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格局
晉語包頭話(包頭人習稱為“此地話”,特指流行於
舊城東河區及下屬旗縣的方言),一種現代漢語方言,屬於
晉語-大同包頭片,也是晉語大包片的代表方言。包頭話是當今漢語中保留
入聲幾乎最北的方言。
包頭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移民城市,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包頭話承載著當地的各種民俗文化,例如二人台。由於受
蒙古語的影響,晉語
包頭方言同時融入一些
蒙古語的音譯辭彙。關於包頭話如何起源,以及形成年代、形成發展過程等問題,都還是未解之謎,有待考證。
包頭的
青山區是建國後新建,此區居民大都為外地移民,以
京津冀地區為主,普遍使用
國語(混雜
北京官話詞語)。
昆都侖區是建國後新建,包鋼集團在此區建立,初期職工大都來自東北地區,所以流行使用
東北話(
東北官話吉沈片),但普遍使用
國語。也就是說市區存在多種方言的拼盤格局。此外,部分蒙古族聚居區如達爾罕茂明安流行使用蒙古語。
形成過程
包頭地區在明末清初時期,還是蒙古人的遊牧地,只有極少數的漢人,並沒有形成完整的方言形態,只是到了漢人“走西口”大量湧入,形成城鎮和聚居村落以後,才出現了頻繁的語言交流和融合。為了交際的需要,“走西口”人到包頭地區以後,不僅要與當地蒙古人進行語言的交流,還要進行內部的交流和融合,因為他們是來自山西的不同縣市,所以方言也不盡相同。這樣時間長了,互相磨合,互相吸收,就產生了新的方言———包頭方言。
這新產生的包頭方言中,不僅有山西各地方言的影子,也含有蒙古語的成分。正如胡云暉先生《“走西口”與包頭方言》所說:“‘走西口’進入包頭的山西移民,來自山西省的不同地區。不論是墾殖時期‘跑青牛犋’的農民,還是包頭成為西北皮毛集散重鎮後做買做賣的晉商,他們的紛紛而至,使富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山西不同地區方言也隨之而來。可以想見那時的包頭,物攘人稠,三百六十行,南腔北調,各說各話,一片山西各地方言大會展的景象。而且最初在語言交流中遇到隔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之後,為了交際的需要,人們都自覺不自覺地捨棄了自己方言中那些過於狹隘的部分,保留和追求通俗與大眾化的部分,經過長時期的磨合,最終,一種為大家普遍接受的方言交際語形成了,它不是山西方言的某一個,而是山西各地方言的融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集合體。”
關於包頭方言的這一特點,民國《包頭市志》卷七“風俗”也說:“包頭市五方雜處,語言極不統一,除蒙人用蒙語外,漢人亦有熟悉蒙語者。至於漢話則方言不同,四鄉居民,由河曲移來者最多,故河曲話為最普通。奎於市城則忻縣、定襄、祁縣口音為多,又雜以太谷、府谷語言,統謂之山西話。”“走西口”的山西人,對今日包頭方言的形成,的確是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語音特點
例句: 百 度 百 科 全 球 最 大 中 文 百 科 全 書
包頭話標準發音:biak13 du53 biak43 ke24 que~44 qiu44 zui53 da53 zong24 veng44 biak43 ke23 que44 su24
拼音近似標音:
bia dù bia ké quē qiū zùi dà zóng wēng bia ké quē sú
1.新派
包頭話共有
聲母22個:z、c、s、b、d、g、p、t、k、l、m、n、ng、/z/、h、f、j、q、x、v、y、w。和
國語比出入比較大。
2..老派
包頭話還有zh、ch、sh、r四個捲舌
聲母,但是出現頻率比較低,並且分別不與z、c、s、/z/對立。新派
包頭話捲舌
聲母完全消失。
3濁
聲母v和
零聲母w不對立。其中v出現的頻率較高,
零聲母w聲母可能是後期從
官話區傳入。對於u韻字也一樣,多數時候為讀vu(如“無”,“午”,“巫”,“武”)。
4.在
包頭方言中,古影疑二母的
開口呼字混讀為ng
聲母,疑語一部分齊齒呼字(如“咬”“硬”)歸入n聲母,其他像
國語一樣脫落,歸入y或v。
5.
包頭話和
國語比較起來,
聲母差別雖然很大,但多數情況還是有以上規律可循的。下面列一些無規律可循的常用字:界(ger),耕(jing)、跪(kui),撞(ts‘?~)、今(zeng)、脊(zeq)、睫(zeq)。另外,
6.
