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情感壓抑障礙

兒童期情感壓抑障礙,通常是以焦慮或抑鬱類型表現出來的,屬於兒童心理上的主要障礙之一。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這與澳大利亞及義大利的研究結果一致。在10歲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後隨年齡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漸增加接近男女比1∶2。兒童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乾、頭痛、腹痛等。嬰幼兒至青少年均可發生。Anderson 等1987年報導11歲紐西蘭兒童分離性焦慮症(SAD)年患病率為3.5%,過度焦慮性障礙(OAD)年患病率為2.9%。Bow en等1990年報導12~16歲兒童的SAD和OAD患病率是3.6% 和2.4%。Whitaker 報導14~17歲少年OAD的終生患病率是3.7%。國內目前仍無關於兒童焦慮症的流行病學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期情感壓抑障礙
  • 外文名: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ldhood
  • 常見表征:焦慮、抑鬱
定義,性質,治療措施,壓抑症預防常識,壓抑症藥物治療,

定義

兒童期情感壓抑產生壓抑感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景中最易發生:當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而這種需要又十分強烈卻又無可奈何時,壓抑感就會油然而生,無論這種需要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正當的還是非正當的,是有條件滿足的還是根本不可能滿足的,只要這種需要是夢寐以求的卻又無法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感到受抑、煩悶;
當社會的總體要求與自己的願望和追求相背離時,就會感到受束縛、受壓制,但又不能為所欲為,這時也會產生壓抑感;當學業、職業負擔大,競爭的壓力過重,社會、單位、學校、 家庭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時,就會感到時時處處力不從心而產生壓抑感,這時就會感到焦慮、消沉;當人際關係不協調甚至產生隔閡而又無力扭轉時,就會感到無奈、沉重而產生壓抑感……儘管一個人自卑、憂鬱時也會產生或伴隨壓抑感,但以上這些情景的出現則一般更容易產生壓抑感。

性質

兒童期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欲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衝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臨床表現有其特點:1、情緒波動大,行為衝動。成年人抑鬱症常見的表現如體重減輕、食慾下降、睡眠障礙、自卑和自責罪在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卻不常見,相反,激惹、發脾氣、離家出走、學習成績下降和拒絕上學卻十分常見。2、部分兒童還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感受,如憤怒和沮喪等;有些則在表達認知症狀時,如絕望和自卑還存在困難。3、不同的年齡段各有特點:研究發現3~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特點為明顯對遊戲失去興趣,在遊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6~8 歲的兒童主要有軀體化症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9~12歲兒童更多出現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12~18歲青少年更多出現衝動、易激惹、行為改變、魯莽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改變和拒絕上學。

治療措施

方法
心理疏導行為療法、家庭療法、飲食療法、音樂療法、藥物治療。
一、必須遵守生活秩序:與人約會要準時到達,飲食休閒要按部就班,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
二、留意自己的外觀:自己身體要保持清潔衛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乾淨。
三、即使在抑鬱狀態下,也決不放棄自己的學業。
四、不得強壓怒氣,對人對事要寬宏大度。
五、主動吸收新知識,活到老學到老。
六、建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矛盾,並相信自己成功。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採取合乎情理的行動;即使你心情煩悶,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合乎生活情理,對他人的態度要因人而異。具有抑鬱心情的人,顯得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態度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應儘快糾正抑鬱。
八、認真對待學習和工作。
九、拓寬自己的情趣範圍。
十、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比較。如果你時常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作比較,表示你已經有了潛在的儘快克服。
十一、最好將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記錄下來 。
十二、不要掩飾自己的失敗。
十三、必須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要積極地開闢新的生活園地,使生活更充實。
十四、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
十五、要對自己充滿自信。

壓抑症預防常識

憂鬱症是情感性疾病,是以一種深重的憂鬱為特徵。病人表現為自卑、思維活動遲緩、厭世甚至自殺。對病人及其家庭最大的危害莫過於自殺了。自殺可以說是病情嚴重的標誌。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常能阻止病情的發展,避免悲劇。但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對憂鬱這樣的疾病認識不足,以為病人的自卑、唉聲嘆氣、生活的缺乏朝氣和意志消沉是思想問題而根本未考慮醫治,更有甚者橫加指責,於是造成了時機的喪失甚或促發了自殺。故此,對本病的關鍵是認識憂鬱,及時醫治。目前已有像百優解、麥普替林、氯丙咪秦等高效抗憂鬱藥,效果確切,療效理想。目前大多有效的抗抑鬱藥都有口乾,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且起效有些慢。而抑鬱症患本身已有多種軀體不舒適的主訴,因而服藥早期可能會有軀體不舒適加重的感覺。這時應當堅持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病人藥物的副作用逐漸減輕的同時疾病得到了理想的控制。這一點是病人禾垠夫都應該注意到的。 抑鬱症是一種大腦疾患,有其自身發生和發展規律。多年來抑鬱症和抗抑鬱藥的研究,一直以來是當代精神病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雖然有關抑鬱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還不十分清楚,但並不妨礙對此病進行有效治療。 抑鬱症的療法方法非常多,如心理治療、睡眠剝奪治療、光療電痙攣治療等,但當代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需要指出的是抑鬱病人常有消極悲觀念頭,重者輕生厭世,醫師應高度警惕並告誡家人嚴加防範。條件允許最好住院,電痙攣治療有立竿見影、起死回生的效果,應果斷及時採用。

