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建鎮。1944年解放,1946年6月改稱
下窪區,1948年8月復建下窪鎮。1950年2月撤銷下窪鎮併入永豐區。1952年4月重設下窪鎮。1958年9月改為下窪公社。1963年2月建區劃小公社,下窪、永豐兩個公社同時撤銷,合建下窪區,領8個小公社。1968年撤區,建下窪公社。1984年改為下窪鎮。1987年,面積74.1平方千米,人口36754人,轄28個自然村,34個行政村。1997年,面積74.1平方千米,人口36692人,其中
非農業人口978人,轄張王一、張王二、張王三、粉李、王家、丁羅、哈喇、前下窪、東下窪、平家、東平、馬武、於一、於二、於三、後孫、宋家、趙山、大下窪、皂戶信一、皂戶信二、袁家、郭家廟、西小王、閻家廟、北陳家、楊李、尚泊頭、曹家廟、毛家巷一、
毛家巷二、劉家
下窪、蘆家、西孫34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
永豐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下窪鎮。原永豐鎮位於
霑化縣中部偏西,距縣城14.5千米。1944年解放,屬第三區。1949年建永豐區,1950年2月為三區,1957年為永豐鄉,1958年9月建永豐公社,1963年劃為小公社屬下窪區。1968年撤區建大公社時,將永豐、大王、閻家3個小公社與下窪公社的前孫、台子郭兩村並為永豐公社,1984年建永豐鄉。1987年,面積75.4平方千米,人口19442人,轄28個自然村,28個行政村。1997年,面積75.4平方千米,人口1.9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8萬人,轄永豐、毛家、後路王、孟家、前路王、小張家、小王莊、齊家莊科、大王莊、西賈營、東賈營、河
劉莊、台子郭、石家營、堤子、宋王莊、小鄭、楊家營、前邊營、辛莊、後邊營、前孫家、大鄭家、韓家、閻家、張家、
王家莊科、
小楊營2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永豐村。1998年撤鄉設鎮,2001年撤鎮併入下窪鎮。
行政區劃
371624101(62村):~200大下窪村 ~201皂戶信一村 ~202皂戶信二村 ~203
袁家村 ~204郭家廟村 ~205西小王村 ~206閻家廟村 ~207
北陳家村 ~208楊李村 ~209
尚泊頭村 ~210曹家廟村 ~211
毛家巷一村 ~212毛家巷二村 ~213劉家下窪村 ~214張王一村 ~215張王二村 ~216張王三村 ~217
盧家村 ~218西孫村 ~219粉李村 ~220
王家村 ~221丁羅村 ~222
哈喇村 ~223
前下窪村 ~224東
下窪村 ~225
平家村 ~226
東平村 ~227
馬武村 ~228於一村 ~229於二村 ~230於三村 ~231後孫村 ~232宋家村 ~233趙山村 ~234永豐村 ~235毛家村 ~236後路王村 ~237前路王村 ~238
小張家村 ~239
孟家村 ~240齊家
莊科村 ~241
大王莊村 ~242西賈營村 ~243東賈營村 ~244河
劉莊村 ~245台子郭村 ~246
石家營村 ~247堤子村 ~248宋
王莊村 ~249小鄭村 ~250
楊家營村 ~251
小楊營村 ~252前邊營村 ~253後邊營村 ~254大前孫家村 ~255
大鄭家村 ~256
韓家村 ~257
張家村 ~258辛莊村 ~259
王家莊科村 ~260
閻家村 ~261
小王莊村歷史
下窪鎮1946年稱
下窪區,1948年8月改稱下窪鎮,1958年改為下窪
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下窪鎮,2001年3月,
永豐鎮併入下窪鎮。
下窪鎮歷史上曾是商埠重鎮。20世紀初,是著名的水旱碼頭,
秦口河直通渤海,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
礦產資源
霑化縣東北部地下蘊藏煤層,埋深約2000米,儲量約25億噸。、
霑化海岸地帶盛產原鹽,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地下滷水儲量豐富,分布廣、儲量大、產量高。經測定,在全區
海岸帶年大潮線和多年大潮線之間的6.74萬公頃的海塗內,地下45米的滷水濃度為7°波美度,地下30米滷水濃度為8°波美度,日單孔出鹵量達500立方米以上;整個海塗C+D級滷水礦資源儲量達2.5億立方米,可采量為1.7億立方米,折產原鹽1000萬噸。
特色農業
下窪鎮轄62個行政村,5.9萬人,是
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全鎮
冬棗密植園已發展到6.2萬畝,其中結果面積2.5萬畝,總產量1500萬公斤,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冬棗集散地。1995年
霑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2001年在全國百姓最喜愛的水果評選中霑化冬棗獲“中國果王”稱號,2001年世博會上霑化冬棗又被認定為名牌產品。
資源優勢
下窪鎮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造就了獨特的稀世珍品—
霑化冬棗。霑化冬棗是一種晚熟鮮食果品,單果重20g左右,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經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分析,霑化冬棗含有19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
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達352mg/100g,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
金絲小棗的2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下窪鎮在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的基礎上建成了1萬畝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
冬棗基地,先後為霑化冬棗註冊了“
黃河三角洲”商標,“霑化冬棗”證明商標,辦理了自營進出口權。
特色種植
一、雜糧雜豆
下窪鎮南部地區以沙性旱作耕地為主,土地土質肥沃,
有機質含量高,適合雜糧雜豆種植,雜糧雜豆種植歷史悠久,盛產
穀子、
蕎麥、
芝麻、
綠豆、
紅小豆、
油葵等綠色雜糧。雜糧雜豆年均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年產優質雜糧400萬公斤以上,具有一定的收購及深加工規模。下窪鎮南部地區年