包頭話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一些字會依照其語法作用的不同而讀不同的音。如“去”字,讀音兩分,作動詞時讀keq(新派為qv),作助詞時讀geq。這在語言學上叫屈折現象,多見於
英語、
法語等
印歐語系的語言。
1.
包頭話保留了古代“
入聲韻”和“入聲調”,古入聲
韻尾p、t、k變化為喉塞尾[?],一般用-h或-q表示。如
蘇軾《
水調歌頭》詞中的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古代本該押韻,但由於
國語失去
入聲而不押韻,在
包頭話里,這兩句讀作:/z/eng you bei huae li hak, yuak you ying qing yue quak“,”合“[hak]和”缺“[quak],可以完好的押韻。
包頭話有兩套共八個
入聲韻母:aq、iaq、uaq、üaq 和eq、ieq、ueq、üeq。兩套
入聲韻母間多數情況下不對立,只在少數情況對立(如“吃ceq”和“擦caq”)。基於以上事實,多數
入聲字在
包頭話中都相互押韻,這在漢語的各種方言中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現象。
2.
包頭話中的
入聲字和《廣韻》中的
入聲字並不完全對應,出入十分大。如《廣韻》中,“六 玉 肉 億乙 爆 續 冒”是
入聲字,而在
包頭話中是舒聲字,一般認為這是入聲
舒化現象。但與此相反,更多的差異來自是,
包頭話中讀入聲的字,《廣韻》中為舒聲,如“置趾幟鼻廁播滯摯措”,一般認為這是對
上古漢語的繼承。另外
包頭話中有極其多的舒聲促化現象,很多字都有舒促兩讀,如“指處子提才也依把下時”。
4.深臻曾梗通五攝合流,收-ng尾。
5.鹹山攝
韻尾脫落,洪音與
細音元音不同。如“三”讀sae~,“錢”讀qie
7.g k h與ae~拼時,要加入介音i。如“敢”讀giae~,“看”讀kiae~, “寒”讀hiae~
8.a~與ua~合流,如”光“與”剛“不分。
包頭話也有輕聲,但是出現頻率很低。相比起來,與
包頭話比較相近的包頭近郊地區、
鄂爾多斯、巴盟的方言中輕聲則很多。另外,可能是
晉語五台片(
陰平=
上聲)走西口的移民影響,在很多情況下會出現陰平與上聲混同。例如:“昆”字為
上聲。
四、分音詞:
包頭話語音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存在分音詞,分音詞是
上古漢語複輔音聲母的遺留,還是受古代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目前學界
爭論不休。如今
包頭話中“角”發音為[gek lao],“巷”發音為[hek lang],“棒”發音為[bek lang],又如將“縫隙”稱為[hek la],其本字為“罅”。數量特別多
五、和其他有些
晉語一樣,存在大量圪頭詞(如圪躺),霍頭詞(如霍繞),日頭詞(如
日髒)。
六、連續變調:這個在
包頭話中表現得十分複雜,有待學界進一步探究。
不太好懂的包頭話
包頭人普遍有一個誤解,認為包頭地處北方,包頭話對於外地人來講應該比較好懂,雖不及
東北話那樣好懂,但起碼比
四川話、
河南話好懂。再加上包頭本地以國語為母語者大多能夠聽懂
包頭話,給人以
包頭話和
國語完全能夠交流的假象。其實這都是長期生活在本地所形成的誤解。事實上,能夠聽懂包頭話的地區不是太多,只有內蒙古的
呼和浩特、
巴彥淖爾、
鄂爾多斯、
烏蘭察布、
錫林郭勒盟西部部分地區,河北的
張家口、
邯鄲,
陝北各地,山西(運城、臨汾除外),河南西北部的一些地方。這些地區的方言與包頭話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屬
晉語,比較容易聽懂包頭話。
包頭話雖然和國語調比較接近,但是比國語多一個聲調,擁有五個聲調。包頭話有入聲韻母,鼻化韻母較多,無捲舌音,無前鼻音,連續變調特別複雜,這些特點都完全不同於國語。青山區和昆都侖區有大量以國語、東北話為母語的市民,這些人中只要是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的,都基本可以聽懂包頭話。由於包頭話在包頭暢行無阻,所以仍然是這座城市的母語之一。
包頭話雖然給很多外來人員造成一定的交流障礙,但並不是很嚴重,因為大部分包頭人都說國語。
辭彙
以下為按拼音排序的
包頭方言特有辭彙,漢字為音譯,不視為正確。
啊費——語氣詞,因為疼痛而瞬間產生的呻吟聲。
啊娃——稱呼自己的孩子
吧洞——又大又深的洞
拔個梁——抬槓
把脫——一眼看穿對方心思
敗興——掃興
扳托——作愛
半後晌——下午
半前晌-----上午
半頭磚-----雖是女孩但性格和舉止卻像男孩
邦郎頭-----頭部長且不圓
奔兒嘍——腦門兒
逼低——挖苦、挑刺
逼兜——耳光
逼兜遊子——欠扇耳光的人
脖頸——脖子
補嘖——收拾,打人
不待要——懶得不想做
撥拉——①用工具有方向性地觸動 ②用手或者工具使物體平整、乾淨,例如:把床單撥拉乾淨!
