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民俗館

西施故里民俗館

公元前494年,越國吳國戰敗,越王勾踐索美女西施、鄭旦,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係。 西施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

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滅掉了吳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是分不開的。西施殿正是賴於這一民族文化的基礎,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質樸純潔,實實在在的西施。

基本介紹

  • 本名:施夷光
  • 別稱:西施
  • 所處時代:春秋末年
  • 民族族群:越國人
  • 出生地:紹興諸暨
  • 出生時間:約於公元前506年
歷史由來,建築規模,人物生平,地理風貌,愛情故事,風俗故事,相關景點,古越台,西施碑廊,薴蘿亭,西施長廊,夷光閣,古薴蘿村,荷花池,西施資料陳列室,

歷史由來

西施殿為紀念西施而建,位於諸暨城內,歷史久遠。相傳西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國人,約於公元前506年,出生於諸暨薴蘿山麓薴蘿村。父親砍柴賣柴,母親浣紗織布。古時候薴蘿村施姓有東西兩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稱為西施。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戰敗,越王勾踐 釋歸回越後,臥薪嘗膽,刻苦圖強,在大臣文種、范蠡的輔佐下,整頓吏治,發展生產, 同時獻大量珍寶、美女於吳王。西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被推上了歷史舞台。約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索美女西施、鄭旦,教以禮儀,習以歌舞,獻吳王為妃,以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係。 西施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滅掉了吳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是分不開的。對此,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 ”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西施的一生,蘊含了愁苦、曲折和沉重。而民間行關西施的傳說,都是那樣美好和神奇,長留人們心目中的,是西施為越國的復興所作出的犧牲和奉獻,也是後世歌頌紀念西施的真諦所在。西施殿正是賴於這一民族文化的基礎,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質樸純潔,實實在在的西施。
西施西施
西施殿初建於何時,已無從詳考。最早見於唐開成年間 ,著名詩人李商隱有“西施尋遺殿,昭君覓故村”詩句,照此推算也有1160多年的歷史。此後歷代,雖有過“茂草荒台,薴蘿枕冷閒愁”的情況,但祠廟屢毀屢建,綿延不斷,到清代和民國時期,西施殿也有過幾度毀廢,均由民間集資或捐募修繕,曾達到相當規模。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飛機頻炸諸暨城,西施殿祠亦未能倖免。

建築規模

而今西施殿景區為20世紀80年代重修,經過擴建,總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由西施殿、浣沙石、古越台、碑廊、薴蘿亭、西施長廊、夷光閣、古薴蘿村、西施資料陳列室等建築景觀,穿插著浣江、紅粉池、荷花池等水景組成,是一組頗具特色的建築群落,展示了西施一生的主要事跡。
整個西施殿景區,曲徑迴廊,亭榭相間,池水環繞、花木掩映,使人在回味人文史跡之中,仿佛又置身於江南園林,卻又勝於一般的園林設計布局,因其坐落於古薴蘿山上,景點高低錯落所形成的立體感,顯現了自然的本來面目。遊人可于山水亭閣、參天古木間品位古越文化。

人物生平

西施故里民俗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早在25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在此建都,自秦設縣至今,未曾有廢。

地理風貌

作為美人西施的故里,霸王勾踐的故里,愛國村姑鄭旦的故里,這裡民性耿直,素來崇尚“耕讀傳家” 民風淳樸,文化獨特。同時,諸暨又是典型的中北亞熱帶季風過渡區丘陵山地氣候特徵,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水較多,光照充足,年均無霜期達到236天。因而,這裡山清水秀、物產豐盛,為漁米之鄉。稻米、石料、竹木、珍珠等豐富特產為這裡的人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產生活物質資料。製作的高粱酒、西施豆腐,編織的麥草扇名聲遐邇,民俗文化也由此顯現的更加豐富多彩。

愛情故事

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為尋訪賢人,來到諸暨城南薴蘿山下,在浣紗溪邊巧遇浣紗女西施,兩人一見如故,一談傾心,爾後在江邊浣紗石上,指石為證,對月盟誓,定下了百年之好。無奈范大夫國事在身,不可久留,次日即要返回都城。西施姑娘乃是絕代佳人,心靈手巧,當夜用浣紗溪邊田疇中的麥草編成扇子,用薴蘿山上的翠竹製成扇柄,用浣紗溪里漂洗過的彩絲,將自己姣美的容貌,繡在扇心中,製成一把精緻的麥草扇,送贈范郎,讓他日日帶在身邊,驅熱辟邪,見物思人。不料范大夫這把心愛的扇子被越王勾踐發現,越王大為驚異,詢問再三,得知其中原因,於是把聰明美麗的西施姑娘選到都城,送給吳王,演出了一幕悲壯的歷史劇。

風俗故事

諸暨農村就傳承著這一風俗,如果姑娘與小伙子相愛了,在夏季來臨之時,小伙子就會收到一柄精緻、漂亮、充滿情意的麥草扇 ,姑娘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祝願、希冀和情愛編織進扇里,送給如意的心上人。在古越鄉村中無論大姑娘、小嫂嫂,還是老婆婆都會編制繡扎這美麗的麥草扇。他們代代相傳,每年都要編織不少扇子,送給親友家人,作為納涼、障日、驅蟲的用具。在諸暨鄉村中麥草扇不但是愛情的信物,而且也是友好和睦的禮品。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新嫁女兒的娘家,就會擔著食品禮物去看望女兒,以示父母的愛女之心。其中的主要禮物,就是麥草扇。這些扇子,少則二三十把,多則百十把,皆為媳婦姑娘編制。他們把這食品扇子分送給公爺叔伯、婆嬸妯娌、街坊朋友親戚,表示自己尊友好、和睦的心意。這裡贈送的草扇已不單是一件平常的日用品了,而是一種包含著民間友好交往心理的載體。

