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雜糧雜豆,笤帚苗子,中藥材種植,植桑養蠶,下窪鎮-畜牧業發展,肉羊產業,肉雞產業,下窪鎮-林業發展,下窪鎮-礦產資源,下窪鎮-煙花產業,基礎設施,旅遊資源,文化底蘊,簡介,農牧經濟,礦產資源,發展戰略,山東省霑化縣,山東省安丘市,河南省社旗縣,
簡介
下窪鎮利用叫來河畔豐富的地上地下水資源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發展優質高效現代農業。全鎮在叫來河沿岸有大水
揚水站12座,小塘壩5處,充分開發利用了肥美的叫來河水。在開發利用叫來河水的同時,對叫來河流域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也進行了有效的開發,全鎮現有大小機電井400多眼,實現了井渠灌溉雙保險,
農業生產的綜合實力大大提高。下窪鎮糧食品種主要以玉米和雜糧雜豆為主,形成了兩大生產基地,一是以平川水澆地為主的玉米生產基地,年產玉米穩定在1.3億斤以上;二是以坡耕地為主的雜糧雜豆生產基地,雜糧雜豆生產區內土壤肥沃,無
工業污染,具備了綠色無公害的生產標準。下窪鎮區內有大型糧食收儲基地一處,占地近60畝,收儲設備齊全,年收儲糧食超億斤,為下窪鎮商品糧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特色種植
雜糧雜豆
下窪鎮南部地區以沙性旱作耕地為主,土地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合雜糧雜豆種植,雜糧雜豆種植歷史悠久,盛產
穀子、蕎麥、
芝麻、綠豆、
紅小豆、
油葵等綠色雜糧。雜糧雜豆年均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糧400萬公斤以上,具有一定的收購及深加工規模。下窪鎮南部地區年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在這種氣候下生產出的雜糧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大部分
雜糧雜豆種植在山地或沙地,土質和空氣都是無染區,施用積造的農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大多採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無過量農藥和化肥殘留,再現了雜糧的天然特性。
笤帚苗子
下窪鎮南部地有大量的山坡地和旱作耕地,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這些土地非常適合
笤帚苗子種植,具備笤帚苗子的生長條件,這裡生產的笤帚苗子質量上乘,色澤光亮,加工出來的
產品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在市場上十分搶手。2005年下窪鎮引進了貴黍苗笤帚苗子新品種並與上海遠大公司簽訂銷售定單,全鄉種植笤帚苗子達3萬畝,占全旗種植的面積30%。可產笤帚苗子近450萬斤,創產值6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500元,該
產業現已發展成為下窪鎮的種植主導產業和
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下窪鎮的笤帚苗子產業在生產協會和生產合作社的帶動下,在銷售原材料的基礎上,向深加工、出售成品笤帚方向發展,笤帚苗子產業發展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中藥材種植
下窪鎮南部丘陵地區野生
藥材品種多,盛產
柴胡、遠志、
甘草、
桔梗等野生藥材,當地百姓採集、種植、加工藥材歷史悠久。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的深入開展,下窪鎮人工種植藥材的面積不斷增加,品種以黃芪為主,2005年黃芪種植面積達4000畝,2006年計畫推廣種植以
黃芪為主的中藥材20000畝--30000畝,重點發展水澆地10000畝,逐步把下窪鎮南部地區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藥材供應基地。從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分析,黃芪等中藥材不但在醫藥上有了更新層次的開發,在保健品方面也有了新的發展,因此中藥材種植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下窪鎮的中藥村種植髮展前景廣闊。
植桑養蠶
植桑
養蠶是下窪鎮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產業,2005年全鄉發展大葉
桑園700畝,桑園達產後畝效益可實現近1000元。
下窪鎮-畜牧業發展
下窪鎮是以農為主,農牧林商結合的經濟類型區,近年來堅持“立草為業、穩定豬禽、發展牛羊”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重點發展“草、羊、牛、雞、豬”五大主導產業,把農業主導型逐步轉變為
