照聯辦”改革試點,實現企業營業執照和行政許可一次申請、並聯審批。四是著力解決市場準入多頭審批、重複審批問題,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並逐步向自貿區推廣,實現“一證準營”。五是落實“一照多址”改革,市場主體已公示其分支機構實際經營場所或在營業執照註明分支機構住所的,各審批部門應依法為其分支機構辦理相關許可事項審批手續。
4.持續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重點圍繞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擔保、質押、信貸、創業投資等重點環節,提供更加便利、更加優惠的融資服務。一是鼓勵銀行、擔保機構制定完善經營指標評價、貸款盡職免責標準和流程,創新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模式,全面推行線上服務。二是發揮北京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作用,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智慧財產權登記和交易等全鏈條服務,年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不少於5000家。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智慧財產權中介機構合作,開發金融產品,提高融資規模,本市新發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額力爭同比增長30%以上。四是鼓勵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建立信用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加強與金融機構數據信息歸集共享,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用貸款產品創新,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餘額占比不低於30%。五是出台中小微企業首次貸款貼息指導意見,對在市首貸中心辦理貸款業務的中小微企業進行貼息;市續貸中心推行網上受理、無還本續貸等服務。六是建設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台,為私募股權持有人提供短期的流動性支持和規範的退出渠道。
5.深化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改革。一是建立全市統一的全流程電子化政府採購平台,完善線上招投標、採購評審、契約簽訂、履約驗收、信用評價、資金支付功能。二是將政府集中採購供應商一次招標入圍改為不定期備案,增加企業參與機會。三是研究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統一管理服務機構,形成組織架構科學、管辦分離、服務高效、監管規範的工作體系。四是建立完善統一規範、全流程電子化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推進各類交易、主體、履約、信用、監管等數據信息共享,推動各部門在同一平台監管,為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高效便利、公平競爭的交易環境。五是加快推動公共資源招投標交易系統改造升級,實現項目進場登記、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契約履約管理、契約款項支付等全流程電子化。六是加快實現各交易系統與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擔保服務平台對接,提供線上提交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等服務;大力推行金融機構電子保函替代現金繳納涉企保證金,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
(三)營造更加開放的外資外貿環境
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建立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貿易監管體系,採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資企業在京發展。
1.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通關效率。一是實現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至30小時以下和1.1小時以下。二是深入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保障企業進口貨物“船邊直提”作業效率,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三是最佳化風險布控規則,降低守法企業和低風險商品查驗率。固化疫情期間海關便企查驗措施,繼續實施預約、延時、下廠、入庫等“靈活查驗”方式,允許企業採取委託或不到場等“無陪同查驗”方式,減少貨物搬倒和查驗時間。四是創新推進京津海關高級認證企業便利化措施互認,實現兩地高級認證企業免擔保等優惠待遇跨關區共享。五是提高本市航空貨運中轉效率,提升國際郵件分揀能力。
2.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一是打造公開、透明的口岸通關環境,引導企業主動披露違規行為,降低通關成本,口岸通關綜合費用壓縮20%以上。二是線上線下同步公開空港口岸經營服務收費清單,實現收費項目定期更新、線上查詢,做到清單之外無收費。三是提高外貿企業資金周轉率,將辦理出口退稅業務平均時間壓減至6個工作日以內;全面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四是對於主動報告存在涉及關稅違規情況的企業,經確認屬於企業主動披露處置範圍的,可從輕、減輕或免予行政處罰;企業在貨物放行後通過自查發現少繳、漏繳稅款,主動披露並補繳的,可依法減免稅款滯納金。
3.拓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加快“單一視窗”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擴展。一是在“單一視窗”平台增設跨境貿易中介機構服務功能,進出口企業可以對中介機構開展服務評價,並公布評價結果和進口報關業務前100名中介機構通關時間,不斷規範和提高服務水平。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完善北京空港國際物流套用系統和京津冀海運通關物流查詢系統,推進首都機場智慧空港口岸全流程、全環節、全鏈條、無紙化作業;推動天津港、河北唐山港等地通關物流數據上鏈,為企業提供“通關+物流”實時查詢服務。三是強化商務、稅務、海關、人民銀行、外匯等部門數據共享,推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利用“單一視窗”大數據精準分析,為企業快速提供關稅保函、關稅保證保險等金融產品,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四是開通報關綠色通道,為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等國際活動設立物資通關服務專區,實現即查即放。