不浪——像木頭棒子的東西(註:“棒”的分音詞)
不尿——不理的貶義用法
菜的——傻的,笨的
鏟板子——肩胛骨
長遠——無論如何,例如“你長遠要來”
朝陽陽——向日葵
撤——辦事不主動,能拖就拖。也說“往後撤”。
秤數——分寸。例:“你剛才說話要有些秤數,不要盡灰說六道的”
赤不溜——光著身體
赤肚子——只是光屁股
瞅摸——觀察尋找?
杵——往前摔倒。“杵了一跤”
傳頭子——原是一種瘟疫,後用來咒罵。
竄說六道——臉皮很厚,串話很多
呲啦——不滿意對方的一種行為
瓷-----愣,呆
搓火——使人生氣
打得悉硬-----理直氣壯
待里——一向、從來。
擔懸——差點
淡球是——一般,就那么回事
叨拉——閒談,聊天
倒衩子——衣服口袋,又叫倒衩衩。
燈拋子——燈泡
地勢——地方。例:“想蓋房了,尋不見個好地勢”。
墊死你——用腳踢死你
墊-----踢,踩
丁詞——結識
定懂———思考
定鍋——不經邀請,去人家吃飯
定猛——突然,忽然
丟丟——跑的很快的樣子
兜涼的-----所說的話令人吃驚
兜沒的-----捕風捉影,說話不靠譜
毒點,毒挑——煽動他人
肚渣子——膽量,勇氣
短下---欠下
斷——追趕,驅趕。例如:“兩天就斷上了”“把狗斷出去”(標準讀音:d=的,u=唔,an=安,讀斷,方言讀音:d=的,u=唔,an=按<走垮音,有點像感冒時喉嚨嘶啞時的發音>)
對搭——碰機會,有時
爾開-----放開
爾下——扔下、丟下。“娃娃爾在家哈兒了”
二個半——小孩學會說話但說不清楚
二老板——三、四十歲的已婚女人?
二里半-----和地名有關,指偏差較大
發毛——發怒、發火
翻——嘮叨而且固執,不聽勸告。例如,“他可翻了,你不要理他”
方祖——連累人的人,帶來不祥之難的衰人 ,也可說:方祖疙瘩
房擺後——房的後面
房片——房頂
費!——疼的時候會這么說?,和啊費一個意思。
鳳巴牛————屎殼郎
敢情——想不到
個戳——皺,不平整
個但住-----暫時穩住
各兒——自己
個就——蹲著
各撈撈========牆角或一些比較狹小的位置 ,也就是“
旮旯”的變音。
個稜子---台階
個哩=痒痒
個瘤把歪——彎彎曲曲
個森----渾身不舒服.
個踏——嘮叨
個台台-可以坐的一個高於地面的平面
各八-----①窪地,②與胳膊同音
各出-----皺褶太多,或指小氣
各此——撒嬌的樣子
各蛋-----圓的東西,各蛋蛋也是圓的東西比前者小,也就是“
疙瘩”的變音
各洞-----洞或指低洼的地方
各攪-----攪和,各攪攪是很久以前的一種糖的名字
各撈——用棍向外撈
各棱-----長且隆起的部分 (註:”埂“的分音詞)
各梁-----梁,八各梁指抬槓
各料——醜或不平?
各留-----細長的物體不直
各跑——常在前面加個’灰’,指不是好人.
同義詞:灰猴
各審-----也是噁心,用於看到老鼠癩蛤蟆臭蟲時說
各生-----粒狀物
各塌-----聊天或指說話羅索
各膝蓋——膝蓋
各匝==形容老年人行動不變,緩慢的意思
各渣-----殘渣,或指壞人
寡——沒有味道,沒意思,無聊,做不當做的事也叫寡。
管裊(2聲)了~~~~~~~~可美了
鬼嚼——胡說
郭魯日——擀麵杖
哈貨——(蠢貨)如:載是個哈貨哇?