畜牧業主導型經濟,現大小家畜存欄近17萬頭(只),其中肉羊9萬隻,生豬5萬頭,肉牛5000頭,肉雞年飼養量近150萬隻。河西村至草原村15公里的“生態畜牧產業示範園區”、八旗村林蛙生態養殖園區和草原村“百萬隻綠鳥雞放養場”的龍頭帶動作用開始顯現,從鎮政府所在地的下窪村到草原村高速公路出口的國道111治線長達20公里的
農牧業產業化開發帶正在形成。草產業是下窪鎮重點發展的五大畜牧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現全鎮牧草保存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沙打旺5萬畝,
錦雞兒3萬畝,紫花苜蓿3萬畝,年產優質牧草近3000萬公斤,年產各種牧草種子150萬公斤以上。依託黃羊窪草業公司加大牧草基地建設力度,使牧草產業走上了產業化發展之路,實現了牧草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
肉羊產業
下窪鎮有豐富的
牧草資源和農作物秸稈資源,發展
肉羊產業具有較大優勢,近年通過抓大戶、建小區擴張肉羊養殖總量,通過加強棚圈建設和肉羊改良工作提高肉羊飼養質量,使全鎮的肉羊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現存欄肉羊9萬隻,肉羊年飼養量達10萬隻以上。全鎮有肉羊養殖小區6處,有肉羊養殖戶2000多戶,其中存欄1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有150戶,建有肉羊改良站15處,肉羊改良率達50%以上。下窪鎮古魯板蒿村西接良灌肉羊繁育示範小區是一個集科學
飼養、品種改良、組織化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戶外小區,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20萬元,小區分六個單元,每個單元5戶,共容納肉羊養殖戶30戶,每戶可飼養基礎母羊10--30隻,每戶商品羊存欄量可達150隻。小區內的每戶養殖戶都建有管理室、接羔室、標準化
棚圈、青貯室、黃貯室、活動場所等肉羊養殖配套設施。小區內建人工授精站一處,引進純種夏洛來種
公羊2隻,對小區內的肉羊進行
人工授精雜交改良。小區內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疫病防治,統一品種改良,真正實現了規模經營,科學飼養,有力地帶動了全鎮的肉羊飼養管理水平和肉羊品種改良最佳化進程。
肉雞產業
下窪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與草原興發集團合作,採取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
肉雞產業。培育建設了肉雞養殖專業村---草原村,該村建有百萬隻綠鳥雞放養
基地兩處,年出欄肉雞120萬隻以上。為了進一步擴大肉雞產業規模,鎮黨委、政府成立了肉雞生產合作社,負責肉雞養殖資金協調、養殖技術服務和銷售等一系列服務,有力地促進了肉雞產業的發展。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資金80萬元,在
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批次飼養量可達9萬隻。肉雞放養小區的培育建設,進一步擴大了肉雞養殖規模,全鎮肉雞批次飼養量可達40萬隻,全年肉雞出欄量可達150萬隻,養殖收入可達180萬元,肉雞產業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資金80萬元,在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批次飼養量可達9萬隻。肉雞放養小區的培育建設,進一步擴大了肉雞養殖規模,全鎮肉雞批次飼養量可達40萬隻,全年肉雞出欄量可達150萬隻,養殖收入可達180萬元,肉雞產業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草原村肉雞放養小區位於草原村
齊家窩鋪村民組,國道111線南側,整個小區規劃占地200畝,總投資50萬元,入駐養殖戶30戶,每戶占地6畝,每戶批次飼養量4000隻,年可出欄肉雞50萬隻。小區內的養殖戶實行大棚式育雛,戶外放養。該肉雞放養小區於2004年4月份開始籌建,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小區內水電配套齊全,打小水泥管井10眼,
配電線路2000米,道路綠化2100延長米。通過小區的輻射帶動,2004年草原村肉雞飼養量達50萬隻,人均增收220元,全鎮出欄肉雞100萬隻。2005年下窪鎮籌措肉雞養殖
資金80萬元,在草原村新建肉雞放養小區2處,入駐肉雞養殖大戶23戶。
下窪鎮-林業發展
下窪鎮有土地面積495.2平方公里,現有林面積32萬畝,
森林覆被率32.5%,界定為公益林4萬畝,其中集體5萬畝,個人12萬畝,按樹種分
楊樹18萬畝,油松0.1萬畝,灌木1.5萬畝,按林種分防護林10萬畝,用材林7萬畝。下窪鎮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在加強林業建設的同時加強了生態保護工作,嚴格控制