4.提升企業雙向投資興業便利度。一是探索建立外商投資一站式服務體系,實現外資企業一次登錄、一次認證、一次提交材料,即可辦理企業註冊、預約開戶、外匯登記等高頻事項;外籍法定代表人可以委託他人或者遠程視頻進行稅務實名認證。二是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管理流程,實現境外投資備案“全程網辦”;提升區級外商投資企業註冊登記“一窗辦理”水平。三是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雙向巨觀審慎管理。四是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貨物貿易外匯綜合服務;允許出口商在境外電商平台銷售款項以人民幣跨境結算。完善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便利化管理措施,鼓勵引導本市跨境電商企業積極利用海外倉,拓寬國際行銷渠道。
5.提供國際人才工作生活便利。一是全面落實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審批事項“一窗受理、同時取證”,積極爭取持人才簽證的外國人才免辦工作許可試點。二是允許外籍人員使用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開辦和參股內資公司。三是提升北京市政府國際版入口網站服務水平,方便外籍人員精準理解在京投資、工作、留學、生活、旅遊等信息。
(四)營造更加穩定的就業環境
加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破除影響就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適應並促進多元化的新就業形態,推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因地制宜發展靈活就業、共享用工,進一步提升社會吸納就業能力。
1.降低和簡化部分行業就業條件。一是推動取消除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以外的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駕駛員可憑《經營性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培訓結業證書》和相應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等證件申領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證。二是按照國家規定改革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允許獸醫相關專業高校在校生報名參加考試並按規定取得證書。三是推動勞動者在本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入職體檢結果實現互認。四是加快推進職業資格改革,按照國家規定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面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支持企業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定,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五是簡化就業手續,推動取消應屆高校畢業生報到證。
2.促進人才流動和靈活就業。進一步深化職稱評審、共享用工、社會保險等領域改革,鼓勵人才要素自由流動,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一是實現職稱考評申報、審核和繳費“全程網辦”,推行職稱和資格證書電子化。實行京津冀職稱評審結果互認,拓展三地職稱資格互認範圍和領域。二是加強就業服務,將靈活就業、共享用工崗位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對設立勞務市場或零工市場給予支持、提供便利;建立市場化服務平台,引導有需求的企業開展“共享用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信息互聯,加快推進“一點存檔、多點服務”。三是推進實施城鄉統一失業保險制度,實現農村戶籍人員與城鎮戶籍人員享受同等失業保險待遇。出台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相關政策,加快推動本市戶籍的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
(五)營造更加優質的政務環境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推動以區塊鏈為主的信息技術在政務領域廣泛套用,全面推動政府數據共享和信用體系建設。推行“不見面”辦事,在更大範圍實現“一網通辦”,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強化市級部門對各區政策落地業務指導,強化基層政務服務“視窗”建設,著力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問題,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規範、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
1.重點提高政務服務質量。一是改革創新審批方式,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明確事項範圍、適用對象、工作流程和監管措施等。制定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於保留的51項證明,除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業審慎監管、生態環境保護,直接關係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風險較大、糾錯成本較高、損害難以挽回的證明事項外,全部實行告知承諾制。二是構建數字政務平台體系,加快搭建數字服務、數字監管、數字營商信息化平台,統籌各類為企業民眾提供服務、進行監管的業務系統。三是進一步拓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出台《北京市電子印章推廣套用行動方案》,運用電子印章在涉稅事項、社保登記、公積金等領域率先實現無紙化。四是持續簡化最佳化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市、區兩級“全程網辦”事項比例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推動一批跨部門、跨層級聯辦事項“全程網辦”。不斷完善以“e窗通”為基礎的一體化線上服務平台,強化稅務、社保、市場監管等環節協同辦理,實現註銷通知書電子送達功能;積極爭取開展長期吊銷未註銷企業強制註銷試點,持續提升企業註銷便利度。五是持續最佳化公證服務,加快推進高頻公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實現申請受理、身份認證、材料提交和繳費等各環節“全程網辦”。六是加快推動健康雲建設,推進居民健康檔案及身份識別、電子病歷、診療信息、報告單結果等信息在不同醫院互通互認,減少民眾重複辦卡和不必要的重複檢查。七是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分批實現140項企業生產經營和個人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八是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水平,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平台同標準受理、無差別辦理。九是持續改進視窗服務,全面推行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容缺受理、雙向寄遞、並聯辦理、限時辦結,不斷提升視窗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十是完善“好差評”制度,健全“好差評”評價結果通報、整改、監督工作機制,完成政務服務實體大廳業務系統與“好差評”系統對接,實現服務視窗和渠道全覆蓋。
