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歸因是歸因理論中一種類型,與外部歸因相對應。所謂的內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這種推論方式認為,個體之所以出現某種行為,其原因與個體自身有關,如人格、...
歸因理論的起源:Heider第一次寫道歸因理論是在他的那本《人際關係的心理學》(1958)一書中。這本書在歸因理論的發源和定義上起到了主要作用。Jones和Davis的關於...
三維歸因理論(Cube theory),也稱炻度理論或立方體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於1967年發表的《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一書中提出。凱利認為,對他人行為的歸因一般...
維納歸因理論又稱韋納歸因理論,是由當代美國有名的歸因理論心理學家韋納提出。維納歸因理論是關於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動機理論。主要有下列三...
韋納的歸因理論是關於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動機理論。韋納的歸因理論主要有下列三個論點: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人對前次...
歸因風格(Attributional style),也稱“歸因方式”或“解釋方式”,是指個體在長期的歸因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歸因傾向。具體來說,是指個體對事件發生的原因習慣上...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
在歸因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貫性的錯誤和偏見,叫做歸因偏差或歸因誤差(attribution error)。...
海德的歸因理論最初是由F.海德(F.Heider,1958)在《人際關係心理》中提出來的,因此,海德是歸因理論的創始人。他指出人的行為的原因可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意向歸因是把行為原因歸於個人內在傾向,如心境、態度、人格品質、能力、愛好、願望、努力等非環境因素的過程。海德認為,對人的行為作意向歸因, 正確的做法是觀察...
成就歸因(achievement attribution),人們對成功或失敗結局原因的知覺和推理過程。在成就活動範圍內,學習者對成功或失敗原因的知覺,可以作為分析和預測成就行為的依據。...
歸因偏差是大多數人具有的無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最常見的有基本歸因偏差和自我服務歸因偏差。...
韋納將以上因素和三個維度結合起來,組成如下“三維度模式”,見下表。 歸因的三維度模式 三維度 內部的 外部的 穩定的 不穩定的 穩定的 不穩定的 不可控的 ...
所謂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其原因的過程。例如,一家好的公司如果讓我去管理,如果在我管理經營下,公司變得更好,大部分人們都會...
兒童歸因(children’s attribution),兒童社會認知能力的一個方面。兒童對某一行為或事件的原因進行判斷和推理的過程。歸因受認知推理能力的制約,兒童要到一定年齡才會...
歸因方式問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 調查被試是否傾向於作出特殊類型的因果推論的工具。美國心理學者C.彼得森等人1982年編制。分兩大部分: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