林木採伐、草地更新。鎮政府成立了由3名
專職人員組成的護林護草大隊,常年對全鎮的林草地進行巡護。嚴格執行舍飼禁牧政策,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養殖戶飼草貯備,加強青貯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舍飼禁牧與發展畜牧業的矛盾,有效地保護了多年生態建設成果。
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
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下窪鎮政府所在地南三公里處,始建於1999年,占地面積80畝,該公司現設有分公司兩家,一是
新惠鎮的三寶山分公司,二是新窩鋪鄉新窩鋪村分公司。公司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有七個車間,一條流水線,擁有固定資產400萬元,流動資產150萬元。年創產值800萬元,有管理人員11人,可安排200人就業。敖漢旗德利欣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產品是:細木工板、九厘板、多層板、尿醛膠等,並註冊了“富壽”、“敖森”兩個品牌,產品質優價廉,暢銷天津、瀋陽、
大連、山東、
安徽等地,年加工轉化
木材8000立方米。
下窪鎮-礦產資源
下窪鎮境內有豐富的
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瑩石、
矽石、鐵礦等,其中以
黃金為主,開採歷史悠久,這裡的礦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一定規模和貯量,且品位較高,最高的可達200克/噸以上,適合批量規模開採。由內蒙古地質勘測設計三院承擔的下窪鎮各力各小黑山礦區探礦工程正在施工,該工程將投資300萬元,在小黑山礦區的探礦面積將達到33平方公里。福建光源
工貿公司投資1600萬元,綜合開發下窪鎮風水山金礦,是全旗十大重點工業項目之一。該工程建設完工後,產值可達2000萬元以上,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200人。鑫隆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250萬元,對下窪鎮額日格村中井金礦續建改造,現已完成投資150萬元,該項目竣工後,每年增加採選量1萬噸,增加產值300萬元。
下窪鎮-煙花產業
下窪鎮
花炮工業園區的始建於2004年5月,10月竣工投產。園區有五家花炮廠和一家
紙箱廠,園區總投資700萬元,占地面積300畝。工業園區內現已三通一平,園區內的五家花炮廠分別來自遼寧省和河北省,其中遼寧客商投資興建的二家,
河北客商投資興建的三家。園區內的五家花炮企業於2005年6月份全部投產,年創產值近1000萬元,可安排本鎮及周邊鄉鎮勞動力270餘人就業。花炮工業園區可生產五大類三十餘個品種花炮,主要以大地紅鞭、高中低空禮花、
禮炮、雙響等花炮品種為主。
基礎設施
下窪鎮境內秦口河為天然淡水蓄水池,鎮屬水庫庫容600萬立方,全縣最大的飲用水水庫—思源湖萬畝水庫位於本鎮,地下水資源尚未開發。全鎮淡水年供應量可達4000多萬立方;鎮內有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可提供電力裝機容量10000千伏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0000門,有移動通訊塔和聯通通訊塔各一座,通訊事業十分發達;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工貿小區、住宅小區、休閒小區錯落有致,並開通了特色旅遊專線。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程控電話,戶戶通水、通電;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凡進入園區的外資項目,一律免費配套水電路訊等硬體設施。
旅遊資源
下窪鎮6萬多畝冬棗園可分為觀光園、市場園、休閒園、採摘園。位於鎮中心的中國渤海技術苗木繁育場,按照“一樓、一廳、四室、四園”的經濟格局建設,其中冬棗示範園、高產栽培示範園、霑化冬棗良種基因庫以及霑化冬棗良種采穗圃等都具備較強的旅遊觀賞功能。以“品嘗霑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為主題的霑化冬棗生態旅遊,正在規劃設計之中,希望致力於旅遊業的外商前來合作開發。
文化底蘊
下窪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據史料記載,二十世紀初,這裡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是出了名的水旱碼頭,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曾被人們廣泛譽為“先有下窪街,後有霑化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造就了懂經營、善理財的下窪人,也造就了純樸善良的民風,下窪人熱情好客、樂善好施、團結和睦、生活情趣高尚,初步形成了獨具冬棗特色的民俗文化,為外商投資興業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下窪鎮