2.持續最佳化納稅服務水平。進一步減少企業納稅環節、時間和成本,推動發票辦理、申報納稅等各環節“全程網辦”。一是簡化稅收優惠政策申報程式,將全部稅收優惠核准轉為備案或申報即享,不再設定審批環節。二是實行企業所得稅(預繳)、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5稅種合併申報。實現增值稅、消費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合併申報。三是最佳化增值稅留抵退稅辦理流程,企業網上納稅和退稅申報可“一表”同步辦理。四是最佳化增值稅發票審批服務,對於連續辦理髮票增版增量業務且符合實際經營狀況的企業,實行發票智慧型實時審批,及時為其調整發票核定數量或版面,切實滿足企業合理的發票使用需求。五是進一步擴大“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範圍,實現全部涉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主要涉稅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六是積極開展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試點,在集貿市場全面推行代開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
3.不斷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擴大“全程網辦”範圍,深化企業和個人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一是拓展企業交易查詢服務,完善本市不動產登記服務平台功能,交易主體輸入不動產坐落即可查詢企業營業、欠稅、不動產分區規定、公用事業費繳納等政府信息。二是進一步提高企業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效率,推行存量房交易稅款智慧型審核,減少企業辦理等待時間。三是推動個人不動產交易便利化改革,開展個人不動產登記身份信息變更和存量房買賣電子完稅證明網上辦理,實現中介機構辦理個人存量房屋買賣業務全程“一網通辦”。四是推動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有線電視等市政公用企業信息共享,實現同步過戶。
(六)營造更加規範的監管執法環境
加強政府監管頂層設計,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和跨部門協同監管,加快構建權責明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簡約高效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1.大力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一是除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按照不同風險級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幅壓減檢查次數。二是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繼續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範圍,各部門涉企“雙隨機”檢查事項覆蓋率不低於90%。三是進一步拓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範圍,制定第二批跨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將各部門檢查頻次高、對企業干擾大且適合合併的檢查事項全部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範圍。
2.加強全流程信用監管。一是健全事前信用核查、信用承諾,事中信用評價,事後信用公示、信用獎懲和信用修復等全流程信用監管機制。二是出台公共信用評價標準,依託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綜合研判市場主體信用情況,形成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並及時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共享。三是率先在教育、科技、住房城鄉建設、交通、水務、商務、文化旅遊等領域出台信用評價辦法,推動建立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的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四是積極推動告知承諾事項違諾失信行為認定標準和流程落地,完整記錄承諾履行信息,並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對履諾記錄良好的市場主體給予優惠和便利,對失信違諾的加大追責和懲戒力度。
3.創新包容審慎監管。針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性質和特點,探索開展“沙盒監管”、觸髮式監管等模式,發揮平台監管和行業自律作用,在部分領域實施柔性監管、智慧監管。一是持續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加強重點領域數據匯集,強化風險跟蹤預警。二是研究制定本市新產業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實施細則,探索開展金融科技、網上直播和短視頻行銷等領域“沙盒監管”。三是加快建設線上醫療服務監管平台,對線上診療服務進行全面、全程監管,通過系統預警,及時統計分析違規行為,保障醫療安全。四是加強教育行政部門與有關職能部門、專業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合作,建立教育移動套用常態化的監測預警通報機制。五是對於線上旅遊服務不誠信、濫用技術手段設定不公平交易條件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首先通過約談等行政指導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並責令其限期整改。六是建立網約車平台公司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息。七是加快完善各領域監管標準體系,鼓勵行業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標準,在更多領域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機制,推動產品競爭力提高和產業轉型升級。
