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義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兒童抑鬱症
  • 主要症狀:情緒波動大,行為衝動,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腹部疼痛等
  • 主要病因: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支持,應激生活事件
  • 傳染性:無傳染性
疾病病因,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支持,應激生活事件,臨床表現,診斷,全面了解病史,詳細的精神和軀體檢查,必要的輔助檢查,疾病治療,抗鬱郁藥物治療,電痙攣治療,心理治療,病程和愈後,

疾病病因

遺傳因素

有結果顯示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機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病率越高。異卵雙生子同病率為19.7%,自幼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後期同病率高達66.7%, 且遺傳因素的影響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鬱更易受遺傳影響,青少年受遺傳因素影響大於兒童。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與母親有關,而與父親無關。對於家庭關係的研究均表明兒童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關於教養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將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而給以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溫暖,將能減輕兒童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或減少患病機率。此外,家境貧寒的青少年患抑鬱的機率更高。

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抑鬱有較高的負相關。有研究表明,同伴關係差的小學生與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小學生相比,更易患抑鬱。抑鬱大學生對社會支持的感受較低,未能發展有效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將自己認知為人際交往無能,體驗著焦慮和社會拒斥感。

應激生活事件

兒童青少年抑鬱的促發因素主要源自於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即各種應激生活事件。如健康狀況的變化和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有研究者發現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的兒童更易產生抑鬱及焦慮情緒問題。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也可能引起兒童青少年抑鬱的發生。有研究表明臨時接受寄養服務的學齡兒童在抑鬱量表上的得分高於美籍非裔兒童,其原因可能是兒童因突然離開了原來的家庭、朋友、學校及對他們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壓力,暫時顯得情緒抑鬱。另外,住院也易引發抑鬱,原因可能是住院擾亂了兒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患兒感受到挫折或限制、與熟悉環境分離,使兒童產生自卑感、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孤立,對他人敏感等,歸屬感受到威脅。住院期間,親人的情緒變化也成為影響兒童情緒的重要因素。有學者提出,抑鬱和抑鬱的反應,很容易被兒童從關係密切的成人,特別是父母那裡學習和模仿。

臨床表現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臨床表現有其特點:1、情緒波動大,行為衝動。成年人抑鬱症常見的表現如體重減輕、食慾下降、睡眠障礙、自卑和自責罪在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卻不常見,相反,激惹、發脾氣、離家出走、學習成績下降和拒絕上學卻十分常見。2、部分兒童還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感受,如憤怒和沮喪等;有些則在表達認知症狀時,如絕望和自卑還存在困難。3、不同的年齡段各有特點:研究發現3~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特點為明顯對遊戲失去興趣,在遊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6~8 歲的兒童主要有軀體化症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9~12歲兒童更多出現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12~18歲青少年更多出現衝動、易激惹、行為改變、魯莽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改變和拒絕上學。

診斷

目前國內外均採用的成年人精神病學診斷和分類系統如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2IV)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 ICD210) 和我國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標準(CCMD23) 來幫助評估和診斷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在診斷和評估前常遵循以下診斷步驟:

全面了解病史

包括圍產期情況、生長發育過程、家庭及社會環境背景、家族精神病史、親子關係、適應能力、學業情況、軀體情況、性格特點及有無重大精神刺激等。詢問對象除患兒父母及患兒本身外還應包括保姆、教師及其他親屬。

詳細的精神和軀體檢查

由於兒童用言語描述自己情感體驗能力差,醫師主要通過觀察其面部表情、姿勢、動作、詞語量、語言語調和活動情況來綜合判斷,要結合病史反覆驗證,排除干擾因素,最後確定症狀。

必要的輔助檢查

重點是排除器質性疾病,如腦CT、腦電圖檢查、DST(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作為診斷參考。

疾病治療

一些符合診斷標準的兒童、青少年患者,卻在數周內自愈,有明顯抑鬱症症狀的兒童、青少年患者,持續6周以上時需要干預和治療,常用治療方法有抗抑鬱藥物治療、電痙攣治療、心理治療

抗鬱郁藥物治療

(1)三環類抗抑鬱藥( TCAs)  研究發現對兒童期抑鬱症,TCAs 和安慰劑相比治療效果差異無顯著性,對青少年期抑鬱症TCAs療效略高於安慰劑,還發現TCAs對兒童、青少年有潛在的心臟毒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弊大於利,多數專家建議不再用於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治療的一線用藥。
(2)新型抗抑鬱劑 近來新型抗抑鬱劑漸漸取代了TCAs 對成人抑鬱症的治療,調查還發現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 廣泛用於兒童、青少年的治療,且處方量逐年增加。雖然在2004年美國食物和藥物管理部(FDA),發出警告SSRIs 抗抑鬱藥物可能會增加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要求製藥公司對此在說明書上採用黑色標記以示警告。但2007年最新研究發現採用新型抗抑鬱劑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利大於弊。在SSRIs中,氟西汀( Fluoxetine) 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療效確實,帕羅西汀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證據不足,舍曲林和西酞普蘭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證據也不十分充分,但研究建議在氟西汀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舍曲林。

電痙攣治療

主要用於有自殺傾向或木僵、拒食的患兒。電痙攣治療目前仍是防範自殺的應急手段。12歲以下兒童不宜選用。

心理治療

研究證實許多設計嚴謹、結構完善的心理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治療(CBT) 、人際關係治療( IPT) 、家庭治療、心理劇和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可以有效治療成人抑鬱症。其中認知行為治療(CBT) 有大量證據表明可以有效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其他方法則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證實。

病程和愈後

兒童抑鬱症的自然病程不太清楚。Kolaes(1984)報導,兒童抑鬱症發作的平均病程約9個月,大多數在15-18個月後抑鬱症狀基本緩解,少數在3個月內緩解。 青少年發病癒後與成人接近,一般愈後尚好,但不及時治療,疾病可逐漸發展。可出現適應不良、學習困難、甚至藥物濫用和自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