簡介
下窪鎮位於敖漢旗東部,東與通遼市奈曼旗接壤,距通遼市區200公里,南與遼寧省北票市毗鄰,距瀋陽市區28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兩省三市的交匯地,是赤峰市敖漢旗的東大門。國道111線橫貫東西,赤通高速公路穿鎮而過,在草原村設有出口,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素有“一京二衛三下窪”之稱。
全鎮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總土地面積495.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2萬畝,草地11萬畝,耕地面積18.5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9.2萬畝。農業生產主要以玉米種植為主,玉米年均產量1.3億斤以上,是敖漢旗的玉米主產區。南部地區雜糧雜豆種植歷史悠久,盛產穀子、蕎麥、芝麻、綠豆、紅小豆、油葵等綠色雜糧,雜糧雜豆年均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糧400萬公斤以上。
農牧經濟
下窪鎮是以農為主,農牧林商結合的經濟類型區,近年來堅持“立草為業、穩定豬禽、發展牛羊”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重點發展“草、羊、牛、雞、豬”五大主導產業,把農業主導型逐步轉變為畜牧業主導型經濟,現大小家畜存欄近17萬頭(只),其中肉羊9萬隻,生豬5萬頭,肉牛4000頭,肉雞年飼養量近150萬隻。
礦產資源
下窪鎮南部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瑩石、矽石、鐵礦等,其中以黃金為主,開採歷史悠久,礦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
發展戰略
下窪鎮黨委、政府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全鎮重點工作,樹立經營城鎮理念,科學制定小城鎮發展戰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鎮化建設,提升了下窪鎮的文明程度,推進了工業化進程,有力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為下窪鎮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山東省霑化縣
下窪鎮位於霑化縣西部,距縣城21千米。東與富國鎮相鄰,東南與黃升鄉接壤,南毗大高鎮,西靠古城鎮,東北與馮家鎮為鄰,北隔秦口河與無棣縣相接。面積153.11平方千米,人口6萬人。轄6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大下窪村。地勢平坦,多為淺平窪地,少量緩崗、微斜平地和河灘高地。海拔在2.5~5.9米之間。秦口河、傅家河、胡營河縱貫南北,其中秦口河直通渤海。205國道、省道永館永館公路、濱(州)東(風港)公路過境。是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
[沿革]明建鎮。1944年解放,1946年6月改稱下窪區,1948年8月復建下窪鎮。1950年2月撤銷下窪鎮併入永豐區。1952年4月重設下窪鎮。1958年9月改為下窪公社。1963年2月建區劃小公社,下窪、永豐兩個公社同時撤銷,合建下窪區,領8個小公社。1968年撤區,建下窪公社。1984年改為下窪鎮。1987年,面積74.1平方千米,人口36754人,轄28個自然村,34個行政村。1997年,面積74.1平方千米,人口366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8人,轄張王一、張王二、張王三、粉李、王家、丁羅、哈喇、前下窪、東下窪、平家、東平、馬武、於一、於二、於三、後孫、宋家、趙山、大下窪、皂戶信一、皂戶信二、袁家、郭家廟、西小王、閻家廟、北陳家、楊李、尚泊頭、曹家廟、毛家巷一、毛家巷二、劉家下窪、蘆家、西孫34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永豐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下窪鎮。
下窪鎮轄62個行政村,5.9萬人,是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全鎮冬棗密植園已發展到6.2萬畝,其中結果面積2.5萬畝,總產量1500萬公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冬棗集散地。1995年霑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2001年在全國百姓最喜愛的水果評選中霑化冬棗獲“中國果王”稱號,2001年世博會上霑化冬棗又被認定為名牌產品。2002年全鎮GDP4.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