4.進一步規範監管執法。一是完善權力事項清單,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職責,改革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以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促進精簡審批和清理隱性壁壘;理順行業主管部門與綜合執法機構關係,建立權責明晰、運行高效的監管體系。二是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等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的行業、領域,研究制定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監管標準和流程,規範執法標準和行為,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三是全面梳理形成本市涉企檢查事項清單,建立全市統一的涉企檢查綜合信息平台,實施各部門雙隨機檢查總量控制,切實增強涉企檢查的規範性和系統性。四是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對能夠通過非現場監管方式實現監管效果的事項,不再納入現場檢查。五是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嚴格按照違法行為危害性和具體情節實施定檔分階裁量,解決執法不公、裁量失度問題。六是建立健全執法容錯糾錯機制,通過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行政指導措施,對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且未造成危害後果的,依法免予行政處罰。
(七)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環境
建立以法治為基礎的保障制度,提高審判執行質效,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加快完善仲裁制度,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1.強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圍繞調解、取證、鑑定、審判、執行等關鍵環節,著力提升司法效率。一是進一步深化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力爭簡易程式及小額訴訟程式適用率達到80%。二是建立涉外商事多元解決糾紛中心,實現涉外商事案件公證、調解、仲裁“一站式”服務。三是發揮疫情期間建立的“雲法庭”作用,鼓勵在全市法院推行網上審判。四是支持法院擴大民商事案件二審獨任制適用範圍,對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的案件,二審可由1名法官審理,進一步提升案件審判效率。五是支持法院進一步規範執行行為,嚴格控制執行工作各環節時間節點,嚴禁超標查封,最大限度減小執行工作對企業正常運營影響,切實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2.建立完善企業破產制度。一是支持法院建立涉眾型破產案件提前會商機制,研究建立破產企業職工欠薪保障機制。二是發揮府院聯動機製作用,制定關聯企業實質合併破產規則,簡化破產程式、降低破產企業處置成本。三是出台破產企業不動產處置容缺辦理規範,進一步明確規則、標準、程式,提高財產處置效率。四是鼓勵法院設立破產管理人考核委員會,出台考核工作規範,建立定期考核機制。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破產事項視窗,為破產管理人辦理業務提供便利。五是支持法院加強辦理破產案件的法官和破產管理人培訓,提升辦理破產案件的專業化水平。
3.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一是推動研究制訂北京市智慧財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海外維權等各類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二是建立智慧財產權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對重複侵權、故意侵權的企業進行公示,對嚴重失信主體,在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領域進行限制。三是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現和懲處力度,對直接關係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領域,加快推出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等制度;制定智慧財產權案件類型化裁判賠償規則,參考第三方評估合理確定智慧財產權損失標準。四是擴大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服務範圍,增加商標、地理標誌申請受理,專利侵權行政裁決,仲裁和訴訟遠程立案業務,提升智慧財產權申請、糾紛解決的效率。
4.提升商事仲裁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一是擴大仲裁領域對外開放,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經登記備案,在特定區域設立業務機構,為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爭議提供仲裁服務。二是研究出台境外仲裁機構在用房、人員出入境和停(居)留、外匯賬戶開設等方面便利化舉措。三是大力推廣“網際網路+仲裁”,完善仲裁辦案管理系統,拓展網上開庭、網上送達功能,提高仲裁效率。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市區兩級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固化本市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組織機制,形成主管市領導統籌領導、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各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加強協同配合,一體化推進相關領域改革。要加強營商環境專班建設,配齊配強工作力量,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地。