相關景點

古越台

古越台古越台
西施殿右側為古越台,依山而築,正對門樓。“古越台”三字,是上海書法家韓天衡所書。進入其內,給人以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台中奉有越王勾踐,謀臣文種、范蠡分立兩側,上懸“臥薪嘗膽”匾額,再現了君臣勵精圖治,滅吳雪恥的歷史畫卷。古越台前是紅粉池,“紅粉”即紅粉佳人,與西施相聯繫。據稱,這樣安排有斥貶越王勾踐之意。唐代詩人皮日休詩云:“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紅粉池像一面鏡子,正對著古越台,意示讓勾踐照一照“堪羞處”。

西施碑廊

經古越台,過薴蘿山山門,循游道右轉,便來到西施碑廊。緩步登高,見廊右側壁上,展示著有關西施事跡的圖片和三十多塊詩文、繪畫碑刻。有歷代詩人李白、王維、白居易、劉禹錫等歌詠西施的詩,有歷代畫家所繪的西施像。詩文由當代書法家書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施由越人吳、身赴國難的生平。從畫像風格上,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觀。

薴蘿亭

碑廊南面是薴蘿山的最高點,上建一亭,名“薴蘿亭”。亭為八角三重檐造型,內置三層,可逐級登臨,登高可瀏覽諸暨市區,向南極目勾乘山,是登高望暨的好去處。過薴蘿亭,便是薴蘿山的南岙。岙不大,坡平緩,這裡原為居民住宅,2000年擴建劃人景區範圍。現建有西施行廊、夷光閣、古薴蘿村舍、荷花池等景點。

西施長廊

從薴蘿亭沿石階而下,就來到西施長廊。只見長廊門樓上有一塊“天下第一美人”的長匾,字輯於毛澤東手跡,是因毛澤東曾說過這樣的話,為西施長廊點睛增色。長廊內陳列著西施從出生到去吳國的蠟像群組。蠟像似真人大小,形象逼真生動,有西施出世的故事,勾踐臥薪嘗膽的畫面,范蠡西施相遇的情景,以及西施、鄭旦由越人吳所發生的離鄉別親、土城學技、德清贈花、嘉興嘗李、思鄉撫琴等場景。集中反映了西施的生平和有關傳說。

夷光閣

夷光閣,建於西施長廊東面,是一座糅以牌坊和樓閣造型的建築,基部有正方形須彌座台基,周圍石欄,台座正中,立有十六根石柱,分左右兩組,承抬整座閣樓,閣頂用傳統重檐造型,中置牌坊連線,整座樓閣,猶如浮在空中,氣勢十分宏偉。因西施藝吏十 故稱夷光閣。牌坊正中“夷光閣”三字,是輯書聖工羲之書法製作,筆勢飄逸灑脫,神彩飛揚,若不明說,定視王羲之親題無異。
從夷光閣順石階而下,向右便是西施短廊。短廊以大幅繪畫燈箱,解說了吳國滅亡後西施歸宿的種種說法。關於西施的歸宿,歷史上有多種傳說,但占主導地位的是西施在越滅吳後,隨范蠡,乘扁舟,游五湖,隱逸民間。而西施短廊在分析了各種說法後,根據歷史的多方考證,認為最有依據的一種歸宿,是西施因其美,被勾踐夫人沉到水裡活活淹死了。

古薴蘿村

古薴蘿村古薴蘿村
離開西施短廊,只見沿荷花池的西面有一柴門,木牌坊上寫有“古薴蘿村”四字,是按民國年問的照片復原,書法是當時一個縣長的手筆。古薴蘿村的位置,是根據《諸暨縣誌》選定,有兩楹草房依坡而建。草房低矮,基部用木架抬起,四周和地面均由木板圍鋪,上結蘆草,是按照那個年代地面建築復原的,十分古樸。屋內陳列著古時候所用的紡車、農具,還有陶器生活用品及人們穿戴服飾的照片,再現了西施當時的生活環境。進入其內,就像回到了那個生活年代。

荷花池

出了古薴蘿村,又回到荷花池,只見池中荷花映日,水葉皆碧。相傳西施生活的年代,湖澤中遍生荷花,當時人們已把荷藕作為菜蔬食用,生活中不可或缺,因而西施在民間傳說中,被封為六月荷花神。池中的荷花,是從杭州西湖引種,示意西施與荷花、西湖的聯繫。

西施資料陳列室

在荷花池東南角有一座兩層樓建築,兩側馬頭山牆,粉壁黛瓦,清麗錯落,為典型的江南民居造型。門楣上方有一匾額,上書“西施資料陳列室”,是當代名家沈鵬手跡。資料室分五個部分,分別陳列西施史料、西施形象繪畫、西施戲曲文化、日本秋田象瀉町與西施的關係,以及當代有關西施的書畫。參觀西施資料陳列,讓人再次回顧了西施的生平史跡,進一步加深了映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