優越的地理位置:下窪鎮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北依渤海、南臨黃河,既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兩大經濟區的連線地帶,又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和山東省確定的“海上山東”建設工程的主戰場。鎮內交通便利,秦口河、伏價河、胡營河縱貫南北,其中秦口河直通渤海。國道205、省道永館路直穿東西,成為山東半島、華南地區聯結京津、東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獨特的資源優勢:下窪鎮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稀世珍品—霑化冬棗。霑化冬棗是一種晚熟鮮食果品,單果重20g左右,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經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分析,霑化冬棗含有19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達352mg/100g,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下窪鎮在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的基礎上建成了1萬畝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冬棗基地,先後為霑化冬棗註冊了“黃河三角洲”商標,“霑化冬棗”證明商標,辦理了自營進出口權。霑化冬棗的精深加工、出口創匯、冬棗專用肥料、生物農藥的生產等,期待與外商的合作。
良好的基礎設施:下窪鎮境內秦口河為天然淡水蓄水池,鎮屬水庫庫容600萬立方,全縣最大的飲用水水庫—思源湖萬畝水庫位於本鎮,地下水資源尚未開發。全鎮淡水年供應量可達4000多萬立方;鎮內有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可提供電力裝機容量10000千伏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0000門,有移動通訊塔和聯通通訊塔各一座,通訊事業十分發達;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工貿小區、住宅小區、休閒小區錯落有致,並開通了特色旅遊專線。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程控電話,戶戶通水、通電;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凡進入園區的外資項目,一律免費配套水電路訊等硬體設施。
天然的旅遊資源:下窪鎮6萬多畝冬棗園可分為觀光園、市場園、休閒園、採摘園。位於鎮中心的中國渤海技術苗木繁育場,按照“一樓、一廳、四室、四園”的經濟格局建設,其中冬棗示範園、高產栽培示範園、霑化冬棗良種基因庫以及霑化冬棗良種采穗圃等都具備較強的旅遊觀賞功能。以“品嘗霑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為主題的霑化冬棗生態旅遊,正在規劃設計之中,希望致力於旅遊業的外商前來合作開發。
豐富的文化底蘊:下窪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據史料記載,二十世紀初,這裡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是出了名的水旱碼頭,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曾被人們廣泛譽為“先有下窪街,後有霑化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造就了懂經營、善理財的下窪人,也造就了純樸善良的民風,下窪人 霑化冬棗的發源地是下窪
山東省安丘市
下窪村屬於安丘市新安街道所轄行政村,北鄰山口村,西鄰友戈村,東鄰石灰埠村和安丘市水泥廠,南鄰馬家小莊,背面靠近省道S221。境內以平原為主,東面有五峰山一座,山上以果園為主,有蘋果、桃樹、山楂等,還有不少老化的採石坑,以及一些散落的墓地。西面與友戈村交界處,有河流一條,枯水期常斷流,河面小橋年久失修。
下窪村以發展農業生產為主,還有少量的養殖業。農業除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外,還有姜、蒜、元蔥、日本蔥、芫荽等經濟作物,以及山上的果園種植。養殖業有藍狐、兔子等。
下窪村在新安街道轄區內還屬於落後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文化素質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發展渠道和發展思路還需要積極拓寬和創新。人口結構還是以青壯年為主,有部分外出打工人員。
