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於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舉行,制訂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此會議又稱費城會議、聯邦會議或費城大會。...
國民制憲議會,又稱“制憲議會”,“國民制憲議會”一詞源於法語(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是指成立於法國大革命第一時期的制憲議會,其前身是法國國民議會...
制憲議會,法國大革命初期的立法機構。1789年7月8日,選出以穆尼埃(Jean Joseph Mounier,1758—1806)為主席的制憲委員會。次日,國民議會為了強調製定憲法是它主要任務...
制憲會議即“立憲會議”。為制定或修改憲法而專門召集的會議。它在完成制定或修改憲法的任務後即行解散。世界上最早的制憲會議在1787年美國的費城召開,通過修改了《...
美國制憲會議,決定製定美國憲法的會議。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舉行。原來的議程是討論《邦聯條例》存在的問題,通過修改條例,糾正權力過分分散的傾向,加強...
巴基斯坦制憲議會,巴基斯坦獨立初期的立法和制憲機構。根據“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立法議會分為印度自治領立法議會和巴基斯坦自治領立法議會。巴基斯坦第一屆制憲議會成立...
印度制憲會議,亦稱“印度立憲會議”。英屬印度於1946年12月9日在新德里召開的制憲會議。按照內閣使團方案建議,1946年7月各省議會開始選舉制憲會議代表,國大黨取得絕對...
《社會主義史·法國革命--(全六卷)--第一卷制憲議會(下)》是1995-04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讓.饒勒斯(法)。...
1956年突尼西亞選舉產生“制憲議會”(Assemblé econstituante),1957年,制憲議會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突尼西亞共和國,並將制憲議會改名為“國民議會” (Assemblée Nationale...
國民議會,法國大革命前夕成立的立法機構。1789年5月5日三級會議在凡爾賽召開,以國王為首的特權等級,反對第三等級代表提出的三個等級共同集會,共同審查代表資格,廢除...
立憲會議 (constitutional conference )亦稱“制憲會議”。為制定或修改憲法而專門召集的會議。屬於議會性質的則稱為“制憲會議”,完成任務即行解散。...
中國國民黨政府從1945年2月便開始著手於出席舊金山會議的具體準備工作。在舊金山制憲會議中國代表團組建問題上,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曾想一手包辦,試圖獨吞抗日...
蘇丹自1956年獨立後,實行議會民主制。1958年11月17日蘇丹發生軍事政變,軍人集團奪取政權,組成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實行軍人專政。...
納米比亞議會為納米比亞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兩院制。...... 1990年2月9日,制憲議會通過納米比亞憲法。2月16日,制憲議會一致選舉人組(納米比亞執政黨,2002年前簡稱人組,...
美國國會(Congress,United States)是行使立法權(legislative authority)的地方。議案(bill)一般經過提出、委員會審議、全院大會審議等程式。一院通過後,送交另一院,依...
2013年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在2012年05月27日制憲會議解散後,原定於2012年11月22日進行,但是由於制憲會議內各政黨未能何時達成共識,尼泊爾選舉委員會宣布於5月27日...
1961年6月,科威特獨立後召開制憲會議,於1962年頒布《科威特憲法》,成為海灣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個頒布憲法的國家。1963年1月23日,科威特舉行首屆國民議會選舉,至今已...
當18世紀末路易十六因陷入重重危機而重新召開三級會議的時候,三級會議的代表,尤其是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向國王發難,三級會議逐漸演變成國民會議和制憲會議,變成了推翻...
本憲法經過九個州的制憲大會批准後,即在批准本憲法的各州之間開始生效。本憲法於公元1787年,即美利堅合眾國獨立後第12年的9月17日,經出席制憲會議的各州在會上...
於是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制憲議會。當時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即有了之後的攻占巴士底獄。...
美國參議院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國會參議院(英語: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參議院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會山莊舉行會議 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迪克...
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級擁護的改革派財政總監內克職務,並暗中調集軍隊,企圖驅散制憲議會,終於激發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