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在這種氣候下生產出的雜糧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大部分
雜糧雜豆種植在山地或沙地,土質和空氣都是無染區,施用積造的農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大多採用生物技術防治
病蟲害,無過量農藥和化肥殘留,再現了雜糧的天然特性。
下窪鎮南部地有大量的山坡地和旱作耕地,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這些土地非常適合笤帚苗子種植,具備笤帚苗子的生長條件,這裡生產的笤帚苗子質量上乘,色澤光亮,加工出來的
產品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在市場上十分搶手。2005年下窪鎮引進了貴黍苗笤帚苗子新品種並與上海遠大公司簽訂銷售定單,全鄉種植笤帚苗子達3萬畝,占全旗種植的面積30%。可產笤帚苗子近450萬斤,創產值6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500元,該
產業現已發展成為下窪鎮的種植主導產業和
農民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下窪鎮的笤帚苗子產業在生產協會和
生產合作社的帶動下,在銷售原材料的基礎上,向深加工、出售成品
笤帚方向發展,笤帚苗子產業發展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三、中藥材種植
下窪鎮南部丘陵地區野生
藥材品種多,盛產
柴胡、
遠志、
甘草、
桔梗等野生藥材,當地百姓採集、種植、加工藥材歷史悠久。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的深入開展,下窪鎮人工種植藥材的面積不斷增加,品種以
黃芪為主,2005年黃芪種植面積達4000畝,2006年計畫推廣種植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20000畝--30000畝,重點發展
水澆地10000畝,逐步把下窪鎮南部地區發展成為
東北地區最大的藥材供應基地。從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分析,黃芪等中藥材不但在醫藥上有了更新層次的開發,在保健品方面也有了新的發展,因此中藥材種植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下窪鎮的中藥村種植髮展前景廣闊。
植桑養蠶是下窪鎮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產業,2005年全鄉發展大葉
桑園700畝,桑園達產後畝效益可實現近1000元。
霑化縣是名聞國內外的中國
冬棗之鄉。霑化冬棗是霑化縣特有的珍貴果品,被譽為“中華奇果”“世界第一果品”,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
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
金絲小棗的20倍。霑化冬棗是全省第一個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是霑化縣的第一名片,1995年獲首屆
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2000年獲中國百姓最喜愛的果王菜王暨植保名品選評大賽“中國果王”稱號,並位列“十大果王”之首。下窪鎮是
霑化冬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以盛產冬棗而聞名,這裡出產的冬棗個大、皮薄,脆甜可口,品質極佳。下窪鎮的冬棗栽培已近千年,歷史上流傳著許多關於冬棗祖樹的美麗傳說。據霑化冬棗碑誌載,“明初,
燕王掃北,生靈塗炭,一日大軍驟至霑化,百姓劫難當頭,忽見
冬棗祖樹上空,
霞光萬丈,電閃雷鳴,飛沙急起,大軍遁逃,黎民脫險”。後人便將冬棗祖樹視為神靈,倍加尊崇。現今冬棗祖樹早已枯死,然其孫木倖存,迄今亦有三百餘年
樹齡,仍根深葉茂,碩果纍纍,蔚為壯觀。近年來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冬棗生產發展迅猛。2005年冬棗種植面積達8.2萬畝,結果樹面積6.5萬畝,產量7.5萬噸,銷售收入3.75億元。
基礎設施
下窪鎮境內
秦口河為天然淡水蓄水池,鎮屬水庫庫容600萬立方,全縣最大的飲用水水庫—思源湖萬畝水庫位於本鎮,地下水資源尚未開發。全鎮淡水年供應量可達4000多萬立方;鎮內有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可提供電力裝機容量10000千伏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0000門,有移動通訊塔和聯通通訊塔各一座,通訊事業十分發達;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工貿小區、住宅小區、休閒小區錯落有致,並開通了特色旅遊專線。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程控電話,戶戶通水、通電;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凡進入園區的外資項目,一律免費配套水電路訊等硬體設施。
旅遊資源
下窪鎮6萬多畝冬
棗園可分為觀光園、市場園、休閒園、採摘園。位於鎮中心的中國渤海高新技術苗木繁育場,按照“一樓、一廳、四室、四園”的經濟格局建設,其中
冬棗示範園、高產栽培示範園、
霑化冬棗良種基因庫以及霑化冬棗良種采穗圃等都具備較強的旅遊觀賞功能。以“品嘗霑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為主題的霑化冬棗
生態旅遊,正在規劃設計之中,希望致力於旅遊業的外商前來合作開發。
民情風俗
下窪鎮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據史料記載,二十世紀初,這裡河道暢通、帆檣密布、商賈雲集,是出了名的水旱碼頭,一度成為霑化縣的經濟貿易中心,曾被人們廣泛譽為“先有
下窪街,後有
霑化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造就了懂經營、善理財的下窪人,也造就了純樸善良的民風,下窪人熱情好客、樂善好施、團結和睦、生活情趣高尚,初步形成了獨具冬棗特色的民俗文化,為外商投資興業創造了良好的
人文環境。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霑化區下窪鎮委(棗鄉一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