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柔然,亦稱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等。北朝的碑誌、雜曲中,往往泛稱之為“匈奴”、“鬼方”、“凶奴”、“獫狁”、“北虜”、“北狄”等。“柔然汗國”名號始於車鹿會之自稱。而“蠕蠕”之名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對柔然侮辱性的改稱。北魏後期柔然又以“茹茹”作為自稱或姓氏。“柔然”一詞,有認為是“聰明、賢明”之意,或認為含有“禮義、法則”之義,或認為源於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等。
關於柔然人的來源,由於史籍記載歧異、簡略,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如《魏書·蠕蠕傳》提及蠕蠕為“東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宋書·索虜傳》、《梁書·芮芮傳》均認為柔然是“匈奴別種”。而《南齊書·芮芮虜傳》則以為是“塞外雜胡”。
此外,歐洲歷史著作中有稱柔然為“阿瓦爾人”(Avars),認為公元5世紀中葉,居住在太平洋沿岸名叫阿哇爾的民族,因大洋霧氣過重和龍蛇侵擾,向中亞遷徙,迫使Savirs(巴爾幹語)等族向西奔逃。阿瓦爾即是柔然。而有的學者持否定態度。或認為柔然與悅般同族。
文獻記載
實際上,柔然汗國最盛時,其勢遍及大漠南北,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與地豆於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諸國服屬。在柔然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其它民族成分。
根據《魏書》、《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關史書記載,柔然汗國所統轄的姓氏共有60餘種,其中屬於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郁久閭氏、俟呂鄰氏、爾綿氏、約突鄰部、阿伏乾氏、紇奚部、胏渥氏;屬東胡鮮卑的有托跋氏、丘敦氏、無盧真氏、樹格乾氏、尉遲氏、谷渾氏、匹婁氏、勿地延氏、莫那婁氏、叱豆渾氏、庫褥官氏、溫盆氏、樹黎氏、烏氏(烏洛侯);屬於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羅氏(部)、達簿乾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東部高車等;屬於匈奴餘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說屬敕勒)、賀術也骨部、烏洛蘭氏;屬於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屬於西域諸胡的有龍氏、高氏(一說為漢人)、希利垔、邢基祗羅回、侯醫垔等。此外,柔然內部還有一些漢人。由上可知,柔然主要是鮮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許多民族和部落所組成。因此,東胡之裔、鮮卑一支、匈奴別種之說,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歷史溯源
就柔然汗國統治者的世襲貴族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柔然一個歸附北魏的首領阿那瓌曾對北魏孝明帝元詡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認可。故有的史書直稱柔然可汗社為鮮卑社或河西鮮卑社。說明柔然、拓跋、禿髮均有一個共同祖源,皆由鮮卑與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貴族是從拓跋鮮卑中分離出來的一支。隨著柔然勢力在大漠南北的發展,與進入中原地區的拓鮮卑分道揚鑣,出現的差異也越來越大。
5世紀至6世紀中遊牧於蒙古高原。他們辮髮左衽,居穹廬氈帳,逐水草畜牧,無文字,以刻木記事。最盛時期,勢力北到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達大興安嶺,與地豆於族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達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服屬了天山南路南北兩道諸國。
柔然汗國系東胡苗裔,與鮮卑同源。但也有記載說柔然是“匈奴之裔”、“匈奴別種”、“塞外雜胡”。傳說柔然始祖是木骨閭【蒙古哩】包豕韋【缽室韋】氏族王子(3世紀後半葉),被鮮卑拓跋部擄去為奴隸。子孫採用始祖之名的郁久閭為氏。木骨閭為蒙古哩的音譯,車鹿會時開始擁有部眾。 4世紀中葉起自稱柔然。其族稱,北魏太武帝改用音近而有貶義的蠕蠕;唐修《晉書·載記》稱為汗蠕;南朝稱為芮芮;齊、周、隋史書中稱茹茹,可能是後來柔然族自己採用的漢字名稱。柔然等字的原義,東西方學者有種種推測,以為來源於古蒙古語的“賢明”或“法則”,阿爾泰語的 “異國人”或“艾草”等等,尚無定論。18世紀中葉以來,東西方學者長期爭論拜占廷歷史上的阿瓦爾人是否即被突厥滅亡後西遷的柔然族問題,多數學者傾向於肯定這個說法。