哈貨——質量不好,或指人不行
害——淘氣,調皮
酣水————口水
杭——正在(正要)……的時候。“杭吃飯呀,來人了”
呵砣——吹牛
河絆絆——河邊
黑(he)將來=======傍晚
黑眼——討厭如:你算是黑眼死個人了?
紅麻不溜——裸體 ,全裸。和赤肚子有區別。
猴——小 。例如:候大大
後晌——下午
忽顫——坐轎子的樣子,一上一下
忽抽——亂動
忽沓——
說話的貶義用法,或指物體破舊變形但將就能用
忽拉蓋——做事損人利己但很會騙人的人 ,騙子
忽繞——指人無目的地走來走去
護里——被罩
歡歡兒的——趕緊的,快點
灰猴-----對說話辛辣幽默的人的戲稱
灰——壞
灰皮-----不務正業不乾好事的人
灰說------瞎說
回個哇——回去吧
機密——清醒,精明
鯽瓜子——鯽魚
接板子——腳
架套——架勢,樣子。“看架套,他就不像個莊戶人”?
傑咳丟蛋-----說話結結巴巴說不清楚
鏡品子——箅子
決——腳
侃子——————傻瓜
砍貨——做事沒有分寸的人。
抗硬——頂事的,有威力的。“鬧
抗硬的人來呢哇?往死抬!” (注,此所謂“抗硬”即前述ko~ ning,本字為“強硬”,保留古
聲母)
坷梁——彆扭?
磕哪個呀——去哪 (註:此“磕”即“去”的古音)
可梁——尷尬,也常指姿勢或動作不舒服
可賽了~~~~~~~~~~~~~~~可帥了~~
抗———————口渴
克膝蓋——膝蓋
孔(kong)三聲——啃,例如:牛骨石還是燉爛點好孔!
摳掐——用指甲摳,也指揩油。例如:你就好好的摳掐我哇。
擴(一聲)個電話——打電話
括得悉硬-----派頭十足
闊闊——小口口
拉疙蛋——有麻煩
拉黑牛——當託兒
拉夾——謙讓、客氣
拉謝燈-----關燈
辣結子——辣椒
賴菜地——沒出息
蘭信——丟人
藍霉兒——發霉
老闆子——老婆
老加日-麻雀
老娘娘\老闆板----(指老太太)?
澇毛——忙活
澇毛——為別人幹些與己無關的事。?
棱迷-----用眼神挑釁
豆節節-------------豆角
涼紅槓晌窩------太陽非常利害的中午
了(liao)——遠望
咧筋——生了氣不去做某事或故意跟別人頂著乾
咧著蘭,乖哄乖哄——生氣了,哄一哄
咯嗒——嘮叨
咯淺——臨時湊合
樓樓——鴿子?
鸞頭子——糊弄,將就,湊合
落毛(laomao)——為別人幹些與己無關的事。
麻求煩——麻煩,煩人。
貓兩眼——看兩眼
毛——惱怒
冒——扔,向遠處投擲
沒敢定——也說“不敢定”,說不定,也許。
夢生生雨——形容小雨
迷屬----模樣
密——藏起來
密麻不怔------形容剛醒來,反應遲鈍
牧虎——死了又復活的人。
哪娃——調侃時對“你”的稱呼
乃求貨------一般是罵女的了,就是欠日的意思
那(nei)半——那邊
難活——身體不舒服?
腦起——扛,也指舉
鬧不機密——弄不明白
能帶——鼻涕?
年活尚-----做事不知深淺
娘娘——奶奶
鳥筋筋-----說此地話的人要說
國語的時候,例如:連載還聽不明白,還得庚你鳥筋筋?
鳥鳥的——痒痒
裊(2聲)得——美得
裊——得意,美滋滋的。
鳥牙——愛挑剔,不好伺候。
擰謝——幹掉某人或讓某物消失
nou(一聲)的——可愛
小小——男孩
耦——燒焦。“壓住火,不要叫米飯耦了”
旁迷腫眼-----眼鏡腫的,也可形容還沒睡醒
胖(一聲)頭———虛偽
碰頭漆砍——行走過程中有障礙
皮套套——橡皮筋
撇——聊
撇了——亂講,瞎說?
撇了哇——表示感嘆 不相信之意
迫(pai三聲)掉:被人涮了
迫(pai三聲)人————一個意思,說話不算話!
七攪-----攪和別人的事
前兒——前天
槍崩侯——不聽話的孩子
悄悄哇——安靜哇?
親圪蛋兒——寶貝,指小孩子
清打早——早上
擎——只管、儘管。
秋咧兒——蟋蟀
求迷性眼——傻不啦嘰的樣子
求相——小樣
嚷架——吵架?
