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3年一般指本詞條
公元473年,中國農曆癸丑年。由於中國歷史上統治者在征服戰爭中常常出現瘋狂的民族殺戮,民族矛盾不斷激化。到了北魏中期,即公元473年,民族矛盾雖已日趨緩和,但由於...
公元前473年,中國剛剛進入戰國時代。周元王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踐二十四年,吳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90年,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發憤圖強,...
公元457年,中國南朝的宋(大明元年)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因南北分裂,政權更迭。西域的多個國家與北魏友好往來,頻繁地向北魏派遣使者,實行和平共處的對外政策,民間的...
元徽(473年正月—477年七月)是南朝宋後廢帝劉昱的年號,共4年余。...... 473年正月—477年七月 紀年元徽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公元473年 474年 475年...
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勾吳、工吳、攻吾、大吳、天吳、皇吳。吳國國境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
公元二十世紀初,英國傳教士與苗族、漢族的文人創造了一種拼音文字,俗稱“老苗文”,現在仍在川、黔、滇部分苗族中使用。自1956年起,中央人民政府與苗族一起設計...
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戰敗,越王勾踐索美女西施、鄭旦,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係。 西施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
公元前473年,越滅吳,曾一度“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國統治的所有民族均被稱作“越人”。公元前334年,越國被楚國滅亡後。到戰國末期,中原...
就這樣勾踐與命運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三千越甲可吞吳》...
前482年,又與晉、魯的國君及周天子的代表會盟於黃池(今河南封丘)。因當時越王勾踐已進攻吳國,夫差讓霸主與晉定公而回師吳國。公元前473年,越再伐吳,夫差戰敗...
姬姓,始祖為周太王之子太伯,至十九世孫壽夢稱王,據有今江蘇、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市)。傳至夫差,於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軍攻吳,吳軍大敗,夫差率群臣狼狽出逃,三天三夜,才跑到了故蘇城西北的陽山下,他心中憂急,腹中飢餓,口乾唇燥,顧不得君王臉面,去田裡...
公元423年(南北朝初期)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八年三月,明元帝幸河內(今沁陽)並走羊腸坂北登太行山。公元473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延興二年,太上皇過羊腸坂出太行,...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吳越爭霸戰爭中,越軍在笠澤(又作囿,今江蘇吳江一帶)擊敗吳軍的一次著名江河進攻作戰。而此戰消滅了吳軍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西漢吳氏長沙國第一代王,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南昌城贛江岸邊的滕王閣第四樓,有一幅巨大的江西歷史文化...
4年後,勾踐再次伐吳,三戰三捷,第二次攻入姑蘇。公元前473年冬,越軍第三次攻入姑蘇,夫差被圍於姑蘇山上(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只得派人向勾踐乞降為臣。在...
投醪河,又名勞師澤,亦寫作簞醪河。從浙江省紹興市鮑家橋至稽山中學的投醪河河段,東西長251米,寬約7米,至今保存完整。勾踐在公元前473年出師伐吳雪恥, 三軍...
《小品方》,方書名。又名《經方小品》。十二卷。東晉·陳延之撰。約撰於公元454-473年。...
文種(?—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
其王勾踐經常與吳國對抗,公元前494年,敗於夫差,向吳臣服;但經過二十年的韜光養晦,終於東山再起,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橫行江淮,號稱霸王...
曾侯乙墓是曾國君主乙的墓葬,其年代當不晚於公元前473年,屬戰國早期。其所出大量玉器質美工精,展現了戰國時期玉雕發展的新面貌。 這件玉組佩設計巧妙,工藝高超...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
夫差矛於1983年十一月在湖北省江陵縣馬山的一座楚國貴族的墓葬中出土,是春秋末期...於公元前473年吳為越所滅,他向勾踐求和未成,自殺,自殺前,以袂掩面,說:“吾...
宋滅曹 公元前487年 楚滅越 公元前306年 秦滅趙 公元前228年 楚滅陳 公元前478年 齊滅宋 公元前286年 秦滅魏 公元前225年 越滅吳 公元前473年 秦滅義...
周元王三年(戊辰,公元前473年),地入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地入楚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1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始置廬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