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症狀表現,青春期逆反,身體不適,情緒低落,不良暗示,適應不良,自殺行為,青春期抑鬱症病發的原因,調節方法,危害,預防方法,
簡介
青少年是備受社會和家庭關注的一個群體,青少年抑鬱症就更容易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關注,青少年抑鬱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成長,因此對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一定要及時,徹底,作為家長在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日常護理上更加仔細。那么,青少年抑鬱症到底都有哪些表現呢?又該如何正確地進行辨別呢?對此,專家表示說,青春期抑鬱症最常見的症狀表現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
症狀表現
青春期逆反
據解放軍國防大學醫院精神科專家介紹,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身體不適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說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著頭,說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著胸,說呼吸困難;有的說嗓子裡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咽。他們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覆發作,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麼問題,吃了許多藥,“病”仍無好轉跡象。
情緒低落
很多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在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並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不良暗示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里,就感覺頭暈、噁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的,專往負面去猜測。如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辦等。
適應不良
可能在學校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麼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鬱鬱寡歡,不能安心學習,迫切要求父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並沒有隨之好轉,反而會另有理由和藉口,還是認為環境不盡人意,反覆要求改變。
自殺行為
重症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對自殺未果者,如果只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藥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複自殺。因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患者並非甘心情願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青春期抑鬱症病發的原因
1.青春期抑鬱症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機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病機率越高。調查發現,青春期抑鬱症中約71%有精神病或行為失調家族史。抑鬱症兒童青少年的一級親屬終生患該症的比率在20%~46%範圍內。在家族遺傳方面,導致兒童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包括:親子分離或早期母嬰聯結剝奪;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視;家族中有抑鬱症和自殺史;某些慢性軀體病。
2.青春期抑鬱症的發病與生化因素有關
如5-羥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現抑鬱症狀,5-HT功能增強與躁狂症有關。藥理研究表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NE)和/或5-HT及受體功能低下,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
3.早期生活經驗方面的因素
先天易感素質的兒童經歷創傷性體驗後容易促發情感性障礙。有調查提到抑鬱症兒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對照組多三倍。一個人早年和兒童時期不良的生活經歷會使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性格缺陷
如被動—攻擊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等。有些學者認為急性抑鬱症兒童病前個性多為倔強、違拗,或為被動—攻擊性人格;慢性抑鬱症則病前多表現為無能、被動、糾纏、依賴和孤獨;隱匿性抑鬱症患者病前有強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徵。
調節方法
1、有青春期抑鬱症的孩子,要每次產生一個錯誤想法時,就及時記錄下來,再寫一個較為實際的答案,從實踐中檢驗自己的錯誤想法,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2、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讓孩子承認自己有青春期抑鬱症,多關心孩子,通過傾訴、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幫助孩子消除焦慮情緒,增強信心樹立理想。
3、多接受陽光與運動對於抑鬱病人的效果不錯;多活動活動身體,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鬆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可或多或少改善一個人的心情。
4、.規律與安定的生活是抑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構想像的心理漩渦,儘量學外向,儘可能多和朋友交流。
危害
1、引發心理行為異常
青少年心理抑鬱症患者只有靠自己忍受,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並陷入、煩惱、孤獨、恐懼等症狀中不能自拔,會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目前部分學生存在的精神低落、生活空虛、心理承受能力低、社會適應能力差、專業知識缺乏興趣、學習效率下降、人際關係冷淡及說慌、考試作弊、破壞公物、畸形消費等厭學現象和吸菸、酗酒及焦躁易怒、打架等違紀行為,都是很好的證明。
2、弱化社會適應能力
青少年心理抑鬱症給學生帶來的精神痛苦和折磨,有時超過軀體的心理疾病,甚至影響著一生的生活。青少年一般不願將自己的病情告之於人,漸漸形成封閉、內向、孤僻的性格後,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也逐漸弱化,無疑會給青少年未來的社會行為,尤其是就業,帶來不利影響。
3、精神殘疾乃至自殺
青少年自身沒有多少抵抗力,心理和大腦都沒有發育完全,長期的處於抑鬱、孤獨、情緒低落等這樣的不良狀態會越發的刺激受傷的大腦神經,最終造成精神殘疾。此外,青少年心理防禦能力是非常弱小的,憂鬱的心理很容易讓他們走上自殺的道路,如今頻繁的高中生自殺現象就可以看得出。
預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去聽一些輕快、舒暢的音樂,這樣不僅能給人美的薰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因此,人們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餘,不妨多聽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
發笑、幽默、自我解嘲。當處於尷尬、難堪的困境時,用不自主的發笑或故意開玩笑說俏皮話作自我解嘲,以減輕精神緊張的程度。假期多出門旅遊,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應多選擇遠離城市喧囂的原野和鄉村,因為人與自然的關係遠比人與城市的關係親近得多。
有意識地放慢生活節奏,甚至可以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閒散並不等於無聊,無聊才沒有意義。
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己,要想到人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