熱怪——奇怪
熱哄——欺騙
薩——挑揀
賽(sai三聲)~~~~~~~~瀟灑,牛B,例如:這賽?
散敵-----出洋相
喧——推,例如,不要喧我。
沙和尚——一種小的蜥蜴類動物
晌窩——中午
生葫蘆——蠻橫的人
甚——什麼
試當試當——試試看
慫——懦弱
算求了——算了。哈哈
抬——弄,抓,做。“他偷東西,讓人家抬住了”
抬死你——整死你
湯水——樣子,有貶義。“看你那湯水哇,動不動就瞪眼”?
討吃貨——不務正業的人?
套數——辦法、做法。“他能了,那人有點套數了”
體體統統——看那後生穿的體體統統!
聽聽兒的——老老實實的呆著,不亂跑亂鬧?
突斯怪——貓頭鷹
腿筋灣——膕
挖把-----賺錢
瓦額爾——前額突出
萬團——很濃的痰
溫禿禿水——不燙的水
務藝——撫育、培植。“這娃娃是他娘娘務藝大的”
弦兒-----腦袋有問題.
吸鱉頂——形容他人傻的厲害?罵人的話
悉板灰——很糟糕
洗涮格瓦——洗洗去
喜人——讓人喜歡 (註:發音為[xiek reng],本字可能為“襲人”)
細——漂亮
細細——美女之意
弦個蛋——傻了吧唧的人
弦貨——缺腦子的人
相跟上——一起走
小茬毛——不起眼的人
小泡子——小崽子
行不見——找不到 (註:,此“行”即“尋”,
包頭話中保留古音作[xi~ng]
行個人——找個人
醒的——知道
醒煽——暗示
修五道廟——吃飯
佯誤——耽擱。“快回來,不要在外頭佯誤了”
仰承——屋裡的頂棚
腰嘛——估計
咬喃——言多無當、瞎說。
爺——自抬身價,我的意思。通常帶有挑釁。
一個嘟蒜——一頭蒜
倚——遮擋。“你把我倚住了”。
陰陽——操辦喪事的指揮人
營生——活計
玉嬌嬌?————玉米
載半——這邊
咋介呀——怎么辦
咋來來——怎么了??
咋也——估計
展——平整,完好
展應應——平整,完好
抓拿——處理、對付。“我倒沒個抓拿了”
做害——浪費,糟蹋
包頭方言辭彙的特點表現於,保留了宋元時期
古白話的詞語很多,如名詞後加”行“表示”XX那裡“,就是元曲里很常見的,元曲里常出現”
虎剌孩“一詞,現今包頭方言依然使用,一般寫作”忽拉蓋“,是
蒙古語”賊“的借用。
《水滸》里常見的”做甚“,是現今
包頭口語的常用詞,表示”乾什麼“,另外,還保留了其他古語詞如”尋、隳、罅(參見前述“分音詞”)、摱“等
另一點,
包頭方言大量使用”忽、圪、日“作為詞頭,如”忽閃[huk sae~],圪搗[gek do],日懸[rek xue~]“
與國語關係
由於特殊的人口構成,包頭市區內包頭話和
國語、
東北話並存,互相影響的現象也很多,其中東北話正趨於消失,使用者趨於減少。中心城區兩區域(青山、昆都侖)的國語和東北話相互融合,使許多東北方言融入進來。而舊城的
包頭話向
國語靠攏,但由於相互之間音系差別太大,互不兼容,所以靠攏餘地有限。
反過來,
包頭話也不能不對當地的
國語產生影響,從語音上,跪讀作kui,撞讀作chuang(詳見前面“語音”的“
聲母”部分)等發音在包頭說國語的人中間相當普遍,包頭話的一些特有辭彙也逐漸被使用國語的人群所借用,如前述的ko~ ning,借入國語後讀作kang ning,也是國語人群當中的常用詞。
與臨近的
呼和浩特情況不同。“呼普“已經形成,成為了呼和浩特市的共同語。而”包普“還沒有形成。也就是說,
包頭市區存在多種方言的拼盤格局。
包頭話面臨的問題
1.目前
包頭市區(指東河區、
九原區、
石拐區)80後的女性多數棄講包頭話,改說不標準的
國語。有的在家說
包頭話在外使用國語,有的則乾脆在家也用
國語和家人交流。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反映了包頭市區年輕女性的社會價值取向,但這在客觀上也為包頭話的傳承帶來了負面影響。
包頭市區的年輕人中,包頭話主要在男性中傳承。
2.包頭話中的方言辭彙正在被
共同語(
國語)的辭彙替換著,使得很多方言辭彙式微甚至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