下窪村在新一輪的發展熱潮中,需要全體村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迎頭趕上,在民眾物質、精神生活方面,在民主法治建設方面,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方面要更上一層樓。
河南省社旗縣
下窪鄉位於社旗縣城東北20公里,北鄰方城縣,東接泌陽縣,是全縣的丘陵山區鄉。全鄉總面積117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9.5平方公里,約占全鄉總而積的25%,森林面積5.5萬畝,耕地面積8.8萬畝,全鄉轄19個行政村,118個自然村,2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000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社旗縣的十個貧困鄉鎮之一。
旅遊開發區位於下窪鄉東北5公里處,總面積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米,為桐柏山系伏牛山余脈。綿亘境內10餘公里, 大小山頭24座,山呈階梯狀分布,山坡較陡,約30度左右,北高南低,山巒重疊,山體連綿,溝谷深遠,山川相連,山體東北部接方城、泌陽,為三縣交界處。旅遊區內主要山峰有雙山、霸王山、尖山、葫蘆頭等,其中雙山主峰海拔911.2米,是縣境內第一高峰。
在群山中有三處雄偉建築:普嚴寺、普恩寺、重興寺。據考證,普嚴寺、普恩寺修建於佛教盛行的唐太宗貞觀年間和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經宋、元、明、清不斷增修,規模更加宏大,聞名遐邇。重興寺現存大殿一座,東西鐘鼓樓、東西偏殿、藏經閣、養心殿等建築多達50餘間。1987年8月日本佛教考察組一行37人,慕名到重興寺、普嚴寺、普恩寺參觀朝拜。1992年香港、澳門佛教團一行40人到此參觀。1995 年10月香港、澳門佛教協會7位代表來寺參觀,贈佛經6000冊。這足以說明普嚴寺、普思寺、重興寺歷史淵源之深和享譽範圍之廣。
旅遊區內山峰疊起,溝澗縱橫,地勢錯綜複雜,山中古木參天,林海茫茫,動植物繁多,飛瀑洞潭等自然景觀齊全,部分山體岩石裸露,怪山林立,風光秀麗,環境優美。自然形成的景點主要有七峰、六寨、六洞、六寺、四山、四庵、四潭、四庫、二門、一樓、一閣、一台、一瀑。“七峰”即七峰嶺;“六寨”即白龍寨、洪山寨、周家寨、石頭寨、金門寨、大寨;“六洞”即石佛洞、老虎洞、霸道洞、仙家洞、三道洞、白馬洞;“六寺”即普嚴寺、普恩寺、重興寺、主山寺、鐵佛寺、潭寺:“四山”即霸王山、大虎山,雙山、蠟燭山;“四庵”即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升得庵;“四潭”即黑龍潭、白龍潭、青龍潭、響水潭;“四庫”即山口水庫、螞蟻溝水庫、馮莊水庫、翟莊水庫;“二門”即南天門、石門;“一樓”即望家樓;“一閣”即觀音閣;“一台”即蓮花台;“一瀑”即黑龍瀑。這種春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綠的自然景觀組合成飛瀑、深潭、險峰、奇洞、森林生態旅遊奇景。
綠染下窪
整個旅遊開發區是一個較為完整的過渡帶綜合森林生態系統,又是保存野生遺傳基因、衡量生態系統的演替發展、監測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保護和發展利用自然資源不可多得的基地。旅遊區內共有植物1059種,動物120種,昆蟲800多種,作為中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帶和南北方的分界線,這裡是難得的天然動植物基因庫。
在旅遊區核心區里,天然次生林依然保持著過渡帶山地生態系統的原始狀態,林海莽莽,遮天蔽日,植物的垂直地帶性明顯,自下而上的森林植被構成了常綠闊葉樹種的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灌叢草甸四個較為完整清晰的垂直帶譜。植被類型多種多樣,共有4個植被組,8個植被型,8個植被亞型,50個群系,體系非常完整。在這片植物王國里,主要樹種有油松、馬尾松、水杉、松木、櫟類、刺槐、火炬松、銀杏等,主要中藥材有天麻、當歸、桔梗、柴胡、車前子、木靈芝、鬼見愁、無名子等。
美麗的群山秋色
旅遊開發區有大量的野生動物,該區屬東洋、古北兩大區系交又過渡的分界區域,有陸棲脊柱動物80多種,其中鳥類18種,森林有益動物60種,主要動物有蠍子、馬耳狼、黑鵲、金雕、野豬、狗獾、野雞、狐狸等。
整個旅遊區無論林相、山體還是溪流瀑布,都十分壯麗美觀。穿行在莽莽林海中,伴隨著山溪瀑布的拍進聲彩蝶翩翩,烏語花香,使人流連忘返,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種種樂趣。毫無疑問,下窪鄉伏牛山余脈旅遊開發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有著獨特的優勢,在社旗旅遊資源中據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