(二)完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制度,以政策效果評估為重點,建立重大政策事前、事後評估長效機制。加強營商環境工作考核,通過採取“四不兩直”、明察暗訪、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多種方式,對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進行不定期考核,並將結果納入績效管理。建立國家評價、世行評價、區級評價相銜接的一體化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分領域營商環境評價。及時總結推廣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三)加強政企溝通。充分發揮專家諮詢委員會、社會監督員和政務服務“體驗員”作用,建立常態化信息溝通渠道,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以12345企業服務熱線為基礎,對企業訴求“接訴即辦”,按規定時限協調解決市場主體問題建議,提升服務企業水平。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各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查找辦事流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服務。發揮企業“服務包”機製作用,主動服務、熱情服務、靠前服務,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四)發揮法治引領和保障作用。落實好《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鞏固已有改革成效。以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匯報推動相關法律法規調整實施,授權本市開展先行先試,將行之有效並可長期堅持的做法逐步上升為制度規範,以法治手段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五)抓好惠企政策兌現。各區、各部門要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根據企業需求精準推送政策,各區出台惠企措施時要及時公布相關負責人及聯繫方式。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線上兌現”,通過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大數據套用等方式,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對於政府專項資金補貼、重點項目支持等確需企業申請的惠企政策,要合理設定並公開申請條件,簡化申報材料、辦事流程,邀請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圍繞惠企政策申請流程、操作指南等開展政策解讀,加快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快速兌現”。
(六)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各區、各部門要主動發布和解讀改革政策,及時總結宣傳改革做法和經驗,為企業、民眾查詢和掌握政策創造便利;要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大廳建設,廣泛開展“小小視窗,滿滿服務”專項行動,不斷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水平。

內容解讀

北京營商環境4.0版改革正式發布——277項改革任務年底前全部完成
從1.0版的35項、2.0版156項、3.0版204項增加到4.0版的277項——北京營商環境再次迎來飛躍時刻。
《北京市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是北京營商環境的4.0版改革。相比前三版改革,4.0版力度更大、範圍更寬、內容更豐富。”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戴穎昨天在發布會上介紹,4.0版改革目標是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改革,主要涉及七大環境及保障措施,共277項任務,計畫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資建設環境更高效,市政接入辦理時長再壓減一半
2021年1月,北京市發改委牽頭首次制定出台《北京市投資領域審批事項清單(2020年本)》。“投資審批事項清單將作為今後規範實施審批行為以及甄別是否為違規審批的依據,對清單外的事項和不按照清單規定的名稱、適用範圍、申請材料實施投資審批的,視為違規審批。”戴穎說,下一步本市將對各部門可最佳化、合併的事項進行整合,對可並聯審批的事項推動聯審聯辦,對可調整、取消、下放的事項進行精簡。
此前,北京市已在經開區實行告知承諾制改革,北京亦盛、富創精密兩個社會投資項目實現拿地3天就取得施工許可證,創造了經開區歷史上最快的項目審批和開工速度。按計畫,2021年繼續推行“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改革模式,進一步明確告知承諾制事項範圍、告知內容、辦理流程,並複製推廣至“三城一區”和自貿區。
“4.0版改革明確工程建設項目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接入標準,簡化市政接入審批流程。”市規自委法制處副處長楊波介紹。具體來看,將水、電、氣“三零”服務、“非禁免批”等改革延伸至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設施接入領域;將工程規劃許可、綠化許可、占道施工許可等環節實行並聯審批,各類市政接入項目平均辦理時長再壓減一半以上。
市場環境更便利,網約車運輸證“全程網辦”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採取告知承諾方式辦理登記的市場主體83.3萬戶,審批效率提升約60%,企業設立最快可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
在此基礎上,4.0版以“證照分離”改革為重點,破解企業“準入不準營”難題。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方葆青介紹,將對全市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清單之外不得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自主開展一般性經營。同時,推進“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2021年底前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到100項以上,自由貿易試驗區力爭達到150項。
同時,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支持醫療機構對接網際網路平台,市場主體可以同步申請設立實體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醫院,實現“同審批、同發證”;在網約車領域,通過政府內部數據信息共享,實現網約車運輸證“全程網辦”。