壓抑症藥物治療

抗抑鬱藥是眾多精神藥物的一個大類,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和各種抑鬱狀態。這裡僅介紹療效確切,普遍公認的兩類藥物:
1.第一代經典抗抑鬱藥:包括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和三環類抗抑鬱藥(tca)。
2.第二代新型抗抑鬱藥:由於新藥發展非常快,新藥層出不窮,如萬拉法星、萘法唑酮等,但目前仍以選擇性五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劑為主,臨床套用這類藥物也最多最廣。
第一代經典抗抑鬱藥,主要有兩種,即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和三環類抗抑鬱藥。
1.單受氧化酶抑制劑 異丙肼是本世紀50年代問世的第一個抗抑鬱藥物。異丙肼原是一種抗結核藥,因有多說、多動、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樞興奮作用,1957年試用於抑鬱病人並獲得成功。動物實驗證實其可逆轉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動,同時,腦單胺含量升高。推測其中樞興奮和抗抑鬱作用是因為大腦單受氧化酶受抑制單胺降解減少,使突解間隙單受含量升高的緣故。從而提示了動物行為禾垠腦單受類遞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有著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為精神藥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學研究奠定的基礎。 屬於這一類的還有異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環丙胺等。這些藥物曾一度廣為套用,不久因陸續出現與某些食物和經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壓危象急性黃色肝萎縮等嚴懲不良反應而被淘汰。 80年代後期出現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劑,即可逆性單胺氧化酶一個亞型(mao-a)抑鬱劑,它的特點是:1對mao-a選擇性高,對另一種同功酶mao-b選擇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從而減少高血壓危象風險。2對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僅8-10小時即可恢復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劑抑制時間長達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與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險。主要產品有嗎氯貝胺,劑量150-450mg/d,分次服。據稱療效與三環類抗抑鬱藥相當。 雖比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劑安全,但仍應注意體位性低血壓及潛在的食物、藥物間相互作用,一般也不作為首選藥。
2.三環類抗抑鬱藥 緊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之後的另一類抗抑鬱藥,以丙咪嗪為代表。 它的化學結構與氯丙嗪相似,原以為可能是一種新的抗精神病藥,但臨床試驗結果大出所料,該藥對精神分裂症無效,卻能有所改進抑鬱心境。以後又經大量,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實,從而取代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一躍成為抑鬱症治療的首選藥,壟斷抗抑鬱藥市場長達30年之久。 三環類抗抑鬱藥共有產品10餘種,我國除丙咪嗪外還有阿米替林多慮平氯丙咪嗪馬普替林雖為四環結構,但藥理作用與三環類抗抑鬱藥一致。三環類抗抑鬱藥的適應證為各種類型抑鬱症,有效率約70%-80%,起效時間1-2周,劑量範圍50-250mg/d,緩慢加量,分次服。因鎮靜作用有些強,晚間劑量宜大些。治療範圍血藥濃度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為50-250ng/ml。 三環類抗抑鬱藥臨床套用時間最長,藥理作用研究得也最多最充分,簡言之,其主要藥理作用為:1阻滯單胺遞質(主要為腎上腺素5-ht)再攝取,使突觸間隙單受含量升高而產生抗抑鬱作用。2阻斷多種遞質受體,它與治療作用無關,卻是諸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如陰滯乙醯膽大鹼m受體,可能出現口乾、視力模糊竇性心動過速、便秘、尿瀦留青光眼加劇、記憶功能障礙;阻滯腎上腺素a1受體,可能出現加強哌唑嗪的降壓作用、體位性低血壓、頭昏、反射性心動過速;陰滯組胺h1受體,可出現加強中樞抑制劑作用、鎮靜、嗜睡、增加體重、降低血壓;陰滯多巴胺d2受體,可出現錐體外系症狀、內分泌改變。 抗抑鬱藥物副作用有些重者,宜減量、停藥或換用其他藥。一般不主張兩種以上抗抑鬱藥聯用,由於本病有有些高復發率,症狀緩解後尚應維持治療4-6個月,以利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以綜合治療為原則,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首先了解並消除引起焦慮症的原因,改善家庭與學校環境,創造有利於患兒的適應過程與環境,減輕患兒壓力,增強自信。對於10歲以上的患兒予認知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鬆弛治療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減輕緊張、焦慮情緒,但年幼兒對此治療理解與自我調節有困難,不易進行,而遊戲和音樂療法可取得一定療效。對於有焦慮傾向的父母,要幫助他們認識到本身的個性弱點對患兒產生的不利影響,他們必須同時接受治療。對於嚴重的焦慮症患兒,應予抗焦慮藥物治療,如套用丁螺環酮、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地西泮、勞拉西泮、阿普唑侖以及抗抑鬱藥如多慮平、西酞普蘭、舍曲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