車鹿會的後裔社侖開始建立軍法,以千人為軍,置將一人;以百人為幢,置帥一人。作戰先登有賞,懦弱退卻者以石擊首殺之。柔然自此強大起來,吞併高車和匈奴余種。北魏天興五年 (402)社侖自稱可汗。可汗原是鮮卑族對貴人的尊稱,社侖首先把它用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以後突厥、回紇、蒙古等族都沿用下來。柔然立汗國以來的制度,除立軍法,學習中原立法,初具規模以外,總的說來,與中原比較,其“國政精簡”。魏和平五年(464),可汗予成開始用漢字建年號。 6世紀20年代,可汗阿那汗又仿北魏制度,建立一些官號。柔然族原信薩滿教,以後曾傳入佛教,北魏僧人法愛作過柔然的國師。
柔然汗國與東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後秦和親,贈送馬匹,還經過吐谷渾和益州,與南朝的宋、齊、梁通好。其目的都是為了牽制北魏,以便向南進攻。柔然夏季分散部眾畜牧,秋季馬畜肥壯,就背寒向暖,進入北魏境內,奪取所需糧食和物資。大檀原統別部鎮守西界,能得眾心,被推戴為可汗,多次進攻北魏。北魏始光元年(424),大檀率6萬騎深入雲中,攻陷盛樂宮(什翼犍建都之地,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魏太武帝親自抵禦,被柔然騎兵包圍五十餘重。柔然成為北魏北面的嚴重威脅。從始光元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24~449),太武帝在滅赫連夏、北燕、北涼的過程中,同時與柔然鬥爭,七次率軍分道進攻柔然。神汗二年五月,太武帝主動出擊柔然,取得重大勝利。魏軍捨棄輜重,輕騎前進,到達栗水(克魯倫河)。大檀大敗西走,部落四散,牲畜布野。太武帝沿栗水西進,過漢將竇憲故壘,駐軍兔園水(土拉河),分兵追擊,北過燕然山(杭愛山)。原服屬柔然的高車諸部也背叛柔然,柔然三十餘萬投降,被俘獲戎馬百餘萬匹。高車部落的背叛,以後常常成為柔然內在的威脅。太武帝以後,文成帝和文獻帝在位時間不長,也都曾親自統兵出征柔然,雙方互有勝負。
文獻帝皇興四年(470),北魏又一次大敗柔然汗國,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北魏在出擊之外,還致力於防禦。自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修築長城,東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內蒙古包頭西北),到5世紀30年代初,已先後在河套以北自西而東設定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6鎮,派兵戍守,以拱衛京都平城。北魏與柔然並非始終處於敵對狀態,在戰爭間歇時,曾友好相處。文成帝的母親景穆帝妃,就是柔然人郁久閭氏。柔然人在北魏朝廷中居文武高位,以及與鮮卑貴族結為姻親的人不少。
柔然汗國興衰
魏孝文帝即位後,馮太后執政。對待柔然汗國,多少改變了太武帝以來的武力進攻為主的政策。孝文帝本人也曾表示:“兵者兇器,聖王不得已而用之”,主張停止對柔然用兵。柔然也改變方針,對北魏以媾和為主,如魏承明元年(476)二、五、八、十一月4次遣使,魏太和元年(477)三次遣使。另一方面,柔然勢力開始向西擴張,魏和平元年(460)吞滅高昌;魏皇興四年(470)進攻于闐。于闐向北魏求救,說西方諸國都已服屬於柔然汗國。北魏以路途遙遠,沒有派兵。延興二至三年(472~473),柔然又連連進攻敦煌,謀求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魏孝明帝熙平中(516~517),柔然可汗醜奴遣使於魏,態度傲慢。朝廷有人主張不予復書,未被採納。北魏對柔然汗國的態度軟弱下來。
世紀初,柔然汗國內訌。可汗阿那瓌逃亡於魏。魏正光二年(521),北魏派兵送阿那瓌北歸。一度柔然兩可汗並立,阿那瓌在懷朔鎮北(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婆羅門居西海郡(今甘肅居延)。後來婆羅門投向阿噠,被北魏俘虜,阿那瓌勢力逐漸強大。正光四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韓拔陵起義,北魏借阿那瓌的十萬兵力鎮壓。北魏朝廷在“六鎮起義”的打擊和爾朱榮入洛的紛亂中日趨衰弱,而阿那瓌兵馬日益強盛。
魏分東西後,雙方都爭取柔然的聯盟,以打擊對方。柔然也利用東西魏的分裂,更為驕橫,不斷南攻,東邊深入到易水,西邊到達原州(今寧夏固原)。然而,至6世紀國中葉,突厥日益強大。
552年,突厥酋長土門(伊利可汗)因求婚於阿那瓌被拒絕,發兵擊柔然,阿那瓌大敗自殺。柔然餘部立鄧叔子為可汗,又屢被突厥木桿可汗打敗,西魏恭帝二年(齊天保六年,555)率千餘家奔西魏。
柔然汗國滅亡,餘眾輾轉西遷。
世系
汗號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
丘豆伐可汗 | | | 402年-410年 |
藹苦蓋可汗 | | | 410年-414年 |
| | | 414年 |
牟汗紇升蓋可汗 | | | 414年-429年 |
敕連可汗 | | | 429年-444年 |
處可汗 | | | 444年-464年 |
受羅部真可汗 | | 永康 | 464年-485年 |
伏名敦可汗 | | 太平 | 485年-492年 |
候其伏代庫者可汗 | | 太安 | 492年-506年 |
佗汗可汗 | | 始平 | 506年-508年 |
豆羅伏跋豆伐可汗 | | 建昌 | 508年-520年 |
敕連頭兵豆伐可汗 | | | 520年-552年 |
彌偶可杜句可汗 | | | 521年-525年 |
| | | 552年-553年 |
| | | 552年-553年 |
| | | 553年 |
| | | 553年-554年 |
| | | 553年-55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