如何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2021年將出台中小微企業首次貸款貼息指導意見,是政府在財政收支緊平衡的階段拿出的真金白銀用於幫助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王穎說。在任務落地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量化指標:年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於5000家,新發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額力爭同比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餘額占比不低於30%。
外資外貿環境更開放,出口通關壓縮至1.1小時以下
企業提前向海關報備,船一到港就直接把貨物搬上車、運到廠區;鼓勵企業提前報關、節約通關時間,還允許申報信息有誤,享有容錯的“紅利”;進口商品“先放行後改單”“先放行後繳稅”“先驗放後檢測”,讓進出口邊界合規時間共壓減129小時,邊界合規成本降低838美元。
北京營商環境改革邁入“4.0時代”後,外資外貿環境將在此基礎上更開放、更便捷。通關時間“再壓減”——通過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京津兩地高級認證企業免擔保等優惠待遇跨關區共享,固化疫情期間海關“靈活查驗”“無陪同查驗”等措施,實現北京關區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至30小時以下和1.1小時以下,較2017年壓減70%以上。
就業環境更穩定,京津冀職稱評審結果互認
疫情之下,企業復工復產和就業恢復穩定格外關鍵。本市部分行業就業條件即將降低和簡化。根據方案,本市將取消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和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推動勞動者在本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入職體檢結果互認,減輕求職者負擔。
促進人才流動和靈活就業方面,將加大促進人才跨地區自由流動力度,不斷拓展京津冀職稱資格互認範圍和領域,實行三地職稱評審結果互認,津冀兩地的職稱證書在本市職稱晉升、崗位聘用、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領域與本市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同時,積極推動城鄉統一失業保險制度,確保失業農民工依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政務環境更優質,市民在京買房網上全程辦理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副局長劉強披露,北京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已壓減74%,辦理時限壓減71%,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跑動次數減至0.16次。同時,北京市除涉密等特殊情況外,全部事項實現網上可辦,82%的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公積金、社保等1000餘項事項掌上可辦。
這些改革不會停步。按照方案,4.0版改革將大力壓減證明事項,簡化企業民眾辦事手續,除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風險較大的事項外,全部實行告知承諾制;實現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提升到90%以上,區級政務服務事項達到80%以上;在全國範圍內實現140項企業生產經營和個人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在納稅領域,採取合併申報方式,企業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預繳)、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中一個或多個稅種時,可實現“一張報表、一次申報、一次繳稅、一張憑證”;在不動產登記領域,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買房網上全程辦理,無需前往登記大廳。
監管執法環境更規範,推進《北京社會信用條例》立法
“信用”將成為北京未來監管的關鍵字之一。“北京累計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38萬人次,含自然人27萬人次,限制其乘坐飛機267萬人次、乘坐火車14萬人次,限制參加小客車搖號8萬餘人次。”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崔旭龍介紹,2021年北京市還將進一步聚焦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級分類監管、事後信用獎懲機制建設,同時推進《北京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工作。
根據4.0版改革方案,北京市將加強全流程信用監管,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在事前監管環節,將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對履諾記錄良好的市場主體給予優惠和便利,對失信違諾的加大追責和懲戒力度;在事中監管環節,對信用好、風險低的市場主體,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列入重點信用監管範圍;在事後監管環節,完善聯合懲戒失信管理辦法,明確認定依據、標準、程式、異議申訴和退出機制,讓涉及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失信者承受跨行業、跨領域失信聯合懲戒的成本。
法治環境更公平公正,建立智慧財產權失信主體黑名單
“2020年北京法院推行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適用小額訴訟程式、簡易程式審理糾紛31.1萬件,平均用時比法定審限縮短一半以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靳學軍披露,北京法院辦理買賣契約等五類商事案件的平均審理用時為70天,平均執行用時93天。
在營商改革的諸多指標中,民商事案件的司法保障格外關鍵,法治也被認為是最好的營商環境。4.0版改革將圍繞調解、取證、鑑定、審判、執行等關鍵環節,提升司法效率,深化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力爭簡易程式和小額訴訟程式適用率達到80%。
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北京市將加大對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的懲處力度。通過建立智慧財產權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對重複侵權、故意侵權的企業進行公示,對嚴重失信主體在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領域進行限制等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